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2、秦淮九艳花魁赛(六)(修) ...
-
“这词是环兄弟所作吧?今晚后你可要一举成名了!”少女眨巴着眼睛说道。
“我不过一介书生怎敌琴姐姐名满金陵?”少男淡淡地回道。
少女给这话呛的有些不自在,不由端起面前的茶杯,说道:“公子相救家母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唯以……”
“唯以身相许吗?” 少男故作愕然之态。
“啊!你……” 少女为之气结。
“你不会是看上我了吧,怎么找这么俗的借口?”少男抛下这句话后,就起身告辞而去。
这是贾环和薛宝琴之间的几句对话,直把薛宝琴气的凤目圆瞪,却又无可奈何地看着人家离开。好在一边的薛蝌开解道:“他就那个样子的人,你如果在意啊,吃亏的可是自己!”
“这也太气人了吧?再也不理他了!”薛宝琴愤愤不平地说道。
薛蝌闻言,黯然说道:“人家本来就不想我们理他!唉……”
薛宝琴并不是笨人,听了薛蝌这话马上就领悟过来,一时无言以对。她现在不知是该生贾环的气好,还是该为之感叹,只心下揣测:贾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他家的变故让他成了这样冷淡吗?整个就像一团熊熊烈火被扑灭后余下的那一抹灰烬,虽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存在过的那团火焰,却再也没有火焰的灼灼热量和舞动的姿态……
且说婠婠唱出后面一首《定风波》,富凌当即让人备上笔墨纸砚落笔记了下来。全词字并不多,只刚刚看了一眼,就不禁让他感到心中惊喜异常,脸上露出一阵阵会心的笑意。词中所表现的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让他心胸为之舒阔,连连大赞了几声,又传于诸人。
今夜之宴场中不乏文采出众的人,却没有一个不被这词所震动,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一时之间,纷纷赏析起来……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这是无可否认的。全词即景生情,又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人生险途。其意其境,不可谓不妙!
从“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第一,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作者对现实的人生险途厌倦,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也即“归去”。
第二,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梦梦境,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平静,心境得以安宁。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一个激凌,头脑清醒了,梦结束了,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正在这时,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人生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平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这样的词岂是一个好字所能表析的?
作为此词的传唱者婠婠,无可避免的成了在场众人最为关注的对象。一时间叫嚷着询问作者的文人墨客多不胜数,宴会也因此再一次进入了高潮……
诗词的作者,婠婠虽没有说。可还是由富凌的口中说了出来,一则他是耐不住同僚好友的询问,二则他觉得这藏着掖着也不是个事。何况在他的治下能出这么个才子,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光彩的事!
一开始众人初时被这首词作所感染,也未想得太多。然而,随后被“赵家庄”、“商人”、“无名小卒”这些信息涌上来时,与那词作对比之后,却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有些疑惑的念头几乎是不可抑制地升上来,这其中毕竟有些沉稳之人未曾说话,但今夜宴会终究还是存了许多比斗之心的,一部分人下意识地问道:“这词真是贾环所作出来的吗?”
世人皆言商人逐利,地位一向处于社会的底层,虽然有钱也能解决不少问题,将地位提高一些,但是各种歧视仍然存在,每年大灾小灾,商人们虽出钱出力,却往往还得不了一个善名。一些文人呀,打心眼里就瞧不起这些商人,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只是,待富凌说出贾环的另一个身份后,那些心中有疑问的人也就闭嘴了!毕竟“荣国公”府的三少爷,“县试”的案首,这些也是实打实的,容不得他人去猜疑。是以,对贾环的赞许之声,终是一片和谐下展开了……
…… …… ……
《新贾环传》始发于“晋江文学城”,欢迎您的到来!
…… …… ……
贾环对于后面的事是一无所知的,他在白鹭洲的宴会会场出来后,并没有马上返回赵家庄,而是往金陵城里的一个院子去了。
婠婠今夜唱的那首《送别》不单挑起了贾环的心事,更让他对宝蓝的想念有种难以遏制的感觉。这些年来,不知为何,似是总有一个声音在跟他说,“宝蓝还活着!宝蓝没有死!”
也正因为这样,贾环在赵家庄的那墓碑才立了九块。
要是说宝蓝还活着吧?
可为何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呢?
几年的时光里,贾环虽没有亲自去大江南北的找,可他也画了宝蓝的样貌打发人去寻。当中自然是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却就是没有一丁点的音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