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宅院平面 众人图谱(修文) ...


  •   晨羲载曜,西房窗外小花圃里,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泼辣又静谧的开着,高大的香椿树正长满深色新芽,两畦韭菜钻出嫩绿的细叶。

      东房厨房里三夫人王氏,已经带着常家的和丫头麦香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忙完就去伺候婆母。

      一会儿麦香过来招呼姝眉起床。姝眉早就坚持自己穿衣,只让麦香帮她梳了个可爱的包包头,镜里的小萝莉粉团小脸上眉目如画,尤其那双水汪汪黑亮亮的杏眼,酷似亲娘王氏,饱满红润的唇型,秀挺的琼鼻又极像老爹周三爷。

      姝眉如此集三爷夫妻双方长相之精华,不怪周三爷喜爱的无可无不可。这多兄弟姐妹中,只有目前最小的周霁相貌和她才有一拼。

      据祖母说,三位堂姐的外貌大都随了大伯母,有南方女子的白皙小巧娟秀,偏偏眼睛随了周家男人特有的小单眼皮,语间多遗憾。据说深受伯父母娇惯的三堂姐还因此多抱怨,幸亏肤色没随大伯父的偏深。而三爷这边,除了二少爷周霆黑些,别人都是幸运白。

      收拾停当,王氏也从婆母处回来,一家人一起吃早饭。不比晚上和祖父母一起用餐的食不言,一家人边吃边小有交流。

      吃完王氏伺候夫君周三爷,去不远处的县城当差,再去伺候婆母和处理家务,老二周霆等会儿就上族学,只剩姝眉,或是哄小名老疙瘩的黏人小弟周霁,或是去祖父前面书房学些三字经,或是在祖母或娘亲跟前承欢。

      周家祖屋是个五进的大院子,第一进,除了墙角有个小门房,进正门就转过一个大影壁,中间过堂,东正房会客处,西正房是大书房。两边都有厢房。

      庭院只有几棵经年梧桐亭亭如盖,茎粗需两人合抱。有一超大鱼缸零星飘着几片睡莲叶,水里隐着几尾锦鲤。除外只略略点缀了几株花草,几分雅致的小院,明显不同于一般庄户人家。

      第二进,东正房是祖父母起居室。西正房是祖父小书房,这里比第一进明显风格有变。除了高墙边几棵枣树香椿,靠窗有好几丛长势良好,果实累累的樱桃,剩下就是规整整齐的一畦畦各种蔬菜。西边有口井,井边有锤衣石。几棵树间拉着绳子晾着不少衣服。这完全是赵老太太的风格。

      话说周老太爷,作为一家之主,却不能主宰此院风格,也是有渊源滴。赵老太太的娘家,是几十里外一富户,她虽识不几个字,却本性精明能干。又因父亲去的有些早,为了护住弱母幼弟,她更多了几分泼辣,这个时代这种本领的姑娘,不止不抢手那么轻松,名声一出,婚姻本成难题。

      谁知周家太爷因只有舒眉祖父一子,读书虽好,性情却过于良善耿直,还有些不通俗物。周老太爷听闻赵家女之名,几番打听,知其本性极好、明理能干,正好适合祖父这款。于是乎良缘既成,夫妻格局也定。倒是夫妻相得益彰,再加上开枝散叶、子孙争气这方面,尤其让太爷夫妇死也瞑目。

      故在老太爷夫妇相继去世后,这个家隐形的一家之主,其实是精明能干、略带强势的老夫人赵氏。赵老太太因故未能由自己挑选长媳,三儿媳就必须得亲自决定,于是选了虽然近得几乎对门的亲家。一则曾经是手帕交的女儿,乖巧听话知根知底,二则亲家王家是出了名的出贤惠媳妇。

      赵老太太却不知,她三儿子在未定亲前,因乡下男女大防不很严重,偶然见过王氏的。对这个温柔娇俏、文静袅娜、不似北方乡下丫头的女孩子,心里就已经很有点意思了,基于礼法和修养没敢表露而已。

      那知天从人愿,三爷简直惊喜欲狂,于是乎又成就了一对良缘。只是在这个时代,在赵氏这样重规矩的婆母手下讨生活,王氏虽不至于被苛待,但也肯定不很轻松。

      饶是赵老太太对姝眉很好,但是看到娘亲王氏,每天在祖母面前,虽不至于战战兢兢,但也是小心翼翼辛苦的服侍。尤其是全家一起吃饭时,娘亲不仅不能上桌一起吃,还得伺候婆母,等大家全吃完饭,才能吃剩下的。这让曾经生活在现代,男女平等理念根深蒂固的姝眉很是不舒服。

      等姝眉长大些时,私下含蓄的为娘亲呼不平,王氏爱怜的摸着她的头,细语温柔:“别说这本是孝道,就冲你祖母生了你爹爹,(此处语气更添柔情)我也该好好孝顺她,只要你爹知道我的辛苦、我的好,我就知足!”

      想到那个性情几乎和祖父一样耿直的老爹,在祖母面前不显山不露水,一转身就对娘亲体贴入微,经常偷偷给娘亲留好吃的,还用少的可怜的零花钱,给娘亲买女子喜欢之物。

      姝眉不禁心中暗竖大拇指:原来娘亲不仅是个以柔克刚的御夫高手,还深谙婆媳相处之道。

      要想处理好婆媳关系,从来都需先处理好夫妻关系,否则,你要么成为刘兰芝、唐婉一样的牺牲品,要么就会成为真的闲妻凉母。成为婆母的仆妇,男人的管家婆,家庭的一种摆设,从古至今无数女子不是前者便是后者。少有写《你侬词》那个聪慧女子的通透和幸运。

      第三进是留给大伯一家的,虽在姝眉出生后,还没见大伯以外的其他人回来过,但一直也被能干的祖母打理的跟自己的院子差不多。

      第四进才是三爷一家的,小院风格雅致温馨,是三爷和三夫人共同的作品。东正房是三爷夫妻起居室,里面隔一小间,住着才三岁的老疙瘩,因他太小,为照顾方便还没和父母分房。

      西正房住的就是周家大排行四的姝眉,原来是两个哥哥的。等妹妹大到能分房时,这哥俩异口同声的去住厢房,这里要给妹妹住,且不说长辈们本就偏心些妹妹,就冲这份兄友弟恭也得成全了。

      第五进是四爷的,因他现在还没成家,一直没住,而是暂时在第二进和父母住一起。

      第五进据后门还有很长一段,前面密密盖了几排厢房住着仆人,中间有一口井,一个大石碾子,还有一块超大的槌衣石。周家本来不是显赫之家再加上老太爷致仕在乡下,除了几个长工卖身仆人不多。

      有身契的主要两家,一家孙贵赶车喂马干些杂活,孙家的干些洗涮缝补的家务,孙家两个丫头杏黄跟着老太太,麦香跟着三夫人王氏。另一家姓常,男人常遇青自小跟着周老爷子识字会算账,周老太爷做官时他作外管家,现在主要负责收地租管账一些外事。

      常家的原是赵老太太身边贴身丫头,前几年得病没了,好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老大常欢一家跟着大爷去了外任,老二常乐跟着三爷,常乐家的主要掌厨,独子常世安作为书童跟着大少爷去了上都,另有两个小厮一个周来跟着老太爷,一个周往跟着四爷。

      还有一个特殊的看门人周大顺,他是大爷送来的一起打过仗的退伍老兵,伤了一只眼睛不好谋生,没有家人无处安身。因为同上过战场又是同姓,人有几分本事品行也很信得过,因此周家多了个“门神”也给他了一个安身处一举两得。

      离后门最近的地方有马棚、猪圈、鸡窝、仓房,后门有宽近四米带顶的长长门洞,里面放车辆和杂物。出了后门还有属于周家的一个大菜园。一开始这个五进的大院,可是让现代蜗居的姝眉差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

  • 作者有话要说:  觉得注:前两章先做背景铺垫。第三章开始慢慢展开情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