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三回 半命书始入帝后眼 双仙子首遇汝阳府 ...
-
文景帝将许元轩提上状元之位,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才华不凡,更是因为许元轩背后的许家,许家与大齐其他有些世家不同,许家不是将重心放在朝堂之上,而是有些像是隐世家族一样,若不是朝堂上无人难免有所掣肘,怕也不会有多少稽州许家嫡系的人站上朝堂。
许家一代往往只有一个人在朝堂做领头羊,其余许家人哪怕是朝堂中人,也不过求无功无过。而领头羊的那一位绝对会大放异彩。这次许元轩入京备考,更是明面上说明了下一代的许家朝堂人是谁。看在熙和与之的关系上,那一份连中六元的祥瑞上,更看在许家的态度上。这状元之位几乎没有悬念
在熙和的软磨硬泡之下,文景帝还是答应了让她在御街夸官那天跟着几位兄长一道出去看看,然后就亲眼看到了许元轩这个在大齐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有多受欢迎。
“太子哥哥,她们都那么……疯狂的么?”熙和看着都快被各类手帕荷包淹没的许元轩,有点忍不住的流汗。大齐虽然对女子多有限制,但是在这种日子里还是有很多女子抛头露面的,万一在机缘巧合之下看对眼了呢。
这次熙和出来,身边被文景帝遣出来照顾的兄长可是不少,太子徒承清,六皇子忠越郡王徒承沐,以及恰恰比熙和年长三个月的十二皇子徒承湛。
“的确很疯狂……”徒承湛在一旁趴在窗台上也是轻声呢喃着。
太子得知自己要陪着弟弟妹妹出来的时候是有些疑惑的,可是在看到徒承沐的时候就松了口气。无论朝堂上老大跟老三与他如何看不对眼,可是将老六放在他身边交好,哪怕只是明面上的,都是表明了文景帝依旧是看重他。这样想着,太子心情就变好了很多。听到两个小的这样感慨,也是无奈笑笑。
一旁的徒承沐也是嘴角微微抽动,他也不是第一次看到御街夸官了,但是上次的确没有那么夸张,不过也对,今年的进士及第的三位年纪都不大,除了榜眼已成亲,状元探花都是妥妥的大好青年呐。
不过许元轩长得确实是十分俊朗,配上那一身大红状元郎的服饰,并不显得世俗,反而更是养眼的很。
且不管在御街夸官这天,熙和与三位兄长在宫外如何,倒是钦天监递上了一份奏折,说是昨夜观象意外看到了熙和的星象,不过运道实在是太过于模糊,只能隐约得到四个字。
命,中,有,女。
命中……有女?
文景帝看着手上的奏折,眉头深皱。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熙和日后无子,还是说……
在前朝曾有过一位公主,独好女色,不要驸马,而是纳妃……
其实熙和在文景帝心中的位置的确是有些复杂,一个他与许皇后都期盼已久的孩子,却又是肩负着大齐的国运的公主,他已经让她接触很多事情,甚至包括政事,而且发现她在各方面都称得上是天赋不凡,甚至比很多皇子更有见地。所以他也会让她一世荣宠,甚至让她辅佐大齐后主,担负本不该由公主承担的事情,但若是日后……有夫有嗣,难免不会替夫家思虑。
这般想着,若是熙和纳妃,他倒是乐意的。
又想起熙和前年在秋收之前偶感风寒,那年粮食是他执政以来征收的最少的一年,而且汝阳还有传来险些河堤塌陷的消息。又不愿刻意让熙和为难以免多生事端。
想来想去,文景帝也只是在心中叹气,并不打算替熙和决定以后的路,无论如何,熙和是大齐最尊贵的公主,还有谁能难为她不成。
也罢,让她自己肆意些决定吧。
等到皇后看到这半命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没有在意文景帝的话语,只是脑海中依稀闪现一个身影。不自觉叹了口气,并不言语。
等到熙和七岁那年的秋天,文景帝带着熙和微服私访了一遭,终点站是汝阳。
现任汝阳知府姓林,名海,字如海。是文景年间的探花郎,更是小荣国公的乘龙快婿。荣国府共有两位国公,第一位是开朝功臣荣国公贾源,人称大荣国公,第二位便是林如海泰山小荣国公贾代善。
说起这林家,世代书香,祖上也曾得封列侯之席,可惜到了林如海这一代早已没有爵位可袭,在弱冠之龄高中探花的确让不少人想要让其成为自家的乘龙快婿,却也没到让国公府嫡女嫁入林府的地步。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有不少人都对这个充满了好奇,甚至有了些私相授受的流言蜚语。
不过文景帝还是蛮清楚其内因的。在文景帝执政年间,天下平定,武功的积攒不过就那几处流寇,所以贾代善就想要转到文官的路子上,儿子辈一个纨绔一个平庸,孙子辈又太小,所以就抓着姻亲这一块,所以林如海就入了贾代善的眼。而林家愿意与荣国府结亲,除了家室年纪人品这些外,贾家姑娘最为出挑的一条就是其母生了三个孩子,并且还全都健健康康的长大了。对于五代单传的林家来说,如果能够逃离单传的魔咒便是极好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朕记得林如海去年有了后嗣?”文景帝看着不远处正在练字的熙和,突然回过头轻问了一声。
一直在文景帝身边服侍的刘全早就习惯文景帝突如其来的问话。不及几息便轻回了声:“回皇上,是的。”
“那明日便过去一趟吧。”文景帝直截了当的做了决定。
您是老大,您说了算。刘全选择保持沉默。
林如海突然得知京都有人来访的时候是懵的。在看到大门的一行人后,顿时诚惶诚恐。
皇上啊,您来之前能不能通知一声,这样是会吓死人的。
然后毕恭毕敬的把文景帝一行人迎进了林府。
将熙和打发去了林府后花园,文景帝跟林如海闲聊之后才聊起政务:“林卿对于盐税有何看法?”
与文景帝林如海的由轻松转向严肃的谈话不同,熙和很是悠闲的在林府后花园闲逛。人世七载,熙和都是在京都度过,往日所见最常就是朱漆高墙,虽然有时候也会去几位皇兄府邸耍闹一二,但这江南风景的确给予熙和不一样的感觉。
桥、廊、亭、竹、石、水,一步一景,可谓如画。
以后的公主府她定要有这般景色。熙和轻托下巴暗自想到。
嗯?
熙和微微凝眉,颇有些疑惑的看向亭中。
察觉到熙和突然的停顿,后头的人也微微抬起头。这次出京,熙和身边带的人并不多,一位嬷嬷以及两位“宫女”暗卫,若不是皇后担心,熙和怕是一个人也不愿意带的。文景帝拉着林如海谈话,也没叫这林府的女主人出来相陪,只打发了熙和自己去玩,所以现在加上熙和,也就四个人在罢了。
只一眼,吴嬷嬷就再度低下头:“公主,那应当便是林府大小姐了。”吴嬷嬷在宫里待了十数载,眼力非一般人可比。观人衣物,查人气质,便可猜个大概。
这林府现如今并不热闹,小一辈不过一子一女,现如今能待在亭中肆意的也只有那位大小姐了。
“什么人?”林家大小姐身边又怎么会没有人呢。在吴嬷嬷说话的时候,亭中服侍的丫鬟也就喝了一声。
吴嬷嬷皱眉,却没说话。她家公主自己有主意,不喜她人擅自主张。虽然她现在很不爽啦。
那林家大小姐也应声抬起头,倒是方便熙和看个清楚。
果真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嗯?她怎么会用果真这个词?
这样想着的时候,熙和已经抬步往湖中亭走去。
虽然有些戒备,但是知道自己府邸的安全性还是蛮可靠的,所以那丫鬟没有再多说什么,不过那眼神让吴嬷嬷怎么看都不爽就是了。
眼前的小女孩看起来大概也就四五岁,抬着头在看她,不知道为什么熙和愣是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感觉上很是熟悉,虽然不理解,但也不讨厌。
“我随父而来,现被打发了出来。”熙和停在小女孩身前,微微弯下身子,语气温柔的很。
许是熙和眼中的善意太过于明显,林黛玉放下了手中的小玩意,微微笑道:“姐姐安。”
虽然是笑着,却还是带着些忧愁。兀然想起现在林府的小公子现年不过周岁,这小姐被忽略了一些也是正常。略微沉吟了一下,熙和才坐在亭中另一石凳上:“妹妹也会玩这九连环?”然后又是一笑,“也是了,林大人才智过人,妹妹如此聪慧也是正常。”
姑娘家的闺名向来不外传,哪怕是文景帝也是不会知道的,所以熙和也不知道眼前人的名字。而且也不想去问,待日后有缘,她自会知晓。
“姐姐谬赞了。”林黛玉微微红了脸,转身便又拿起另一个物件,递给熙和。
一人手持九连环,一人手持鲁班锁,在微然秋风中,倒是和谐得很,当然除了吴嬷嬷跟林黛玉身边丫鬟的眼神摩擦出的火花除外。
文景帝林如海来到的时候已近中午,入眼便是两人共解鲁班锁的情况。
“林卿,若不是你女儿年纪不合适,朕都想给熙和寻其为伴读了。”文景帝轻笑,他可是不常见到熙和这么有耐心的对人的。
林如海微微躬身:“为臣惶恐。”然后就看到熙和抬头看向他们了。
熙和五感向来突出,几乎是在文景帝他们到后花园就感觉到了。解开手腕上的手链,手链用红绳结成,唯一的装饰就是一个小小的莲花玉石了。复将手链放在林黛玉手中:“我该回去了,这个便做一个纪念品吧。”
吴嬷嬷在一旁看着,暗自记下了。这个玉石不是什么人送的,是熙和自己雕刻出来的,这两年也是一直戴在手上,现在送人了,她自然也该记下。
林黛玉微微一愣,也抬起头突然看向了文景帝那边,她毕竟还小,看不出文景帝的身份,却也能感觉出文景帝的威势不凡。微微抿了一下唇,略微有些局促。
熙和轻轻把弄鲁班锁,轻笑:“这个我便拿回去做纪念了。”
林黛玉一顿,有些感激地看着熙和。熙和终于还是忍不住了,轻轻抚上林黛玉的发髻,“日后若有空,来京都寻我可好。”
“……好。”
文景帝与熙和父女二人在马车上闭目养神,突然间文景帝就出声了:“璇儿觉着这林家女可好。”
熙和未睁眼:“女儿觉得甚好。可惜太小了。”不能拐去京都。
文景帝笑了几声,又沉寂了下去。倒是熙和安静了几息之后,睁开了眼,看向文景帝的目光中有些疑惑。
回到京都之后,许皇后就开始想看熙和的伴读了,本来早两年就该准备好伴读的,可是熙和自己不愿意,再加上文景帝交由熙和接触的东西的确不太适合那些勋贵家女儿。
“母后,我真的不需要伴读。”熙和有些无奈,若是说交好的女儿家,熙和身边也是有好几个的,那些伴读熙和真心喜欢不上。而且她一个公主的确没什么必要招伴读进来。
许皇后看熙和真心不想,而公主伴读的人又不是必须要,也只能任由熙和自己去了,只是每隔段时间,就叫熙和交好的那几个女儿家入宫来陪着,也算是让熙和放松一下心情。
一日夜间,熙和在确定自己不用再做些什么了,便早早上了榻安然睡了过去,清兰等人也轻声退到了外间。
原本几乎不怎么做梦的熙和在这一夜,梦到了一个女子的一生,虽说是清贵人家,却难料世事,父母先后离去,原暂居的外祖家却成了一辈子命终之地,短短十余年,寄人篱下,却本身又心思通透,总归是心思遭了起伏,年纪轻轻也就去了。
恍然惊醒,熙和脑海中也只剩下“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熙和是不理解梦中人的情爱,也不理解梦中人的自叹自怜。梦中景随着清醒也淡淡的忘了许多,但是心中总是压着些什么,不舒服的很。
“公主?”外间传来清兰的呼声,熙和只轻回了声“无碍。”
只是在一切再度安静下来之后,嘴里不自觉喊出了声“黛玉”来。
第二日醒来,熙和便知道了江南传来的消息。
林府的小公子没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