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三十四 ...
民国二十六年年底,日军占领了上海,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守城的唐生智那混蛋竟弃城逃亡了。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了。
南京老家一点消息都没有,我已经寝食难安。整日看报纸听广播,触目惊心。
占领南京之后,报纸上有一篇转载《伦敦时报》的文章《南京的命运》,说“日军自进城以后,就开始了恐怖的统治”,“进城以后的几小时内,捣开金银首饰店,掠夺各大街上的商店”,“后来日本人便到医院去,强迫看护妇把她们的锁、自来水笔、电筒等物都交出来。连医院的基本财物也被掠夺。”不止是抢劫财物,日军还进行了野蛮的屠杀。报纸上说“城内无辜居民的尸体扑满了街道。靠江边的城门口,尸体堆成山,高达一米。汽车和载重汽车来来往往在尸体上面走过。被捉住的中国兵士和警察,日本军官把他们拉集在一块,就在海上枪毙。”
我目瞪口呆,难以相信,由此更加担忧祖宅的情形。再过一两日,刘懿洲处传来的消息更令人绝望。15日那天,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两千多人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当天夜里,又有市民和士兵九千多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五千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三千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整个南京城的命运掌握在了一群野兽的手中!
我还记得《东京日日新闻上》有篇报道日军在南京杀人竞赛的报道,说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比赛谁先杀到一百人。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无法确认谁先杀到的一百人,因此比赛又改为杀一百五十人。
是甚麽样的禽兽!我看着报纸,双手捏的发白,眼珠几乎要瞪出眼眶来。
除了屠杀,更有令人发指的事情。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整个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甚至文化珍品也惨遭劫难遭。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大量特工人员、士兵和苦工,从民国二十七年三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八十八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八十五万册的藏书量。据民国三十五年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三十多万人。
我当时并不可能知道这些完整而精确的数字,我只能看着报纸上照片中的南京城,满目荒凉,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我不敢细看,就怕里面有我熟悉的脸孔。
祖宅一点消息都没有,我已经完全绝望。我不敢去问,潜意识里进行着逃避。只要不知道,我也许可以欺骗自己他们已经离开祖宅,回了方家镇。又或是在某个城市安顿下来,没有遇上这场空前的劫难。
那段日子吕华仪一直陪着我,我委实不想说话,她也不和我搭腔。早上我会木然的去上课,她会从自己学院那边过来给我个馒头。我常常在教室就是坐一天,课间午休之类我都不会离开教室,我把自己埋在线装书里。这恐怕是我最用功的一段日子,看书速度奇快无比,一字一句都像刻进脑中去一般。中午和傍晚吕华仪会准时来找我送饭,若我不吃,她也不吃。我只有吃一点,然而食不知味。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是订过婚的,以前还偶尔会开开玩笑。但自南京出了这事儿,他们再也没人说这事儿。同屋的室友时常关照我,帮我烧水,替我收信,帮我打探南京的消息。
白天总是过得很快,只是冬天的夜晚实在太长。黑暗中我根本无法入睡,闭上眼睛,就是一排排的尸体。睁开眼睛,就是一颗颗头颅。我恶心得呕吐起来,身体急剧消瘦下去,一点多余力气都没有。那颗子弹深深的抵在我的胸口,我的心一阵阵的发疼。
二十日那天刘懿洲从重庆来了信,我犹豫了很久,不敢去看。直到晚上在教室里,很多同学都在上自习,吕华仪也在我旁边。我知道自己是个要面子的,我选了一个人很多的地方和时间来拆开。我不希望自己失态,我不希望贩卖我的不幸。吕华仪看着我,她握紧我的手。
我慢慢的拆开信,以一种近乎逃避的速度快速的浏览,其中有几行字跃入眼帘:…祖宅尽化焦土,故人已逝,万望珍重,珍重!…
我眼前一暗差点晕过去,一双手抖个不停,忙的握紧拳头。指甲嵌入肉里,流出血来。吕华仪吓了一跳,用力掰开我的手,我却一点痛的感觉都没有,眼睛还盯着那封信。上面说祖宅已经被烧毁,家里,一个人都没有留下。他没有说我的那些亲人们怎麽死的。刘懿洲是体贴的,这个时候儿还在替我担心。他随信给我寄了些钱来,他说知道我有钱,但是多点防身总是好的。又提到听说我们学校要搬迁了,叫我多吃一点,才有力气去昆明。他在信上承诺,说我到了昆明,他就从重庆来看我,带我去吃好吃的…
这些我统统没看进去。我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我的家没有了,我的亲人,没有了。我那素未谋面的祖宅,全都没有了。
给我煮平安面的二婶,千里迢迢送我到北京的二叔,圆脸和气的三姑,严厉方正的爷爷,温和淡定的刘叔叔,还有我无缘得见的三姑父与父亲,他们都离开了我。生离死别诚然悲痛,但生离尚有万分之一的机会重逢,而死别,断绝一切念想,永不回头。我不是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但却是第一次这样无能为力,甚至,我连去哪里凭吊他们都不晓得,我是方家的不孝子。
命运是否在此有个巨大的转折,我不晓得…一阵巨大的悲痛袭来,完全没有招架的余地。
吕华仪把我拉出教室,外面有十二月的寒冷,足以叫我清醒。
吕华仪在我身后轻声道:“吕家祖上作过清朝的官,后来投降革命党,一直留在北京。”我转过头去,她的面容在屋檐下看不真切,“他与吕太太不过政治联姻,他喜欢我母亲。”这是我第一次听她叫苏小姐母亲,故而没有打断她,“但我母亲永无可能进门作姨太太,她太骄傲,决不会委屈自己。而我父亲那麽怯懦,才不会反抗甚麽。”
我不禁伸出手去,吕华仪拉住我:“从小她就没照顾过我,我还奇怪为甚麽吕太太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记得七岁的时候,生日舞会上吕太太指着与个老头儿跳舞的她说,看,这才是你母亲。口气那样轻蔑,我当即吓呆。”她笑出声来,我握紧她的手,“她现在英国,一封信也没有,根本不管我的死活,这就是母亲?”
我叹口气。吕华仪又道:“现在你该知道我为甚麽喜欢你与孟华,因为我们都是孤儿。没人疼爱,更该守望相助。”
我不禁打量她,白皙秀丽的脸庞活脱脱就是小一号的苏仪情。她也瘦了很多,更显得轻灵可爱。头发已经长长,此刻扎个辫子垂下来。简朴的学生服,一双小圆头黑棉布鞋,不知比她那些纱笼裙或是旗袍皮草漂亮多少倍。只是过早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促使她有时故作顽劣,但她本性善良开朗。为了安慰我,不惜说出心里的刺。
吕华仪拥抱住我:“荣哥儿,我永远爱你。”
我与她紧紧相拥,泪如雨下。只有在她面前流眼泪,我不会顾忌甚麽。若没有孟华哥,我一定会爱上她。
就在这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我跟随学校开始往昆明行进。教授本安排了几个同学路上轮流背我和帮我拿行李,我很不安,行李就算了,我坚持要自己走。吕华仪并不说甚麽,只是一直挽着我,她瘦小的身体里有我所没有的勇气和精力,她不再说甚麽大话来安慰我,只是默默的陪着我。终我一生回忆起这段路,我都对她充满感激之情。
从湖南到昆明,我们一路高歌校歌,我老的时候还会唱,我的孙儿们很喜欢听我说这一段路千山万水的危险旅程,我还记得校歌是这样唱的: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那时候,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甚麽叫国仇家恨,甚麽叫生死离别。
这一章写得非常抑郁,因此实在不能再写一章了,大人们,明天晚上十点见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三十四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