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武侠学说 ...
-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武侠小说
最近有幸看到明泉先生著的有着鲜明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的武侠小说《正德风云录》书稿,一览之下,顿觉眼界大开,除武侠小说特有的曲折离奇的情节外,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洋洋煌煌陈列于读者眼前,让人在目不暇给之余,油然而生出爱不释手之感。从武学武功、看相算命到诗、酒、茶乃至民族、宗教、货币制度、哲学批判,就像璀璨的珠宝,在书稿中俯拾皆是,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武侠小说,使人读之,在休闲之余,获得许多宝贵的知识。
关于武学和武功
武侠小说涉及武学和武功并不稀奇,但《正德风云录》却能够使读者在欣赏精彩的武打场面的同时,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地领略武学的哲学要义和习练精湛武功的基本知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众多武侠小说中主人公习练武功的目的,不是为了报仇,便是假惺惺地说是为了“强身健体”。还有一些则宣扬“练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严格地说,这类小说已不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象《说岳全传》之类。
《正德风云录》否定了上述诸种说法。第四章《侠门惊变》中,小说主人公说道:
“依晚辈浅见,武功绝非是为了强身健体,当然武功可以强身健体。武功主要是为了搏击,而搏击之道,基本在于‘勇、灵、力’。
“‘勇’,就是不畏死,不畏伤,遇事不慌,遇强不惧,处变不惊,首先树立一个压倒敌手的气势,这就是勇。这一点,为非作歹之徒是做不到的。因为为非作歹之徒,全都是为了一己私利,不是贪财好色,就是为谋高官厚禄而不择手段,投机钻营,蝇营狗苟,费尽心机。这种人一旦到性命攸关之时,绝不能做到视死如归。只有胸怀天下,以普救苍生为己任的人,才能一身正气,才能大义凛然。这是大勇,乃修炼武功之首要,与敌搏击之首要,也是练武之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次是‘灵’,就是灵活。灵活才能不被敌击,灵活才能准确击敌。什么顺手牵羊、四两千斤之类,全都脱不了灵活二字。最后是‘力’。有力,搏击才能有效。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尤其是一个‘灵’字,至难。要做到这个‘灵’字,确得苦练,绝无取巧之道。”
小说在这里初步提出了武学的要义,精辟地指出了武功的精髓就是“勇、灵、力”。这种独到而深邃的见解不要说武侠小说,就是武学专著,也从来没有提到过,的确为爱好习练武功的朋友指出了一条简洁的思路。而小说第十八章《终南谷底》更是将武学和武功的要义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使读者从本质上认识到中国传统武学的伟大意义——
在这一章里,小说借《百家武功提要•序》阐述了武学的起源、意义和武学门派的形成及武学的兴衰:
“虫兽相搏,禽飞鱼翔,小人仿之而为术,小道耳。天地四时,阴变阳化,君子思之而为功,大道也。人众相残,争斗纷起,圣人治之而为武,圣道也。仓颉造字,止戈为武。武者,解纷息争也,功术相合也,大道也,圣道也。侠以武犯禁,不知武之大旨者也。”
“李唐之末,藩镇割据,招降纳叛,藏龙卧虎。武士趋炎附势,攀龙依贵,而自吹自擂,张大其辞,神乎其技,竞逞风流。遂有武学门派林立,百家争鸣之局面。著作迭出,流派纷起。而争斗仇杀,冤冤相报,腥风血雨,历代未已。江湖不老,门派废兴。武人渐不知武之大旨,或自珍敝帚,或鱼目混珠,或妄自菲薄,或自以为是,陈陈相因,以讹传讹,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加之年代久远,人事沧桑,以至武学瑰宝亦湮灭无闻。”
作者在这里将武学的要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道也,圣道也。”实在是发聋振聩之言,令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
小说在这一章里又借“岳飞遗书”《军阵实用拳谱》,从实战角度提出了习练武功的纲领性指南:
“止戈为武,止者,足掌也,手脚也,身手也。戈者,兵器也。故武者,身手与兵器相合也。”“士兵持械,无非盾与矛,护身击敌,相得益彰。此部拳谱所集之拳、锤、刀、枪、剑、棍,无一不由矛与盾演化而来。”
小说借《军阵实用拳谱》谈到形意拳时说道:“以意使形,以形见意,故名形意。搏杀之时,心中想着敌人,眼睛盯着敌人,盾牌阻着敌人,矛头指着敌人。……左拳为盾,则右拳为矛。右拳为盾,则左拳为矛……”将复杂的武术套路招式,概括为矛与盾,真是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小说中还具体谈到了轻功、大周天功等高深武功的基本练法,给武术爱好者们展现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作者博大精深的武学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化功底,是所有的武侠小说,所有的武学专著所望尘莫及的,令人仰之弥高,叹为观止。
精彩的算命术
中国古代算命术,文化含量高一点的就是测字、八字和周易,这在小说中均有精彩的表现。但所有的算命术都是骗人的。那么,小说为什么还要表现算命的情节呢?第三章《独孤公子》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不瞒独孤兄,这测字算命,其实都是骗人的玩意儿,无非是察言观色,顺水推舟,顺藤摸瓜,当不得真的。”
“温兄刚才还口口声声说是为穷人,你这样岂不是在骗他们吗?”
“独孤兄说的是。不过,小弟却不是要骗他们,这些人无助无奈,富人的盘剥,恶霸的压迫,加上老天的灾害,官府的徭役,使他们活得毫无奔头,小弟只不过是通过算命测字,给他们添一点活下去的希望罢了。”
“通过算命测字,给他们添一点活下去的希望”,这就是小说要表现的一种高尚的情怀。
粗略统计一下,小说中描写算卦的情节有六处之多,现撷取几例,与诸君共赏:
在第一章《尼庵选美》中,一名衙役让小说的主人公文子玉先测一个“我”字,后又让测一个“大”字,小说中描写道:
(衙役)捡了一根树枝,蹲下身子,在地上写了一个“我”字,说道:“测测吧?”
子玉端详了片刻,说道:“大人身边有人受伤!”
“怎么讲?”
子玉道:“大人您看,这‘我’字,左边是禾苗之‘禾’,表示树木草丛,右边是一个‘戈’字,表示兵器。您看,您写的这个‘戈’,钩向上而长,是一种尖细的兵器。大人找我,不是算命,便是看病,而大人自己却是康健非常,无病无伤,所以我说,大人身边有人受伤。”
“小子果真有两下子,再测一字看看,测准了,让你发点小财。”那人说着,又以树枝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字。
子玉道:“大人您看,这个‘大’字,好象是一根刺穿入人体,要说是兵器,天下哪有如此细小的兵器?煞是奇怪,须见到病人,方可判定。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同样是“我”和“大”,在第三章《独孤公子》中,文子玉给独孤行测字时,说法又截然不同。小说描写道:
独孤行用食指沾了酒水,在桌上写了一个“我”字。
子玉……道:“独孤兄将随身的折扇放在桌上,好比是这个‘我’字去掉了上边的一撇,那就是个‘找’字。独孤兄身份尊贵,有福不享,却要受这江湖之苦,莫非是要找什么人?”
独孤行面色一红,说道:“还有呢?”
“你看,这个‘我’字,拆开了,一边是个‘禾’字,一边是个‘戈’字。禾者,和也。独孤兄为人肯定是和为贵的了。”
“正是这样,我一向不喜欢欺负人,就是我憎恶的人,我轻易也不做赶尽杀绝的事。”
“独孤兄有这等品质,着实令小弟敬佩。但从字面上看来,也不是一味地一团和气。”
“怎么讲?”
“你看,这‘戈’字,却又代表了兵戎,代表了杀机。”
“这也不错。我遇到看不惯的事绝不会袖手旁观。行,温兄真是巧舌如簧。你再给我测测这个字。”说着,又在桌上写了一个“大“字。
……子玉……又对桌上的“大”字端详了一会儿,说道:“‘大’字乃天下一人。独孤兄,你可是尊贵无比哪!”
小说中的独孤行,真名叫做朱无双,是正德皇上的嫡亲妹子,小说的后半部有所交待。
小说第十五章《边塞风云》中,独孤行按照贪官的请求,综合运用测字、八字、摇卦给贪官算命,机变迭出,更是精美绝伦,让人拍案叫绝。
作者在小说中驾轻就熟地穿插算卦的情节,更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精湛医术的展露
小说中有多处描写主人公治病救伤的情节。在第九章《十美进京》中,有两张用于解毒的药方,一张是开给被服了“绝命丹”的丫环的,据小说介绍,服了绝命丹最多有十二个时辰的活头。方子写道:
“绿豆半斤,甘草二两,丝瓜瓤半斤,当归尾一两,赤芍一两。”
因此方要用于救命,所以以排毒的绿豆为主,辅以搜毒、解毒。
另一张方子是开给被服了失心散的赵凤的:“酸枣仁二两,五味子二两,朱砂五钱,丝瓜络一尺,甘草二两,柴胡五钱,赤芍五钱。”
一位老中医看了这一段后赞道:“匠心独运,丝丝入扣。”
据小说介绍失心散是一种使人迷失本性后可被人随意控制的毒药,并无性命之忧。所以方子中的药物以收敛心智、安定魂魄为主,辅以搜毒、解毒。
更为精彩的,是主人公为一位农村老妇的白内障施行的几近失传的“金针拨障术”,具体情节,读者看小说便知。“金针拨障术”绝非作者杜撰,而是中医的绝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晚年患白内障,由中医实行“金针拨障术” 十五分钟即复明。作者在基本上说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武侠小说中向读者展露这样的知识,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博大精深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
关于酒
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离不开酒,但多是喝酒而已。《正德风云录》则向我们介绍了与酒有关的许多知识。小说第五章《毒类本草》中介绍了明代正德时的名酒麻姑泉酒和金华酒。
关于麻姑泉酒,书中写道:
“据《事林广记》载:这江西南城有座麻姑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八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福地。只因东汉时,有位叫麻姑的女子在此隐居得道成仙而得名。东晋时,道家名人葛洪曾在此炼丹。此山所产泉水更是别具一格,装在瓶中,高出瓶口两分而不流。这麻姑泉酒就是以此山之泉而酿制。没想到这酒如此芳香醇厚,古人诚不我欺。”
关于金华酒,书中写道:
“这金华酒,即宋代浙江之东阳酒,也即李太白所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兰陵美酒。据今人汪颖所著《食物本草》云,此酒色呈金黄,清香远达,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称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故也。”
笔者查了有关史料,麻姑泉酒和金华酒确实是当时的名酒,作者诚不我欺。
小说还介绍了饮酒环境和饮酒情绪之间的关系:
“这饮酒要饮得畅快,应注意‘四则’,就是饮人、饮地、饮时、饮趣。”
“饮人就是:高雅、豪爽、率真、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
“这饮地就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
“饮时就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
“这饮趣就是:清谈、妙令、联吟、焚香、传花、度曲、反棹、围炉。”
这些知识相信绝大多数读者是闻所未闻,读者照此做去,自然能够增加日常饮酒的乐趣。
关于茶
武侠小说很少介绍茶,但《正德风云录》却别开生面地向我们介绍了诸多当时的名茶,也令读者耳目一新。还是第五章《毒类本草》这样写道:
“自宋以降,四川蒙山的蒙山茶,那里有两棵茶树,据说是东汉普慧禅师所植。武夷岩茶,据说于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摘嫩芽,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凤尾龙须三种名茶。太湖洞庭山水月寺的水月茶,本朝大方和尚创制的大方茶,天台山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惑通茶,黄山的云雾茶,普陀山的佛茶,都是当今的名茶。”
关于女性
小说对于女性的人生意义,有几处别有见地的生动表述,这是众多武侠小说不能企及的。
第八章《才子佳人》中,宁王谋士刘养正有一番口若悬河的演说:
“崔大人,学生记得圣人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圣人的意思,也是说,一个人对父母尽孝,应该结婚生育,以便传宗接代,可并未说‘后’是子还是女。可是到了朱熹嘴里,胡说这‘后’便是子。照他这样说,那普天下有女无子之人,岂不都是大不孝了吗?你说这朱熹岂不是偷梁换柱,混帐透顶吗?”
“事实上,男人女人都可做到光宗耀祖。吕后助汉高祖夺得天下,吕家便因此不可一世。花木兰替父从军,至尽传为美谈。梁红玉奋勇抗金,千古流芳。更有唐代武皇则天,以一名弱女子做到了天下第一人,将一个华夏江山整得繁荣昌盛,强大无比,武氏一族更是风光无限,汉唐雄风也因此成为百代楷模。这都是女子凭自己的本事光宗耀祖的范例。”
“还有一些女子,更是凭自己的才情与美貌,竟能将江山社稷,君王大臣,玩弄于股掌之上。象夏代的妹喜,殷代的妲己,周代的褒姒,以及春秋的西施,后汉的貂禅,无不做出了使男人永远望尘莫及的颠倒乾坤的大事业。……这些女子也都名垂青史,功过当然自有后人评说。”
这番演说看似胡言乱语,令人瞠目结舌的,却是上下几千年娓娓道来,将女性的人生意义张大到极致,大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概。
第十五章《关山险阻》中,独孤行也有一番关于女性人生意义的感悟,读之令人心灵震撼:
独孤行悠悠地道:“古往今来,有过多少美艳红装,或为风流才女,或为巾帼英雄,或为青楼脂粉,或为艺苑优伶,有的千古流芳,名垂青史,有的蜉蝣天地,昙花一现。我不想碌碌无为。如果我生在农家,我就做唐赛儿,兴义军为民请命。如果有外族入侵,我就做花木兰,做梁红玉,披铠甲保家卫国。可是现在,什么也没发生,我什么都不是,偏偏生在皇家,做了一个于国于民毫无用处的公主,你说这还不够扫兴的吗?自从遇到了你和你的朋友们,我真地感到,人活着,是多么美好。大事是做不成了,走走江湖,除恶扬善助弱抑强,把我们渺小的生命,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放出灿烂的光华,也不枉了在这世上走了一遭。”这番话虽然没有凄楚悲情,却能够让人热泪盈眶、肝肠寸断、热血沸腾,江湖人的人生意义,被这段普通话语渲染到了极点。
关于民族
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小说力图弘扬的主题之一。小说第十六章《边塞风云》中关于蒙古族起源的表述,令读者大长见识:
只听白茫道:“要说到族,汉人和蒙古人却是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
“史书上记载,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叫做夏桀,夏桀有一个儿子叫獯鬻。商汤逐夏桀,獯鬻及其族人避居北野,就是自此往北这一大片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农牧有别,千年以降,汉人和蒙古人的风俗习惯便有了很大的差异。
“獯鬻的上古之音,也可以念做猃狁,也可以念做匈奴。所以殷朝时称獯鬻,周朝时称猃狁,秦汉时则称匈奴。所以,匈奴人实为夏后之苗裔,这獯鬻便是匈奴的始祖。咱们汉人自称炎黄子孙,其实蒙古人又何尝不是炎黄子孙?”
“汉朝有个司马迁,他写了一部通天巨著,叫做《史记》,据司马迁介绍,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这个禹,就是千年流传不衰的治水的大禹。这大禹是黄帝的玄孙,獯鬻又是禹的后人,这匈奴当然就是黄帝的苗裔了。”
“北匈奴势力大衰,后来远走西北,不知所终。匈奴有一个部落,叫做‘室韦’,当时居住在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一带,并未参与匈奴和汉的征战攻伐。北匈奴走后,室韦便迁到了大草原来,最先来到大草原的是室韦的一个部落,他们自称‘蒙古’人,这便是现在蒙古人的祖先了。这蒙古人是室韦人,室韦人是匈奴人,而匈奴人是黄帝的后裔。所以,说蒙古人是炎黄子孙,一点不错吧?再说了,汉人中不知有多少人是匈奴人的后代,所以,汉人与蒙古人怎能不有很深的血缘关系呢?”
此外,小说从江南水乡到西北大漠,从东部大海到西南山地,描写了诸多风土人情和山川地貌,还涉及了五毒教起源、农民义军兴衰、明代的货币制度,庄谐兼用地批判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荒谬,批判了才子佳人行径的荒唐,甚至给出了岳飞《满江红》的出处,几近真实地反映了明代正德年间从皇帝、大臣到文人墨客、丹青巨手、贩夫走卒、屠夫农妇等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场景,极力宣扬尊重生命、构建和谐人生的主题思想。
总之,《正德风云录》这部武侠小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就像一座藏满无数珍宝的光华四射的宝库,让人眼花缭乱,使读者在体味武侠小说休闲情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地理的、历史的、哲学的、社会的、文学的丰富知识,指导读者净化灵魂,从而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
写于2008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