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论生逢其时 ...

  •   正值建党一百周年,省委宣传部打算拍摄一部《汉东百年》纪录片,既为献礼,也是向汉东百姓汇报这百年来的建设实绩。省委牵头,沙瑞金亲自过问,算是近期宣传口最重要的工作。

      不过李达康倒是没将目光过多投射在这一块,长江中下游一体化的红头文件早已放在省府案头,百年华诞要过,经济发展也不能放下。所以在听完省宣的讨论会,提出几点意见后,李省长继续肝他的GDP。退一万步说,沙瑞金亲自把关,想也出不了什么错,他放心得很。

      只是李达康没想到,省宣还把主意打到了他身上。

      自懒政培训班之后,李达康在网上人气暴涨,加上这么多年受他实惠的百姓确实不少,民众自发拥戴,引得汉东官媒的粉丝量都增加了好几十万,而且还是活粉。

      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率持续攀升,各项政策的推行阻力都降低了不少。所以虽然李省长依旧严厉,各级干实事求上进的官员却是真心服了这个二把手。正好纪录片拍到了林城,省宣的同志和林城市委宣传部都想请李达康做个采访,讲讲当年带着林城市委班子冲出困境的故事。

      李达康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你说这叫什么事?”他一边吃饭一边向沙瑞金表示不赞同。

      “要介绍林城的变化,就找桂春同志嘛!还有各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专业人员,找我干什么?”

      “同志们也是好意,你对林城的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现在林城的百姓还惦记着你的好呢!”

      “话是这么说,”知道自己得到治下百姓的肯定,李达康有些开心,但仍然保持着警醒与谦逊。

      “党把林城交给我,我就要对当地百姓负责。分内之事嘛,有什么好宣传的。”

      沙瑞金含笑给李达康夹了一筷红烧肉,眼里藏着不易察觉的温柔。

      这番话,别人或许会以为是官话套话,但沙瑞金知道,李达康字句真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十年宦海浮沉,他的李省长依旧保持着一个□□员的赤诚坦率。

      李达康不知道沙瑞金心里的柔肠百转,仍在表达他的不愿意:

      “再说,我们讲究盖棺定论,我这还好好的,整那些干嘛?”功过自有后人评嘛。

      “别瞎说。”沙瑞金皱眉。

      李达康愣了一下,笑得有些玩味:“沙书记,□□人不信邪啊。”

      “嗯,不信。”沙瑞金笑得温和,“但我舍不得。”舍不得听到一点点关于你不好的消息,哪怕是假设。

      李达康一顿,随即将脸埋进碗里,加快了扒饭的速度。即使已经习惯了沙瑞金的情话技能,但每次听到他这么直白又一本正经的说出来,李达康还是会忍不住脸红。

      沙瑞金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也不戳穿,继续道:

      “不过达康,马上七一了,你没有什么礼物要送给我吗?”

      7月1日,不仅是dang的生日,还是他俩在一起的日子。

      当年沙瑞金携着尚方宝剑来到汉东,将省内盘根错节的势力连根拔起,唯一没有拔的是李达康这一根独苗苗,看似被盘绕在一起,实则亭亭净植不蔓不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沙瑞金忽然有些明白古人心境。

      动心只在一瞬间,哪怕它实在意外。但更意外的是,李达康也有意。

      终于,在李达康升任省长之后的一年,七一建党节,沙瑞金拿着dangyuan证当结婚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至此,汉东的沙李配实现了从政治到生活上的全面落实。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向自家恋人讨要一份礼物不过分吧!

      嗯,不过分。于是——

      “不如沙书记也送我个礼物,把我那几个项目给批了呗!”

      “咳,这个事嘛我们还是得按程序来。”

      沙瑞金打着哈哈,再次觉得这个厉害媳妇不好套路。他倒没当真,讨礼物只是要逗逗李达康,至于要项目,李省长向来公私分明,想做什么文件就递到办公室,两人交换意见后再放到常委会上讨论,没有一点走后门的意思

      只当是日常生活的一点调味剂,沙瑞金并未放在心上。除了省宣的纪录片,党建工作还有不少,省委一点也不轻松。

      七一前夜,沙瑞金收到了李达康发来的短信,约他到光明峰见面。

      这是又要突击检查?沉吟片刻,到底是给小白放了假,沙瑞金一个人去了光明峰。

      李达康等在会场入口,沙瑞金眼见得对方也没有小金陪同,在心里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又有些雀跃,没有秘书,四舍五入就是约会啊!

      “达康同志,怎么想到来这里,还是放心不下光明峰吗?”

      李达康摇摇头,有些不易察觉的犹豫:“没,随便看看...沙书记还没吃饭吧,我们去吃点东西?”

      沙瑞金自无不允,两人去了附近最有名的菜馆,几道家常小菜,却是地道的京州风味。他们工作都忙,除了工作和下班在家,平时也只有吃饭的时候能凑在一起说说话,所以自然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不过顾及在外面,两人谈得相当克制。

      吃完已是华灯初上,暮色还未完全落下,在灯光里显出几分夏日特有的温柔。李达康带沙瑞金去了光明峰顶,这是京州地势最高的地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京州城区。他向来大手笔,抓经济也不忘促生态,是以光明峰开发区高新技术园林立,主峰却是做了开放式的风景区供人游赏。此时人流渐稀,两人也没引起多大注意。

      沙瑞金这才回过味来,眼眸里都染上了笑意,也不管什么四舍五入了,试探性地问:

      “达康同志,我们是在约会吗?”

      李达康抿了抿唇,到底是没有反驳。沙瑞金心里一喜,就要说话,却看李达康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似的东西递了过来,沙瑞金挑挑眉:会错意了,还是工作?

      伸手接过,原来是一本相册。翻开一看,是少年的李达康,站在汉东大学的门口,他的衣服有些旧,但十分整洁,神色略有拘谨,微扬的下颌却仍可看出几分锐气。

      “这是......?”

      “不是要礼物吗?”

      李达康的脸色有些不自然,拉过沙瑞金坐在一旁的休息椅上,给他讲这本相册的来历。

      这其实是李达康的一个小习惯,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拍一张照片,有时候是他自己,更多的却是当地风光。离任的时候再拍一张以作对比,看看自己是否给当地带来了变化。

      照片始于上大学那一年。后世人唏嘘不已的十年动荡教育废弛其实并没有那么夸张,开始几年乱象之后,中小学教育逐步恢复稳定,随后几经调整,高考招生恢复。80年代初,李达康顺利从高中毕业,升入汉东大学。名师荟萃,资源丰富,他如同一个饿极的人扑向面包,不知疲倦地吸收着各项知识。教授们的真知灼见启发了他的思维,而写作课又锤炼了他的笔锋。这些都为他在省报崭露头角蓄力。

      李达康嗓音缓缓,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沙瑞金看着那泛白的一张,努力在讲述中还原他不曾参与的青葱岁月。

      “这是刚到市委秘书处的时候。”

      视线落在下一页。他因一支笔入了赵立春的眼,从此踏入政坛。那时的赵立春尚未迷失,他锐意进取,雷厉风行,积极响应改开的国策,一点一点将汉东省涂上新貌。这种作风影响到了李达康,他对这位伯乐充满崇拜,此后许多年,李达康身上都有着赵立春的印记。

      第三张是金山。年轻的县长意气风发,立志要改变身后泥泞的小路。赵立康亲自把他送到村口,亲近之态溢于言表,大家都猜测这位领导的大秘怕不是下来镀金,干一年就要走。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李达康不满足于镀金,他要干实事。金山的贫穷落后刻在了他的眼里心里,为官一任,他想改变些什么。

      “我干一年就能走,但金山的百姓世世代代要住在那里啊!”

      他雷厉风行,没有钱就开动员会,顶着百姓的怨气不让分毫,最终死了一位老支书,又赔上两位好友的仕途。

      “我很后悔,”李达康语气有些低落,“不是因为修路。”

      他只是觉得,如果自己能有耐心一点,多做工作,是不是结局会更圆满些?

      修好的公路整洁宽阔,凭着这条路,人们将山货卖出,多年的贫穷一点点有了起色,年轻的县长背着谩骂离开,许多年后终于收到了迟来的谅解。

      金山一年让李达康学会将人民装在心里,其后他赴日本爱知县学习,将先进的城市建设知识带往国内,照片里的李达康经过一年锤炼,褪去了最初的青涩拘谨,锐利如剑。

      第五张是礼山,岩台的一个县级市。回国后,赵立春给过李达康选择,他毫不犹豫来到礼山——革命老区,岩台发展最落后的地方之一。

      李达康不是坐而论道的人,甫一到任,他便翻出了当地的方志,随后就带着秘书到处调研,五乡六镇,处处踏遍。

      他一点一点地勾勒这里的发展蓝图——劳动力不足,那就兴办产业,吸引当地青壮劳动力回流;山清水秀,红色文化发达,那就发展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农产丰厚,那就招商引资,办地标企业......一届任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市已然焕然一新。

      照片里是礼山市农产销售中心,如今全国有名的农产销售基地之一。

      后面还有很多,李达康几乎干遍了汉东所有地市,虽然时间短,却总有所改变。除了——

      吕州。

      左边照片里的月牙湖依旧清澈,右边的美食城却已然筑基。李达康沉默一瞬,才有些闷闷地开口:

      “吕州...我没有改变什么。”

      他在那里任期太短,又因不肯向赵立春靠拢而被调往林城,各项方案才开始实施就被推翻,还落下美食城这么一道疤,即使不是自己批的,李达康也耿耿于心。同样也是在那里,赵立春,他的伯乐,曾今崇拜的改革先锋,逐渐跌下神坛。

      沙瑞金岂会不知他心里所想,摩挲着他的手以示安慰,李达康弯唇一笑,继续翻着相册讲述。

      是沙瑞金很熟悉的林城,曾今臭气熏天的塌陷区,如今全国闻名的花园城市。李达康眼里话里都是依恋,林城是他的低谷,也是他的辉煌,他花费心血最多的城市之一。

      最后是京州。万年老三的京州,作为汉东省会GDP却始终处于林城、吕州之下,这种状况在李达康调任之后得到了改变。产业结构调整、招生引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在他的建设下,京州终于有了属于省会的繁华,甚至可以与北上广深竞争高下。

      十几张照片,几十年光阴,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记录着一个为政者的初心。

      “所以瑞金,你来得一点也不晚。”

      李达康的话可以称得上温柔,却引得沙瑞金错愕。

      不错,他是很遗憾,没有参与李达康的前半生,遗憾自己没有早一点来汉东,那样李达康就不用以一种几乎绝情的方式来护住自己的政治羽翼,不用在泥潭里苦苦挣扎,不用...走得那样艰难。他将这些遗憾一点一点藏好,试图在工作与生活中弥补,想让恋人前行的路有人陪伴,都是坦途。而现在他的恋人告诉他,你来得一点也不晚。

      “我赶上了高考,拥有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李达康继续说,“赵立春引我入仕途,使我可以最先感受时代的脉搏。改开是必由之路,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时代的选择,虽然艰难,但总有好结果。”

      “我并不是觉得反/腐影响经济,多年积弊总要有人拔除,我做不到,你能做。当年时代要求发展,如今更要绿色、干净的发展。组织派你来,恰如其时。至于你遗憾的......我,”

      他有些赧然,“一开始我也想过,”想沙瑞金为什么不早点来,这样他就不用处处掣肘,京州的发展也会更快一些。

      “但□□人不作妄想。像他们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在前半生各自奋斗,又在时势的际会下同行,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

      “沙瑞金,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也是最好的安排。”

      沙瑞金看着一旁的李达康,他不常说这种话,脸色有些发红,但一双眼却仍然坚定,明晃晃映出自己的影子。

      谁说李达康无情呢?沙瑞金心里一片柔软。

      他看似龇牙咧嘴不解风情,其实却是细心得能发现自己那一点矫情的遗憾,并予以妥帖地开解。

      “你说得对,没什么不好的。”

      沙瑞金也生了倾吐欲,他说起自己的过去。

      从沙家坝的乡下孩童到烈士遗孤,他得到几位叔叔尤其是陈老地悉心照顾,他们叫他“瑞金”,承着苏维埃首都的名字,他的心里从一开始就种下了为国为民的种子。他学知识,也学陈老的风骨,他要优秀,才能不坠了这个名,不坠了烈士遗孤的身份。

      毕业之后他去参军,那时的边境远不如如今安定,时势危急,他和战友一起转赴越南战场,枪林弹雨从没有怕过,只因身后是祖国人民的重托。

      负伤是意外,好在转业方便,从军是理想,从政也不差。时代呼唤着开放发展,他便做这时代的弄潮儿。村支书、县长、市委、省纪/委、□□,他无一不兢兢业业。

      反/腐是新boss上任的主抓工作之一,也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声。在这样的时势下,组织派他来汉东,肃清这里的政治泥潭。

      他惊心于赵立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下的一汪深潭,殚精竭虑,步步为营将之连根拔起,顺利完成任务之际又遇上志同道合之人,他有心与那人长久,而那人同样有意,唯一一点遗憾的“迟来”,也在对方的讲述中消解。

      “达康,我很高兴。”

      李达康将大半的心付与人民,剩下的一隅稳稳当当放上他。而如今,李达康又将自己的理想与他分享,从此,理想与爱情并行不悖。

      他拉过李达康的手,翻着相册后面的留白,语气温存:

      “后面的照片一起贴吧!无论是在汉东还是其他地方,无论...我们是不是搭档,都要努力做出一些改变。”

      “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也不负彼此。”沙瑞金含笑。

      李达康瞪了他一眼,别过脸,又轻声说了一句“嗯”。

      何必要纠结于所谓的早晚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悲叹“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有人自怨困于动荡有志难伸;有人妄想胜天半子最终迷失在权力的魔障。而他们却能长在红旗下,乘着时代的东风大展宏图,与志同道合的伴侣一起,参与建设这个伟大的时代。

      两只手交握在一起,身后是共同守护的万家灯火和太平世界。

      生逢其时,何其有幸。
      ——【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