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在战火纷飞的那一年,我诞生了。
阿娘抱着刚出生的我,泪流满面。而父皇,亲自征战,与西南蛮夷厮杀。
一出生,我就像通了灵性一样,不曾像其他小儿一样,啼哭不停。反倒呆呆的望着阿娘,口含稚指,长睫卷翘,大大的眼睛就这么盯着阿娘。
阿娘的贴身婢女翠儿见我这样,心中忧愁“公主莫不是是个痴傻的”,嘴上却含笑恭喜道:“恭喜娘娘,喜得公主。瞧着这公主眉开眼笑的,许是陛下凯旋之兆”,因此我得名宋莹,字常胜。
阿娘不说话,满心烦忧,国库空亏,国势倾颓,民不聊生。父皇日夜烦心,帝国的铁蹄凶猛狠厉,雷霆之势自西南攻入。
皇家世族子弟亦难自保,更别说这平民百姓了。
那一年,父皇战败于西南,人心惶惶。
皇后之子,宋瑜登基继位,举国服丧,朝中一片悲鸣之势。
母亲日日以泪洗面,眼睛哭坏了。
我当时年少无知,只觉得生活在无尽的抑郁烦闷之中,每个人都垂头叹气。
因为从未见过父皇,我对他的离开毫无感觉,只是每个人提及他,都未免落下几串泪珠子。就连太傅在授课时,也时不时提及父皇。忧愁道:“先帝在世时,是一等一的明君,奈何时局动荡,生不逢时,却落得如此下场…”说着,却说不下去,举手抚额,眼眶渐红,眉头紧皱,似是回忆着什么,嚅嗫着,却没说出声。
恍惚片刻,意识到自己失态,边举袖拭脸,瓮声道:“公主,老身失礼了,请责罚。”
我又能如何责罚,一国之大臣,尽心尽力为国出力,时至今日,这该教人如何处置。
我想,父皇定时顶天的贤明之主,所以让诸多大臣,时不时的怀念追忆。
我对练兵打仗一窍不通,肚中几滴墨水,终究是拿不上台面的。
因此,长期圈养于宫中,我对宫外时局感知即为迟钝。
整日学诗念书,抚琴绘画,端的一副生活悠闲,无忧无虑的样子。
阿娘自从眼瞎了,就不大哭了,也不常念叨我了。她迷上了诵经念佛,没日没夜地静坐与祠堂,后来开春的那一天,她坐化归天了。
我不知阿娘一生是否艰难险阻,但在我看来,她的一生是不顺当的,活的太苦。就如她的泪珠儿,似长江一般滚滚而来,源源不断,愁断肠,苦极。
阿娘被葬入皇陵那天,正是暖阳之日,庭前雪樱开的正盛。我端坐在椅上,看着这瓣瓣樱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零,无根无源,孤苦无依。
不由得想到阿娘,正是暖阳当头,周身暖烘烘的,可心却渐渐凉了起来,我也像阿娘那般,开始滚这泪珠子。
翠儿见我面无表情,却不停流泪,知我心中是念着我阿娘,也红了眼,抱着我泣道:“娘娘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翠儿知道公主心中苦,可是娘娘断然不想看到公主这般伤心的。”
我想,命运是否是这般苦涩的。
有时候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让无数士兵流血牺牲,让百姓家庭支离破碎。我恨极了这无止境的硝烟,也恨极了这刀枪无眼。
我虽然看不到外面的景象,我却能够感受都周遭的氛围。
炎夏已知,宫里却是极冷。
小时候,阿娘说我这名字会给国家带来福瑞,可是父皇去世了。
阿娘便抚着我的头道:“莹儿最乖了,你父皇虽没见过你,却一定会保佑我们,保佑大宋的。”
阿娘声音带颤,似笼中奄奄一息的鸟鸣,轻的几乎让人听不清,飘荡于无边空中。
宫里的仆役越来越少了,据说好多逃了,好多饿死了,翠儿也有一天消失不见了。
宫中越来越冷清,没了阿娘,没了翠儿,没了太傅。
我感觉自己像水中的浮萍,在历史潮流中被卷动着,身此乱世,人人自危。
而我越来越无知无觉,直到一天清晨火光席卷而来,西南的铁蹄终将是攻来了,瑜哥悬梁于大堂之上。
劫持的兵马就是那冷血的杀手,他们无情砍伐,蹂躏着宫中的财宝,击溃我过往的美好记忆。
宋亡了,如此清晰可见,如此这般……真实。
瑜哥曾说,允我到江南去看那明媚春景,阿娘曾说,大宋会好起来的,我们都要好好的。
阿娘没了,瑜哥也没了。
独留我一个人,坐在宫中,看着这灼灼火光,似夏日红芍,红的艳丽,红的妩媚。
宋国儿女挣扎至休,终究是没了。
过往场景如画卷而过,我想,这江南美景,我想,这大宋盛世。
终究,还是只能在梦里出现。
烟火缭绕中,我仿佛看见了阿娘,着一席浅白轻纱,向我招手浅笑:“莹儿,快来。”
我轻轻嗳了一声,流着泪笑道:“阿娘,我这就来,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