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战略忽悠局 ...


  •   徐大明从兜里摸出了另一张彩票,大惑不解地说道:“糟糕!难道我给错了彩票?!”
      说完他快速刮开手中彩票,三个并列的红心K整齐地出现在他眼前,又是一个特等奖!
      “我去!徐大明啊徐大明!你这是什么妖孽附体了!”难道说,徐大明换给烂番薯的,竟然也是特等奖?!
      人群中又是一阵哄闹,把烂番薯团团围在当中,徐大明也情不自禁走了回去想看个究竟。
      “特等奖!!5000块!!我发财了!!”烂番薯疯狂地大喊着,竟然把手里的彩票往天上一扔!
      无数双手向空中的彩票抢了过去,人们乱作一团,而烂番薯指着人群,哈哈笑着,简直快要笑破了肚皮!
      徐大明这才反应过来,烂番薯手里那张彩票,根本就没有中奖!他只是在耍大家!
      “这个无赖!”徐大明虚惊一场,身上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他解开两颗扣子,想到特等奖彩票到手,总算是长长出了一口气!
      5000块钱!虽说在前世算不上大钱,但在这个时代,那可是相当于老爸老妈两人整整一年的收入!
      徐大明清楚地记得,91年他上技校后,父母给他的每个月生活费是80块钱,可以想见,5000块,已经足够让他在技校舒舒服服生活到毕业,这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钱真是好东西,徐大明确实很开心,有了这笔钱,他就不用辛苦去卖板栗,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让徐小明的成长更加顺利。
      想到那个少年的自己,徐大明就忍不住嘴角上扬,笑了起来,这次,他该老老实实按照自己设定的作息表学习了吧?那样的话,离重点高中的目标可就不远了!
      徐大明正想得开心,这时,迎面走来了三个神情严肃的人。
      走在前面那位,年纪大约二十三、四岁的样子,和徐大明一样穿着一身中山装,上衣口袋插着两支笔。这年头,有套中山装说明是有工作的体面人,上衣口袋插两支笔,那是知识分子或者领导,像徐大明这样兜里插四支笔的,纯粹属于搞笑,或是用来吓唬吓唬烂番薯之类没见过世面的小老百姓。
      那年轻人径直走到徐大明面前,很有气势地伸手拦住了他的去路,问道:“听说你是记者?!”
      “请问你是……”徐大明突然有种不祥预感。
      “我是龙翔日报的记者,叫李卫国!”李卫国冷冷地看着徐大明,那眼神仿佛是抓到了一个小偷:“你是哪个报社的记者?!”
      完了,李鬼碰上李逵了!徐大明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脑子高速运转起来,左右环顾了一下,想要找到一条脱困之策。
      但李卫国身后两人却有意无意地堵住了他的两侧,加上边上渐渐围观过来的群众,逃跑,那是绝不可能的了!
      没辙了,山穷水尽的徐大明干脆心一横,兵行险着,用比李卫国更加冷淡倨傲的语调反问道:“哦,原来你叫李卫国,你,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吧?”
      “我到报社三四年了,也不算新来,奇怪的是,我就是从来没有见过你,说说看,你是哪个部门的?”李卫国语调讽刺地说道。他也是今天被主编派出来到小溪镇进行现场采访,听说县报记者要来,镇里还特地安排了两个工作人员随身跟着,李卫国心里多少有点虚荣的,这年头,县报记者的名头那还是响当当的!
      在采访过程中,他突然听到有人说,龙翔日报另外一名记者也在现场,心中疑惑的他就打算过来看看究竟是哪位同事,但这一照面下来,眼前这位所谓的记者他根本就不认识!
      于是他打算好好盘问一番,没准,还能就这件事情写个通讯报道,标题就叫:小记者智擒大骗子!
      “这不奇怪,很多人都不认识我,”徐大明强行压制住内心的惶恐,淡定地微笑了起来,还顺手理了理上衣口袋的四支钢笔:“我离开报社太久了,你们这些年轻人见过我的确实不多。我现在在县委大院里搞搞内参,你应该明白的吧?”
      事实上,徐大明的前世,因为爱好写通讯报道,所以当了单位里几年宣传干事,接待过不少前来采访的各路记者和政府部门的人员,所以,对政府部门、宣传系统这些非常了解,就是见过的省报记者也不在少数,哪会把眼前这个初出茅庐的小报记者放在眼里。
      而作为一名记者,李卫国当然明白“内参”是什么,他也经常给“内参”供过稿,就是那种给县里主要领导决策作依据的内部资料,格式也和通讯报道差不多,但特点就是数据翔实,事迹真实可靠。李卫国也听说过县委时常到报社里挑人,提拔上去当个秘书,帮助搞搞宣传什么的,而且,因为文字功底扎实,报社里上去的人,一般都能在核心位置混得还不错,李卫国自己,也想通过努力,被哪个领导看中,提拔上去,那就是一条仕途了!
      “这么说,你是……前辈?”李卫国对自己的判断有些动摇了,眼前这位,风度、气质、谈吐、仪态,都跟他接触过的那些领导相当接近,要说是假冒的骗子,那也模仿得太像了吧!
      何况那时又没有手机,没办法打个电话回报社去核实。
      “现在报社是谁当总编?”徐大明反客为主地问道。
      “梁文道,梁总编。”李卫国竟然老老实实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看到这小记者已经被自己几句话唬住,徐大明心里暗自得意,表面上仍是云淡风轻地说道:“哦,这家伙当总编了。”
      李卫国心里更是有些忐忑了,这语气,看来这位前辈和总编很熟啊,难道他是前任总编不成?但这位“前辈”下来采访,为什么要说自己是报社记者呢?
      徐大明看了看李卫国身边的两个工作人员,话锋一转,竟开始批评起了李卫国:“我经常和身边的同志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铁肩担道义,脚下有泥土,妙笔著文章,道义是什么?是责任!泥土是什么?是接地气!只有担责任,接地气,这才能写出好文章!”
      仿佛看穿了李卫国的疑问,徐大明顿了一下,指着那两人问道:“你,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记者,应该深入到工厂田头,去和群众广泛接触,这样才能了解到最真实,最能代表群众心声的呼声!你随身带着两个工作人员,前呼后拥的,这是要脱离群众吗?有谁敢跟你说真话?你能采访到谁?你得来的素材是真实可靠的吗?嗯?!小李同志?!我看这是不正之风!”
      一番官话说得李卫国额头汗水滚滚而下,嗫嚅着辩白道:“这两位是……镇里面派出来的,说配合工作……”
      “不用说了!”徐大明脸上怒色隐现,重重地哼了一声:“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别人对你们工作上的支持和尊重,你就不能拒绝?难道就不能像我这样低调一点?我堂堂一个局……都不抬出自己的身份,以一个普通记者的身份在采访,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你一个小记者,带着两个人,到处摆什么铺张?你怕什么?难道人民群众会害你吗?!”
      说完他指着一圈的群众,高声问道:“你说,这些人里面有没有要暗害你的歹徒?!”
      李卫国脸色发白,赶紧对那两人摆摆走:“散了散了,赶紧走!”
      两名工作人员面面相觑,答应了一声径自离去。
      看到李卫国这般表态,徐大明脸色总算好看了一些。徐大明一番正义凛然的话,也听得围观群众窃窃私语,想不到这位记者,竟是县里的大领导,听他硬生生收住的那话,估计是个局长,难怪,说话一套一套的。
      微服私访!对!一定是微服私访!!
      听到身边群众的议论,李卫国的汗出得更欢了,明白自己刚开始那副人模人样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人,他强自挤出一个笑容,有心想要解释几句,对徐大明说:“这个……前辈……”
      “好了,都是自己人,我也不难为你,今天这番话,我只说给听得懂的人,你呢,听得进去就听,听不进去也随便你!这样吧,回去以后,把你收集到的素材送到我办公室,到时我写的内参上,可以考虑给你署个名。”徐大明看看情势已经控制住,也打算赶紧收场走人了。
      这番话说完,李卫国脸上满是喜色,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
      “我还有其他任务,就不多说了,记住,千万不要脱离群众!他们是你创作的源泉!”徐大明再不恋战,向场外走去,两边的群众自发闪开,给这位县里来的大领导让路。
      “等等,您在哪个办公室?”李卫国在身后急切地喊了起来。
      “我在战略……”徐大明停住脚步思考了一下:“战略……忽悠局!”
      “什么什么局?”李卫国一下子懵了。
      “战略忽悠局!我叫张召忠!”徐大明说完加紧了脚步,风度翩翩地离去。
      直到多年以后,已经当上总编的他在看春晚上赵本山演的小品《卖拐》,他才懂得“忽悠”的意思。李总编心里感慨万千,还多亏了当年遇到这个大忽悠啊,这才使我真正懂得了新闻工作者的真谛!
      这时的徐大明却忙着要离开现场,他要先找个地方笑一会,顺便消化一下今天的成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