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求救 ...

  •   他们刚刚出了衢州城门,就听见前面兵甲簌簌,伴随着一阵阵脚步声,似乎正是从对面而来,朝着衢州方向行进着。顾清妍顿觉手脚冰凉,片刻之后,她对同样惊慌的程渝、林逸恒二人做了个手势,从自己这侧将布帘拉开了一点,小心的朝外看了看。
      透过狭窄的缝隙,她隐约瞧见,一队衢州府衙的士兵正沿着官道走着,最前面的似乎是林郢!她微微侧头,马上感受到了林逸恒投来的焦急的目光,这时,林郢已经走到他们的马车前了。
      时间紧迫,顾清妍眼见林郢已经到了车旁,她来不及多想,又将布帘掀开了些。林郢先是瞧见了顾清妍,他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然后,他匆匆朝车内瞥去,他的目光和坐在角落的林逸恒目光相触,林逸恒也马上愣住了。但这也仅仅是极其短暂的一瞬,林郢的脚步并没有丝毫停留,他带着那一队兵士继续快步沿着官路朝前赶去,只留下了一串满是泥泞的脚印。

      队伍后面,顾清妍看见了几个熟悉的身影,留在岛上看守的乡民被紧紧绑着,被兵士们推搡着一起前进。他们一个个看上去垂着脑袋,早没了岛上那种呼来喝去的神气劲儿。看来,林郢这次的偷袭是成功的,他又抓住了忠禄侯的一个把柄,只是不知道这些罪证,是否还有机会递到远在京城,高高在上的天子的案前呢?
      顾清妍心情沉重的回过头来,她转头看去,林逸恒眼眶明显有些湿润,但当他留意到顾清妍投来的目光时,他只是淡淡一笑,出声吩咐车夫道:“天色暗了,快赶路吧。”

      “去哪儿?”车夫茫然的问:“您几位只说出城,也没有交代小的到底要去何处呀。”
      三位好友相对一愣,这才意识到,若是按照徐廉的嘱咐,他们是要去找顾清妍和林逸恒的老师方于彬的。可徐廉并不知道,乡试过后,顾清妍和林逸恒重回吴山别苑拜见方于彬,方于彬却早已离开了杭州,回到他金华的老家去了。三人只得命车夫将车停在路边,商议起了下一步的打算。

      “难道你们没发现吗?”顾清妍回忆着林郢的眼神,想来想去,她竟然从那眼神中读出了几分释然,她对两名同伴说道:“林知府和徐先生,恐怕一开始就知道这样做会惹祸上身,所以徐先生才一大早就把你送走,所以林知府离开的时候才那么决绝,至于他们是如何盘算的,我见识浅薄,实在无法猜到。不过,我想我们还是按照徐先生交代的,去找恩师方老先生,让他为我们指点迷津吧!”
      顾清妍此时一提,林逸恒顿时起身对他的小厮道:“徐先生那封信呢,快拿来!”
      小厮慌忙从怀中抽出一个薄薄的信封递给了林逸恒,林逸恒对顾清妍和程渝道:“我临行之前,徐先生给了我这封信,让我将它转交给方老先生。有了这封信,咱们,咱们现在就可以启程去金华了!”

      金华在衢州东南,三人重新上车,命车夫掉了个头,转到东门让那两名承芳苑的姑娘下了车,然后开始沿着平坦的官道东进,前往金华。
      车夫对三人解释道,他在附近往来多年,对金华这一带还算熟悉,金华地方不大,离衢州也不算远,但他却没怎么听说过有什么致仕的大官儿住在附近。一入金华,他们开始放慢速度,四处打听,终于,他们碰到了一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听了他们的描述之后对他们道:“你们是来找姓方的老先生讨教学问的?他住在紫岩山下,那地方不太好找,但我幸而去过一回,我给你们指路吧。”

      他们邀那人上了车,听他讲着金华的山川风物,倒也觉得涨了不少见识。果然没过一会儿,平坦的田野边缘,一座座山峦渐渐从地面上升了起来,那书生让车夫停住,交代道:“前面有一条路,两边都是苍松,你们可沿着那路进山,待到了山里,有两条溪涧往一片竹林里去,马车恐怕不能通过,你们三个顺着溪水往里走一阵,就能瞧见方老先生的宅子了。”
      顾清妍他们谢过了这书生,按他说的,果然在山脚下看到了一片茫茫苍松,这时道路还算宽敞,但他们穿过树林再往里走时,马车就走的越来越慢了。他们只能下了车,寻到那两条相依相傍的溪流,踏着溪边的碎石进了竹林。天色越来越暗,顾清妍心里不禁有些打鼓,好在,最后一束光从竹叶的缝隙中消失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出竹林,站在一片宽阔而平坦土地上了。

      此时暮光黯淡,原先交缠了一路的两条溪水分道扬镳,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去,他们听着潺潺的水声,在竹林边上站了一会儿,忽然瞧见不远处山涧中一盏盏灯亮了起来。
      在这些灯的照耀下,他们终于看清,眼前是一片三面环山的空地,灯烛交映之中,一座幽静雅致的宅子傍山而建,宅边漕渠交错,树木丛簇,虽已是深秋,却仍清香阵阵,分外怡人。顾清妍和林逸恒对望一眼,两人都知道,这一定就是他们的老师方于彬隐居之所了。

      他们还未走到门前,就见那两扇古旧的木门缓缓开启,那天在山上别苑对他们留话的童子脚踏木屐,从门内走了出来,躬身一拜,道:“进来吧,先生等你们很久了。”

      三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自己奔波一天之后狼狈的模样。他们忙整理衣冠,随那小童走进了屋内。这宅子十分简朴,就连堂屋也少有雕饰。方于彬盘膝坐在低矮的四方木案后,天台葛杖斜放一旁,提着笔在灯下慢慢写着什么。三人恭敬的在廊下站了小半个时辰,他方才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叹了一声:“唉呀,恐怕,又要拖上几日了!”
      说着,他抬起手对屋外的三人招了招。他们赶紧在屋外拜了拜,顺着老人指的方向进屋跪坐在了木案对面。方于彬在灯下眯着眼睛,认认真真的瞧着他们,再次叹息道:“这部《礼经注疏》,凝注了我近十年的心血,终于,快要完成了。玹久,子哲,你们都是我的弟子,待这《注疏》写完之后,就交给你二人去替我查校验对罢,我老了,怕是没有多少精神可以做这样细致的事情了。”

      方于彬话音刚落,顾清妍和林逸恒顿时都抬起头来,不敢相信的看着他,他们都知道,在大周,五经都各有其注疏,只有《礼记》暂时还没有全面的注解,供士子们研究、学习。江南地区以《礼记》为专经虽然颇有几位名儒,但他们各成一派,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教授弟子,传播学问。若是方于彬真的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这么一部《礼记》的注释,那么,后世专攻礼记的学子们,就再也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四处寻求先生为自己讲解《礼记》了。
      顾清妍和林逸恒的学问都传自徐廉,徐廉又是方于彬的学生,他们的所学的《礼记》和方于彬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方于彬隐居在此,却仍然出山挑了他们二人做自己的学生,而如今,又要让他们来为自己编著的《礼记注疏》来收尾吧。

      顾清妍和林逸恒心中激动,刚想要拜谢,方于彬却摆摆手制止了他们,继续说道:“老夫修这部书,也是藏了私心的。如今天下士子嫌《礼》 繁复,难以记诵,为能早早博取功名,都去修习《诗》、《易》,若是在没有一部像样的注疏,恐怕肯学《礼记》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啦。”
      “可眼下……”老人说着说着,不由得扶着桌案,巍颤颤的站了起来,林逸恒忙上前扶着他,他却摇了摇头,而是指着地上的藤杖,让林逸恒拾起来递到了他的手中。他拄着杖子,在屋里缓缓踱步,边走边道:“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子哲啊,玹久啊,你们可否知道,从家到国,若是君臣部分,上下不明,父子不亲,兄弟不恭,唉!这天下,又怎么能安定呢……”

      听到这里,顾清妍忽然意识到,对于他们三人的来访,方于彬绝不是没有准备的。山下指路的书生,门口等待的童子,摆在他们眼前的《礼记注疏》,是否从他收他们二人为徒的那一刻起,就都已经是这位老人,或者别的什么人一盘棋中的一步了呢?
      “先生!”听了方于彬的话,林逸恒不禁激动起来:“您说的一切,都正在衢州发生啊!”他双手颤抖的从怀中掏出书信,双手捧到方于彬面前,道:“先生,这是徐廉徐先生的书信。家父在衢州为官多年,一向清廉公正,爱民如子,如今本想为民除害,却、却不知为何招来了皇上的猜忌……先生,求您为弟子指点迷津,救救弟子一家吧!”
      “老夫……?”方于彬接过那信,却没有看,而是放在桌边,声音低沉的道:“世事已然如此,我一个早早就远离了庙堂的老人,又能做些什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