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 26 章 ...
-
南浔在B大读的是中文系,还是以全学院第一的成绩进来的,本身又比其他人小了三岁,早已名声在外,而经此一夜,她在全校都出名了。
而曹凡的名字却早已湮没在众多人的口水之中。
南浔害怕曹凡的报复,其后的半个月时间里,不是上课,就是在寝室里窝着,寝室的四个人,出行都在一起。
可令所有人都奇怪的是,曹凡毫无动静。
南浔不相信曹凡有那么大的心胸,打算放过她,她相信,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时光又过去半个月,曹凡还是毫无动静,而曹凡对她的反应,像是不认识她似的,有时,两人迎面对上了,曹凡竟然先躲了。
南浔百思不得其解,可对方不找她麻烦,这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
南浔头顶的阴云终于散去了。
车子缓缓停下了,南浔游走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
萧朗知道南浔喜静,所以带南浔到了植物园。
十一假期,植物园门口挤了很多人,但植物园很大,人流分散之后,路上并没有很多人。
两个人顺着园内的指示牌往里走。
先是一片很大很大的竹林,竹林里插着请勿入内的牌子。
南浔看见地下有许多新鲜刨出的土坑,萧朗和她解释,那是有人在挖笋。
两人一路前行,萧朗给她将自己的故事。
萧朗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孩子。
四岁以后,他每年暑假都会去在乡下调理身体的外公外婆家,他跟着村里小孩学会了上树掏鸟蛋,下水采莲蓬,田里抓青蛙,地里挖红薯。
脱离父母祖父的管束,萧朗每天玩的和疯子似的,大中午的,和一群小孩光着屁股在溪水里游泳,每次过完暑假回来,整个人被太阳晒得像块黑炭,让他妈妈忍不住叹气。
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到他上初中后戛然而止。
课业繁重了,父母不再一放放他两个月,萧朗开始上各种补习班,假期忙的昏天黑地。
好不容易得了空到乡下,以为可以撒丫子玩了,母亲却让他待两天就回去。
后来,萧朗的性子,被一点一点的禁锢了,不爱玩了,不爱闹了,整个人变的沉稳了。
而这种沉稳的性子,在父辈、祖辈看来,很满意。
萧朗记得,从他有记忆开始,他的父母,他的祖父母,他的所有亲戚们,都在给他灌输同一个思想。
他们对他说,当兵光荣。
他们还说,萧朗,你将来要报效国家,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萧朗慢慢地长大,慢慢地了解了过去的人们过的有多艰难,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撒头颅洒热血,才铸成了今日之中国。
生在今日富强之中国,无疑是幸运的。
而为了保卫今日之中国,萧朗愿意。
萧朗心甘情愿地当一名军人。
过去的四年里,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出国维和,萧朗始终冲在第一线。
中国南边Y省,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地震频发。
刚进部队那年,萧朗就随部队到了Y省的J县。
那场地震,震级6.6,震源深度7千米,造成一人死亡,33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1.1亿。
救灾官兵,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任务,而萧朗和队友负责抬担架。
那一周,萧朗一米九的个子,穿着灰尘遍布的军装,小麦色的脸上胡子拉碴的,在一片废墟中不知疲倦地来回搬运伤员。
而每天,早上两个馒头,中午两个馒头,晚上两个馒头。
不是部队里没有吃的,而是吃馒头省事省时,而每一个官兵,都不愿浪费抢险的每一秒。
第四天下午,在一场余震中,萧朗被一块掉落的玻璃划伤了小腿,豁出十公分长、一公分深的的血口子。
血凶猛的像洪水,萧朗随便地撕了布条绑了。
自己受伤了,可萧朗没有告诉任何人。
萧朗抬着伤员,每一步走的很艰难,用力之下,伤口崩开了,鲜血溢出了鞋子,留在他走过的废墟上。
萧朗忍了两天,第三天,辅导员终于发现他的不对劲。
辅导员马上让医务兵治疗,并且责备萧朗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
可萧朗倔强地说,他还能行。
铁打的汉子,也抵不过失血过多,何况还发炎了。
可萧朗忍着,他还想多运几个伤员。
辅导员说,抢险已经到最后,明天部队就走了,让萧朗好好休息。
萧朗这才宽心了。
第二年,萧朗随部队到大西北维和。
西北的Z省,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和维族。Z省幅员辽阔,但大多地方是戈壁,萧朗他们驻扎在北边的阿勒泰,再往北就是俄罗斯的地界。
河隔开了阿勒泰与俄罗斯,这条河叫额尔齐斯河。
他们驻扎的县叫布尔津,是个很原始的村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听起来雄壮瑰丽,可真的置身其中两个月,就知道有多么荒芜和凄凉了。
戈壁中气候十分干燥,萧朗刚去的时候,鼻子能干的流血。
他适应了五六天,鼻子才终于不流血了。
站岗一贯无聊,在戈壁中站岗就更无聊了。偶尔会有些维族老乡赶了牛羊过来,哼着他们听不懂的少数民族歌曲,转眼又走远了。
戈壁中,水是很重要的资源。
站了一天,黄沙满身,浑身一股臭汗味,可谁也不能说洗澡就洗澡。
怎么办呢?
还是得忍着。
戈壁广无人烟,白天夜里都很安静。
到了晚上,漫天的星子冲你眨眼睛。
星河浩瀚,寂静无人,其实是很适合发呆的。
可萧朗不敢发呆,即使是晚上,他也是一刻不松,对着边界线虎视眈眈。
第三年,五月以来,强降雨席卷了整个江南、华南及西南东部地区,局部地区引发了恐怖的山洪、泥石流。
萧朗随部队到了中南部的H省,连日来的暴雨、洪涝已经这个鱼米之乡,摧毁的十分严重。
每个官兵捞起衣袖、裤脚,在泥石流中救人,手脚泡在水里不过一天,已经浮肿了。七天的抢险下来,萧朗的两脚已经肿的像吹了气的死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