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内心深处枝繁叶茂 ...


  •   我觉得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便是尝试去看懂自己的内心,因为这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们对事物的回应构成了我们本身,我们是透过其他人事物确定我们的存在从而看到我们自己。而我们自己,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而矛盾时而统一的存在。

      我们也曾试图去从探究群体共性的角度挖出自己,但事实超出预期,我们发掘出了丑陋的真相——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从众心理。

      我们试图与他人达成某种共识以获取某种认同感和存在感,却心甘情愿求同存异遮掩自身独特的光芒。我们自己却隐藏在某个角落,时不时跑出来扰乱我们看似美好美满的生活,让我们矛盾又痛苦。

      像拖延症和强迫症,并非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兼顾好时间和精力的分配,而是我们控制不住自己,总有一股念想去扰乱我们的理智从而影响我们的行为。这种力量有时候真心挺可怕的,不够了解我们自己又怎么能控制这份念想。

      有些事并非一股脑儿都交给心理医生就了事了的,自己的事情还是得自己解决。心理医生最多就是给了我们几面镜子,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到自己。有些时候,有些埋藏得深的自己可能需要在特定的刺激之下才会暴露,这个恐怕心理医生也是难以准确预料的。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并非我们自己的全然主宰。我们在形成自我概念前并没有自我,而在形成自我时我们并没有整个过程的丝毫记忆,当我们拥有了自我时,我们已经成型大半。那些基于自私的基因的偏好与倾向,那些基于我们成长土壤的背景和培养,都说三岁看老,在我们还没有怎么记事时,那个自我,已经存在了。

      后来,我们的记忆开始承载各种各样的事物,我们开始挑挑拣拣,学这学那,在原来的自我的基础上塑成一个新的自我。而早期的自我,则被埋在了潜意识中,和我们后来养成的习惯融合相处。

      这个自我,无论我们承不承认,它都存在,也从未消亡过,因为它是基础,是诞生在记忆之初,先来后到,已无从选择。当然,也并非一成不变,真正一成不变的也许只有我们生物的本能,而这个自我,是橡皮泥似的存在,在它脱水变干塑型之前,还是可以抢救一番的,即使最后塑型了,也可以付出一些代价改头换面的。

      改变,通常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我们常常治标不治本,困扰依然存在。不是我们无能为力,只是未能和那个潜藏的自我真正达成一致。而潜藏的自我是如何想的,抱歉,真的需要从生活中的蛛丝马迹里去发现,它呀,从不会主动说出来。这个自我,和我们通过记忆维系的自我,矛盾又融合,我们得在心里描摹出它的模样。

      它就像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不知不觉间,已经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的决定和行为。而它却又只是傻傻地生长着,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它成长的养料,我们每一次情绪变化和选择都影响它的生长方向,等到发现它的存在的时候,你叩问它,它只是保持沉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