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回京 ...

  •   一路快马加鞭,轻车简装,抵达京城也已是一周以后。
      深夜执牌入城,只听得见哒哒的马蹄声,踏过带有朝露的青石板,推开巷尾的一家客栈的大门。趴在桌上的小二打了个颤,惊醒过来,看见门口站着两人两马,迷迷糊糊地问:“打尖还是住宿?”贺君说:“住宿。”
      一阵夜风吹过,小二终于清醒过来,收了一锭银子,往楼上指了指,说:“二楼左转尽头,海棠房。客官的马,我把它们带进马厩。”贺君微微点头示意,便与黄玄一起向楼上走去。
      小二一边嘟囔着:“深更半夜来住宿,扰人清梦。”一边将两匹马拉进马厩,一匹马还脾气颇为不好地撂了蹶子。小二气鼓鼓地又抓了两把马草放进马槽,说:“吃吧吃吧。”然后又折回到客栈桌子上,继续趴着打盹。
      清晨,小二被推了推,他揉了揉眼睛,睁开眼,只见做完半夜三更住宿的男子正迎着晨曦,走进来,他发了一下呆,他身旁的店主又推了一下他,说:“发什么呆呢,换岗了,回去歇着吧。”
      贺君刚从通政司处递上“已回京城”的奏章,回到客栈,敲了敲海棠间的门。
      片刻,黄玄便打开了房门,虽然他的神色有些疲倦,但衣着确是一丝不苟的,将一头乌发严谨地束在身后,甚至还搭了一条黑色的抹额。
      贺君说:“走吧,回府。”
      黄玄才想起来皇上年前拨给贺君的一幢京诚小院。

      贺君叩响小院的柴扉,许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手拿一把扫帚,打开了门。
      “温伯,烧两桶水,送到我的卧房,和黄公子的客房。”
      洗去尘垢,贺君穿着好,将还在滴水的头发高高束起,走到庭前。
      黄玄已经出来,披散着头发,正在喝着温水。
      贺君皱着眉头,说:“披头散发,仪容不端,失礼。”
      黄玄懒洋洋地说:“此处又无需以虚礼相待之人。”说完,突然袭向贺君的头顶,小心翼翼地摘下了他的白玉冠,见他的头发也披散开来,才满意道:“洗完头,还是晾晾比较好。”
      温伯说:“是这个理,两位公子回来得匆忙,我从外边买了些包子,两位就将就着吃一下。晚些时候,我在给你们备份大餐,洗尘。”
      贺君说:“温伯,客气了,不必如此麻烦。”
      此时,又有人在敲门,只听见一声尖细的嗓音在喊着:“圣旨到,游骑将军贺君接旨。”
      温伯连忙去开门,贺君瞥了黄玄一眼,匆匆用束带将满头青丝缚于脑后,随温伯一起接旨。
      只听得那宣旨太监,拖着嗓音,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爱卿贺君,治理西荒一载有余,边境止戈,西荒臣民安居乐业;开辟商道,互通有无,功不可没,特封为正五品定远将军,并赏银百两。”说毕,便有一个小太监抱着匣子走了进来,行了个礼,温伯客气地接过匣子。贺君双手接过传达旨意的卷轴,站起来,再将温伯搀扶起来。
      宣旨太监又说,还有皇帝口谕,陛下让您明日寅时随三品大臣一块上朝。
      贺君应是。

      寅时,还是披星戴月之时,殿前的台阶上,已经站着零零星星的官宦。太监提着的油灯,照得这些人的脸明明灭灭,看不分明。贺君敛首站在台阶的最后一层,低头看着脚尖前的方砖。有人见着他,便祝贺一番升迁之喜,贺皆借点头道谢,不卑不亢。
      一太监打着灯,苏青,穿着青色的官袍,似乎比前些时候瘦削了些,缓步走到左侧台阶之上。
      贺君抬眼,正好见他的头发严严实实地束在白玉冠上,白玉冠还插一枝紫檀簪。
      贺君神情恍惚,似乎隐隐约约中见到父亲从过去走来,也是穿着清癯的袍子,头戴白玉冠,冠上还簪一枝白玉簪,簪成兰花型,严肃中偏带一丝风流。贺君再仔细看苏青,越看越觉得他的气质中有几分他爹的意味,甚至有两份刻意。
      快到卯时,只听得马蹄哒哒的声音,大家便知是皇帝的宠臣蒋枢机来也。只见他依旧身着红衣,唇红齿白,在一群面有菜色的大臣面前尤为突出。对于踩点上朝的蒋枢机,大家都习以为常,连偏头看都懒得看,就见他缓缓走上右侧的台阶上。
      他刚站稳,理了理衣襟头冠,便见两个大臣,手执白色的拂尘,缓缓走出,站在两边,用尖细的嗓音喊着:“上朝!”
      大臣们皆微微躬身,鱼贯而入。
      皇帝已经坐在了龙椅上,长长的冕旒,给他的脸带来几分阴影,看不清神色。
      众大臣皆纷纷俯首在地,高呼着:“吾皇,万岁万万岁。”
      唐轩威最喜欢此时此刻,天下贤能皆对其俯首称臣,无论是黄髫小儿还是蹒跚老翁,无论是英雄还是才俊,都得屈下黄金膝,低下头,或真或假地臣服于他。他颇为享受地拉长了语调,说:“众爱卿,无需多礼。”然后看殿下的大臣纷纷站起。
      权势的滋味还未咂舌享尽。责任的重压就已到达了他的肩上。
      只见苏青,往手执竹笏,往右横跨一步,先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忧心忡忡地说:“南部情况不容乐观,百姓不满朝廷治水与治疫情之策,无家可归,无药可治的他们,开始了暴动,乡绅官吏之家被洗劫一空。民间甚至传闻:‘天降祸端,初见端倪,华朝无德,龙气将尽。’……”
      皇帝一拍桌子,只觉得手掌火辣辣的痛:“荒谬,此等刁民,应屠戮殆尽。”
      苏青无视皇帝的怒火,继续说道:“皇帝息怒,庭城、巴蜀两股流民汇聚在一起,推出一祈湛霄为福王。此子还未到而立之年,却颇有声望,据说德才武功、兵法谋略皆为上乘,而且不知为何他身旁有一神医,研制出可抑制三月愁的解药,现下百姓皆视其为救济众生的天意之子。”
      苏青严苛地说:“我还听闻一传言,说三月愁原起于巴蜀之地的盆中村,本应封村隔离治疗,却有人给官府下了焚村之令,才导致村民纷纷逃散,幸存之人,便将三月愁带了出来,才导致疫情失去控制地爆发!”
      皇帝皱眉,说:“我并未得知次事,定是下属先斩后奏,定要严查此事。”
      蒋枢机往左侧一站,说:“陛下,现下关键之事,是如何剿灭流民叛军,擒拿祈湛霄。臣以为应先平定起义,再彻查此事。至于给盆中村一个交代,那便说是有山匪假借朝廷之名,烧杀抢掠。”
      兵部侍郎趁机站出来说:“祈湛霄那边,自称有二十万大军,要匡扶正道。我朝东南部未接壤敌国,兵力不足,一共就只有三十万,巴蜀之地就叛变了十万,南蛮之地的十万军队正在观望,便只剩十万秦岭之军愿意听从中央调遣,但行动力极差,秦岭将领害怕自己兵力的折损。中央军队有十万,但这十万兵力是护卫京畿的,轻易动不得。现下只有抽调西部驻军,平定巴蜀战乱。”
      皇帝说:“我让中央军将军程煜,调拨五万士兵,统一指挥秦岭的十万军队,可否一战?再以重利诱南蛮入局,一同围剿巴蜀叛军可否?”
      蒋枢机说:“理论上是可行的,但一来秦岭和南蛮那边不一定满于中央的指挥,而将在外受到皇令的影响就少了;二来,南蛮那边早已世袭封王,轻利恐怕打动不了南蛮王。依臣之间,从边疆调兵,速战速决,才是正道。”
      “臣附议。”兵部侍郎说。
      苏青说:“当初先皇疑虑深重,西部布军不过是刚好应对西域诸国的数目。现如今,西金崛起,兵强马壮,西金族长野心勃勃。若贸然调兵,西部守军不足,一旦被西金发现,轻则边疆动荡,重则西金铁骑长驱直入,剑指中原。”
      蒋枢机说:“我朝可以与西金盟约,再从西部抽调兵力,应对南部叛军,速战速决。”
      苏青摇摇头说:“西金狼子野心,胃口太大,不足与谋。”
      贺君也从队列末侧身出来,躬身说:“苏丞说的极有道理,西金文化中并未有信誉二字,向来是强者为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下西金已得知我朝疫情的大体情况,便已有武士蠢蠢欲动,只是西金族长谨慎,才按兵不动。若是他们得知我朝内忧,必会有所行动。而若是与之盟约,他们大抵就能察觉我们若是两方作战,必将自顾不暇,疲于应对。”
      苏青说:“正是如此,就算西金不趁人之危,也会狮子大开口,开出我们难以接受的条件。”
      蒋枢机说:“边疆之地,尤其是诸国之间的临界点,鱼龙混杂,各方势力的探子都有,调兵非小事,必会惊动各方势力,那西金自然也会知道。既然无论如何,都瞒不住,不如直接坦诚相见。”
      整个朝会就围绕着是否与西金盟约进行了互不相让的争执,吵得皇帝太阳穴突突地跳,“退朝!”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下边官员偷偷窥视皇帝青白的脸,识趣地纷纷告退,往殿外撤去。

      贺君最先退出殿外,深深呼了一口气。
      有小太监在阶梯下等着贺君,说:“贺将军,今日回京需入朝觐见,明日就无需再来了。三品以下的官员无旨不必早朝。”
      贺君颔首:“多谢。”
      小太监行了一礼,便往宫墙里走了。
      贺君继续往外走,只听见旁边有马蹄撅地的声音,贺君侧首,只见蒋枢机高高坐在马上,居高临下地俯视他,然后用戏谑的声音说:“没想到贺云胡居然跟苏青政见如此相合。”
      贺君心头一突,面上不动声色:“大人说笑了。”
      蒋枢机笑而不语,打马奔驰而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回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