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  ...
            
                 
                
                    - 
                          寒冬腊月,正值北京最冷的时候。
 最后一班657路公交车快速停靠在站台边,车上最后一位女乘客在此下了车,脚还没踩稳,身后的车门便“砰”地一声关了起来,差点夹住她背后的双肩包。望着疾驰而去的公交车,女乘客并未生气,可能她早已习惯了公交车司机的“不拘小节”,但更多的是她对司机急于下班的心情感同身受。
 这位女乘客名叫孟娜,三个月前她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只身来到北京追寻梦想。
 寒风如刀子般肆无忌惮地割过她的脸颊,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感觉到痛,于是把背后的帽子扣在了头上,缩着身子向家的方向走去。
 家?
 那个八平米的冰冷小屋算是家吗?
 每当听到同事讲“回家早点休息”时,她总要对自己再问一遍这个问题,然后再用那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来自我安慰一番。她不想再被这个问题困扰下去,为了加深记忆,她从双肩包中掏出手机,发了来北京以后的第二条朋友圈:
 “试问北漂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后面缀上一堆强颜欢笑的表情。
 孟娜来北京后发的第一条朋友圈是在找到工作后,内容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为了爱我和我爱的人,加油!”配图是北京繁华的夜景。此后,孟娜的朋友圈就再也没有更新过。
 当孟娜把手机放回包里,准备继续赶路时,又看到了包里的那半瓶咸菜。她迅速把咸菜瓶捏了出来,无比嫌弃地丢进了身边的垃圾桶中。
 望着躺在垃圾桶里的这半瓶咸菜,孟娜感觉这个画面似曾相识。那是她拿到去香港留学offer之前的三个月,看着递交申请材料的截至日期一天天逼近,已经被工作搞得焦头烂额的孟娜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虽然申请材料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但前面还有一堆繁琐的程序要走,而那些材料哪怕错一个标点符号,自己之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孟娜已经耽误了一年了,如果今年再出不去,她这辈子恐怕就跟留学无缘了。
 经过一番详细地权衡,孟娜终于决定把自己工作以来的所有积蓄都拿来请留学中介。虽然她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断粮了窘境,但只要能够得到去香港进修的offer,即使吃再多的苦她也愿意,因为她深知眼界与才学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孟娜也想过向家里求助,但她知道父母本来就不支持自己去香港留学,如果得知自己还没拿到offer就花了这么一大笔“冤枉钱”,将来就更不肯出那笔巨额学费了。自己选的路,即使是爬也要爬过去。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孟娜每天靠馒头和咸菜维生。每当同事们问她要不要一起叫餐时,她总是用减肥这一屡试不爽的理由来回绝,然后趁大家出去遛食或午休的间隙,迅速把包里的“减肥餐”摸出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一个月下来,她的体重似乎并没有减轻,脸上的痘痘倒是一茬接一茬地往外冒,胃也总是反酸水,感觉整个胃在被灼烧一样。
 终于盼来了发工资的日子,孟娜领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半瓶还没吃完的咸菜扔进垃圾桶,并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吃咸菜。
 两个月后,孟娜收到了香港理工大学的offer,她抱着那张offer激动得失声痛哭,以至于同事们都以为她手里拿的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如果孟娜当时知道自己留学归来后过的是现在这样的日子,估计就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的要悲恸大哭了吧。
 在香港留学的那段时间,孟娜深刻地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每次想到父母是把自己养老的钱拿出来供自己读书,她就愧疚不已。父母虽不支持孟娜去香港读书,但与拿出大半辈子的血汗钱相比,他们更不愿看到女儿将来为此事而遗憾。还好香港的研究生只需读一年,家里面省一省还是能出得起的。孟娜没有料到父母这一关这么容易就通过了,更加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于是暗下决心,毕业后一定要拼命赚钱,尽快把这笔学费还给父母。
 这就是孟娜来北京找工作时把薪资要求摆在首位的原因,她需要钱,比任何时候都需要。
 可是,任凭孟娜有香港留学的经历、研究生的学历以及留学前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她还是没能找到一家能达到自己预期薪资的公司。正当孟娜准备屈尊接受现实时,她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虽然这是一家看上去很不正规的小公司,但孟娜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然而入职没几天,孟娜就发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老板之所以愿意付给她比别人多的工资,是希望这位从香港留学归来的研究生能够给他的儿子做免费的家教。她一开始当然无法接受,甚至当着老板的面直接反抗道:“如果是为了工作,加班到多晚我都没有怨言。可是给孩子补课是您的私事,您可以去外面请家教,作为公司员工,我没有义务代劳。”
 老板不仅没有生气,反而一脸和善地对她说:“小孟啊,你刚从香港回来,可能还不太适应咱们国内的工作环境。香港那边是资本主义社会,就连去餐厅吃个饭都要给服务员小费。咱们国内可不会算那么清楚。你确实是公司的员工,可我是公司的老板,公司的一切都是我说了算。咱们公司就数你学历高,让你去给明明(老板儿子)上课,也算充分发挥你的特长嘛!”
 孟娜在心里不知翻了多少个白眼,她心想:可笑!我学历高就要给你儿子当家教,那公司里如果有人做饭好吃,是不是要去你家当保姆啊!
 深知与这样的老板讲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孟娜决定转变策略。她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说:“老板,我也知道您是看重我才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可是我毕竟不是师范专业出身,隔行如隔山,我怕自己教不好,反而是耽误了明明。”
 “你连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文凭都能拿到,还教不了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而且明明跟我说了,他很喜欢听你上课,要是换了别人,他还不学呢。”
 听到这样的赞美,孟娜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既然装无能这一招不管用,那就只能用苦肉计了,只求菩萨保佑,老板能够突然良心发现。
 “谢谢老板和明明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为公司做贡献。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同时兼顾两件事情。我白天已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晚上如果休息不好,第二天很难保证工作质量。而且长期超负荷工作,我的身体也会吃不消的。”
 老板:“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越来越娇气了,我们以前当兵的时候受的苦可比这个多多了。那个时候,我们站岗一战就是一夜,就算是天上下刀子都不能动,也没见哪个战友说自己身体吃不消啊!”
 孟娜真想抽自己一耳光,她竟然忘了老板以前当过兵,吃过的苦比她写过的字还多。苦肉计这一招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管用,反而会让老板以“意志力不够坚定”的理由训斥一番。
 果然,老板接下来给孟娜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希望用他自己的光荣事迹来给这位不求上进的员工做出榜样。
 孟娜最讨厌这种洗脑式的说教,上学时她的思想政治课就没有及格过,这也是她没有选择考国内研究生的原因。本以为去香港读研就可以成功逃过政治这门考试,没想到今天在这里给补了回来,这算是对她逃避现实的一种惩罚吗?孟娜在心里暗自思索着。
 不知过了多久,老板自己也说累了,终于开始了总结性发言。
 “小孟啊,我说这么多,是希望你能端正自己的态度。你想想,凭啥你一进公司就和那些老员工拿一样多的工资。你真以为自己值那么多钱?”
 老板前面说了那么多废话,都被孟娜当耳旁风忽略了,但这句话却像一道利箭,正中孟娜要害,让她无力再反驳。
 是啊,如果今天她炒了眼前这位奇葩老板,还能找到一份拿这么高薪水的工作吗?所以,在自己能力还撑不起野心的时候,不妨先留在这里,等时机成熟后再另谋出路。至于给他儿子当家教,就当做是为他多付给自己的那一点点薪水所做的回报吧。
 然而,孟娜再一次犯了“过分乐观”的错误。接下来,老板用行动让她领教到了“两把尺子”的威力。这两把尺子分别叫“得寸进尺”和“厚颜无尺(耻)”。
 今天晚上,孟娜照例去老板家给明明上课。好不容易熬到明明睡觉的时间,孟娜终于可以下班了。当她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时,礼貌性地走到老板跟前问道:“老板,明明的作业都写完了,如果没有别的事,我就先走了。”
 这时,歪在沙发上昏昏欲睡的老板缓缓地抬起眼皮,似梦非醒地答道:“要走啦!给明明洗脚了没有?“
 孟娜当时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洗什么?”
 老板这会儿醒了,他用那满口大碴子味儿的普通话清清楚楚地重复了一遍任务:“洗脚啊!明明每天晚上要先洗脚再睡觉。洗脚对身体好,你回家也要经常洗脚。”
 孟娜没有听错,是洗脚,给他的儿子洗脚。
 收到这样的命令,孟娜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长这么大,她连父母的脚都没有洗过,今天却要给自己讨厌的人的儿子洗脚。委屈、愤怒、羞耻、暴躁,这些负面情绪同时从孟娜的心底喷涌而出,在她的头顶盘旋、交织。她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发抖,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她好想对着眼前这朵奇葩大骂一句:“去你妈的,老娘不伺候了。”
 老板似乎看出了孟娜脸上不悦,笑着说道:“哎呀,他一个小孩子脚又不脏,你还介意呀!以前我们在部队的时候,我还给领导洗过脚呢。”
 孟娜的情绪逐渐缓和了过来,理智再一次占据了大脑,她心想:“那我是不是该庆幸你只是让我给你儿子洗,而没有让我给你洗。”可是一想到昨天刚交完房租,如果现在与他闹翻,接下来的日子可能连咸菜都没得吃了。但这里她真的不能待了,谁知道他下次会再提出什么无理的要求。可是在找到新工作之前,她必须要先把眼前这一关给过了,那便是把自己那不可一世的尊严掏出来,扔到地上踩个稀巴烂,然后去给明明洗脚。
 老板对孟娜今晚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认为在他的严格教导下,孟娜已经从一个自私自利的落后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女战士。为了表示鼓励,老板把茶几上那瓶没吃完的咸菜赏了给她。
 孟娜接过咸菜,从嘴里挤出四个字
 “谢谢老板。”
 孟娜回到自己的小屋,瘫软在床上,欲哭无泪。
 这时,手机收到一条微信。这么晚了,除了老板,其他人也不会给她发微信。孟娜立刻从背包里摸出手机,看老板又有什么要求,是给明明讲睡前故事,还是教明明读英语单词。
 打开微信后,她发现给自己发微信的人不是老板,而是一个从头像和昵称都猜不出是谁的陌生人,他问孟娜:“你最近怎么样?”
 这些年来,孟娜在外漂泊,深刻地体会到由五月天所唱的一句歌词的含义:“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
 这里的朋友指那些与自己很少走动、已经快生疏了,而在汉语中又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只能用“朋友”来指代的那群人。
 这群“朋友”突然的关心无外乎三个目的:
 一、因其事业不顺、股市波动、天灾人祸等各种突发状况而引起的资金链断裂,简称借钱。
 二、因你人脉广泛、事业稳定、财力雄厚、人品极佳而带来的资源交换,简称托你办事。
 三、为他自己拓展市场,同时为你提供更多选择的双赢沟通,简称推销。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现实,有些“朋友”突然的关心不带有丝毫功利性的目的,他们真的只是想单纯地关心你一下,看到你现在的生活过得并不怎么样后,他也就安心了。
 这位“朋友”突然的关心是属于哪一种情况?
 孟娜点开那位“朋友”在微信上的详细资料,
 地区:A市
 标签:东方英语培训
 看到这两条,孟娜已经猜出这个人是谁了。但孟娜还是要确认一下,于是点开了她的相册,看到了三年前她们两人在A市留下的合影。
 从别人的朋友圈看到自己多年前的照片是一种什么感受?
 “纵使相逢应不识”
 这真的是自己三年前的样子吗?一头没有打理的短发,一身朴素得有些土气的衣服,还有一张稚嫩的脸。
 自从孟娜离开A市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或许孟娜刚刚发的那条朋友圈,勾起了她的好奇心。看来,她那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毛病一点都没有变。于是,孟娜敷衍地回复道:“挺好的呀!你呢?”
 “呀”字是为让回答显得随意,以掩饰自己的谎言,而那句“你呢”并非真的想得知她的近况,而是为了把问题抛回去,让她停止对自己刨根问底的打探。
 为了防止以后再认不出她是谁,孟娜把她的微信备注改成了“A市Tina”。
 刚刚改完备注,Tina的回复就追了过来:“听说北京的冬天很冷,要好好照顾自己哦!”
 果然,Tina对自己的事不肯透露半分,用假意的关心来支开话题。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孟娜就会顺着对方的意思来让对话持续下去,同时保持十二分的警觉,以免自己的秘密被对方旁敲侧击地探听了去。
 两人从天气聊到了美食,又从美食聊到了南北风俗差异,聊了一堆无关紧要的事后,孟娜实在不知再找什么话题来延续这段对话了,于是就说:“明天还要上班,早点休息吧,以后再聊。”接着,Tina回复了五个字,着实让孟娜吃了一惊:
 “我要结婚了”
 孟娜终于知道,Tina大半夜给自己发微信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虽然孟娜觉得很突然,但对Tina这位现实到有些庸俗的人来说,到了这个年纪如果还不结婚,那才有些说不过去了。孟娜甚至可以猜到Tina未婚夫的长相、性格、职业、家庭背景。
 他的长相应该不会太好看,如果能够达到顺眼就已经算是让Tina赚到了,因为Tina的长相就不是那么顺眼。她的骨架天生瘦小,但却没有长出小女人的玲珑之美,有的只是弱不禁风的病态。她的五官很有特点,眼球略微突出,似乎随时都要从眼皮里掉出来,还好有一对镜片挡在眼前。
 孟娜的猜测和Tina的形容果然如出一辙。
 长相:很丑
 性格:朴实
 职业:稳定
 家庭背景:有房有车
 只是,孟娜没有想到,Tina今天对自己如此坦诚,没有半点隐瞒,这反而令孟娜感到惭愧。于是孟娜真诚地回复道:“这不挺好的嘛!长相并不重要,能够陪你踏踏实实地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以前我总想找一个出类拔萃的男人,但最后却找了个经济适用的。”
 当看到出类拔萃四个字时,孟娜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一张模糊的脸。
 Tina说的那个人是他吗?
 孟娜这次真的累了,她匆匆结束了与Tina的对话,便准备睡了。
 可是,她现在怎能睡得着。
 “不出意外的话,他在美国的学业应该已经结束了。他毕业后是留在美国工作,还是回国发展?他是否还记得我,记得我们在A市的那段经历?”
 孟娜知道她不该想这些问题,因为那段记忆就像是她的潘多拉宝盒,一旦打开,只会给自己带来万劫不复的灾难。这四年来,只要孟娜发现自己稍有想起他的苗头,就会立即强制自己转移注意力,再搬来一大堆棘手的问题挡在前面,让自己无暇回忆往事。但今天,Tina的造访打了孟娜一个措手不及,她知道,这一次自己躲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