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也不知道是因为耳部落有行业垄断的传统还是众人模仿不了的缘故,自林旱推出泡酸笋后,就只有林旱一家贩卖酸笋的。

      不像大米,已经被耳部落的人玩出了各种花样,甚至出现了饵块的雏形,在石臼里舂米饭舂出来米饭粑粑,十分有嚼劲,味道还挺不错的。

      话题回来到酸笋这头,林旱算了一笔账,发现泡酸笋比竹笋米粥赚的钱多了好几倍。

      泡酸笋因为是小菜的缘故,销量一直不如竹笋米粥好,但泡酸笋的成本极低!

      因为竹笋正当季的缘故,价格很低;泡酸笋用的香料可以反复使用,成本更低。算下来,泡酸笋成本最高的是柴火,因为竹笋焯水要用柴火烧、泡酸笋用的凉白开也得用柴火烧。

      其余的,泡酸笋也就没啥开销了,不像竹笋米粥,大米要钱、腊肉要钱、柴火要钱,每天还的花费一两个小时来熬制,成本极高。

      原本林旱打算舍弃竹笋米粥的生意,专门售卖泡酸笋的。但因为他请的帮工特别多的缘故,总归要拿竹笋米粥当薪酬发放,左右都要熬制米粥,林旱就没有放弃米粥的生意,但每日贩卖的竹笋米粥少了许多,都是发放工资后剩下的,大概也就一桶的量。

      林旱每日的收到的谷物粮食缩水了一大半,但除去腊肉的花销后,赚的却比之前高了很多。

      竹笋米粥、泡酸笋的生意稳定下来后,林旱也终于空出了时间来捣鼓工具的事情。

      林旱之前就请了好几个篾匠和木匠来帮忙,但之前忙着挣钱的缘故,一直没顾得上这批人,只是让他们做些固定的活计,加工制作竹砻需要用到的零部件。

      现在有了空闲,林旱便让这些人带着这些天的劳动成果聚集在了一处,打算亲自下场来制作竹砻。

      因为他只是在体验馆见过竹砻,并不会制作竹砻,所以他得慢慢摸索,重复更改竹砻的模型。

      这就得让他请来的帮工重复不断地返工、返工、再返工。

      竹篓里填满黄泥再倒掉;黄泥里敲满了木片又抠出来;砻盘忘记留洞只能拆掉重来······

      “好像有点不对,要拆了,重新弄。”
      “下面的泥盘中间应该要固定棍子。”
      “嗯,木片要整齐,高一点、上下泥盘的木片要错开。”
      “上面的泥盘中间要留个洞,还要有横穿的把手。”
      “·······”

      因为要求太高、话太多,然后就导致了,他请来制作竹砻的工人,短短两天之内,他请来制砻的工人就走掉了大半。

      有个别人在走之前还对着他一顿喷,觉着他就是个大傻子,因为林旱捣鼓了那么久,都没捣鼓出竹砻来,这些人就认为林旱是故意在折磨他们,总是让他们重复一件和上次一样的事情。

      总之,当时还闹得挺不开心的。以至于林旱每次去广场摆摊都要收到一堆额外的注目礼。

      因为和他闹翻的那几人在部落里宣传了一番他光荣的事迹,还添油加醋的给他招了不少的骂声,大概就是觉着他异想天开,压根就没有竹砻这种事,就是林旱占着小君的身份在欺压人之类的。

      这不,今个儿大驴瞅准了广场上人最多的时候,又来说起了林旱的坏话:

      “我和你们说,小君是个傻的,之前天天让我们削木片,削了木片后非要我们把木片敲到黄泥里,说是要制作一种叫竹砻的工具。

      说是竹砻能帮谷物脱壳,还说用石臼舂米太慢,说有了竹砻,只要用手转动一下谷物和谷皮就能分开了,我听都没听过这种工具,这天底下哪有这种东西啊!

      小君说得那么好听,说竹砻多好,可他自己压根不会做,成天就知道叫我们玩泥巴,一会让我们把泥倒进竹筐里夯实,一会又让我们在夯实的泥里挖个洞,一会又让我们把敲击泥里的木片挖出来,每天都这样,我看,他就是想故意折磨我们。

      我不过就是觉着小君说的话不对,没照着做而已,小君就不高兴了,非要逼着我按照他说的做,不做就不要我干活了。

      不就是一碗竹笋米粥么,里头放的都还是首领的,小君也好意思拿出来,他不要我干活,我还不乐意给他干活呢!

      ········”

      耳部落的人蹲在篝火旁,一把火麻仁丢大嘴里咀嚼着,伸长着耳朵听着小君的稀奇事,他们的娱乐实在是少,听人吐槽也听得津津有味。

      其中几个还举起手来应和出声道:“今个儿耳光还来找我换石头呢,说是小君要让他做什么石器来着,说是可有用了,细粉比石臼还舂得好。”

      “对对,有这事,还说小君愿意用咸肉换石头,我可没见过小君打猎过,咸肉还不都是首领的,小君也好意思用咸肉换石头!喊了那么多人帮忙都做不出像样的工具来,还想做石器,我看就是在浪费石头,把石头换给小君,还不如埋在坑里当地基呢!”

      “我觉着小君挺好的啊,要不是小君不找木匠、篾匠了,我也想去帮工,有粥喝呢,我去帮工,小君让干啥就做啥!”

      这边,林旱也确实没在找帮忙制作竹砻的人来,他虽然气跑了好几位帮工,但还是有两人受住了他的臭脾气,让编竹篮就编竹篮、让填土就填土、让倒土就倒土······

      这两人倒不是相信他真的能捣鼓出去壳的工具来,只是单纯的拿钱办事,觉着拿了他的薪酬、吃了他煮的竹笋米粥,就应该做好相应的事情。

      所以,真的就是他让做啥就做啥,连脑子都不转的那种。

      然后,等到林旱指导出一个满意的成品,且成功让竹砻转动以后,两人瞧着转动的竹砻满是惊奇,声音中更是止不住的讶异:

      “转了!转了!稻粒倒进去也能转动了!稻粒还能吐出来,居然真的做出来了!”

      两人瞧着竹砻里不断吐出的稻粒,惊讶的指着竹砻相互确认着,似乎不敢相信这东西真的是他们做出来的。

      过了好大一会才高兴起来,开始手舞足蹈的牵着手跳跳,这竹砻可费了他们老大的劲了,小君不是忘记转芯,就是忘记把手的,说是转着不动,稻子进去还不会出来。

      然后小君就让他们是拆了又填、填了又拆的,老费劲了!今个儿终于捣鼓又有能转、又能吐出稻粒的竹砻了!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真做出来了啊,原来真的有这种破壳的工具啊,我以外是假的呢!”

      木匠激动过后,才想起来查看稻粒。蹲着身子,一手捞起散落在地上稻谷,从竹砻里出来以后,稻壳和稻粒确实是分开的,用手使劲搓掉皮,就是他们现在吃的大白米。

      林旱听到声响,也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出了厨房,瞧着院子中的竹砻,赶紧上前几步观察了起来,倒入稻粒,转动把手,摩擦力大了点,有点卡,稻粒吐出来的慢,出来的稻粒碎颗粒居多,但确实能去壳,起码制作的方向是对的。

      林旱想了想,把高粱拿来砻,转动把手时轻松了许多,高粱粒吐出来得很快,有九层都是去壳的,只要轻轻用手搓一搓,皮就掉了。林旱研究了许久,还把上砻搬下来,又看了许久,开口道:

      “可以用,但用来砻高粱正合适,用来砻稻、麦的话,还差了点,这个就先留下来吧。我估计是里头的木片镶得太密实了,等会你们做的时候,木片要隔开一点,好的竹砻,用来砻稻、麦的话可不会碾碎,只会把外头这层壳磨掉。”

      见两人点头应是,林旱想了想,又继续补充道:

      “这竹砻有点矮,总是蹲着用不合适,你们用木头弄个底座出来,架着高一点,站着用方便。还有在这个位置左右,你们用竹子编一圈围栏出来,这样的话稻粒吐出来,就不会掉在地上,沾上泥土了。围栏记得留个出口,稻粒可以轻松的扫进盆里。”

      “好、好的。”两人听了后急忙应道。

      有了前几次失败的经验,加上前几次捣鼓出来的多余材料,两人按照林旱的要求很快就制作出了能为麦、稻去壳的竹砻。

      竹砻只能去壳得到糙米,要大白米的话还得舂米。但有了竹砻,速度到底是快了许多,一百来斤的谷物用竹砻碾的话,大约两个小时就能出糙米,糙米再碓米,所需时间也快了许多。平均下来,速度快了一倍多,之前每人一天只能出三十来斤的大米,现在每人一天能舂个七八十斤的米,效果还挺不错的。

      “师父!受弟子一拜。今日学了这制砻手艺,我们便是师父的徒弟了。”
      这制砻的手艺要是在别的部落学的,他们不会这般小心谨慎,学会了直接用便是,可林小君是和首领结了契的,也被祭师承认了是耳部落的人,林小君是耳部落的人,甚至地位还比他们高上那么一点点,那他们学了这门手艺,就相当于拜了师父,一切都得按照师门的规矩来。

      林旱一脸懵的看着跪在他面前的两人,让人起来,他们就是不起,林旱也跟着蹲在他们面前,询问起来,得知来由后,林旱无奈道:

      “首先,这木垄在我之前的部落就有,不是我想出来的,可不想居功;再有,我本人也不会木匠、篾匠的手艺,这竹砻我只是嘴上说一说,提了建议而已,这可是你们俩亲自动手制作出来的,我可不会制砻,也没啥可教你们的,是真的担不起你们的师父!你们快点起来吧,这制砻手艺是你们自己学会的,你们自己就是自己是师父,无需拜我为师!”

      “小君怎么可能不会制砻的手艺呢!若不是小君提点,我们一辈子都制不出这竹砻的,这制砻手艺就是小君教会我们的,小君就是我们的师父。”两人长跪不起。

      “站起来!你们几个这样子像什么话?得了便宜还卖乖,你们还想逼着林小君收你们为徒不成?让你们学会一门制砻手艺,已经是大好事了,你们这副作态,是还想逼着林小君教你们别的?”

      石匠在一旁厉声道,虽然他觉着俩人说的话没错,要是他学了石器的手艺,也会想拜小君为师,可也看不惯两人的作态,林小君不肯收徒几人就不起,不就是逼着林小君收徒么!这哪是认师父,明明就是把人架在火上烤!

      被石匠这么一说,两人一个激灵,赶紧站了起来,心中很是慌乱,解释道:
      “没、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小君我、我们只是太激动了,没有想要逼你,这竹砻的用处大家都能看得到,肯定得来找我们做,可这是小君想的,我们也不想······”

      石匠听后,也沉默了,这制砻的手艺两人都学会了,不让用的话确实在难为人。

      但两人要是用制砻手艺赚了谷物,教会他们制砻手艺的林小君却什么也得不到,这算是什么事!要是别人知道了,也会看不起两人的。要是再往首领出一说,两人肯定得受到惩罚。

      也只有认了师父,两人才能孝顺师父,平时帮师父干活、伺候师父,过年时也能递上一分年礼,当了师父,好处也多多。但林小君认定了自己不会木匠、篾匠手艺,也不想收两人为徒,这也不能逼着人收徒吧。

      林旱听着做师父能享受到的好处,有了一丝心动,可他就算真要收徒,也不可能收下几人,他可不精通那些木匠、篾匠手艺,把人收了不就是耽搁人家么。

      但这事吧,他不表态还不行,这两人若是师出无名,那制砻的技术在他们手中就成了烫手的洋芋,继续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这样吧,你们几人给我些粮食,一次性结清,就当是你们学会了制砻技术的费用了,这是买卖,是生意。我不收徒,你们也无需称我为师父。”

      “那小君需要多少学费、多少粮食?”

      两人听了林旱的话后,叽叽喳喳交流了几句,就同意了下来。手艺人都是靠手艺吃饭的,不可能为了些粮食就丢了吃饭的手艺,一些独家手艺更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想学手艺,得先拜师,伺候好师父,等师父满意了,才会教导一两句。

      把手艺技术当做货物售卖、用来交换粮食的,他们还是第一次见,但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他们给粮食、小君给技术,要是有人问起来,他们也能堂堂正正的说出来,这制砻技术是他们用粮食换来的!没偷没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第 2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