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5、第十二章(6) ...
-
第十二章(6)
顾剑程一行人的上海之行,因一场日本挑起的战事,足足呆了半年之久,回到广州已是六月中旬,初夏的广州已经十分炎热。他们一走出车站,便看见顾家来接的人,方子然则坐上方楚鸿的车回城西那边去。
汽车经过珠江,江风泼洒地吹着,裹着水汽的玉兰树、紫荆花的香气在空中晃荡着。方楚惜感受着这一切熟悉的气息,终归还是广州最好。方一进门,便听见顾太太喊,“我的祖宗,你们可算是回来了,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的,我还要活吗?”
顾剑程上前扶住母亲,“妈,我们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
“那也是我们家祖上积了德。”她看了眼方楚惜,“丫头,你瘦了。”
“妈,让您担心了,主要是在那边吃不习惯。”方楚惜微笑道。
“那是自然的,上海的饮食你们怎么吃得惯?这些时日哪也不许去了,好好呆在家里,我要给你们好好补一补。”
顾剑程看向父亲,“爸,我们回来了。”
顾先生点头,“回来就好!你们在上海的事,爸都听说了。做得很好,为国出力,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这时,顾剑维跑到顾剑程怀里,“大哥,大嫂。小维很想念你们。”
方楚惜摸摸他的头,“半年不见,小维长高了不少,嫂子给你带来礼物,待会让香姐拿给你。”
顾太太有些不喜,“那么破费做什么?这每个人都准备礼物的,他们上海有的,不见得我们广州就没有。”
顾先生说,“这不是孩子的心意嘛!你们做了那么久的车,先上楼休息一下。”
顾太太接话,“去吧,晚饭好了,我再让人叫你们。”
顾剑程这才牵着方楚惜上了二楼。
第二日,吃过午饭,方楚惜便回娘家,到了街口,阿生恭敬地说,“少奶奶,几点过来接您?”
“谢谢,阿生。不用过来了,阿程晚上忙完公务会过来的。”
“好的,少奶奶慢走。”
春夏交替,广州的雨水夺了不少,方才一场骤雨,把街上的青石板都给浇湿透了,如今天空又云淡风清,阳光射过来,屋檐下的滴水闪着光亮。方楚惜走进趟栊门,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雨后天晴的光影从天井射在屋里的墙壁上。
方楚惜见到母亲,开心地道,“妈,我回来了。”
方太太坐在前厅,见到许久不见的女儿,心疼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清瘦了不少,晓文,把炖好地燕窝拿给小姐。”
方楚惜抱住母亲,撒娇道,“妈,惜惜好想念你哦!”
“都嫁人了,还像孩子一样。”方太太宠溺地摇头。
“爸爸和大哥呢?”
“出去谈生意了,晚些就会回来的。”
晓文端着燕窝走出来,“小姐,来喝燕窝,太太一早就吩咐炖的。”
方楚惜坐下来,慢慢的喝起来。
“小姐,听姑小姐说,你在上海病得很严重!”
方太太叹气,“丫头,那些日子,想必很煎熬吧!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这种担忧,你怕是要担一辈子的。”
“妈,阿程这次虽是遇险,但不是平安活下来了嘛!”
“这次算是好运的,但是往后呢?当初,你父亲不让你嫁给他,就怕你会一直为他担惊受怕。若是他哪天在战场上有个万一,你这辈子怎么过?”
“妈,我们不要去想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现在很幸福。”
方太太不吭声,心里想,“如今的幸福,是不是可以抵一辈子的辛苦与伤痛?傻丫头,你不会明白母亲有多么担心。”
这时,汪君怡从二楼走了下来,“楚惜回来啦。”
方楚惜看见她的肚子,高兴道,“嫂子,几个月啦?”
汪君怡扶着肚子,“快6个月了。”
方楚惜也把双手放在她的肚子上,“那过几个月,我就要做姑姑了。”
汪君怡温柔地笑笑,对着肚子说,“孩子,让姑姑快些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好不好?”
方楚惜有些脸红,“我去找姑姐。”
汪君怡看着方太太笑了笑,“这丫头害羞呢!”
“她脸皮薄!”
方楚惜沿着鹅卵石小径走进内堂,见姑姐在晒药材,她走过去帮忙,“姑姐。”
方子然看了她一眼,“你一个人过来的?”
“嗯,姑姐,你和黎大哥怎么样了?”在火车上一直都没有机会问。
“什么怎么样了?”方子然想起临走前一天,他问自己能否留在上海。她笑了笑,问,“那你愿意抛下上海的一切,随我去广州吗?”他毫不犹豫,“你在哪里,我去哪里。”她记得自己说,“黎寒,我不需要你这么做。”
方楚惜见她不说话,急忙道,“他什么都不做,就让你回广州啦?不该是这样的。”
“惜惜,两人之间,能走一程,便要感谢这一程的陪伴,能走一生,那既是情分和缘分,也是运气和造化。”
“姑姐,你是喜欢黎大哥的吧?他尽管读书不多,但却重情义,对你是真心的。”
方子然却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把这些药材拿到那边去吧!”
方楚惜只好点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