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本章节已删除,请见第4章 ...
-
李概全老元帅奉天子之命,带领李氏三子(长子李定、次子李行、三子李成)及十万宋军,讨伐西夏叛乱而来。沿途之上,各地百姓夹道欢迎,更有众多百姓子弟慕名加入宋军,既为杀敌报国,亦为建功立业。且说李帅带领宋军,连连报捷,军心高涨,势如破竹。近几场胜仗都是由首次临战并作为军师的少帅李行精心筹划的,为此老元帅李概全虽未从言语中直接大加赞扬他这个最喜爱的儿子,但老元帅的神情便已将他的心思表露无疑。
少帅李行自小足智多谋,尤喜好兵书,深得其父李概全的宠爱。他不同于其兄李定、其弟李成,是个不会丝毫武功的文弱书生。当年他只有20岁,从未想到能够如此轻松顺利地缴降敌军数千人、战利品近万件。他的内心极其兴奋,他的快乐难以言表。战斗间歇,他也与其父商讨过他这几次谋划中的失误之处,而李帅有时也只是一笑置之。由此,李行的内心也渐渐萌生了些许虚渺……
且说近日来,西夏军队一改往日阵法,奈何宋军如何叫阵,只是闭营不战。由于宋军深入敌军腹地,长途跋涉、兵马劳顿,较敌军又甚是不占天时、地利,因此不宜恋战,宜速战速决。考虑到这诸多因素,少帅李行这几日一直为破敌之计而一筹莫展。
一日晚,李行与父亲下棋时,心中倏生一计。他随即与父亲商讨,老元帅顿时茅塞顿开,连称:“妙计!妙计!然,尔亦不可低估了他们的能耐啊。异族滋衅多年,吾皇对他们也束手无策,想必也是有些缘由的啊!”。李行点头答曰:“确实如此,孩儿再细心考虑一番,然后起早安排。”言毕,李行起身告退,老元帅眼中充满赞赏,他从未给别人这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翌日,太阳初升,李帅在少帅李定、李成以及张德风和赵猛将军的陪同下,亲自带三万精兵列阵迎敌。少帅李定战前叫阵,他怒骂:“异族鼠辈,若有胆量,快些前来受死,若无胆量,起早献出嵬名狗头。”异族敌营之中,气氛也异常紧张,敌军一小头目堤旷,有些按捺不住了,向其最高将领请命:“将军让小人领军前去杀他个片甲不留……”。总领将军强压心头怒火曰:“我们与宋征战多年,此次接连挫败,我等还是先探些军情后,再议!”说罢,这位将军摆手示意堤旷一旁就坐,稍安毋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转眼就到了晌午,宋军在烈日之下长时间曝晒,官兵都有些疲惫不堪了。这时老元帅李概全忍无可忍,右手紧握银枪,左手勒住马缰,双腿猛夹马腹,战马腾空一跃而出。李帅纵马阵前,高举银枪,口中呐喊,真可谓老当益壮,英姿飒爽,丝毫不减当年之雄风。最后,他立马阵前,直对敌营高骂:“尔等鼠辈,既无胆量前来迎战,怎又平日里多滋衅我大宋疆域,今日老夫若不将尔等斩草除根,誓不为人!”。老元帅离鞍而起,慷慨激昂。“尔等……”老元帅执枪手臂在空中一顿,突然长枪落地。他猛捂胸口,此时一口鲜血喷洒而出。老元帅身子一倾,跌落马下,鲜血滴滴渗入身下的战场。众将士大惊,少帅李定纵马上前,搭救父亲。
李定跃马而下,搀扶起跌倒在地的李帅:“爹!爹!爹!”,唤个不停。此时,少帅李成和那几位将军也纷纷赶到,大家慌乱一团。此时,众官兵更是方寸大乱,阵营之中唏嘘一片。见此情景,城楼之上坐镇的军师少帅李行不得不鸣金,将宋军撤回军营之中。于是,三万兵士如浪潮一般,纷纷急于撤回。人潮汹涌,混乱不堪,那局势真是危在旦夕!若此时敌军出击,宋军岂有不败之理?
再说敌军一方,老元帅刚昏死于战场之上,敌军哨兵则立刻报知了总领将军。将军大喜,但他又思虑了一番,对其部下曰:“可否有诈?”。其部下持朵曰:“将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若此时出击必胜!胜则必破宋军主力。”“等等”将军谨慎地说,“待我亲自查看!”说罢,他直奔营门而去。当他看到宋军一副狼狈相时,不禁高呼:“天助我西夏!”说罢,他立刻亲自带领早日整装待发的几乎全部兵力约5万人冲出阵营,直奔宋军而来,宋军惊慌至极,更是乱如麻。突然,宋军之中零星出现了许多身着红、绿、白、黄四色战衣的兵士,分别向朱雀、青龙、白虎、玄武四个方向分散而去。随后,宋军纷乱的列阵有条理地追随着四色战衣兵士的方向,快速地向整个战场呈扇型蔓延,并以无数巨型盾牌组建坚固的盾墙,用以防护步兵安全。盾墙之后,弓箭手万箭齐发,射向包围圈中的敌军……此时,敌军将领才知道自己已中埋伏。他欲带军撤退,怎奈为时晚矣。他把5万主要兵力完全带出军营,带入李行精心编制的“巨网”之中。
至于,老元帅以及几位将军境况如何呢?李帅在少帅李成的保护之下,已退回了城中,登上城楼与李行一起指挥整个战斗。少帅李定与赵猛将军各带领骑兵精兵1500人,分别自东西两翼包抄敌军尾部,攻入其本营,断其后路。张德风等几位将军则带兵与敌军正面交锋,将其不断诱入“网底”。计划推进得相当成功,敌军总领将军被引到“网底”,吃了一顿“筷子”后,身着数十箭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