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97、鹤鸣茶社.写在318之前 ...
-
鹤鸣茶社.写在318之前
从东升竹庄的回应以及回消息的情况来看,现在出发徒步的人应该不多,这点与最初的预想有很大的出入,如果到雅安之后还没有等到出发的人,那将面临着是否出发与如何保障人身安全的问题。之前的一个月可以一个人走那么多个省,赶一个人爬几乎看不到人的山,那是因为那里的景区开发得比较好,如果没有做出什么违反常理的举动应该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徒步就不一定,人身安全面临的不仅是人的威胁,还有大自然的威胁,所以能找到同伴是最好的选择。以前没有考虑过没有出发的队伍,一直想的是先呆在那里5天,在那五天中看到哪个队伍比较投缘就跟他们一起出发,现在看来出发的队伍都可以没有。今天想了想这个问题之后,想到的办法是,先等7天,如果7天还没有人一起出发,那就考虑是自己一个人出发还是继续等待,以后都是这个选择,直到有人一起,或者一个人出发。一定是要出发的,哪怕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这是一条不会回头的旅途,你一定得出发,一定,不管如何都不会回头。
明天把要出发的东西和要寄的东西准备好,路上需要的东西也尽可能准备好,能不拿的东西就不拿,东西想想是寄给姐还是寄给G,接着还要考虑2个问题,一个是对过去一个月的旅行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一个是为什么要出发。
关于为什么要出发,“我出发,是因为想向山川问一个自己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是一个月前的答案,现在还是吗?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折腾了一个月之后,身心有些疲惫,现在几乎没有心情和精力看任何东西,关于人也关于风景。出发前说想走318是不是因为终点拉萨,而是因为想看路上的风景,现在还有心情看吗?甚至还想问,还有体力走吗?或许,现在能回答的只有,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可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只能继续往前走。
关于对过去一个月的思考,出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现在处于一种很奇怪的状态,对人和对事都特别没有耐心,特别是对人,简直不耐烦到了厌恶的程度。回想当初出发的期待,说什么旅行就是一场修行,那就说明旅行的结果不管怎么说都应该是温润的,内心会因为经历得越多就越谦和和包容,可现在完全不是,脾气暴躁得难以想象,这真是不可思议。本来以为经历人生百态之后,会风轻云淡,但我这真的是经历人生百态吗?如果是,那如何才是能归于风轻云淡呢?还是需要道德的约束吗?终究不能放任心性自由发展吗?如果不能放任,那自由何在呢?又或许自由真的是谎言。今天想到对人完全没有耐心的理由是:
那是因为你每天几乎所有与人有交集的时候都在与人利益往来,相当于每天都在与经济打交道,这种情况对你来说实在是太糟糕了,你几乎是因为厌恶这样的事情才出走,可你却在认为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中,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最讨厌的事,所以你在本能的躲避这样的事情,所以才会对人那么不耐烦吧?可能你对于人的耐心和尊重在这一程中会慢慢被消耗完,人这种存在在你的心里也会成为另一种角色和定位,就像以前你会尊重每一个灵魂,现在每个人对你来说就像路边的电线杆,路边的车一样,那种与你毫无相关的存在,你也不再考虑他们的灵魂。
真的是越来越怪啊,这跟最初的预想不一样,但其实我现在想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最后还有一点是关于文字的,现在算是不知道写什么了,身心疲倦,思想贫瘠。最近还有一点现象是,脱离书本太久,简单说是很长时间没有看书之后,会有种贫瘠感,思想和精神的贫瘠,甚至山川都无法弥补这种空缺,这让我怀疑山川是否真的值得我如此奋不顾身地奔赴,又或者,当我抛下过往伟大的思想之后,本来的本能是让自己的灵魂或者说生命,也作为源泉,去试图创造伟大的思想。原来是这样吗?试图以自身的生命作为供养伟大思想的土壤,让山川作为培养思想的养料,原来你也在试图创造伟大啊,但从脱离书本之后思想和精神出现贫瘠,以及渴望短暂的阅读以对灵魂进行弥补来看,其实你错了,你的生命的土壤终究还是太过于贫瘠,无法生出思想。不过,既然已经走了这一遭,能做到怎么样就做到怎么样吧,反正历史长河中,总会有失败的人的,重要的是,你是你,你正走在你想走的路途中。
既然对人事已乏,那就徒步去吧,去行走,去记录,真诚的生命将逝,该有这一程,以做礼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