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上学 ...
-
1993年。宁久遥7岁了。这一年,她终于到了读书的年纪。
宁久遥读小学的时候,中国实行的是随户籍对口制,她本应就读的是一个口碑不怎么好的学校,可是因为学校年代久远,不再适合作为公办学校开办,故当年所有登记就读该小学的适龄儿童全部被并入了另一个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
宁久遥跟着妈妈来到一个空教室里,里面坐着一个头发略白的中年男人。宁久遥知道,这就是孙校长。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很多年,但是她仍旧记得这个校长姓孙,她甚至还记得当年孙校长问她的小学入学面试问题。再见熟人,宁久遥心中感慨万千。孙校长让妈妈去教室门口等她,于是此刻的她与孙校长面对面坐着。
孙校长先是笑了笑,对她说:“不用紧张,我们俩随便聊聊天,谈谈家常。”
宁久遥乖巧地点了点头。
“平时你最喜欢吃什么呀?”孙校长轻松地问。
宁久遥突然笑了,再活一次,校长还是一点都没变。
“大排,我最喜欢吃妈妈烧的红烧大排。”
“听说你会拉二胡,而且还是自己跟妈妈提出来要学的。你这么突然想到要学二胡,而不是其他乐器呢?”孙校长问。
“因为二胡有一种悲意,但又不哀。演奏二胡的时候,觉得就像人生一样。”宁久遥很认真地回答校长的问题。
孙校长本来在看下一个准备面试的学生资料,提的问题也是随口一问,但是听到宁久遥的答案,一下子愕然抬头看着她。小小的宁久遥与孙校长对视,孙校长突然觉得看不懂眼前的学生,于是他继续问:“你才那么小,你知道什么是悲,什么又是哀?”
“悲是悲伤,人活着就是不开心大于开心;而哀,相比悲,多了想念。”宁久遥尽量用孩子才会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孙校长却笑了,继续问:“你会学好二胡吗?我很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听到你的演奏。”
“会!”她很大声地回答,对这位校长她一直很有好感。她希望今后有机会可以拉给他听。
“好的!那么我们就一言为定。”孙校长把她送到门口,对宁文清说:“是个好苗子,你要好好培养她。”
宁久遥就这样开始进入了所谓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第一年。在第一年的时候,宁文清就给宁久遥报了“开始学”的英文课。每天晚上,宁久遥下课以后,休息一会,吃点点心,开始上晚上2个小时的英文课,然后晚上7点,老老实实地呆在校门口,等着宁文清来接她。
在等宁文清的过程中,她想起来二年级时有次也是上完晚上的英文课,她独自走回了家。从小学步行到家里大概需要30分钟,中间需要过一条宽阔的大马路。那天,她记得那天自己第二批戴上了绿领巾,她很高兴,想要立刻让妈妈高兴一下,可是久等她不来。于是她自己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家,她们在路上彼此错过。妈妈焦急地整个学校地找她,连校长都惊动了,最后她回到家时,不仅没有得到妈妈的表扬,还被宁文清狠狠骂了一顿。
她在等待宁文清的过程中回忆起曾经发生的一幕幕,感觉就像是上辈子一样。然后她看见暮色中,宁文清匆匆地骑着自行车向她驶来。她看着仍旧年轻的妈妈,顿时觉得幸福和满足!
一年级的时候,区里游泳队来学校里选拔好苗子,宁久遥被选中。班主任陈老师对宁文清说,做运动员很苦,还是不要送宁久遥去了。班主任陈老师很喜欢宁久遥,她总是最快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一直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这种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非常难得事情,她都十分适应,而且她十分自制与自控。午休的时间,她不是在蘑菇亭里晒太阳,就是在图书馆找书看。班主任有一次居然看她在读诗经,觉得十分惊讶,她读书的速度很快,根本不像是一个刚刚掌握拼音的一年级的学生。此时的陈老师也十分年轻,可能孩子比较早慧吧!她心想,校长就跟她提过这个孩子。
寒假的时候,宁文清问宁久遥,要不要去姨妈家住几天,宁文清一口拒绝,“我不去!妈妈,我不要跟你分开,一刻都不要!我要在家练习二胡,还想去书店买书。哪里有空去姨妈家呀?”宁久遥的姨妈宁文红住在石库门的老弄堂里,宁文清一想到宁久遥练习二胡会吵到邻居,想想还是作罢了。
宁久遥并没有去书店买书,而是一整天就坐在书店里看书。她让宁文清骑着自行车载她到最近的新华书店,然后在那里一个人呆一个下午。渴了就喝自己家里带来的水,想上厕所就去隔壁的公共厕所。她根本不看那些童话故事,而是去翻阅那些诗经楚辞,历史典故之类的书。店员看到一个小小的孩子坐在那里看这样的书,都仍不住好奇心地打量着。可是宁久遥只是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心无旁骛。
快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孙校长把宁久遥叫到校长室。“二胡学得怎么样了?”
“循序渐进中,今年会准备考级。”宁久遥中规中矩地回答。
孙校长点点头,和蔼道:“肯定很好听,我们让全校同学一起欣赏怎么样?马上就要六一儿童节了,你愿不愿意在台上演奏一曲,展现一下你这一年的学习成果?”
“可以。”宁久遥点头。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她穿着妈妈亲手做的一条红色连衣裙,在学校水泥建成的高台上,面对着全校几百个师生,开始拉起了琴。曲子还是那首小星星,可是她改编了原先的曲子。一开始她只是俏皮地用手指弹拨着琴弦,突然琴弓一转,承启转合间突然充满着俏皮与欢快,动人的音符跳跃在她的手指间。全校都在专注听着,台下的班主任陈老师脸上与有荣焉,十分得意看着她的学生。宁久遥用音乐表达她的感激、她的喜悦、她的欢喜,没有人比她更懂失而复得的感受。她以琴声相诉,希望自己戒骄戒躁,直面今后的困难与挑战!
一年级暑假时。
宁久遥跟着妈妈去了单位里的暑托班。白天宁文清上班时就把宁久遥放在单位的暑托班里,到了下班的时候就把她一起带回家。宁文清的单位大概离家里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但是她不想求母亲帮自己看孩子,那样老太太又会诸多抱怨。宁文清自己能克服的,绝不开口求她。
宁久遥却是恨不得整天和宁文清腻在一起。她在暑托班也很乖,她不出去,早上练习二胡,中午跟着妈妈去食堂打两个饭菜,吃完午饭去厂里的小花园逛逛,凉亭里玩一会,然后就等妈妈下午带着她一起回家。她用了一周的时间做完了所有的暑假作业,然后就在家里帮着宁文清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这天吃完晚饭,宁久遥对正在擦桌子的宁文请说:“妈妈,我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宁文清停下手上的事情,回头,看着女儿,问:“怎么了?”
“暑假的最后一次返校,我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去,我想向校长申请跳级。”宁久遥说道。
宁文清很诧异,女儿读书一向很自觉,而且聪明,一点就通,难道已经到了跳级的程度吗?“你想跳几年级?”
“四年级。妈妈,我已经掌握了所有二三年级的知识点,我想加快读书进度。”
“这个我要问问你们的孙校长,不过,跳级不是你说跳到几年级就能跳的,还需要经过测试,你有把握通过学校的测验吗?”
“可以。”宁久遥点头。
宁文清有点担心,她走道女儿身边,抱了抱她,问:“遥遥,你要知道,跳级不仅要考虑到你自身的水平,也要考虑到身边的学习环境。如果跳级,你会少很多同龄的朋友。这样,你也不在乎吗?”
“没关系。”宁久遥心想,那些小孩子,在她眼里都是如此幼稚,而且小孩子记性很差,十年后谁还记得谁是谁。
“好,如果你做好的准备,那我去找你们孙校长谈谈。”宁文清决定支持女儿,她总是觉得,这个女儿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女儿的想法十分独立成熟,有时连她都觉得不如女儿。
经过了二三年级的期末试卷的测试,宁久遥顺利跳级到了四年级。她的班主任陈老师很伤心,因为宁久遥就要离开她,到新的班集体中间去了。宁久遥对陈老师印象十分深刻,她记得她前世在一年级的时候她半夜发高烧引起了中耳炎,每天耳朵都要滴药水。陈老师每次都是把她叫到讲台上,帮她细心的滴药水,一点也不介意耳朵里的异味。宁久遥抱了抱陈老师,轻轻地对她说:“谢谢,虽然时间那么短,但您永远是我的启蒙之师。”
刚加入新班级的时候,身边的同学还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但是不久,他们发现她很安静,安静的地甚至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一样。她大多时候是一个人,也不和别人多说话,也不主动在老师面前卖乖讨巧。她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很怪,但也很乖。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她虽然不主动揽活,但是她很有责任感。她不喜欢说任何同学的坏话,给出的意见都很中立诚恳。她也有玩得比较好的同学,但是她和她们在一起聊天时,听多于说。她从不谈论自己,也不发表任何自己的观点。这些特征让很多四年级的同班同学都觉得,宁久遥远比他们更成熟,也更懂事。
这年年底的时候,8岁的宁久遥二胡直接考到了四级,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学习二胡才3年的孩子来说,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古话说:一年筝两年笛,三年二胡不咋地。宁久遥通过超乎常人的训练,终于通过了二胡四级考试。
终于,到了放寒假的时候。
过年之前,宁文清又和外婆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这场争吵的起因是外婆用拐杖打爸爸的头,宁文清看不过和外婆吵了起来。外婆一直是个固执跋扈的女人,外公在世的时候,她就可以因为外公发生口角而单独开炉灶烧饭,再不理外公的生活起居。那么多年了,年纪并没有让她的脾气和性情变得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宁文清和外婆互相辱骂着,宁久遥用力把妈妈往外拖,不让她们再继续争吵。争吵平息后,宁文清还是很生气。宁久遥看着那样生气的妈妈,心酸得无以复加。前世妈妈就是这样,自顾自地生闷气。跟爸爸吵架也好,跟外婆吵架也好,她都自己生闷气,从来不对外人说。实在忍不住了,就跟她说几句。她一直都知道,她是妈妈的小棉袄,可是她这个小棉袄,却在妈妈生病的时刻,无法延续她的生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受尽病痛的折磨,然后离开人世。
宁久遥紧紧地在桌子底下握着手,掌心快要被自己掐出血来,她的脸上却一片温柔。她先是抱了抱宁文清,然后轻轻说:“妈妈,你生什么气呢?你自己生闷气,可是别人都不知道。要把心里话说出来,人家才知道你在生气呀!你跟外婆不开心,你可以跟爸爸说,跟我说,但是说完我们就忘记它,不要再把这些不开心放在心里过夜好不好?放在心里久了,会生病的。你若是生病,我一定会很伤心很伤心,我会伤心死的!你要是死了,我也活不下去的。”宁久遥说着就哭了。
宁文清看着宁久遥大哭,心里一时也慌了。这孩子,怎么说哭久哭了。她抱着宁久遥,立刻说:“傻瓜,妈妈不会死,妈妈也不会生病。你是不是最近太累了,赶快去睡觉,不要管大人的事情。”
宁久遥深谙性格决定命运的真理,她按捺下心中的焦虑,开始实施了自己的计划。
这一年,是1995年的春天,宁久遥直接从二年级跳到了四年级,二胡通过四级考试,并且开始了自己最为重要的第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