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美人如花隔云端(修完) ...

  •   无相寺是皇家供奉的国寺,为吴王元妃尹氏的法事,便在此举行。
      霜华领着一大群内外命妇,按位秩而立,她接过一旁僧人递来的香枝,稍稍欠身后,将香枝插在了佛像前。
      吴王妃尹氏,是先帝朝名将毗阳侯尹成辉之女,尹家自开国以来就世为边将,这位毗阳侯又素来低调谨慎,极少参与朝中的变故,而也正因如此,历代帝王对尹家、对他纵然心思不同,面子上却都不得不做出敬重三分的样子。四年前,毗阳侯进京述职,尹氏随母亲进宫面见皇后,一个月后,先帝就为自己的第三子吴王,聘了这位将门之女为妻。
      而霜华对她并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她是个极安静极柔和的女子,倒一点不像是叱咤沙场的大将之女。她们之间的谈话,也仅限于尹氏被册封为王妃后,进宫给身为太子妃的她行礼时的聊聊数语,在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召她进宫说话,而后不到一年,她就死于难产之中,所谓红颜薄命,莫过于此。而当时她的父兄和夫君吴王慕容曜,却远在千里之外的辰州平乱,无法抽身赶回,因此太后与皇帝特地下诏,将她以双倍的赐物厚葬,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前来赴丧,极尽哀荣。
      众命妇一一上完香后,殿上的众僧一同高喧佛号,众人再行礼,便退出了大殿,男子方得进入行礼。
      无相寺占地甚广,寺中僧人又喜好栽植花木,因此寺中到处皆是花木烂漫,带着命妇们行过礼后,霜华觉得忙了几日有些疲惫,就在寺内的净室中休息,只留蕙奴一人在室外听候服侍。
      窗外古木荫荫,春日的阳光透过枝叶射进窗内,隐约落下斑驳的树影,更显得室内一片幽静,霜华倚在榻上正要朦胧睡去,忽然觉得眼前有人影在晃动,她一惊之下睁开眼,嘴巴已被捂住,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是我,不用叫。”
      这声音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霜华闭了闭眼,伸手将捂在嘴上的手拨开,站起身来冷冷道:“你好大胆子,居然擅自闯到这里来!”
      慕容曜注视着她,眼中似有千万种情绪纷杂,他缓缓道:“我来,是想问你一件事情。”
      霜华背过身去,淡淡道:“什么事?”
      身后的人却迟迟不出声,让人几乎以为他人已不在,良久,慕容曜的声音方才响起:“你可知道,静柔是怎么死的?”
      霜华微微一怔,方才想起静柔二字,正是吴王妃尹氏的闺名,她蓦然转身,目光冷如霜雪:“你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慕容曜淡淡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吴王妃乃是因生产时胎位不正,难产而死,太医的脉案上写得清清楚楚,难道吴王没有看到?”
      “脉案是人所写,自然也可以被人篡改,何况,写出来的,也未必是真的。”
      霜华冷笑道:“那你的意思,是我害死了你的王妃,然后让太医说是难产而死?”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霜华上前一步,逼视着慕容曜:“既然你不是怀疑我,那为什么要来问我?难道和你有关的人,我个个都要时时关心,处处照料?”她的嘴边扬起一抹冷笑:“你有这个功夫来问我是谁害死她,为何不问问究竟是谁让她怀的身孕,为何她生产之时自己不在她身边!”
      慕容曜脸色发白,他深深吸了口气,静声道:“静柔是我对不住她,但她的死我从未怀疑过你,这是我的真心话,信与不信都由你。我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静柔在生产前,给我来过一封信。”他顿了一顿,继续道:“信中说她刚诊过脉,大夫都说一切安好,并无半点异常,她自己也未觉得有任何不适之处。后来我接到京中的讣告,说她是难产而死,我当时就有些疑心。后来我特意去问过大夫,大夫都说难产必是因气血虚弱或是气滞血瘀,以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致,可是据尹将军言,静柔虽不大好动,但自幼身体强健,从未有过气血虚弱之时。我回府后,本想问问当时随在静柔身边的侍婢,谁知她们却都已被遣散,竟是一个都不见了。所以我如今只能来问你,当初静柔生产之时,宫中可曾派人过问此事?”
      “当初吴王妃生产之时,宫中的确派过太医前去侍奉,当夜便传来王妃难产而死的消息,我知道的就这么多。”霜华淡淡道:“但试问谁又有那么大的胆子,去害死一位亲王妃?女子生产本就如同过鬼门关一般,或许是你想太多了。”
      慕容曜道:“我也希望是我多想了,但我还是想请你帮忙,查一查当年派去的太医是谁,事有疑问,若不查个水落石出,总是愧对故人。”
      “好一个愧对故人,你对王妃倒是有情有义,”霜华笼在袖中的双手慢慢握紧,“但愿你那新王妃入门之后,你还记得今日说的话。”她转过头沉下声音:“你走吧,这件事情,我会给你一个交代。”
      她站在窗前,背影端庄而单薄,他想说些什么话来抚慰她,却又什么都说不出口,他犹豫了许久,只问出一句:“你在宫里……可好?”
      他看见她耳边的明珰微微地晃了一晃,却并没转过头来,一时室内只有春日鸣虫的声音在低低回荡,这场景在他印象中似曾相识,那正是他们初初定情之时,他满怀忐忑地在等着她的答复,等待的时间虽然漫长,但答案却足以弥补他之前的焦虑,但而今,不论答案是什么,对他都是折磨。
      “没什么不好的。”许久,他只得到这一句答复。
      小半个时辰后,皇后驾舆回宫,寺中僧人与伴驾而来的众人皆在寺外的路边拜伏恭送,车驾辚辚远去后,慕容曜起身远远望去,只见长长的队伍逶迤而去,而于千万人之中,再看不到那人的身影。
      他静静在当地立了片刻,府内的奴仆将他的车赶了过来,恭声道:“王爷请上车吧。”他嗯了一声,却仍然不动,那奴子正要再出声相劝,他忽然道:“我想一个人逛逛,你们先回去,都不必跟着了。”随即大步离去,只留下一众奴仆愣在当地,待得众人回过神来,他早已去得人影不见了。
      慕容曜漫无目的地在街上随意乱逛,他也不知自己要去哪里,只是觉得已经太累太累,若是回到熟悉的地方,那些熟悉的回忆就不免要占据他的整个思想,就如裹在茧中的蚕,挣不脱出不来,那么,就索性找一个无人认识的陌生之地,可令他的头脑能暂时安歇。
      其时刚过正午时分,正是市交最热闹之时,摊贩店主的叫卖声呼客声不绝于耳,酒楼饭店中的饭菜香、酒香混合着飘在街上,慕容曜也觉得有些肚饿,正打算找一间酒楼用饭,街头忽然传来一阵呼喝之声,还伴着迅捷的马蹄声和甩鞭声,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登时大乱,行人纷纷拼命往两旁挤,摆在路边的小摊顿时被挤倒不少,摊贩和行人的的呼痛声喝骂声响成一片。
      慕容曜皱了皱眉头,国朝法令早有明令,在闹市之中,除非是有紧急军情,否则不得驰马快行,看这车的规格倒是不低,也不知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官吏,竟敢在这光天化日之下违犯禁令。
      他正要纵身上前喝住车夫,不料前头一家店里走出两个女子,那前头的女子手中还拿着什么东西在看,竟没看见疾驰的马车,待得一抬头看见马车冲了过来,大惊之下尖叫了一声将手中的物品摔到了地下,想要往回跑却正好撞在后头那女子身上,两人滚成一团,眼看就要被马儿踏上。
      慕容曜飞身上前,看准两人摔倒之处,一把拉住两人的手腕,用力一拖,将两人在堪堪就要踏上来的马蹄下拖出了一步之遥,避过了被车马踩踏之灾,他将两人拖开后,顺势一跃,跃上了车夫身边,将那车夫踹下车,一把夺过缰绳向后一勒,同时高呼一声“吁——”,马儿长嘶一声,人立而起,车厢猛地一撞,里头传来“哎哟”的呼痛声,随即骂声响起:“顾安,你手断了吗?怎么驾车的?!”
      慕容曜听这声音似是有些耳熟,他转过身来,正对上一张满面怒容的脸,那人看见慕容曜也是一愣,但随即又恢复了满脸的怒色:“原来是吴王殿下,在下何处得罪了殿下,竟然遭此无妄之灾?”
      人先告状当真是万古不变的真理,慕容曜跳下马车,尚未开口,一个尖利的声音自身边响起:“好大胆的狗才,居然敢冲撞我家小姐,也不摸摸自己头上长了几个脑袋!”说话的正是那走在后头的女子,她身着青衣,发挽双鬟,肤色白净,本也可算是个美人,可惜方才一番惊魂过后,额上沾了不少沙土,发髻也歪了一边,加上怒气冲冲的狰狞面孔,着实可以吓人一跳,她一边扶住那个走在前头的女子,一边骂道。
      车上那人怒极反笑:“好个不知死活的贱婢!” 原来这男子正是先太后顾氏的亲侄,当今皇帝的表弟,太尉顾元琰的次子顾正梁,他今日因要赶去赴个要紧约会,偏偏临出门的时候被母亲叫了去嘱咐事情,因此出来得晚了.他生怕误了赴会,于是就横穿街市,闹出这一场事情来。他见慕容曜出手相救,便以为这女子是慕容曜的侍妾之属,他斜晲了慕容曜一眼:“什么府上就出什么样的人,古人还真是诚不欺我。”
      此时当值的巡城校尉也赶了过来,但见肇事者是顾正梁,正大感为难,听见顾正梁这番话,心知这两人只怕今日难以善了,便稍稍退后躲在人群中,宁可将来被御史弹劾个失职的罪名,也好过于被夹在这个天潢贵胄中间左右为难。
      慕容曜脸色一冷,他的母亲淑妃出身低微,在注重门第、后妃多出名门的国朝,纵然得到皇帝的宠爱又诞下皇子,到底还是被人诟病,他小时候就最恨别人嘲讽母亲出身低微,不是因为他觉得母亲的出身给自己带来耻辱,而是痛恨那种嘲讽背后的阴毒和不公,那些在后宫嫔妃们,能够撑起她们趾高气扬的,不过是几把冢中的枯骨或是漫长的家谱而已。
      看在永安公主的面子上,他原本并不打算和这个纨绔子弟多所计较,但既然对方如此不识好歹,他也并不介意让他明白什么才是尊卑上下。
      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土,淡淡道:“顾常侍名门之后,本朝律令想必是熟读的,不知为何在这闹市之中纵马狂奔、随意踩踏?可知本朝有令,凡在闹市中纵马者,未伤行人,皆需杖责三十,若伤行人,则杖一百,有官身者,除杖刑外,还需罚俸三年?”
      顾正梁一时语塞,气势登时弱了两分,但仍嘴硬道:“我家车夫行车之时,呼喝甚响,行人又怎会听不见?躲不开是他们自己行动迟缓,与我何干?”
      慕容曜闲闲地弹了弹衣袖:“顾常侍是否算在闹市中纵马,自有巡城校尉上报,也轮不到本王来多嘴,只是曜有一事不解,还想请问顾常侍,若是曜未曾记错,常侍位居四品,当以白铜饰车才是,为何常侍所乘之车竟是以金铜为饰?莫非常侍出门匆忙,竟然误乘了太尉公的车舆?”
      他说这些话时面带微笑,语音柔和,顾正梁却觉得一股冷气从足底升了上来,先前的纵马罪名还罢了,今朝自开国以来,最是注重尊卑之别,官员所穿服饰所乘车舆,皆有严格规定,若有所僭越,就是极大的罪名,轻则革去官爵,重则流放岭外甚至处死都曾经有过。他向来深受父母骄宠,又仗着皇亲的身份,所乘车舆都极尽奢华,哪里会注意这些小节之处,却不料今日撞到了慕容曜的手里,抓了个正着,若是闹到了皇帝面前,只怕也难以回护。
      一旁被慕容曜踢下的车夫甚是乖觉,他爬到慕容曜脚下叩头道:“大王息怒,我家郎君今日因赶赴个要紧约会,一时匆忙就乘错了车,冲撞了大王,还请大王看在太尉与公主的面上,容我家郎君改过。”说着,又连连磕头。
      慕容曜瞥了一眼顾正梁,见他虽然面有畏惧之色,但仍是咬牙不发一语,轻轻一笑:“你一个奴子,也来管你家郎君的事?说起来你家郎君虽不过是个四品的常侍,但亦是外戚贵家,又岂有不知这其中利害关系疏忽的理?太尉向来家教严谨,不若请常侍随本王到御史台一坐,再请太尉前来由他处置,如何?”
      车夫吓得魂飞天外,若当真惊动了太尉顾元琰,顾正梁是他亲子,再处置也总会手下留情,但他却是准定难以活命的了,他一边连连叩头,一边向顾正梁拼命使眼色,望他说句软话来了结此事。
      顾正梁脸色发白,他知慕容曜这话不是大言,若是惊动了父亲,不论如何处置,顾家的名声只怕都要扫地,父亲一生最看重的就是顾氏一族的清名和门第,那时候,父亲的怒火将是他无法承受的,他虽然是个纨绔子弟,但也懂得若是失去了顾家,那他就是无根之草,任谁都能轻而易举地将他化为粉末。
      想到此处,他再支撑不住,他扶住马车的车辕,慢慢慢慢地,跪倒在了慕容曜身前。
      顾正梁和车夫走后,看热闹的人群也纷纷散去,慕容曜也正要离去,忽然背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喂,你等等!”他回头看去,正是那开始骂人的青衣小婢,她身后的少女侧过头,淡粉色的帷帽遮住她的容貌,令人看不清她的真实面目,青衣小婢将头凑到少女身前听了一会后,又向慕容曜道:“我家小姐问你,你当真是吴王么?”
      慕容曜还当她是有何大事要问,却不料问的竟是个如此莫名其妙的问题,他漫不经意道:“是与不是,与你家小姐何干?”说罢甩了甩衣袖,大步离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美人如花隔云端(修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