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魔术师D的表演现场(J4) ...
-
从魔术师D的表演现场回来后我在网上静静等待Mark。接近午夜十二点了,那个深蓝色字迹的大“M”依然没有出现。其实一直知道没有人陪伴的旅途会很空寂,只是没想到这种感觉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强烈。
我想我已经习惯了Mark的陪伴,虽然只是特定时间、地点的近似于一个点那样的小小交集,就已经让我感觉到久违了的窝心和饥渴中如春雨般的沁凉。
回想一下,现在这种孤单的状态其实是缘于对以前记忆的莫名坚持:记忆中那个人身材欣长,面容模糊,好看的嘴角微微翘起笑得别有深意,他说过的话却记得很清晰——做强者会被所有人理解,那样就不需要别人施舍同情。
所以一定要做到最好,做最好的就不会不被理解,哪怕真的存在失误也会被人美化。就像“骡子外号的来历”的过程一样,即便是那个叫“扬”的小男孩也得到了人们善意的关注。
他不会像我童年时最喜欢的小狗“豆子”一样,因为没有钱就必须放弃生命,而父母拒绝我的理由就是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能照顾好一只狗,花钱也是白花所以不用花了。呵呵,过了么多年我能笑得出来,当时却只能搂着“豆子”小小的身体蹲在路边,希望能用这种方式取得父母的同情,可以让他们改变心意救救我的“豆子”。
多么热切的心愿,在父母看来只是孩子气的任性吧,所以即便过去了一天一夜,他们也没妥协让步。我的心意——一个孩子的纯纯心意,根本没有被理解的必要。
那时他出现,伸手摸摸我的“豆子”然后说:“做强者会被所有人理解,那样就不需要别人施舍同情。自己的东西要靠自己保护,依靠别人的施舍,只能任别人操纵自己的命运。”他的样子我已记不清了,但他说过的话却是清清楚楚的印在脑子里。
很有哲理的话,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哲理”,但这话对我的意义远比让我拯救世界巨大,要知道整个世界也没有一个孩子心中最喜欢的东西重要。任何一种道德标准也没有比一个孩子童年时认定的理儿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是的,我坚信这个“哲理”,尽管它不是我发现的,但我坚持它,坚守着它越走越远。我要做强者、要做最好、要做第一,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感到四周渐次空旷,人群离我越来越远;我感受到孤独的同时也清楚地感受到人们投来的崇拜目光。他们的目光热切、纯净,掺杂有淡淡的期待,如我童年的“豆子”,让我——不敢接近。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已不敢再承担别人的期待,只是一个人不断不断往前冲,漫无目标。他们的崇拜和期待也许会成就我,但我不想做施舍别人的人、不想承担责任,只想让自己感到安全,安全到可以自己操纵自己的命运。
我希望有一个不需要我承担“期待”的人作伴,他要足够强……
时钟的指针清清楚楚的偏离了12点的位置,Mark依然没有出现,我还在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