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巳日倾都祓禊忙 ...


  •   三月初五,正值熹宁十年的上巳日,武陵郡临沅县外山温水软,那蜿蜒奔腾的沅水河畔柳细花秾、笑语喧阗,一派热闹喧腾。

      在武陵郡,每逢上巳节,各乡县百姓无论老少男女皆会换上干净整洁的春衫前往水边修沐攀柳、祓禊衅浴,以除恶消疾;也有许多妇人女子会去往郊外的娘娘庙祭祀高禖。

      高禖神是掌控世间婚姻生育的神,各地供奉祭祀的神像各不相同。武陵郡百姓崇尚巫术,信奉远古神祇,因此,这娘娘庙供奉的便是造人造物的女娲娘娘。

      临沅县作为临沅侯管治下的食邑封地,年年上巳节的祭祀祈福活动皆是由侯府负责的。城中的徐氏医馆则会于这一日在郊外搭棚赠香施药,医馆内的徐公亦会带着门下的得意弟子在此义诊。

      武陵郡徐氏是享有百年声誉的医药世家,家族代代皆有名医,宫中的太医署官员也多出自徐氏子孙和关门弟子。

      而自世祖即位平乱后,徐氏一门便接连出了两位皇后,一位是随着世祖南征北战的开国皇后,一位便是当今的徐太后,乃当今天子的亲母。

      徐氏一跃而成皇亲国戚,备受恩宠,而这份恩宠也惠及到了娶了徐太后亲妹的侯府二郎君一家。

      近来,城中又有传言,说徐太后早已钦点了侯府二郎君的大女公子入主后宫,最迟不过明年便要迎侯府大女公子入宫。

      然而,不久后,城中又传出了侯府大女公子要招婿入赘的话来。

      种种传言莫衷一是。

      ***

      这日,章怀春一早便随同着医馆的伙计前往城外的沅水河畔赠香施药。

      医馆搭建在沅水边上的棚子很是宽敞,然而,慕徐公之名聚集而来的百姓仍是将这偌大的棚子围着水泄不通。

      水边祓禊仪式结束后,徐公才带着三名弟子开始为前来的百姓看诊,特意让章怀春在一旁帮着记录病症与药方,偶尔也会让她帮着诊治病人。

      章怀春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她知道这是外大父在考验她的医术,是提点,亦是认可。

      外大父为人虽和善,于收徒一事上却格外严苛。他首先得看那人的人品性情,再便是考察毅力心性,最后才看禀赋智慧,三者缺一不可。

      她自十二岁拜入徐公门下,虽在学医一事上有着过目不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天赋智慧,却少了几分吃苦耐劳的心性毅力,师从徐公五年,方才得到徐公的认可,成为其关门弟子。

      学医至今,她随外大父游历过大江南北,亲聆了外大父将近六年的谆谆教诲,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熏染下,方才慢慢领悟了外大父常挂在嘴边的“正己正物”是何意。

      外大父说,医人者,乃人间判官,掌病人生死,当不论妍媸美丑、富贵穷通,而一律以同仁待之,仁义礼智信是为医之五常。而为医之道,当先正己,而后正物。正己者,须有仁心智慧,精通医理,如此,方能正物,做到对症用药,不至于误人性命,做了那害人性命的庸医。

      ***

      今日毕竟是良辰佳节,徐公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又因老人家上了年纪,医馆的义诊坐到午时便结束了。

      章怀春还想着先送外大父回马车上歇一歇,堂嫂方如仪便找了过来。

      章怀春未见到二妹妹章咏春,疑声问:“二妹妹不去了么?”

      方如仪笑道:“金家女娘也来了,她也是要去娘娘庙的。两人担心去得迟了占不到好地方,便先过去了,到时候在山上的醉仙亭会面。”

      章怀春没说什么,临水理了理鬓发,随口问了一句:“阿嫂今年又是去求子?”

      方如仪神色倏地黯淡了下来,唇角紧抿,良久方轻轻应了声:“是。”

      章怀春心内悲叹不已,默默注视着眼前这位只比自己年长两岁的女子,为她感到悲哀。

      方如仪是江夏人,在她不满十岁时,父母在平叛匈奴之乱时双双捐躯而亡。方母与当时还是侯府世子夫人的吴瓖乃是同乡好友,方如仪年幼痛失双亲,世子夫人念及与好友的深情厚谊,便将方如仪接到了侯府。在方如仪长到十八岁时,世子夫人便做主将她嫁给了自己的儿子。

      然而,章怀春却知晓,她的堂兄从一开始便极其抵触这门婚事,满心满眼都是隔壁将军府里的明家女儿。方如仪与她堂兄成婚虽已有两年,至今却未圆房。

      既然不曾圆房,无论方如仪如何求神拜佛,自然也不会求来一个孩子。

      章怀春很想劝一劝她,又怕自己的一番劝说掐灭了她心底仅存的一点希冀,让这个可怜的女人从此没了一点念想盼头,只得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然而,她不提起,方如仪反倒主动提起了这话,笑着说:“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可笑?我在侯府生活了十年,又何尝不知他的心思?他视我为亲姊,始终敬我亲我,连对明家那庶女的那点心思也从不避讳与我说。在我们成婚前,他为了取悦那女子,甚至还总是找我拿主意。他满心满眼都是那个女子,却从不知我每回听他在我面前诉说对那女子的心意时,内心到底受着怎样的煎熬。但是,我要的不是他出于对亲人的敬重,而是对妻子的爱视。
      “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在女娲娘娘的神像前祈福祷告,定能感动上苍,亦能让他回心转意,让他赐予我一个孩子。只要有了孩子,我不介意他将明家的那个庶女纳在屋里。”

      章怀春至今也只对借住在家中的那郑家儿郎动了点心思,远远谈不上思慕爱恋,不能理解方如仪如此偏执复杂的心思,对她除了有一些怜悯同情之外,再难有旁的情绪。

      方如仪也不指望被她理解,只是意味深长地对她说了句:“你还未尝过情爱的滋味,等将来遇到了那个让你牵肠挂肚的人,你就会明白我如今的心情。”

      章怀春笑了笑,直言不讳地道:“若情爱会令我变得如阿嫂这般模样,我倒情愿不要遇到那个令我牵肠挂肚的人。”

      方如仪道:“你有疼你爱你的父母,又能听凭自己心意选个入赘的夫婿,断不会陷入我这样的境地。”

      章怀春却不以为然。

      她看似有择婿的自由,其实是为了对抗另一场不由自己主张的婚姻,所谓招婿入赘也不过是一场豪赌。

      成,她便不必入宫;败,她的一生就得困囿在那一道道厚厚的宫墙里。

      而在太后强硬的权势压迫下,她要招婿,无疑是在拿鸡蛋碰石头,这场豪赌似乎必输无疑。

      ***

      娘娘庙建于武陵山的半山腰上,逢此上巳佳节,这里比往日更是热闹,神像前多是来此求姻缘子嗣的男女,真个是满堂的衣香鬓影,好似入了瑶池仙境。

      章怀春与方如仪这对姑嫂来的时候,娘娘庙里已摆好了祭坛,三牲祭品也早已摆上了神坛,有禖官神婆在女娲娘娘的神像前祷告舞拜;又有侯国萧侯相登祭坛授弓矢,以此为侯国男男女女向女娲娘娘祈求姻缘子嗣,保此地百姓子孙繁荣昌盛,历万代而不息。

      高禖之祀结束,便是众多男女渴盼已久的高禖大会了。

      诸侯争霸时期,武陵郡乃蛮荒之地,民风开放淳朴。虽历经了秦汉大一统后数百年儒家礼仪文化的教养熏陶,这里的百姓已晓得了些礼仪廉耻之心。然而,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男女之间并无大防,只要是适婚的男女,皆可趁着这场高禖之会幽会定情。

      章怀春自认为这场高禖大会与己无关,本想上山与妹妹章咏春和友人金琇莹碰头,方如仪却要留在娘娘庙里继续祈福祈祷,她也只好一个人往山道上去了。

      方如仪怕她一个女子在这样的时节会出事,便让身边两名护卫中的阿岱跟了过去。章怀春不让他紧紧跟着,他也只好一个人远远跟着,始终确保这位女公子在他的安全保护范围之内。

      章怀春本以为山上会比山下清静许多,却不想山中的清净早已被扰乱,山道上随处可见来此游玩赏景的游人,她甚至在隐蔽的山石林木后撞见了一对对幽会的男女。

      而她这一路也不可避免地撞见了两三个冒冒失失前来赠花诉情的男子。

      从这几个男子的穿着打扮上来看,他们并非城中的权势人家,应是听说了她要招婿入赘的消息后,想要趁着这样的好时机来巴结讨好她,以此跻身于豪门之列。

      章怀春并不奇怪这些陌生男子为何会认识她,毕竟她与那些高门大户里的女公子不一样,为学医治病,她常年跟在徐公身边,在医馆抛头露脸惯了的,旁人稍微打听,就能知晓她的身份。

      她厌烦了这些男子的纠缠,只得让身后的阿岱上前来,吩咐他:“若是再有前来献殷勤的男子,你替我挡掉,莫让他们沾我的身。”

      阿岱拱手恭声应道:“女公子放心,有小人在,再不会让那些人扰了您的兴致。”

      怀春颔首,径直往前头林子里的醉仙亭而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巳日倾都祓禊忙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