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花园里的小刺猬” ...
-
陆绍宜平生还是第一次收到这种“好人卡”,不禁有点哭笑不得,抬手揉了揉陶皖的脑袋,“真是个小朋友。”
然后也不打扰,让他继续画去了。
等这一天结束,关易聆王四喜他们从山上回来,陆绍宜和陶皖手上都完成了两三幅画,农家乐里一些看着很有感觉的角落也记录在了相机里。
外出的一波人一样收获颇丰。朱娜小姐脖子上挂着相机,一张一张地回看,一边给农家乐“留守儿童”分享自己今天留存的照片。
平常不熟悉她的人看她穿衣打扮、金丝眼镜,总会觉得她是个冷静客观的现实主义者,然而事实上,朱娜小姐他们之中最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一位,有时候甚至都会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了。
她在陶皖身边坐下,给他看相机屏幕,“那里黄昏日落真的太美了,尤其是落进山石后面的这张,光影从嶙峋的缝隙里透出来,特别美。你们不去真的很可惜。”
陶皖捧场极了,眼神专注地看过去,不时很认同地点点脑袋。
陆绍宜带了点笑意地瞥了那边一眼,在笔筒里扒拉了一支更细一点的画笔,给自己手上的这幅画做最后的细节添加和收尾。
“还画着呢,”陆绍音手上抱着一桶爆米花走过来,路过陶皖身边,恶趣味地摸摸他的后脑勺,在小朋友茫然地抬头的时候面不改色地走到陆绍宜旁边,盘着腿在草地上坐下来,“让我看看是什么?”
她凑近了一瞧,微微一怔,有点微妙地挑起眉,“画他呢?”
陆绍宜随口应了声,手上的笔落得稳而娴熟,还有空和陆绍音说话,“给我吃点?”
“行啊,”陆绍音看着他画,指腹捏了一颗爆米花抛进嘴里,咀嚼得咔嚓响,“想吃自己拿。”
这是农家乐老板用自家种的玉米爆的,脆而香甜,散发着一股蜂蜜和奶油的香气。
陆绍宜冲她示意了一下自己不得空闲的双手。
“那我可不管,不在服务范围之内。”陆绍音笑,依旧不为所动,只往自己嘴里扔爆米花,还每次都能接得一点不差。
陆绍宜笔杆在调色盘上敲了两下,也不再向她求助,而是转向和朱娜说话的陶皖,扬声道,“小皖。”
陶皖一下子抬头望过来,“嗯?”
陆绍宜冲他招了招手,“过来帮个忙。”
小朋友就蹬蹬蹬跑过来,背着手在他身前站住了。
陆绍宜往陆绍音那边扬扬下巴,道,“替我拿个爆米花,手上一下子腾不开。”
“不是吧,”陆绍音笑了声,“还让小朋友来服务你。”不过虽然这么说,还是往前递了递爆米花桶,“小皖想吃就多拿一点,屋里还有。”
陶皖弄明白要帮的忙,拿出口袋里的湿巾将手指擦了好一会,才伸出两只细细的手指,挑了面上最大的一颗爆米花。
“陆哥,给。”
陆绍宜张口接了,没碰到他的指头,只是低头的时候,温热的鼻息拂在他的皮肤上。
陶皖卷了卷手指,听陆绍宜很温和地说,“谢谢小皖。”
他连忙摇了摇脑袋,“没什么的。”
陆绍宜在画上落下最后一笔,确认没有遗漏之后,将手上的调色板和笔搁在一边,然后转向陶皖,用手背碰了碰他的额发,笑问,“那小皖想要奖励吗?”
小朋友的眼睛一下就亮了,又不好表现出来,手指抓着自己的袖口,小声问,“还能有奖励吗?”
“喏。”
陆绍宜将画纸从画板上取下来,给他看,“喜不喜欢?”
画并不是像陶皖画他和芙丽嘉一样,写实描下来的,而是直接用了印象派的所谓“瞬间印象留存”的画法。院子还是这个小院子,取的是夕阳落山的时刻,小朋友扶着半人高的画架,迎着金红的光望过来。
而他扶着的那个画架上的画,正是陆绍宜和芙丽嘉的那一幅。
陶皖呆呆地瞧着,半天没有说话。
陆绍宜抖了抖画纸,“不想要?”
他一下回过神来,伸出两只手来接,很大声地强调说,“要!要的!”
等陆绍宜递给他,就用双手捧着,好像生怕将画纸碰皱了撕坏了,还要弯着眼睛很开心地说,“谢谢陆哥!”
陆绍宜伏在椅背上,下巴抵着手背,同他说,“莫奈有一幅画,叫做花园里的女人,画的是一个立在花园里的白衣女人。”
他点了点陶皖手里的画纸,声音里含了几分笑意,“这幅画就叫,花园里的小刺猬。”
小朋友睁圆了眼睛,脸颊也染上了粉色,同画里的自己对上眼睛。
这是一幅有名字的画呢。
陆绍宜收拾完了画具,见他还那样拿着画,无奈道,“找个地方去放着吧,画纸没那么脆弱的。”
陶皖嗯嗯地应着,眼睛却还是恋恋不舍看着手里的画。
到了晚上吃饭前才拿到房间去,轻手轻脚地摊开在桌面上放好。
陆绍宜靠在门边看他的动作,问,“怎么不收起来?”
“啊,”陶皖摸了摸画纸的边边,转过头对他笑,“感觉,折起来或者卷起来就不好看了。”
这幅画直到他们要离开农家乐了,才被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卷起来系上绳子,又去找了一个长长的盒子装好,才妥帖地放进背包里。
为了给它腾位置,连一直放在夹层里的钱包都被取出来换了一个地方存放。
陆绍宜在一旁看着没有说话,只在他收好之后,轻笑着捏了捏他的后颈。
收拾好行李之后,众人再次出发,按照原定的路线开车前往衔桃。
这段路程中间还有三个经停点,除了一个采风基地因为人工风景看起来太过刻意,不尽人意之外,其他的两个地方都很不错,
工作室有专门负责宣传的部门,半路上的时候,宣传部组长在工作群里给了提议,让他们把一路上的经历拍摄下来,之后后期可以剪成vlog发布。
宣传-张琪:还有,各位大哥大姐麻烦多拍拍脸啊,账号上很多粉丝都想看看你们。
工作室在P站上的账号发布的大部分是画画或者墙绘项目的制作视频,偶尔会有墙绘师出镜,渐渐已经有了几十万粉丝,算是小有影响力。
陆绍宜和关易聆只同意了拍视频,但对出不出镜不置可否。
衔桃市是个未经过什么开发的小城市,即使是开车经过最热闹的市区,从车窗往外看也就像个不太繁华的小镇。离开城区进入乡下的公路之后,道路两旁的景色就越发自然原始起来。
一望无际的农田,矮矮的瓦房,泥路上不紧不慢走着、甩着尾巴的牛,还有歪斜在田地里有几分滑稽的稻草人。
室外气温很明显地高起来。
陶皖身上的羽绒服已经捂不住了,换成了长袖T恤加略厚一点的外套。
陆绍宜怕冷,也只留了一件领子略高的毛衣。
没有别人冻我只有我冻别人的老大姐陆绍音更不用说,直接换成了丝绒长裙配丝袜,十分美丽冻人。
露营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不过去找个适合的地方安营扎寨之前,要先陪陶皖小朋友回自己的村子一趟。
陶皖此前并没有打算回乡过年,不过现在已经进了衔桃的地界,不去见见父老乡亲就不太能说得过去了。
原本他还提出自己一个人回去就好了,但陆绍宜并不放心由着孩子自己乱跑。其他人觉得反正也是出来采风,去哪里都不是去,索性就说好一起陪小朋友回家探亲。
陶皖所住的村子叫陶家里,从城区过去还要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等到了陶皖所说的陶姨家门前,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
陶家里顾名思义,村头到村尾住的人家大多数都姓陶,邻里关系也都亲近得很。据小朋友说,这位陶姨虽然与陶皖没有亲缘关系,却也和亲人差不离了。
村里的房子大都是平房,看起来也都装修得差不多,沿着“丰”字形的大路小路排开,看得人晕头转向。
但陶皖一眼就能看出要在哪栋屋子前停下来。
两辆车刚在门前宽敞的硬泥地上停好,就有一个中年女人从敞开的大门里快步出来,一直到车边上才停下。
陆绍宜给陶皖降下车窗,好让他和中年女人打招呼。
“是皖皖回来了吧,”陶姨笑眯眯的,眼角眉梢是很深的皱纹,“屋里年货都给你做好了,炒米啊,麻圆啊,荷叶子啊,就等你回来吃。”
“谢谢姨。”陶皖很乖地道谢,然后介绍,“这是我在渭汉认识的朋友,都帮了我很多很多忙。”
陆绍宜伸出一只手,微笑,“您好。”
“哎呀,你好你好,”陶姨握住他的手晃了两下,笑得更开心了,“要谢谢你们照顾皖皖,这回还送他回来,太谢谢你们了。”
简单寒暄两句,陶姨就热情地把人往屋里迎,还搬了好几个木凳子过来,给他们倒茶喝。
陆绍宜稍稍打量两下,就能看出这个家的贫困。
墙壁和地面都是水泥,除了一副陈旧掉色的灶王爷画像别无他物。屋子里空空荡荡地摆放了一张桌子个几个椅子,刷上的红漆已经掉漆掉得斑驳,像个质量最低的毛坯房。
陶皖去帮陶姨将热水端出来,一边分给众人,一边问她,“安哥安嫂怎么不在家?”
“不提他们两个,”陶姨又进屋去拿了两个半人长的塑料袋子出来,往桌上一放,嗓门大得整个屋子都听得见,“说城里有事,没得时间回来过年。”
她将袋子解开,往客人面前推了推,笑说,“尝点这个?这是我们这边过年的特产。”
王四喜最先凑上去,拿起一片放进嘴里,“这个好吃啊,这是什么啊阿姨?”
陶姨喜笑颜开,“这是红薯片炸出来的,好吃吧?”
“好吃好吃。”王四喜连连点头,又拿了一片给邱秋,招呼说,“你们都尝尝。”
零食吃开了,聊天也就顺理成章了。
主要是陶姨在问陶皖学习怎么样,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陶皖一律都说好,没有困难,弯着嘴角指指陆绍宜,“有陆哥一直帮我呢。”
陆绍宜轻笑着捏捏他的耳垂,对陶姨道,“您放心,我把小皖当弟弟照顾,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好,好,”陶姨点了头,不知为什么声音有点哽咽,拿了茶壶又往陆绍宜杯子里添了水,“真的感谢你们。”
“放心吧,”关易聆笑着说,“小皖是我们这一堆人的弟弟,我们都会护着他的。”
其乐融融地说了一会话,陶姨瞧了眼光秃秃墙壁上的挂钟,想起什么似的,从桌子底下拿出来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对陶皖道,“对了,趁天没黑,你要到后头去一趟就赶快去,不搞太晚了。”
陶皖点头说好,仰起脑袋和陆绍宜讲,“陆哥,我要出去一趟,可不可以在这里等一下我?”
陆绍宜问,“要我陪你去吗?”
“没事没事,也不远,就在后面田里。他自己过去就行。”陶姨对陶皖挥挥手,“早点去早点回。”
小朋友抿着唇冲陆绍宜笑笑,提着袋子跑走了。
吃着红薯片的王四喜有点好奇地问,“他这是去哪里了?”
陶姨对着门外望了一会,才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