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入世 ...

  •   李涵霖伏在地上,手掌贴着青砖,修长净白的手指上还残留着药膏的气味,带着丝丝引诱人心的甜味。
      “回皇上,臣并不曾知晓工部的事。”
      “胡说!”并着“呼”的一声,折子劈头盖脸的砸了下来。
      皇上怒急,顾不得身份,大步跨出长案,一把揪住李涵霖的衣襟,冷笑道:“别打量我不知道你干的那些事,北边那个有什么好的?值得你天天在这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此话一出,座下的各位大人脸色都如同开了染坊铺。李涵霖心里倒是通透了许多,如此这般质问,皇上应是并不知晓赵铭已离开大营,那自然也不知赵铭此行欲谋何事。想到这,李涵霖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目前大理寺的线报和北疆的探报,电光火石间就有了算计。他抿着嘴,再抬头时,脸上已经多了决然之色。李涵霖本就生的星眸俊目,一脸正气,如今隐隐带着杀伐决断的意味,更是显得周身刚硬,倒一时怔住了周边各人。
      ”皇上,罪臣无话可说。”话虽如此,他并不低头,却也不直视皇上,目光远远的落在桌上。
      皇帝愈发盛怒,正待发落,突然李涵霖手里攥着的一物让他顿住了。意识到皇上的停顿,李涵霖发狠的将手里的一物猛然摔出,“碰”的一声砸在了皇帝方前端坐的桌面上,“哐啷”一声巨响后,带着桌上的不知道什么物件“呲哩哗啦”的掉了一地。
      皇帝拽着李涵霖衣襟的左手更加用力,狠狠的盯着他的眼睛,抬起右手“啪”的一记,重重的扇在他的脸上。
      这一巴掌下去,皇帝是用了十足十的力气,李涵霖的半边唇角顿时肿了起来,殷虹的血线蜿蜒了下来,滴落在了青砖上,晕出一小朵血花。皇帝也愣住了,欠身看了眼桌下,还未发话,盛公并一众老臣已齐齐跪下,不住的叩首道:“皇上息怒,保重龙体啊。”
      皇室血脉纯正,太先皇赵清系出中原神将门一脉。神将门传说是在三皇五帝时期,为黄帝镇守鬼门的一族,战功彪炳,神鬼莫测。赵清身为望族长子,族兄六人,皆为俊才,先乱世称王,后立国,继平中原,定夷狄。妻娶魏国公主端氏,史书虽未对端氏做过多着墨,却留下极重的两句赞誉,“岁未足,情绝京华;后端华封懿,泱天下。”端氏育两子,长子承帝业,封后北疆重地泊月国公主,赐姓月氏,泊月国公主虽为外族,却美的不可方物。月氏复出两子,长子即为先皇。而先皇迎娶的是当时雄霸万里水国的越国小公主秦氏,秦氏虽不是嫡公主,却深得其父皇宠爱,更因才情惊人,宫中礼仪大典多由其主持。秦氏的长子正是如今的皇上赵璟,而幼子就是如今镇守北疆的毓北侯赵铭。
      说来赵璟也颇具治国之势。为太子时,就曾于朝廷议事厅上策“合离计”,对南疆四个部落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离间战,兵不血刃的灭了两族,余下两族农桑毁半,元气大伤,从此也只能仰仗赵氏中原,俯首称臣。后先帝病重,他又拢权臣平宫闱定民心,太太平平的就登上了这天子之位,完全不把他几个年富力强的叔伯们放在眼里。当然这其中也有着他亲弟弟毓北侯赵铭的功劳,毕竟叔伯们再有雄心,那些护军饶是怎么训练有素,就算全加一起,跟侯爷手里四十万旌旗军,那也是差了好几十倍的战斗力。
      话又说回来,外有武将内有文臣。赵氏以战护族,以武立国,本是有些瞧不上前厅后院那些以笔为刃的文臣。从先皇开始,文臣一直也未得多少重用,更多的是摆在中庸的位置上做个调合剂罢了。这新皇登基后却瞅着有点不同,先命了不会打仗的盛公坐了首辅的位置,又一口气纳了几位言官的千金填充后宫,而这些人的门生弟子顺着藤蔓往上爬到五品以下官职的更是不计其数了。一时间,平京纸贵,朝堂之上议事的折子竟比以往多了好几倍。
      李涵霖砸的就是一份折子,这份折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包着深蓝色的锦缎,卷轴处有火红的漆印,漆印上方盖着端端正正的越国太子印。越国,就是当今太后的母国,这么多年来一直作为朝廷的南方耳目,无数的消息就是通过这个看似平常的请安折子静静的躺在了皇帝的案桌上。

      折子里有什么,现在看起来还不得而知。砸折子的东西却是个好物件。那是一杆极小的秤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