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忙碌的端午节 ...
-
到工商局,杨素芬办理了营业执照,因为店面还没有找到,好在这个时候对经营地址管理的不严格,杨素芬就留了老房子的地址。又把老太粽子注册了商标。这是之前和姜艾一起商量好的事情。只不过商标注册需要花费一段时间,杨素芬填写好一系列的表格交给了办事人员。
拿到营业执照后,杨素芬和姜艾也没有回老房子,而是去了实验小学。经过昨天幼儿园一事,加上姜艾的分析,两个人决定先从实验小学开始粽子的批量营销之路。
到了学校,因为长期在门口摆摊,和几个保安大叔也比较熟悉了。杨素芬表示想找校长,保安有些为难,但经不住姜艾卖萌磨人。想了想就说,“那行,我带你们进去,如果校长不同意,我就马上带你们出来。”
杨素芬口里连声道谢,跟着保安进了学校,一路上不停歇的就到了校长办公室。临近下班的时间,刚好校长也忙完了手头的工作,起身活动活动。听保安说有人找自已,想了想就让人进来了。
李校长,全名李文召,40多岁,微胖身材,斯文儒雅,上身的白衬衫有些发旧,下身是黑色的中山裤,脚上一双黑色布鞋。圆圆的脸,憨憨的表情显得十分和气,只是那发际线像退了潮的沙滩,显的前额头发稀疏,让人不禁会关心其脱发的病情。
看到杨素芬和姜艾一老一少,李校长不禁说:“是你们呀!怎么,这是有什么事呀?!”
“李校长您好,我们今天是来找您卖粽子的。”杨素芬咽了咽口水,鼓足勇气开口说。
“找我?!卖粽子?!杨大婶你这弄错了吧!”李校长听了一愣,摇摇头有些哭笑不得。
杨素芬继续硬着头皮推销,“明天不是端午节了嘛,我们有一个粽子大礼包,可以当作节日的员工福利。之前幼儿园那边订了30套,我就想着李校长您们学校是不是也同样需要呢!”
“粽子大礼包?!是什么?!”李校长这两天也正在想这件事情,这年代虽然经济开放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供应稀缺。比如说这粽子,供销社那边供不应求,市里那么多单位都想要多买些发节日福利,自已这一个小小的学校哪里争抢的到。
“是一个粽子加咸鸭蛋的组合。”杨素芬见李校长没有开口拒绝,有了希望,滔滔不绝的开始说起了自家的粽子的好和大礼包的实惠,最好还不忘拉上幼儿园背书说:“机关幼儿园的陈园长昨天就订下了,我们明天就要给他们送货呢!”
“哦,机关幼儿园也在你们这儿订了吗?”李校长不由得认真开始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对啊!陈园长还让我们去办了营业执照,以后还准备谈长期合作的事儿呢!“杨素芬越说越有劲,不知从哪儿借了个胆子,直接把营业执照摊了出来。
陈校长又认真的看了一眼营业执照,说:“这个事情我知道了,不过我需要和学校方面再商量一下。”
“这是应该的,这是我们的样品,您可以拿去和老师们品尝一下。”杨素芬拿出一个布兜,里面装着许多一口粽,递给李校长。
李校长想了想,确实需要,也为杨素芬周全的心思点了赞,收下粽子就说“那好的,我先收下,如果有结果,我怎么联系你呢!”
如何联系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杨素芬和姜艾自然也想到了,就说:“如果方便的话,我下午4点左右再来学校,这样行吗?!”
李校长想了想,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你了!”
婆孙俩告了别,赶忙回到老房子,杨慧今天的动作比昨天要快一些,把豆沙粽的那一份全部包完了。看到杨素芬回来,不禁骄傲的秀出自已上午的劳动成果。
杨素芬口头上进行了表扬,并表示希望杨慧同志再接再励,又把新的材料准备上,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得多多准备。
午饭随意的煮了面,另外给姜海单独炖了蛋。几个人吃过饭,就准备去午歇一会儿。杨慧偷摸摸的拉住姜艾问起了杨素芬的生意情况。姜艾有些烦,直接就装傻,什么也不懂的样子。杨慧问了半天什么也没问到,也觉得没劲就没再理会姜艾。
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干活。
三个人忙着包粽子,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只有姜海小朋友时不时的在一边嚎上两嗓子,让几个人停下来哄一哄放松放松。
姜艾伸了个懒腰,看了时间差不多,就和杨素芬又去了一趟小学。不出意外,李校长这回爽快的下了100份大礼包的订单。几个人坐下把一些细节问题一一谈好,又签了一份简单的书面协议。
开开心心的回到了家,又到了吃晚饭的时间。昨天是吃粽子,今天杨素芬煮了饭,还特地做了个东坡肉,用大量的葱段铺在砂锅底部,然后把焯过水的麻将大小的猪肉块码好,倒黄酒没过猪肉。杨素芬还喜欢放一些红酒糟,然后放入一块冰糖,适量的酱油。把砂锅放在煤炉上小火慢慢炖着。小火慢炖一个小时后,再开锅将肉块轻轻的翻身。最后再大火收汁,撒上葱花。端起砂锅,只见肉在锅中颤动,红润油亮,咸香勾人。
等姜木生过来吃饭的时候,做了个虾皮紫菜蛋汤,热锅放一点点油,虾皮放入略微炒一下,有一点金黄色的时候加水煮开,水开了以后放入随意撕好的紫菜,最后打个蛋铺蛋花,撒点葱花。简单快手。
晚饭过后,一群人收拾好之后又去找了胖婶。店面的事没有那么快,但豆浆明天就需要。古语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不得不说老话是有道理的,胖婶家的豆腐坊,半夜三点就起来磨豆子,做豆浆,压豆腐。杨素芬让姜木生拿了两个空水箱,自已拿了一个,先把水箱送去胖婶豆腐坊里。
杨素芬和胖婶说好了,胖婶直接把豆浆装到空水箱里。杨素芬第二天早上4点过来拉豆浆。胖婶还很热心的把自家的一辆小三辆借给了杨素芬一天,给姜艾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姜艾心里十分感激,自从家里进城以来,胖婶一直对自家十分照顾。即便有时存点私心,那也是人之常情。
白天几个人把粽子都已经包好了,晚上需要分批煮好、包装,而杨慧晚上需要带姜海,没有过来帮忙。
杨素芬和姜艾开了夜工,忙了一晚上,晚晚的歇了。次日天色还黑,东方的山边才露一丝鱼肚白,杨素芬一个人轻手轻脚的起了床,拿了手电筒,快步走到胖婶家的豆腐坊,把三个装满了豆浆的水箱用小三轮载了回来。
姜艾起床后,把昨天就称好的份量的糖和奶粉倒入豆浆。搅拌均匀后,各盛出一碗,让杨素芬尝了味道合适,没有问题后,两个人又重新把包装好的粽子清点了一次。
确认无误后,杨素芬先骑着小三轮给幼儿园送了货,姜艾不愿意给外婆增加负担,就跟着车慢慢的走。
到了幼儿园,和专管食品的负责老师交接完毕。杨素芬又到了陈红云的办公室,拿出了营业执照给陈红云过了目,又提起和幼儿园长期合作的事。
陈红云被杨素芬快速的行动力所触动,表示会认真考虑。想到杨素芬第二天要到幼儿园来拿装豆奶的空水箱,就说第二天结款的时候给杨素芬一个答覆。
杨素芬虽然有些失落,但是今天确实事多繁杂。真诚的表示感谢后,就马不停蹄的回了老房子。又整理出实验小学的订单给送了过去。
端午节这一天上午,杨素芬就在不停的骑着三轮车到处奔波。杨慧和姜艾在家包粽子。中午煮上,下午杨素芬又拉着粽子出去,不到晚饭的时候又卖完了。老太粽子的生意在这一天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杨素芬乐的见牙不见眼,晚上又是清炖牛腩,又是红烧鸡块的,让姜木生和杨慧感觉像是过了个年。
吃过晚饭后,杨素芬拿了15块钱给杨慧,是杨慧这几天帮忙的工钱。杨慧拿着钱,原本想客气一下的心思也没有了,高兴的说了一句,“谢谢妈!”然后就把钱收了起来。
杨慧收了钱,过了一会儿,好像想到了什么,犹犹豫豫的对杨素芬又说“那个,妈,豆豆的那份钱,你也给我吧!她一个小孩子,放不了钱。”
“什么豆豆的钱?!”杨素芬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您平时给豆豆帮工的工钱啊!”杨慧说,“您刚才还给我15块帮工钱不是。“
杨素芬不禁有些无语,说:“豆豆的钱我都给收着呢!等她大了我再给她。”
“那就好,放在你那儿我放心。我就是觉得豆豆太小了,有钱乱花就不好了。”杨慧有些讪讪的说。
“放心,豆豆比你懂事多了。”杨素芬凉凉的说了一句,不再搭理杨慧,自顾自收拾起来。杨慧就去卧室抱了姜海,和姜木生一起回了出租屋,
姜艾则是在看着从旧货市场里淘回来的旧书,眼睛盯着书本,心思却有些涣散,如同窗外被风卷起的落叶,越飘越远越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