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番外(二) ...
-
主题:八一八那个起起伏伏的东汉王朝。
今天上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东汉王朝史,还说了睿帝与其子康帝,一时间感慨良多。
1楼:楼主,你想要说东汉王朝史,还是要说睿帝和康帝啊?
2楼:顶楼上,是啊,你是想扒哪个呢?虽然我两个都想扒。
3楼:唉,每次想到英年早逝的睿帝,就忍不住遗憾。
4楼:是啊,顶楼上,睿帝只在位14年,就做了很多皇帝一生都做不到的事,不愧是一代中兴之主。
5楼:呵呵,把自己母亲禁闭,杀了自己舅舅的人,竟然还能被称为孝,古代的文人脑子是进水了吗?
6楼:我看楼上的脑子才是进水了吧,把太后禁闭是因为她失德,始皇大大也是这样做啊,没毛病。
7楼:就是,连历史学家都不确定是不是睿帝杀的何进,只有野史才这么肯定,你就这么肯定野史说的是真话?
8楼:嗯,这问题汉朝官方都一直没提过,官方说是宦官群体最后的报复,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形来分析,可能是真的是睿帝干的啊,不过大家都知道睿帝之前的外戚是多么嚣张,不干掉他,不行啊。
9楼:五楼无脑黑,大家不要理他。
10楼:楼上+1
11楼:睿帝时期有很多厉害的大臣啊,我最喜欢的周瑜、孙策,驸马赵云,加上两个任劳任怨的的左相荀攸,右相曹操。
12楼:对,还有加上那个被世家恨得要死的毒士,贾诩,听说整治世家,他出了很大的力。
13楼:历史学家都说睿帝有女权思想啊,不然怎么会有女子学院的诞生,虽然它主要招收世家贵女,但后来也收了一些精明能干的平民女子,为整个王朝做了很大的贡献啊。
14楼:说起女子学院,我又想起了那个皇家学院,里面出了非常多的名人啊,后来有些皇子都是那里毕业的。
15楼:曾经的皇家学院,现在分为洛城大学、神都军事学院,女子学院更名为洛城女子大学,鉴于我是男的,所以只能跟洛城女子大学拜拜了,大学我一定要去洛城大学读书,一想到跟那么多名人是校友,我就激动不已。
16楼:楼上,你不是一个人,我是妹子,我都超想去洛城女子大学,古代的贵族女校啊,想想就兴奋。
17楼:其实现在能读得起洛城女子大学的,都是非富即贵吧,上次看了下里面的课程,没钱真的读不起啊,完全是培养名媛嘛。
18楼:楼上正解,所以啊,女子大学出了很多高官贵妇,如果不是她们鼎力支持,这个学校早就没了,名人的妻子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啊。
19楼:那么多女人待在一个学校,岂不是现实版宫斗大戏?
20楼:哈哈哈,楼上真可爱,你以为现实中的大家小姐真的像电视里那样脑残吗?
21楼:摩擦肯定有,但应该没宫斗那么恐怖。
.......
30楼:说起来,睿帝与其子康帝,其孙襄帝,开启了“祥瑞盛世”,哈哈哈,这谐音好搞笑,历史学家真会玩。
31楼:是啊,哈哈哈,每次我都在想睿和襄要怎么搭配,没想到是取谐音“祥瑞”。
32楼:大家就这么忽视康帝吗?默默为其点蜡。
33楼:没办法啊,睿帝中兴汉室,襄帝时国力发展到顶峰,这样一比,承前启后的康帝,确实没有前后两者那么耀眼。
34楼:哈哈哈,康帝如果知道这样,肯定要哭,怪我咯。
35楼:没办法啊,怪他儿子太厉害了,襄帝复兴陆上丝绸之路,开启海上丝绸之路,工商业鼎盛,国力处于巅峰,把他爹给比下去了。
36楼:睿帝和襄帝是厉害,但康帝延续睿帝政策,扫平天下隐患,休养生息,不然哪有襄帝的盛世啊。
37楼:大家看康帝的日记,不觉得他很有趣吗?每次看,都觉得很好笑,他好腹黑啊,经常恶意逗弄自己的儿子,哈哈哈,为他的儿子点蜡。
38楼:+1,为其儿子点蜡。
39楼:听说他给那些皇子选的媳妇,都是出身寒门,结果那些大臣和皇子纷纷抗议,说出身低的妃子不能教养好孩子。
40楼:是啊,听说只有太子遵旨了,怪不得是传位给太子,这么听话,不给他,给谁?
41楼:想笑,皇子以及他们的孩子一满5岁就要去皇家书院读书,跟母亲常年分别,能被母亲影响到多少啊,说到底就是不满自己利益的损害。
42楼:这个啊,不是睿帝留下的祖训吗?我觉得当时已经打压世家豪强了,就不能跟他们联姻,不然之前的努力都毁于一旦,那些皇子也是脑残吗?这都想不到。
43楼:那些皇子一个个可精明呢,怎么会想不到,不就是当做不知道呗,幸好是襄帝即位,不然东汉危矣。
44楼:说起祖训,除了明朝的祖训,睿帝留下的祖训是最出名的了,字里行间都显露着提拔寒门、远离宦官、打压外戚的意味。
45楼:哈哈,楼上不知道吗?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睿帝的原话吗?
46楼:莫方莫方,我猜39楼肯定不知道,哈哈哈。
47楼:接39楼,所以啊,东汉最后没有倒在宦官和外戚、世家手里,而是倒在连环天灾、官员腐败上。
48楼:π_π,唉,铁打的百姓,流水的王朝,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
.......
60楼:我是学历史的,大家有没有看过睿帝、康帝、襄帝的日记,听说是睿帝开始了皇帝写日记给下一代的传统,以后每一个皇帝都要把施政经验写下来,有这些经验,只要不是白痴,都能做个守成之君,真的觉得睿帝好明智啊。
61楼:是啊,襄帝后面的几个皇帝都是守成之君,要不是后面文武不平衡,加吏治腐败,不会倒得这么快。
62楼:可惜呢,东汉接西汉,延续那么多年,起起伏伏而不被灭掉,最后还是没熬过小冰河时期,内忧外患,一个帝国就这么倒了。
63楼:唉,东汉一倒,各地群雄兴起,多个政权并立,十国鼎立,纷乱不止,幸好后来隋朝统一了中原。
64楼:听说东汉破灭的时候,起义军到皇宫烧杀抢掠,要不是一个史官拼死保护了这些日记,我们都看不到这些宝贵的记载了。
65楼:楼上说的是,为那个史官大大的点赞。
66楼:感觉这些皇帝的日记都是一沓厚黑史,真的很想知道如果那些名臣知晓,皇帝记了很多他们的黑料,是什么表情?
67楼:还用说吗?自从看了那些日记后,那些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名臣在我心里再也不伟岸了,好幻灭啊,那么多黑历史,啧啧啧。
68楼:楼上别这么说好吗?里面不也记了很多名副其实的好官吗?不要一竿子打死全部人。
69楼:人无完人,对那些有才无德的官员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70楼:好像后面很多朝代的皇帝也以日记传后代,睿帝不愧是开启日记流的男人,哈哈哈,说到这个,好想笑。
71楼:楼上莫笑,他们的日记可是重要史料,记载了很多历史人物、重大事件、风俗习惯,幸好识货的人知道要珍藏这些典籍,不然这些东西早就没了。
72楼:好吧,多谢那些文物保护者。
73楼:+1。
.......
80楼:+20171001
楼主:咦?我就去洗个澡,怎么帖子堆得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