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诸公谁听刍荛策 ...

  •   亥时,城北柳庄。
      古朴青墙内,只得窄舍二三座。院中一条甬路,两道垂门,门里一座造酒的棚子,棚里一方置酒的窖子,便算是到了底。
      王希泽缓缓踱进了院中,嗅了嗅四周弥漫着的清冽醇香,刚想从一旁的酒坛里舀一勺新酒来尝,却被一个从天而降的黑影给拦住了。
      “莘老在等你。”杨客行压低了声音对他说。
      王希泽无奈地耸了耸肩,跟着他朝里走。二人转过酒棚,下了地窖,只见执剑的青年看似随意地在几处墙壁上拍了几下,酒窖当中的地面先缓缓挪开了一条细缝,紧接着又露出一小节更深的石梯来。
      “吕小凤可还好?”王希泽冲着对方的后脑勺问道。
      “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当然好。”
      “……”对方话中有怨气,显然又将这怨气撒在了他头上。王希泽摸了摸鼻尖没有再说话,只跟着杨客行走入了第二层密室里,见一偌大的石桌旁一共围坐着四个男人。
      除了当中一个手脚尽断的老人,其余那三个差不多都是四十岁上下。他们虽个个身居闲服,神情悠然,却都是在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希泽自左而右向他们看去,认出这三人分别是少师郑居中,中书侍郎张邦昌和翰林学士赵野。
      “子初来了。”莘老对他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坐到自己身边来。
      这间屋子里,除了莘老和杨客行,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他们只以为金明池一事都是出自张子初的谋划,却不知面前这个“张子初”早已经换了人。金明池中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取代张子初,其次才是顺手收拾掉杨季和吕柏水。他将目的以次代主,才瞒过了这些人的耳目。
      “我站着便是,诸位相公请开始吧。”王希泽虽然已经或多或少地与这三人打过几次照面,可如此齐全地相聚,可还是头一遭。
      看来,今夜所商之事不小。
      “莘老这么急叫我们过来,是为了什么?”
      “是啊,如此大的动静,怕别引来什么人的猜忌。”
      莘老挺了挺腰身,端直了身子,等他们将心中的疑问和抱怨都抒发尽了,才幽幽开口道,“辽人没有死绝,漏跑的那一个,已经被清平司盯上了。”
      此话一出,密室中就陷入了一片死寂。金明池之事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但却是因为这事坚定了几人的立场。他们本已打定主意跟随老人干一番大事业,可没想到出师未捷,倒先给敌人捡了个软肋。
      “怎会出如此差错?!”
      “此人如今身在何处?可有头绪?”
      “决不能让辽人落在清平司手上,我听说如今可是张浚那小子在主事。”
      “今日找你们来,正是为了商议此事。”莘老叹了口气,瞥了眼角落不动声色的王希泽。
      王希泽本想找个墙角靠上一靠,却不料脚下绊到了什么东西,险得一个趔趄。低头一瞧,只见昏暗的角落里竟还躺着一个男人。
      那男人发髻散乱,一身布袍脏得不像话,脸上满是污垢几乎看不清本来的样貌。他正怀抱着一壶酒呼呼大睡,嘴边还垂着一缕流涎,似乎当在自己家里一般。
      “陈东,起床了。”王希泽用脚尖踢了踢他,却依旧没有动静。
      “喂,夫子问你呢,反经臣行中,何为六邪?”
      王希泽蹲下身子,拧了拧他的耳朵,只见地上的醉鬼忽然瞪开了双目,腾地一下坐起身来,举起酒壶就开始念:“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中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又心疾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于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显贵。如此者,贼臣也。
      谄主以佞邪,坠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无别、是非无闻;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是谓六邪。”
      那头几位大人物正淅淅索索商讨着要如何尽快找出常衮,却忽然被陈东一张口吓断了思绪,齐刷刷转过了头来。
      王希泽噗嗤一笑,见陈东对他翻了个白眼,又翻身睡去。
      “我看,倒不用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找一个辽人之上。莘老,此下东西二路掣肘已除。趁着余下南北之地气候未成,不如我们先一步对京城动手。等大计一成,任他们找到那辽人也无济于事了。”说这话的是张昌邦,他对此事的急切程度倒是超出了王希泽所料。
      “老夫觉得不然。南北二路如今一个掌控在王黼手中,一个谄覆于李邦彦之下,不可轻视。如此大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郑居中的反驳让张昌邦很不高兴,他冷哼了一声,立刻回辩道,“少师别忘了,如今燕州已定,童贯和蔡攸早在回京的路上了。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就算时间不多,也切不可鲁莽行事。何况,我们如今手中可还无一兵一卒呐。”
      “那依照少师这般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难道就会有兵权自动送入手中了?”
      很快就会有的。王希泽朝着密室门口看了一眼,微微翘起了嘴角。
      郑居中这一听,抄起手来往后一仰,皮笑肉不笑地抖了抖面颊,“毕竟不及张侍郎英勇啊。也难怪,张兄出身息县,自有一派古侯的豪情壮志在。”
      “郑达夫!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息侯伐郑的典故在座之人都于《左转》中通读过,郑居中这话分明是在嘲笑张邦昌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张邦昌眉头一横,刚要发作,却听身旁的赵野咳嗽了一声,“其实二位所言皆有道理,不如咱们听听莘老怎么说。”
      赵野说着用眼神示意了一下上位的老人,几人同时朝他看去,只见老人闭着双目面有不悦,便一句也不敢多言了。
      “对了,不知子初那头,还需多久能成事?”
      “一月左右。”王希泽冲赵野答道。只是他话音未落,却见杨客行忽然从外面伸进一个脑袋,对众人做了个警示的手势。
      这个手势表示,酒庄内有外人闯入。众人面色一变,先后从凳子上弹起了身来。王希泽仔细观察着这几个人的反应,想从他们的表情里看出些不同。
      “是谁?来了几个?”张邦昌忙不迭地问道。
      杨客行摇了摇头,刚想说对方只有一个人,而且还是光明正大从正门走进来的,却听王希泽忽然道出一句。
      “是魏渊,我喊他来的。”
      “什么?你疯了吗!?你怎可自作主张把他带来这里?”
      对于张昌邦的叫嚣,王希泽只耸了耸肩。这时莘老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用浑浊的眼珠看着倚在门边的王希泽,良久叹了一口气。
      “把他带进来吧。”莘老对杨客行吩咐道。

      魏渊被带进酒窖的时候,有那么几个弹指甚至想转身逃跑。这小小的密室里,几乎代表着半个朝堂的权势,如果说他们只是单纯在这里喝酒聊天,怕是连三岁的孩童都不信。
      而让魏渊更感到惊讶的是,比起郑居中和张昌邦来,那个居于上座的肢体残缺的老人,才明显是这里的主导。
      他是谁?他们又要做什么?自己不过是为了张子初一句话而来打听吕小凤的下落的,可怎么好像又被卷入了更大的漩涡之中?
      魏渊魁梧的身形晃了两晃,几乎有些站不稳脚跟。
      “魏将军,过来坐吧。”赵野看见他一张古铜色的脸几乎吓成了惨白,有些于心不忍地冲他招了招手。
      “诸公……诸公这是……”由于过度的惊讶,魏渊甚至已经忘记了朝堂礼数,也懒得再行那些虚假门面了。
      “给魏将军介绍一下,座上的这位是莘老,旁边站着的是他的弟子,也是杨季的儿子,杨客行。地上那个是太学生陈东,至于其他人,我想不用介绍了吧。”王希泽迎上前去,却见他一双虎目缓缓转向了莘老身旁的杨客行。
      魏渊想起吕柏水临死前,自己问他的那个问题,对方并不是什么答案都没给他。虽然只来得及说了一个字,但那个字却被魏渊记到了现在。
      那是一个“杨”字。
      吕柏水私结辽人是杨季密信举发,吕柏水死前又将主使指向了杨家。魏渊下意识觉得那个“杨”字指的是杨季,现在看来,是他想错了。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魏渊心中慢慢发酵,逐渐演化出无数种阴谋。可以肯定的是,杨季之死,应是出自他自己的手笔,他是在用全家人的性命保护自己的这个儿子。
      “或许,将军想先见一见吕小凤。”上座的老人一句话,就准确捏住了魏渊的命门。吕小凤在他们手里,这就表示魏渊的命也在他们手里。
      魏渊只得顺从地走了过去,安静地坐在了赵野身旁的石凳上。魏渊悄悄打量着老人可怖的半张脸,却没从上头看出任何名堂。
      “颍昌府一行,委屈将军了。”莘老继续说着,“若不是迫于无奈,我等也不想把将军牵扯进来。”
      “颖昌府的事,是你们设计的?”魏渊嘴巴一张,瞬间想起了那个射出第一支弩箭的将士,当时也是他杀了吕家的奶娘,再怂恿自己一错再错。
      这个人想必是他们的人。魏渊面带愤怒地看向座上几人,却见他们神情不一,各自捧茶。
      “难道……杨家的事也是你们所为?”魏渊又瞥了眼杨客行和站在角落的张子初,忽然感觉自己舌尖麻得厉害,“金明池……”
      “有些事,将军心里明白就罢,说的太清楚了,对谁都不好。”
      “你们……你们究竟要做什么?”魏渊已经耐不住性子同他们兜圈子了,如果可以的话,他恨不得一把提起座上的这个老残废。
      老人用眼睛示意了一下旁边的赵野,赵野就手蘸了些酒水,在石桌上缓缓写下了六个字来。
      ——诛奸邪,清君侧。
      这六个字,一笔一划,就如同刀刻一般划在魏渊心口,让他呼吸为之一窒。古往今来,死在这几字之下的人,白骨已能筑为长城了吧。
      “诛奸邪,清君侧!”陈东不知何时又爬起了身来,高呼出这一句。回音激荡在小小的石室里,让魏渊闻之浑身一颤。
      “来,魏将军,干了它!让我们一起干一翻大事业!”陈东拍了拍魏渊的肩膀,将手中的酒壶递了过去。
      魏渊此时瞠目结舌,手臂如坠千金。这三个朝廷权贵连带着一个身份不明的老者就这般沉默地盯着自己,眼中有期盼,有威胁,有怀疑,有算计。魏渊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被这几道目光分割成了无数块,不知哪一块才是真正的自己。他能看见身前是一座独木桥,身后却已是万丈深渊。
      不知过了多久,魏渊浑浑噩噩地接过酒壶,仰头一饮而尽。半壶酒下肚,烧得五脏六腑一片火辣。

      待众人先后散去之时,天色已微微发白。狭窄的酒窖里,还剩下了三人。
      魏渊此时端坐在老人对面,王希泽则站在二人之间。魏渊盯着老人那张半人半鬼的面孔,如果不是刚刚下喉的烈酒还在肚子里翻滚作祟,他甚至有些分不清眼前的是梦境还是现实。
      “魏将军莫要紧张,我们的目的,不过是希望将军帮两个小忙。”
      “你们需要我做什么?”魏渊喉结一滚,压低了声音。
      “找两个人。”老人的话让一晚上紧绷着神经的魏渊稍微放松下来,他深呼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只要我帮你们找到了这两个人,就能全身而退?”魏渊甚至没顾得上开口问要找的人是谁,他现在最急切的愿望就是赶紧摆脱这场噩梦。
      王希泽眉头一皱,刚要张口,却被老人抢先一步答道,“是,只要将军帮我们找到了这二人,自可全身而退。”
      “好!你们要找的是谁?”
      “一个是金明池中逃脱的辽人。还有一个……是七年前从天武军中退伍的老将。”老人说着示意王希泽将两幅画推到了魏渊面前。
      左边一幅画像上是一个鸱目虎吻的契丹长相的男人,细节刻画十分到位。而右边那一幅则模糊的多,最明显的特征只是脸上那唯一的一只独眼。
      “金明池里还逃了一个辽人?”魏渊皱着眉端起了左边的画像,眼睛却不自觉地瞄向了右边那一幅。
      他们要找到金明池中逃脱的辽人目的显而易见,但右边这个独眼老将,魏渊实在是想不出会同这件事有什么关联。
      老人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疑问,呵呵一笑,“其实也不是要找他,而是要找到他身边的一个六岁女童。”
      “六岁女童?”魏渊越听越糊涂了,为什么要找一个六岁的女童?
      “东京城里,人人都知道陈宁爱蝉如痴。每至夏日,便让人于院中添露栖蝉,一闻蝉鸣便能独自待上大半日,将军可知这其中缘由?”老人又忽然问出了另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但魏渊却从中捕捉到了一丝关键。
      陈宁如今虽职建安卫指挥使,可早些年却是率领过天武军征战沙场的大将。京中之人只知他爱蝉如痴,却很少知道当中因由。魏渊在军中人脉甚广,倒是听过一些传闻。
      陈宁的夫人,是位奇女子。此女自小熟读兵法,深谙用兵之道,所以陈宁每一次上战场都会带着她。自己在前方冲锋杀敌,夫人在后头运筹帷幄,二人比翼连枝,凤凰和鸣,从来配合得天衣无缝,以至百战百胜。
      可惜七年前,古北口天启堡一役。当时已经身怀六甲的陈夫人不幸被辽人所掳,利用她来要挟陈宁弃城举降。为报家国,陈宁选择屯兵不退,以至于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开膛破肚,惨死于面前。而那个刚从母亲腹中被取出的孩儿,也就此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听说陈夫人生前最是爱听蝉鸣。也不知是不是有孕的时候听得多了,生下来的女儿竟在脖子上天生带了一枚蝉纹胎记。
      天武军的退伍老将……六岁的女童……
      “难道……”
      “这个名叫林飞的老将身旁,应也有一个身上带着蝉纹的孩子。”
      老人的话让魏渊肯定了自己的猜测。他们要找的这个身上带蝉纹的孩子,竟是陈宁失散的女儿。可他们为什么要找她?这个老将既然是天武军中的人,又为何不将孩子归还陈宁?
      “将军入伍多年,在各个军中都有些人脉。所以要打听这个裨将的下落,我想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你们是怎么打听到这孩子的下落的?既然这孩子没死,陈宁为什么找不到她?”魏渊将这问题问出口时就知道自己犯了个大错。
      面前的老人嘿嘿一笑,幽幽道,“要找她,自然是事出有因。我们不仅打听到了这孩子的下落,还知道了一些更为隐蔽的事实。比如,陈夫人当时明明有重兵相护,走的道又极为隐蔽。将军难道不奇怪,辽人是怎么知道夫人动向的?”
      魏渊闻言咯噔一声,赶忙扯开了话题,“……不用同我说这些,我没有兴趣知道。我会尽快帮你们查出这个林飞的下落的。”
      老人点了点头,“那就有劳将军了,那个辽人,也请将军帮忙多盯着些。”
      “我尽力而为。”
      魏渊站起身来,刚要往密室外走,却不料在门口迎面撞上了一个人。只听见对方一声娇呼,半块残玉自魏渊眼前划过,又随着主人的摔落重新垂于胸前。
      魏渊定睛瞧去,只见地上的是一个盲眼少女,双手正无措地摸索在半空中。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诸公谁听刍荛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