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张栻比较佛家儒家的观点 ...
-
原文:
东莱南轩书说考亭先生尝观《书说》,语门人曰:“伯恭([原注)东莱字)真是说得《书》好,但《周诰》中有解说不通处,只须阙疑,熹亦不敢强解,伯恭却一向解去,故微有尖巧之病也。是伯恭天资高处,却是太高,所以不肯阙疑。”又谓:“南轩《酒诰》一段解天降命、天降威处,诚千百年儒者所不及。”今备载南轩之说:“酒之为物,本以奉祭祀、供宾客,此即天之降命也。而人以酒之故,至于失德丧身,即天之降威也。释氏本恶天降威者,乃并与天之降命者去之。吾儒则不然,去其降威者而已。降威者去而天之降命者自在。如饮食而至于暴殄天物,释氏恶之,而必欲食蔬茹,吾儒则不至于暴殄而已;衣服而至于穷极奢侈,释氏恶之,必欲衣坏色之衣,吾儒则去其奢侈而已;至于恶淫慝而绝夫妇,吾儒则去其淫慝而已。释氏本恶人欲,并与天理之公者而去之,吾儒去人欲,所谓天理者昭然矣。譬如水焉,释氏恶其泥沙之浊而窒之以土,不知土既窒则无水可饮矣;吾儒不然,澄其沙泥而水之澄清者可酌。此儒释之分也。”
翻译:
吕祖谦、张栻在书上写道,朱熹在看《书说》这本书时对弟子们说:“吕伯恭(吕祖谦)讲解《书》这本书讲得真是好,但是《周诰》中有解说不通的地方,只须阙疑就好,然而伯恭却加以解释,所以我认为他稍微有点尖巧的毛病。因为伯恭天资很高,但恰恰是因为他天资太高,所以他不肯阙疑。”
朱熹又说:“张栻在讲解《酒诰》这一段,解释上天降命、降威的地方,真的是古往今来的儒者所不能及啊。”
现在详细记载一下南轩先生的说法:“酒这种东西,本是用来供奉祭祀、宴请宾客的,这就是上天降给它的命。而人因为酒的原因,以至于失德丧身,这就是上天给人降下的威。在佛教中,因为反对上天降威的观点,就把上天降命的观点一并除去了。我们儒家则不这样,只是除去降威这种观点而已。降威的观点除去了但是上天降命的观点还在。例如,人们饮食达到暴殄天物的程度,佛教反对这种做法,必定提倡食素,我们儒家就不提倡食素,只是要求人们不暴殄天物就可以了;人们穿衣服达到穷极奢侈的程度,佛教反对这种做法,必定提倡人们穿破衣服,我们儒家只是要求人们穿衣服不要那么奢侈就可以了;以至于佛教反对淫邪而断绝夫妻之事,我们儒家只是除去淫邪而已。佛家本就厌恶人的欲望,并且要把人欲中的合乎天理的部分也除去,我们儒家除去人欲的意思是天理昭然,善恶有报。例如水,佛家因为厌恶水的泥沙的污浊而用土将水掩上,不知道污水被土所掩固然是没有了,但是也无水可以饮用了;我们儒家则不然,我们将污水中的泥沙澄清了,水就可以喝了。这就是儒释之间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