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第 111 章 ...
-
礼成之后,新郎新娘挨桌敬酒。
农村里七大姑八大姨的,大伙都是亲戚,打起趣来更是没什么顾忌,扬子是个脸皮厚的,可娟子没听几句,脸就红了。扬子赶紧端起酒杯,转移了众人的视线,也将娟子挡在了身后。有眼尖的瞧出来他护妻,摇着头说不干不干,扬子缠的没有办法,只好多罚了了几碗。
是的,碗,村人喝酒不用杯子,用的是两掌大的土瓷碗,酒也是自家酿的高粱酒,度数极高。饶是扬子是个海量的人,也抵不过亲朋好友这么劝酒。于是,酒席开始没多久,就喝高了。
扬子晕晕乎乎地来到了南浔她们这一桌,说话都有些大舌头。娟子见了,小声地劝他。
扬子一把搂住娟子,“哎呀,媳妇俺没事,今天俺高兴,非得喝个尽兴!”
说完,却是身子往后一倒,人已经醉死过去了。
众人扶住了新郎,娟子担心之余,一脸尴尬。
农村人都重风俗,喜宴上新郎新娘挨桌敬酒那是必须的,可这还有大半的宾客还没敬酒呢,新郎却已经不省人事了,这传出去可不好听啊。
扬子被人抬去了偏房醒酒,娟子想去照顾,可来者是客,没有留一堆客人自己吃喝的道理。
娟子就站在南浔的对面,娟子淳朴老实,南浔看得出她心里的纠结,郑帆自然也看得出来。
郑帆走近了她,“嫂子,扬子一时半会肯定是醒不过来了,敬酒就由我这个伴郎代替他吧。”
娟子和郑帆并不熟悉,今天也是第一次见面,说起来郑帆还是娟子害怕的那一类人,俊美冷傲,周身永远充斥着一股强大的气场,时刻让人避之不及。
但扬子说,别看帆子眼神能冻死人,实际上是很可靠的。
农村不比城市,并不时兴伴郎和伴娘给新郎新娘挡酒,连双方父母都不行,一切都要求亲力亲为。
可扬子醉的不醒人世,而今天的伴郎又是扬子的表弟,酒量好不好另说,还是个未成年呢,虽然不合礼仪,也只有让郑帆代劳了。
灯火交错中,南浔望着郑帆和村人推杯换盏。
婚礼现场,分明是烟火气最鼎盛的时刻,可身处人群中的郑帆,脸上笑着,眼中却有一层雾霭似的落寞,周遭越是热闹,越是衬的他孑孓一生。
而那样的孤独,却让南浔觉得熟悉,她觉得自己的心一阵抽疼。
“姐……姐……吃……”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蹒跚着步伐走过来,白嫩的小脸笑着,小小的手上还举着一个大白馒头。
南浔有些奇怪,她看了一眼小女孩来时的方向,主桌上,扬子的父母憨厚地笑着。
南浔终于明白过来。
女孩是扬子的外甥女,扬子的父母见她没怎么动过筷子,于是派小外孙女过来,督促她吃东西。
南浔浅笑着接过小女孩手中的馒头,轻轻地咬了一口,等咽完了,手搭在女孩的小脑袋上,笑着回了一句,“好吃。”
小女孩见自己任务完成,一蹦一跳地跑了回去,坐在大人的怀抱里吃东西时,还时不时地往南浔这边瞅。
这是一个并不发达的村庄,青壮劳动力全出去打工,留下一群孤寡和老人,扬子在外闯荡多年,这次回来操办婚礼,可说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酒席摆了数十桌,几乎将村里留下的所有人都请了过来。
和南浔一桌的人这顿喜宴吃的有些憋屈。席面上摆的是八碟八荤八素,论的是一个星级酒店的规格,村里人平常哪吃的上这些珍馐,巴不得大快朵颐,可有南浔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村里人虽然各个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可也不想做出粗鲁的举动惹来人瞧不起。
众人的拘谨,南浔当然看得出来。
南浔吃完了馒头,安安静静地离了席,眼看着南浔走出了门,众人这才放下架子,一个个胡吃海塞,吃的不亦乐乎。
南浔越走越远,身后的喧嚣几不可闻。
南浔站在一棵高处的枣树下,今夜是满月,月亮很亮很圆,风刮过山坡,呼呼地响。除此之外,周围很静。
遥遥地,南浔听见一阵怪异的声音。
南浔竖起了耳朵。
哒哒,哒哒。
那是很吃力的脚步声。
月夜下,十几个羸弱的身形,排成了一列,他们的背被肩上的重物压成了九十度,正迟缓地行走在关中平原上。
突然,队末最为矮小的人因为体力不支摔在了地上,其他人丢了沙袋七手八脚地围了上去。
“没事吧,有没有伤着?”
都是很稚嫩的声音,说的是方言,而摔在地上的人哇一声哭开了。
南浔看不清情况,担心地走下了土坡,“怎么了?”
她的声音很轻很柔,像一朵睡莲渐渐绽放在水面上。
大平原上突然冒出这么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姐姐,几个少年都傻了,队首的人用着方言呆呆地问,“姐姐,你是仙女吗?”
南浔笑着摇头,将地上的小孩拉了起来。
小孩这时抹了抹鼻涕,也不哭了。
南浔此时看清了他们背的是什么,那是一袋袋沉甸甸的沙袋。
南浔关切地问,“大晚上的,你们不回家,在这里干什么?”
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二岁,最小的才七岁。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用方言回,“我们在运沙子。”
南浔微微蹙了眉,那些沙袋少说有四五十斤,“你们为什么要运沙子?”
“为了建小学。”
南浔还没问,孩子们忙接着说道,“我们这里路不好走,大卡车进不来,重建小学的人说,只要我们把这些沙子全运进来,这小学就算建了一半了。”
那话语带着自豪和欣喜,都是半大的孩子,稚嫩的脸上大汗淋漓的,带着令人心疼的懂事,南浔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
该是怎么样的窘境,才会让这群半大的孩子,在最该无忧无虑的时候,经受这些本不该是他们承受的艰辛?
南浔疼惜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小脑袋,无言地望着皎洁的月色。
孩子们,我该怎么帮你们?
沙袋被摆在一边,南浔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喜宴上。
爷爷奶奶们都在,孩子们开心地坐在自家爷爷奶奶边上吃饭。
孩子们汗湿的像淋了雨似的,他们不愿和老人们说自己是去被沙子去了,就扯谎去河里洗了个澡。
后来,南浔才知道。
小学是政府专门为村子里的孩子们重建的,这个偏僻的村子,虽说青壮力少,但孩子着实不少。村子里道路难行,运沙的卡车只好将沙子堆在了村口。建筑队图省事,就将任务分配给村子里的老校长。老校长正在为难,他打算每家分摊,而这个消息不知怎么就被这群孩子知道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孩子们自发地来背沙子,因为不想让家里的老人们知道以后伤心,都是在晚上背沙子。
酒席上,孩子们吃的很开心。
可南浔看着他们笑得这么开心,心头却是一阵酸楚。
孩子们,我多希望你们都能任性一点,都不那么懂事一点,这样,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离,你们才都会少承受一些啊。
娟子走过来,见她眼中雾茫茫的,连忙问,“你怎么了?”
南浔揉了揉眼睛,笑着摇了摇头,浅浅地说,“有什么事吗?”
“帆子醉了,你快去看看吧。”
南浔有些惊讶,一个自制力这么强的人,竟然也会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