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楞严经》世尊说十二类生)
释迦牟尼佛陀曾在菩提树下,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就无上正觉,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众生阿赖耶识里虽有佛种,但因业力的缘故在六道中不断轮回颠倒却不自知,历经无量劫。
……
晓梦妈妈在修加行,书里有个案例。
说是不知多久以前,在刑场上有个犯人要被行刑。当时在场的诸多众人中有两个人心里想法就截然不同。
其中一人觉得罪犯一定是罪有应得,于是很唾弃。另一人看着犯人生命已快到尽头,对他升起怜悯之心。
不知多了多少劫,三人因业力又共处一世,相遇了。此时三人的角色为两个买菜人和一个卖菜人。
那个无量劫前没起善念的人想要买菜,卖菜的人却死活都不卖给他。而反观另一个起过怜悯心的人,卖菜的人却对他异常欢喜,甚至想把菜送他。
仅仅因为曾经的一个念头,或许他们之间并不认识,但因业力的缘故,终会相遇,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都是曾经果报的示现。
妈妈与晓梦讲完案例后,便又说到,“我以前见过一个人,之前从没见过她,但第一眼便对她生厌恶。那个人对我也一样,所以我们至始至终都没说过一句话。”
庄晓梦不禁赞叹到,可能是哪一世不和的缘故吧。
……
《会疏》里曾说“世界安立,单阳不成,独阴不育。夫妇相因相成,又父子相因,君臣相资。凡天地之间,无独立义,故云相因寄生。盖指众生皆有共业和别业,因此彼此有共同之业报,乃于同一时期同一世界而出生。
又因别业各各不同。由于彼此个别宿业之缘,或为眷属,或为仇敌。同生于世,以偿宿因。故云相因寄生也。寿命几何者,百年短暂,无常迅速。人命在呼吸间,转瞬即逝。但世人颠倒,不识苦空无常,但求幻妄之乐。如蛾扑火,自焚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