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多年无反顾1 ...
-
公交车非常拥挤。
纪晓勉强找到一个能站住脚的地方,发现她和邢柯之间,只隔了一扇车窗。人来人往中的身影,怎么看,他还是像个没什么社会经验的学生。
她看到邢柯的时候,他也看向了她。
后者的表情……很纠结,像是不知道切换成什么样表情而显得无措,这样一个,小心翼翼的快三十岁男人……夜晚的灯光,夜晚的气温,夜晚的热闹。这个身影像是浑然不觉,让人觉得,他就是和周围的氛围不搭,可要细说是哪儿,又道不清。
纪晓笑着礼貌的向他挥挥手,示意再见。没想到,因为这一动作,邢柯的酒窝又露了出来,先是伸出左手,想了想,又换成了右手,僵硬的挥了挥,和她呼应。
车慢慢的发动。
他在人流中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视线里,今天晚上的尴尬相亲,终于过去了,深深舒了口气。
纪晓在家难得清闲呆了两天。
楼下阿姨们看到她,也是乐呵呵的,说大记者回来了。这些叔叔阿姨,从知道她念新闻起,就巴望着,以后要是遇到难题,就请纪晓帮着报道。
可无论从前是在北京,还是现在回了家,叔叔阿姨们说归说,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难事,麻烦过她。心疼她工作,可怜她女孩子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不愿给她添麻烦,妈妈是这样告诉她的。
纪晓不说话,以她现在在台里的地位,有些事,怕是想帮忙也有心无力。她想换个部门,去专题部也行,到偏远的地方,拍纪录片。新闻,她是真的没有力气了。
一边择菜,一边和妈妈商量,如果真的调到专题部,可能会经常出远门,其他的,也没什么。爸妈不太懂经常会出远门是意味着什么,单纯的以为,闺女新闻做腻了,到了瓶颈期,想换换口味,欣然允许。
于是,纪晓这个周末只做了一件事,打好了调部门的申请。台里不会不同意的,新闻部,需要更有冲劲和能力的年轻人。
只是,这篇调部门的申请书还没有浮出水面、层层签字,纪晓接到了负责宣传报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
省内多个城市申请了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今年是第三年验收,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文明城市创建相关新闻,一定是大板块,现在让她去负责这块……
通知她消息的是严主任,纪晓当即便回绝,她能力不够,无法胜任,谁想出风头让谁去。这不是小事,万一出差池,便是大错误,台里的领导,经得起问责、负的起责任么!
纪晓在电话里和严主任据理力争,后者显然也觉得台里这样安排不合适,索性,告诉她实情。
“总编说,你是他学生,出了问题,他承担。”
……
现在台里因为这样的安排都快炸了,很多记者闹得不可开交,拿下文明创建新闻,先不谈今后的晋升、职称的评定,光是年底评优、先进个人,奖金就吓人。
恐怕现在在别人眼中,师生情谊,她纪晓是靠着关系,拿到了这个肥差。
他这样做,究竟是想干嘛。
挂了电话,狠狠的握着手机。他还是不放过她,还是不放过她,为什么不能放过她……
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我们谈谈吧。”
忍着怒气,她给他的微信发过去一行字。信息发过去,情绪暴躁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爸妈见到她这样反复无常,反倒是乐的开心,多少年没见到她炸毛的样子了。
“欺负我,都欺负我。”
狠狠地一脚,踢的卧室门轰的响了声。她还想再踢一脚,扔在床上的手机震动了。
陌生号码,直觉是他。
“地址发给我,我去接你。”陈成的声音,不问她有没有空,也不问她方不方便,领导交代下属,老师交代学生,命令一般。
呵……
用不着,电话里能说的明白。
“我不跑文明城新闻,找别人吧。还有,周一我有一份调到专题部的申请,需要陈总编签字。”她不是意气用事,领导人的厚爱,消受不起。
陈成不说话了。
他应该是在路上,电话里只剩来往车鸣的声音。纪晓把电话开外放,扔在床上,双手插在胸前,倚着墙。谁也不挂电话,谁也不说话,就这么……对峙着。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久到纪晓出去倒了杯水,慢悠悠的吹着热气,目光盯着床上还能听到嘈杂声音的手机,愣愣的发呆。阳光把窗台上的多肉照的暖洋洋的,她的房间一半是阳光,一半是阴暗。
不回来长住的原因,房间很空。
曾经填的满满的书架,已经被妈妈清空了,随意的放了几个小摆件,还有一张她毕业时穿学士服的照片。
青葱的面孔……
那会儿她还在北京,毕业典礼那天,全程拿着手机和他聊天,精挑细选给他发了几张自己的照片,她以为,他们会走下去。不然,照片里的这个人,眼睛怎么会亮晶晶的。
心里有些酸,把照片扣上,想去拿手机挂断这通尴尬的电话。却不料,他突然来了句,下楼,到小区门口。
什么?
“算了,我把车开进去,在你家楼下等你。”
……
心跳慢了一拍,然后就开始莫名的加速。
她自小心律不齐,只是从来没有发现,当年考进台里,体检复检了一次,排除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才有的这份工作。复检的医生说,是她熬夜太多,身体消耗太大,把原来并不明显的心律不齐,熬的有些严重。
胸口有些闷,伸手使劲按压着心脏的位置。怎么会……她这几年一直调理的很好,连浓茶和咖啡都不敢喝。
纪晓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出门的,胡乱的披了件外套,鬼斧神差的到了楼下。
他见到她,示意她上车,把手里快抽完的烟,往地上戳了戳,扔在一旁的垃圾桶里。
现在不是饭点,他们也不是想同桌吃饭的关系,城市不比北京,闲话传的很快。师生情谊,这个帽子已经很大了。纪晓不去看他,撇过头看着车窗外正在开发的一排商业区。
于是,他就这样开着车,漫无目的带着她兜圈。
俩人都不说话,广播里正好传来杉杉的声音,今天她值班,赶在饭点之前,和另一个男主持闲聊着吃。
忽然想到了什么,陈成问她,大学的时候,她说自己的家乡美食丰富,一直想让他来,然后带他吃。
“是啊,那会儿百般邀请,你都不来。”如今……“一直没问你,为什么会来这。”以他的能力,北京的机遇更大,在北京奋斗了十几年,所有的人脉资源全在北京,现在一朝流水随东去,不像是他的风格。
“顺其自然,走到了这一步。”
这样的答案,她不满意。她笑,告诉他,有天晚上,她见到他了,还有他前妻,在火锅店。
“哦,是么,怎么不打招呼。”
向来只有成功者向失败者挑衅,什么时候有了失败者向成功者致敬了。自取其辱么?还是幸灾乐祸,她纪晓得不到的,多年后,她也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开车,就在一圈圈转着,已经第三次路过她家小区门口了。
“陈总编,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是很遗憾,我们已经不是一路人了,我是个普通人,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容易,如果说想攀关系,想请您念着往日的师生情分,把我调去清闲点的……”
“我不同意呢。”
纪晓话没说完,就被他打断。
陈成一只手臂抵着车窗,一只手扣着方向盘。他不同意呢,当年的事,他很抱歉,辜负了纪晓。现在这样子,怕是她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这辈子就过去了。
真的是这样么?
纪晓戒备的看着他,难道不是他空降台里,孤立无援,能用的能信得过的,没有别人,只有她。这颗曾经被他废弃的棋子,现在又有了用处是么。
心思缜密,步步为营的陈总编,什么时候在意过别人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