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后来的后来 ...

  •   婚后的生活并不好过,林珍第一次如此贫穷。一年四季只有一套衣服,洗了得立马烘干,不然第二天就没衣服穿。吃的玉米饭里要加细糠,否则下月只能喝西北风。
      当然以上都可以忍受,最让林珍气闷的是原以为亲上加亲婆媳关系应当没有问题才对,但现实与预想恰恰相反。
      白天的时候和妯娌婆母一块推磨,林珍上前去推时,其余三人都停下来只让她一个人推。等她歇气时,其余三人又一块推。
      林珍也是个硬气的,咬着牙一个人推100多斤的大磨盘。这会累的伸不起手。
      赵国忠一进屋就看见小妻子正坐床上揉着胳膊。他走了过去,把小妻子抱在腿上替她轻轻地捏着。
      林珍白天受了气,伸手用力掐了他几把出气。他也不躲,手上动作不停的捏着。
      软玉在怀,赵国忠有点心猿意马。他把鼻子凑到小妻子发间,用力嗅着。惹得小妻子又掐了他几把。
      只说这一年局势安定下来,众人选村官,赵国忠当选为村支书。同年,市里有姓吴的领导下乡查访。
      那时领导都不摆官架子,穿了个半旧的灰布衣服的领导在村长的带领下视察民情。
      这领导是谁呢?说来也巧,就是咱们可亲可爱的小吴老师。
      在乡间小路上的小吴老师一眼就瞅见了隔着两个田埂在田里挖地的赵国忠。不知怎的,小吴老师回头多看了两眼。
      村长语气恭敬的说:“那是我们村的村支部书记,赵国忠。”
      小吴老师心下一动,问:“他媳妇叫林珍是吧。”
      村长回道:“没错,您认识他吗?”
      小吴老师微微一笑说:“我是他半个老师。”
      这话说得微妙,村长心下起疑,却又不好多问,只压在心里。
      姓吴的领导回到城里不过两月就结了婚,次年生下一男一女的龙凤胎。夫妻两人恩爱一生相敬如宾。
      林珍从没觉得日子这么难捱过,此刻的她正背着和她等高的篮子,里面满满一篮子粪。她摇摇晃晃的走在小路上,从身后看去,只见硕大的篮子自己长的一双细细的小腿晃晃的走着。
      当然,这也没什么。林珍不是吃不起苦的人。问题就在于迎面走来的两个穿着讲究身材丰腴的妇人,那是她娘家的发小兼表嫂。
      林珍向来要强昔日她在娘家时虽没有个亲娘帮衬,但也处处压她二人一头。如今形势比人强,落魄的林珍只狠狠的低着头快步从二人身边走过。
      幸而两人只顾着谈笑,完全没注意这个背着硕大篮子的小妇人。林珍松了口气,但心下憋闷不减。
      晚上,从地里回来的赵国中发现小妻子闷闷不乐的,就把她抱在怀里,问:“怎么了?”
      “还不是你那个妹妹和大嫂,本来大家篮子都是惯常用的。我身材短,一向用的是最小的那个。今天他们俩把小的都拿了只剩个最大的,那篮子比我还要高一个头。”
      听她这么一说赵国忠觉得挺好笑的。但也觉得小妻子在家里被针对可不行。
      他从怀里摸出了几张票子递给小妻子看,说:“我明天去赶集偷偷的把锅给买了,再找个机会向咱娘提出要分家。”
      林珍一把接过钱,吃惊的问:“你哪来的钱?”
      现在一大家人吃的都是集体饭,没谁能藏私的。
      赵国忠人老实,不太会说话又喜欢板着个脸,因此很不得赵母母喜欢。家里兄弟姐妹多,偏了这个就漏了那个。有人偷懒少做了活,那必然就会有人多做。而他就是那个多做了却讨不着半点好的人。
      从前就他一个人吃苦就算啦,但现在他有了妻子,他可不能叫她跟他一块吃苦。他早就有了独立门户的想法。
      看着小妻子转过来的脸,赵国忠没忍住凑过去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说:“咱家院子里的梨树结得挺好,我前两天偷偷的摘了两篮子到街上卖的。”
      攥着钱,两夫妻互相看着对方傻笑,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谁也不知道圈(juan)里的稻草下藏着一口盛满了小夫妻对明天的向往的锅。
      不过哪有真的能神不知鬼不觉的事呢?当晚这件事就被大嫂给抖落了出来。
      赵母气极,古来就有父母在不分家的传统,现在都把她当空气是吧?
      当着小夫妻俩的面赵母两下子就把锅给砸了。赵国忠把小妻子护在怀里,不说话。
      见他这样,赵母心头更是上火。冷笑一声,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既然过不下去,那就分家。”
      家是说分就分,但怎么分,可由她来说了算。
      最后赵国忠夫妇分到了又偏又瘦的几亩地,但两人的生活却更又了盼头。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很快两人盖好了房子又买了一应事物搬了出去。
      在新屋里,两人面对面的傻笑。
      一转眼到了1950年,乡里在招志愿军,老党员赵国忠心动了。林珍看在心里,嘴上却什么也不说。随他躁动去,反正她不许他去。
      这天中午,老四赵国成来找赵国忠喝酒。赵国成喝了两杯就提起这事儿。
      “二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国家正处危难之际,我们应当挺身而出,你说是不是?”
      赵国忠只应着是,是。
      林珍心里不高兴又不好说些什么,只自顾自的去看着锅去了。
      赵国成是读过书的文化分子,三言两语把赵国忠说得心动了。
      赵国成走了,赵国忠讨好的笑着招呼小妻子来吃饭。林珍头也不回抱着孩子哄着。赵国忠走过去把孩子接过来,林珍把孩子塞给他又进里屋去了。
      赵国忠进里屋就看见正坐床上生闷气林珍,叹了口气走过去:“别生气,气坏了自己不值得。”却绝口不提要参军的事。
      “你知道我气什么的”林珍眼红了,眼里蓄满了泪珠:“当兵哪是这么好当的。那战场上枪林弹雨的,一不小心就挨了枪子。要你有了个什么事,你让我们娘仨怎么办?你就是不念着,也该想想我怀里刚满月的孩子。”
      道理赵国忠都懂,先撇开为国尽忠的念头不说,就谈他那点私心。
      种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哪能有什么出息。他想给她好的生活,目前看来参军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去了平安回来会给发放一笔钱,就是死了成了烈士,那也有人照顾亲眷的。他虽然没有什么连长营长的出息,但他想给她好一点的生活。
      赵国忠什么话也不说,就看着她。他无声的坚持最终让他的小妻子妥协了。
      林珍脱了鞋滚进床里边裹紧被子,嗡声嗡气的声音传来:“你要去就去,反正我也拦不住你。”
      赵国忠心里酸甜苦辣五味具杂。
      第二天一早赵国忠跟着部队就往乡里去了,林珍抱着孩子看着他的背影抹泪。
      赵国忠也不敢回头。
      晚上陪宿在镇上的旅馆里,赵国忠脑海中一直想起小妻子的身影。第一次见,到结婚,再到两人有了孩子,最后是小妻子站在村口的岔道上哄着眼。越想越是心里难捱,人们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这回总算体验到了。
      与此同时的赵家,林珍抱着孩子躺在床上,觉得家里特别冷清。也是一直睡不着。到了清晨鸡叫她才迷迷糊糊睡去。
      迷迷糊糊间,她感到身边坐了个人,不一会儿那人掀开被窝钻了进来。
      瞬间,林珍吓得睡意全无跳起来就要呼叫。
      那人一把箍住她的腰说: “是我。”
      林珍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她拍着胸口惊魂不定的问:“你怎么回来了。”
      赵国忠不好意思说想家了,只说:“这不是我们今年种的玉米都还没收吗,留你一个人要带孩子肯定收不上来。我不回来能怎么办。”
      林珍瘪了瘪嘴嘴说:“你知道就好。”
      日历翻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兴起,基层百姓进入了漫长的难熬的时期。
      吃的玉米饭里加了玉米茛,菜也尽是些难以下咽的不知道什么植物的叶子。林珍把饭里的茛挑出来把饭喂给孩子吃叹了口气。
      如今粮食紧缺,今天她去打饭遇到一个老妇人。老妇人不小心打翻了饭碗,心里气极说了句对上面不敬的话,被人当场打掉了一口牙满嘴鲜血直流,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
      最近的批斗运动也越来越厉害,周围的人都十分躁动。
      不过幸好赵国忠做村支书清廉,他的家人也没因为他的官被分到好差事。大家也都念着他的好,没人先出头咬他。
      林珍又想到她娘家两个后娘生的兄弟好几年前抽大烟把家都败光了,又跟土匪搭上后来被剿匪打死了。不然就这个情势,稍微挨上点地主成分就会被批斗。
      就这么又算逃过一劫,林珍心里五味陈杂。这日子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论是怎样漫长的黑夜,它总会过去,黎明的太阳会很美好。
      严酷的寒冬过去,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这个冰雪覆盖的国家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就像上面所说的,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_(:3」∠)_又一次完结嘞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后来的后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