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东榆 ...
-
第二章
东榆
“你是谁?”顾小丫看着这个拄着拐杖从森林深处慢慢走来的女子,楞在了原地。
这本是极为寻常的一天,顾小丫起了个大早,吃过阿姆的早饭,将干粮和水装进背篓,挂上镰刀就进了山。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顾小丫所在的村子正巧位于东榆国边境,这一带都是深山老林,重嶂叠嶂的天然屏障,其中有不少珍贵的药材和野味。加之东榆国已有几十年未与邻国交战,虽有条例明文禁止百姓深入山林,但随着一份接一份的奇珍异宝被运往京都,当地的父母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条例近十年早已成一纸空文。
采药并非是一个轻松的活计,同村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孩这会不是在田里帮忙捡麦穗,就是学着女工,打算到了年岁就去大户人家的府上做事。
只因顾小丫吃百家饭长大,无人真正为她打算什么。她只好靠着自己耳聪目明,拼命地学。今天跟着陈家大兄去药铺认草药,明天跟着孟家三娘穿梭子,就这样一点一点学起来。顾小丫想着,等哪一天自己真正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也就不必这样天天从东家赶到西家了。
“我迷路了。”蓝衫女子在顾小丫三尺之外停了下来,“姑娘可知出路?”
顾小丫只盯着那人朱唇一开一合,一时之间竟失了言语。
顾小丫平日里见的最多的,不是在村里劳作的农妇,就是在田间疯跑的丫头。那镇上红楼里倚栏的花姐,或是在寺庙来来往往的香客中那几家矜贵小姐,她也是见过的。可她们都没有眼前的女子好,漂亮的,没她出尘,矜贵的,没她漂亮。
顾小丫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她忆起说书先生的那些奇谈,迷迷糊糊地想着,这个世上或许真的有精怪,眼前这个,大概是株百合精吧……
“姑娘?”沈书泠又唤了一遍,她好不容易在这深山里碰见个人,可别是个傻子。
“我……我知道,我是上山来采药的。往东走就到我们村了。”顾明明结结巴巴地开了口。
沈书泠抬头看了看四周都差不多的景致,和善地笑了笑,“姑娘还是要下山的吧?可愿带路?”
“好……好,我采完这一片的百灵草就回去。”顾明明加快了手里的动作,答应下来。
“不急。”沈书泠将手杖一插,找了一处阴凉席地而坐,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沈书泠看了眼那丫头所说的百灵草,发现是炼药时很寻常的一味辅料,俗名地黄,因其根茎深扎于地,半身枯黄而得名,大多生长在灵气充裕的宝地,也是大多数门派的所在地。
再看那丫头,采药的动作很是熟练,看着大概十四五岁的年纪,手上已有薄茧,穿着件灰扑扑的布衫,瘦瘦小小的一只。
沈书泠已隐隐察觉了不对,她是在秘境中被打落的,原以为是误打误撞进了某位先人的遗址,可有哪位先人的遗址结界里还养着凡人的?若说是惑人心智的幻境,也该是与她羁绊较深的人出现,怎么会来了个莫名其妙的黄毛丫头?
沈书泠理不出头绪,发呆望着一处,看上去更加高深莫测了……
顾小丫悄悄瞥一眼那女子,停下来动作抹了把汗,问道“你……饿吗?我带了干粮,我们吃了再下山吧。”下山的路并不好走,此时已是正午,虽然知道对面坐着的姑娘迷了路肯定很想回去,但她为了今天早点回去加快了速度,再不吃点东西,待会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不饿。”沈书泠将目光收回到她身上,顾小丫看上去更紧张了。“你吃吧。”
“姑娘行动不便,可能要走很久。”顾小丫攥紧面饼,犹豫了一下,将面饼撕了一半,然后把剩下的小心包好。
“没关系,这拐杖是我走累了才拄着的,现在我已经休息好了,姑娘不用担心。”沈书泠站了起来,将拐杖留在原地,走近顾小丫。“还不知姑娘名讳?”
顾小丫急忙将口里的食物咽下,“我叫顾小丫。”
“我姓沈。”沈书泠在顾小丫旁边坐下,装出一副外出游历的闲散模样,不经意地问道,“我初来此地,还不知道这附近有什么好玩的。”
“这儿虽然总有几家商队从西域带来些新鲜玩意,但说到底还是东榆的边境,守卫比别处看的严多了。若想在这纵情玩乐,得先找到门路才行。”顾小丫从最初的惊艳回过神来,也知道这个突然从边境出现的女子不是寻常之辈,但实在一时之间摸不准她的身份,问起来也有些小心翼翼的。“沈姑娘,你是从西域来的吗?”
沈书泠心中一惊,她虽然对凡间政事不太了解,但更朝换代的大事她还是知道的,“东榆……分明已是百年前的旧称了。”却面色不显,随口胡诌,“我确实是从西域来的,不小心和商队走散了。原来已经到了东榆?”
东榆国地处大陆的中东部,形状在地图上看像一个倒扣的木勺,勺柄指向被大片天然屏障隔开的西域,弯曲的勺底罩向南边的南桑国。再往东为海域,北为荒原。
一百五十三年前,西域入侵,东榆国向南桑国求援,共同御敌,虽抵挡住了西域入侵,但元气大伤,被南桑吞并。
其后数年间南桑不断吞并周围小国,除西域外未有敌手,改国号为启。
沈书泠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启元年,南桑国王称帝,还立了一位国师,这国师,正是她在昆仑派的一位师叔。虽然与那位师叔并无过多来往,只是跟着师傅见过一面,但她却是暗暗记下了,毕竟……千百年来下山历练能练出这么大动静的,也只有这位师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