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大军师司马懿电视剧很多自己小论点 ...

  •   1.郭照与曹丕初遇,曹丕身上的香包就是母亲对儿子的庇护;
      2.华佗与司马懿本来就认识,不过不是世人眼中的关系,所谓约法三章也不是医者的约法三章;
      3.曹叡生病,其实送药的是司马懿,只是后来曹操来了只能跪在外头;
      4.曹植闯司马门,其实可以请圣旨赐个天子使者,更能体现曹丕的委屈;
      5.司马懿的王非王,候非候,寓意在于曹操也是顺势而为。
      6.很期待原班人马出演三国前半段。
      7.汲布和张春华不是一般关系,不过汲布的档案司马懿知道比较彻底而已。
      8.司马懿为何不参加所有宴会,因为差不多老二老三已经在肚子里,你等着他全场吐啊
      9.整部剧后半部就让我想起张冠李戴,李代桃僵,还好主角足够强大,不然早就出师未捷身先死。
      10.汉室的女儿嫁给曹丕,对于其实纠正了很多郭照留下的问题,不然曹丕不用在位七年,不要忘了民众穷啊,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吃,不知道什么习惯就和皇室相冲,这个入府的培训不到位啊。
      11.孙权和司马懿那段,根本就是视奸,好吧
      12.我一直都在怀疑司马懿的那把佩剑跑哪里去了,我看孙权的剑比较像,但是好像已郭照的意思她好像看过。
      13.司马懿为什么前期会哭,其实当你看到大多数如同的手足的人战死沙场,但是当你到天子脚下还是有很多人死去,你不哭,你会觉得走投无门。
      14.杨修之人,对于那种乱世,可能只是一个笑料而已,苦中作乐。
      15.曹操因为生于乱世,所以对当时的人就算是敌人,他都会考虑亲情在里面,所以他想到后退,也不会与吴抗关羽,司马懿则是知道通往赢的方向。
      16.曹真整体感觉比较独立,不过对于不支声的司马懿就是个大敌,本来是个善意的弟弟,就是用错方法。
      17.心猿意马是司马懿智慧之处,司马懿已经学会随遇而安,适应环境的比较强,对于那个家他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是空杯思想,不过可惜,司马家对司马懿只能说是一般一般。
      18.后期看了点电视剧,曹休整体还算不错,年轻有力,不过用情用错地方了,后院起火的典范。
      19.大军师司马懿整体就是表述一个国家建立之初的不易,和守业的艰难,因为百废待兴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出现了,贵族的无所事事,五石散等一些不入流的东西出现,对于当时社会发展得到抑制作用。
      20.九品官人法其实主干和月旦评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细化的那些东西非常的实用,让人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因材施教这句话的含义。
      21.司马师绝对是个鬼灵精,虽然没有明写,但是他娶妻能够把个将军的女儿调教的,你家说什么我做什么,实属厉害。
      22.司马懿探望崔琰,说明他是明理之人,对于这点钟繇应该知之甚深。
      23.曹丕在这部电视剧中委屈在哪里,我没看出来。
      24.司马懿应该有随军的经历,只是这个经历是在层层迷雾中显现,我都不知道在哪个剧情里头插。
      25.还有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出生故事剧情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和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实际是公元208年公元211年,看来有人把战争不当回事,该生生该花花啊。
      26.甄宓她的嫁入,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杨修一个人就把曹植给PASS。
      27.曹冲的师傅竟然是徐庶,什么情况呢?!难道曹冲的死跟司马家有关。
      28.卞夫人送给门隶的布匹好像后来送司马懿的是一样的。
      29.司马懿在伺候曹操归天以后,曹丕给个什么官职,御史中丞,就是秘书长好像是,没有改和批阅建议的能力,只能知道哦,今天这个来了。陈群尚书令好像才是实权吧。贾逵的意见是你早点回去也许有个好官职,不然你不是白忙活了吗,司马懿的意见是于公我已经不是他的属官,就算我拿着玺授回去,人家会说你伺候曹操的怎么会回来呢,有趋炎附势之闲。
      30.这点纯属我猜测,对于我写的小说,司马懿其实想在曹操过逝的时候就想死,于曹丕于魏国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人就算有情,有牵挂,但是知道越到后头越是麻烦,牵挂越多。无论曹丕是否认可司马懿的感情是露水姻缘还是别的什么,但是经历太多的司马懿来说,曹操的过逝代表这三国初定的开始,那是另一番景象,于之前大有不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大军师司马懿电视剧很多自己小论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