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长得君王带笑看之杨玉环 ...

  •   一、
      若要评比古代美女中谁最能激发文人骚客的创作冲动,首推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体态丰腴,姿容绝丽,内涵丰富。
      生于成都,十岁时父亲去世,到洛阳投靠在“公务员”叔父门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府之国自古就是盛产美女的地方,杨玉环自然吸取了巴山蜀水的万种风情,年方十六就已艳名远播。
      所谓艳名,非仅指她的如花样貌,更是指她具有绝代的风华。
      杨玉环死去的老爹也是一名“公务员”,虽然她老爹和叔父按照当时的级别都只算是个“县级”左右的小吏,但却正值唐朝历史上、也是中华历史上最强盛繁荣的开元盛世,物质可称得上是极大丰富,因此杨美女从小就受到了完整且良好的教育。
      外在,美艳不可方物,内在,具有艺术家气质。这样的条件,足以使杨美女成为当时“中华小姐”大赛的历届翘楚。
      盛世的人们喜好一切美好的事物,杨美女如此的天生丽质自然是得到了好事者大力的追捧,美名之盛,直达天听皇室。
      玄宗皇帝的爱女咸宜公主洛阳大婚,按说邀请的宾客绝非一般有头脸的人物,但花容月貌的杨美女竟也赫然位列其中,可见当时她的美名的确已经四海飘扬,足以比肩当今的影视红星。
      便在这场皇家婚宴中,上演了一幕一见钟情的单恋一枝花肥皂剧。
      咸宜公主同父同母的兄弟寿王李瑁自打第一眼看见杨美女,就深深的为她钟了情,手里随时搭着丘比特之箭,但却一生也没有射准过杨美女的心。不过他既然是皇帝的儿子,又是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所生,若要论在抢女人做老婆这事上,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父亲,还会怕了谁来?
      于是,理所当然的求得了玄宗皇帝下诏册立杨美女为他的老婆。
      杨家人自然是欢喜异常,能够攀上皇帝儿子这门亲戚,对他们来说可谓光宗耀祖了。尤其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为宣传指导思想的某些国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只怕也要闭上眼来意淫一番了。
      看起来,就像是中国版的灰姑娘童话。
      可是“历史”却忽略了当事人之一----杨美女的心理活动。
      有谁去关心过她那时是怎样想的?有谁会去想万一她其实并非特别愿意呢?没有,历史上的当事人,特别是历史上的女当事人,当她(他)们在面临世俗所认为的“美好”事件面前,统统是没有心理活动的,也不需要他们的心理活动。因为大家一致认为那些都是好的,所以它们就是好的。而面临皇子提亲这样的“锦绣前程”,绝对没有人会说:“不好,我不干。”
      所以当事人愿意也罢,不愿也罢,在所不论,忽略不计。我们原本只是关心这场权利与美色相结合的婚姻而已。
      当然,客观情况是,皇命难违,不管你想不想,只能依从。后人在古典演义YY之类当中,大肆夸张杨美女与寿王夫妻恩爱,以突出玄宗皇帝后来的“夺”妻行为,却又不知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了。
      国人的心态,其复杂性,向来是世界第一。
      但是,杨美女和李瑁之间的夫妻关系其实并不恩爱,理由如下:
      其一,杨、李二人不是自由恋爱谈婚论嫁。当时民风开放,社会对妇女相当宽容,女子从来没有不许抛头露面之说,因此有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杨美女年方二八,正是青春烂漫的时候,一进候门深似海的道理她自然也是懂的,想她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生平记载,其中喜好醉饮、歌舞精绝、敢与皇帝妒悍这三样,都不像一个温柔似水逆来顺受性格的女子,与寿王李瑁的婚姻,从李瑁第一次见到她,到玄宗皇帝圣旨赐婚,前后不过几个月时间,怎么看,也带有强权的味道,这多半不是她所喜欢的方式吧?
      其二,杨美女不仅在音乐和舞蹈上面有大成,在诗词文赋方面也有较高的素养。她能与玄宗皇帝维持多年婚姻,而且关系比较美满,与她自己的高超见识以及玄宗皇帝的旷世才情两相益彰不无关系。而当时的李瑁只是个不成熟的皇子,很难讨得她的欢心。
      其三,杨美女嫁给李瑁后三年多四年的夫妻生活,居然没有生下个一鳞半爪来,可见二人的夫妻生活多半不怎么协调。
      其四,杨美女在舞蹈、音乐上皆有相当造诣,但却是在她做了唐玄宗的贵妃之后才被史书记载,而在做寿王妃的时候,没有一丝关于她创作艺术作品的笔墨。我们知道,艺术创作都是需要激情来铺垫与升华,不论喜极还是悲极。由此可见,杨美女在做寿王妃的那些日子,毫无激情可言。
      综合以上片断,不难看出,杨美女的第一次婚姻不说是失败,起码不是她所能满意的美好婚姻。作为她那样的绝代佳人,若生于现代社会,必然是水银灯下的宠儿。她又是一个张狂个性的女人,对于平如池水的生活,定难感到满足。
      不过缘份一事,上天自有定数,它总会在对的时间,出现对的人。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武惠妃病逝,历史由此给我们拉开了一幕千古传诵的爱情悲歌。
      二、
      就在杨美女无聊度日的时候,一个男人闯进了她的生活,成为她第二任丈夫。此人名叫李隆基,排行老三,又叫李三郎,正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唐玄宗。
      玄宗早年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使大唐国力达到了鼎盛,四方胡蛮皆来臣服,至开元末时,已经成为既无内忧,也无外患,天下无事可为的地步。恰好在此时他最宠幸的武惠妃病逝,让这位才华横溢的政治家、艺术家而且还是情痴的老先生遭受了孤独的煎熬。
      由于国力强盛,天下承平,玄宗皇帝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个人生活上面,奈何美人已逝,又对曾经宠爱过的梅妃江采苹早已审美疲劳,于是变得郁郁寡欢起来。
      玄宗身边有一名宦官,名叫高力士,二人之间的关系超越了主仆、君臣,更象是一种朋友的情谊。
      高力士最得玄宗信任,也是最能懂得圣意之人。此时见玄宗日日寡欲,作为臣下和朋友的他,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起当年也曾有过玄宗心情低落的日子,他主动提出为玄宗寻觅人间绝色,后来果然被他寻找到一名绝顶美女---梅妃江采苹,带给了玄宗皇帝好几年的美好生活。
      此时高力士心思一动,再次想用老手段来取悦玄宗皇帝,只不过这一次略有不同,不须再去周游天下寻找美女。天下还有谁人的美丽能出寿王妃杨玉环其右的?
      杨美女与玄宗皇帝之间的爱情,并非是二人任何一方主动抛媚眼、洒热情产生了聚合效应,而是由于高力士这个催化剂,促成了化学反应的开始。
      历来都说是玄宗皇帝见色起意,抢了儿子的老婆。但事实上,玄宗皇帝在与杨美女深入接触之前,并未起过打猫心肠。
      玄宗皇帝当时虽然任用了李林甫这种心胸狭窄之人为相,但他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理性并未丧失,他也不是一个动物性的人类,看到美女便忍不住非要冲上去干点什么事情不可。毕竟他算是皇帝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看重感情的人,因此,这样的男人不可能一开始便刻意去打儿媳妇的主意;
      而且杨美女作为玄宗皇帝的儿媳,他不可能没有见过,若他就是那么一个后来某些卫道之士所描述的自私、贪色之人,那么他根本不用高力士从中穿线,自然会用他那至高无上的皇权,抢了美女回家再说;
      况且据说杨玉环的长相颇似武惠妃年轻时候的模样,按照玄宗皇帝重情的性格来看,他一见到杨美女首先联想起了武惠妃,心中定是美人已逝的酸楚,哪里还能产生其他欲念?
      所以说,高力士是二人的媒人,只不过这个媒人当初并未料到公媳二人之间会产生爱情罢了。
      当时他眼见玄宗垂垂将老,杨美女酷似武惠妃,安排机会让这二人相见乃是出于一片苦心,为了让年轻的儿媳,带给将老的公公一丝人伦之乐。
      只不过爱情之花就在所有人不经意间,生根蔓延开来。
      杨美女应该不是被玄宗一见钟情的。
      当高力士趁玄宗驾幸温泉行宫、寿王夫妻也随行之机,运用他手中的权力,令六尚局(主管皇帝衣食住行的宫廷机构,皆由女子为官)巧妙的安排了玄宗与杨美女的偶遇。
      或许这就是一场注定的姻缘,偏偏当天的杨美女独自一人在行宫里面闲逛,来到一处繁花盛开的回廊,感到有些累了,便靠着回廊依柱而坐,面对无数艳丽的花朵,爱美的她忍不住将头埋进花丛,去呼吸那浓烈而又淡雅的芳香。正在此时,玄宗皇帝鬼使神差的来到了她的身后,他猛然见到一名体态丰盈的女子背对自己,正忘情的留恋花丛之间,轻纱制成的外衣将她那胜雪的肌肤遮掩得恰到好处。只是从背后,已经散发出让人难以抗拒的无穷魅力。
      杨美女恍然发觉背后有人,连忙转头来看,不料匆忙之间,头上插带的钗钏钩住了花枝,待看清身后之人乃是当今皇上---自己的公公时,稍稍显得有些慌乱,又带着小小的一抹娇羞。
      而在此时的玄宗皇帝眼中,却看见一名风华绝代的美女,正与盛开的鲜花争春斗艳,一时间,他竟分不出究竟是花美还是人美。
      二人一个尴尬,一个惊艳,但是各自都明白对方的身份,却无男女情欲出现,只是心里暗自升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四周显得异常的幽静,二人自然而然聊起天来。
      杨美女面前的这个老人,虽然已经快六十岁的人了,但是伟岸挺拔的身材,智慧儒雅的样貌,让人怎么看,也就四十岁的盛年。两人是公媳身份,一开始聊天不可能直接说到男女□□,更不可能谈论天下大事,唯一能谈的,就是玩乐。而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自然是音乐和舞蹈。
      一谈到这个话题,两个人似乎再也没有了身份上的限制,不知不觉天色已黯,二人却聊性越浓,于是玄宗皇帝便邀请杨美女共进晚餐。杨美女见面前这名男人谈吐不俗,礼貌优雅,当然不会推辞。据笔者推测,当时玄宗皇帝应是着人宣了他儿子寿王李瑁一同晚餐,只是上有高力士刻意安排,下有李瑁暗怀心思,反正有了个合理的理由,李瑁并未参与此次晚宴。
      皇帝很久没有这么高兴过了,杨美女也是难得遇到一个真正懂得艺术的人。两人兴奋之下,不觉都多喝了几杯,酒总是会让人美上添花,意乱情迷。也不知是玄宗要求,还是杨美女主动,总之杨美女下场跳了一曲舞蹈。这一舞,更是让唐朝伟大的两名艺术家深感知音得觅,晚宴宾主尽欢而散。
      不过爱情,并没有如后世之人记载那样,来得那么快和直接。
      三、
      过后几日,玄宗皇帝又恢复到孤闷的生活之中,此时与日前的欢宴一比较,他终于发现,杨美女除了带给他知音得觅的喜悦外,同时也让他染上了犹如少年般的相思。于是这次驾幸温泉宫的活动顺理成章变成了玄宗皇帝与杨美女频繁畅谈人生、艺术和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
      二人越是相互了解更深,越是有了相遇恨晚的感觉。
      玄宗皇帝虽然五十多岁了,可他天生就是多情种子,如何奈得了那相思之苦?但是寿王李瑁是他曾经最宠爱的武惠妃所生,他又如何能夺自己儿子的老婆呢?玄宗皇帝陷入了伦常和对杨美女日渐迷恋的苦闷斗争中。
      高力士自然清醒的看到了这一点重要的变化。
      他作为一个阉人,对玄宗皇帝可谓多样情怀。纵观高力士一生,无不为玄宗皇帝鞠躬尽瘁。此时见到玄宗为了杨美女“斯人独憔悴”,他当然得想办法解救玄宗皇帝于爱情的囹圄。于是便直接对玄宗皇帝点题道:“人生得意须尽欢,爱就爱了,走自己的路,让儒家卫道之人去说吧。”玄宗皇帝此时心中的天平已经倾斜向杨美女,加上高力士这不算砝码的砝码,当然不用再自伤自闷,当下龙颜大悦。
      杨美女自然是无法反抗的,不过她也不想反抗,第一次婚姻失败,让她对过去毫无留念。只不过涉及到皇室,离婚自然并非最佳选择,于是才有了杨美女转换身份做女道士为武惠妃祈福一幕,其实这算是杨美女与寿王李瑁之间变相的离了婚。
      玄宗皇帝已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拿出皇权的强势,将杨美女安排在皇宫内修行。不过在二人后来的爱情拉锯战中,显然是杨美女占了上风。
      正应了一句话“婚姻爱情象弹簧,你弱她就强”。
      天宝四年,玄宗皇帝首先给儿子寿王李瑁重新册立了一名王妃后,才与杨美女正式渡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玄宗皇帝越发的迷恋杨美女,不仅是她那风华绝代的姿容,她那鲜有人及的艺术才华,还有她特立独行的个性。
      杨美女敢对皇帝吃醋,因此两次被玄宗皇帝送回娘家。不过恋爱中的玄宗皇帝每次都是才一轰走佳人,即刻便后悔不已。他阅人无数,深知“爱你就要折磨你”的道理,想想自己身边何曾有人如此纯粹的爱过他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呢?于是每争执一次,反而令二人的感情更深一分。
      杨美女从来不问政治,她的天赋全都体现在了追求歌舞技艺和对爱情、生活质量的高标准上。盛世本来就是让人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舞台,要是没有当时那个灿烂的年代,我们现在还何谈复兴?
      不过玄宗皇帝与杨美女之间的爱情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危机。
      第一次危机当是玄宗皇帝见到杨美女的姐姐虢国夫人“天然去雕饰”的美丽,经不住诱惑与她发生了超友谊的关系,经过杨美女用离家出走这一招来抗争,最后玄宗皇帝不得不在床帏之间对杨美女检讨道:“男人是动物性的人类,只要感情上不出轨,□□上偶尔欢愉一下,不算是真正的出轨行为。”杨美女自然清楚皇帝是个什么职务,她不可能真为这事抹脖子上吊或者提起玄宗皇帝一阵乱打乱掐,该顺应的时候,必须顺应。这次经历也让她认识到爱情不可能是纯粹的,从此再未因类似事件闹腾过。
      不过,玄宗皇帝却从此再也没有去碰其他女人,有诗为证“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第二次危机来源于杨美女这方。
      当时玄宗皇帝宠信安禄山,此人乃杂胡出身,即为胡人和突厥人所生的混血儿。他由一名无名小卒爬上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高位,除了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外(人际关系在今天也是安身立命之必修),作战也很勇猛,自然带有一份男儿的豪气。杨美女在软玉歌舞的环境里面呆久了,乍一见安禄山,心下难免荡漾,时值杨美女与玄宗皇帝婚姻的七年之痒,安禄山当然是巴不得受到天下第一美女的青睐,于是和杨美女交往频繁起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玄宗皇帝的胸怀,想他作为万人之上,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见到有情敌出现,不仅没有运用手中权力去“不正当竞争”,反而是给杨、安二人大开方便之门。甚至有次三人同席(席指吃酒,勿想偏)之时,杨美女酒醉衣衫凌乱,露出胸前□□,玄宗皇帝当即赞道:“软温好似鸡头肉。”安禄山趁醉接道:“滑腻还似塞上酥。”在这种情况下,玄宗皇帝不仅没有龙颜大怒,反而取笑安禄山道:“堪笑胡儿只识酥。”
      玄宗皇帝这样宽怀是因为什么?并非正史野史里面一笔带过的玄宗皇帝未曾留意,而是因他作为一个才情高傲的男人,有着无比的自信和自尊,加上他一辈子第一次体会到了一种没有身份地位限制的爱情,于是他要靠自己的个人实力,与情敌安禄山一决雌雄。
      不过,情感上偶然的冲击来得快,去得也快,杨美女很快便重新回到她与玄宗皇帝天长地久的爱情轨道上来,于是这个插曲悄然淡去,二人之间的七年之痒顺利渡过。
      这里还得提一下的就是,安禄山情场败北,自然怅然若失,不过他败得心服口服,甚至于当他感到性命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打算的是等玄宗皇帝自然老死后才造反,这正是因为他对玄宗皇帝大象无形般的人格魅力所摄服,才会有此一想,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四、
      之所以玄宗皇帝和杨美女之间的爱情让后人诸多遐想,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二人爱情的多姿多彩,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首先,玄宗皇帝作为一个男人,手握整个天下来讨好自己喜欢的女人,这足以令后世万千男儿甘拜下风,这里面流传最广的莫如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杨美女爱吃新鲜荔枝,玄宗皇帝为了讨美人一笑,专门修建了进贡荔枝的驿站,因为荔枝一般过了七天便会失去新鲜的韵味,而杨美女显然是个自然主义者,只喜欢新鲜的荔枝,于是玄宗皇帝充分利用了皇权的便利性,不怕大耗口袋,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古代,为杨美女从千里之外奉上了新鲜的荔枝果。
      只不过事实上在当时,并非如诗人写的那样“无人知是荔枝来”,反倒是人人都把玄宗皇帝为了讨美女一笑,下了如此大手笔的事情传为美谈。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甚至还超出了对人的影响,据笔者所知,现在有种荔枝的品名即叫做“妃子笑”,乃是荔枝品类中的主要早熟优良品种,特征为果大、肉厚、色泽鲜艳,核小、爽甜、品味优良,一如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杨美女之韵味。
      其次,玄宗皇帝和杨美女相互给予了对方艺术创作的激情和动力,使他们创作了众多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其中尤以“霓裳羽衣曲”(又名霓裳羽衣舞)最为出名。后人评论此曲为唐代大曲中法曲的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直到现在,它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灿的明珠。
      相传此曲乃是玄宗皇帝登三折驿望女儿山有感,结合“婆罗门曲”创作出来的。不过笔者认为,此曲乃是玄宗皇帝和杨美女二人共同创作的可能性居大。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可能是一次定稿就能完美,必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根据史料记载,杨美女为玄宗皇帝献上的第一次舞蹈,便是此曲,而当时杨美女只不过看阅了玄宗皇帝关于该曲的初稿一遍,就能将曲中真味演绎得入木三分,玄宗皇帝自是心头大慰,在其后完善创作中,必然少不了听取杨美女的意见。因此,说是由这二人合力创作也不为过。
      只可惜此曲全本早已失传,史料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和昭惠后(大周后)曾获得此曲的残本,一度整理排演,看来相似的人都有相似的兴趣,李煜也是一个多情种子。现在留有残本曲谱,宋人姜白石得到商调霓裳羽衣残谱十八段,遂依曲为序填了一首新词,“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彷佛照颜色。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这乃是盛世爱情的绝唱。
      再次,文人骚客对于玄宗皇帝和杨美女之间爱情的渲染,更给这段天下闻名的爱情增添了一身玫瑰色彩。
      唐朝第一大诗人李白,一生傲骨,超凡出世,却也在见到杨美女的时候,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这等赞美的诗篇,其中不乏赞美和轻狂之意,但是玄宗皇帝却理解这名性情狂放的大诗人(据说李白可能不是汉族)对杨美女无限风华的仰慕,丝毫也没有怪罪于他。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这段人人羡慕的爱情,其结局却是悲剧,而悲剧往往都能成为不朽的名著。
      后人对此唏嘘感慨,其中以白居易为首,下辖李商隐等一大批文人骚客为其中佼佼,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当是写出了二人爱情的个中真味,虽然情节上有出入,但是情感上却是感同身受。李商隐的马嵬二首(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都给后人描摹出了一幅淡墨山水画般的凄婉爱情传奇。
      五、
      这二人的爱情传奇,留下了许多“八卦花边”消息,有的甚至成为了后世引用的典故。
      关于二人老夫少妻的夫妻生活质量问题。按说玄宗皇帝和杨美女相恋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作为常人来说,□□应该是大减,可在玄宗皇帝身上完全不是这样。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玄宗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属于伟人之流。
      大凡伟人、英雄、枭雄,都是精力过人之人,这种精力不仅仅是体现在他们开疆阔土、争权夺利等等之上,还体现在了男女□□上面。
      从杨美女初遇玄宗皇帝时二十二岁的妙龄,到杨美女三十八岁被官定的死期,玄宗皇帝也从一个五十六岁的老中年,变成了一个近七十岁的青老年,身体机能必定衰败不已。
      而杨美女善歌熟舞,身材丰腴,又喜好醉饮,当是欲求较旺之人,但是史料中从未记载玄宗皇帝有不得行的情况出现。虽然古人写东西诸多伏笔、隐语,据笔者查阅,也无此类隐记。
      唯一有的,乃是说玄宗皇帝曾经服用过名为“助情花香”的春药,据说此物乃是安禄山进贡,其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临事之际,含香一粒,可有助情发兴,筋力不倦之功效。玄宗皇帝告诉杨美女说:“这个乃是汉宫之慎恤胶也(汉朝宫廷使用的一种春药)。”
      第二,真爱能有效助勃。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仅对男同胞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越来越疲软。但是就在你以为自己因时光的无情而年华已去的时候,忽然让你遇到一个你真正爱或者喜欢或者只是无限撩拨你的女人,你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利害,完全没有年龄大了,约定俗成的次数,而是一天三至七次?甚至于你此时的女伴都会笑着诧异的问你,“你到底几岁呀?”呵呵,话扯远了,不过玄宗皇帝之遇杨美女,恰恰就是这样的感觉。
      因此,不难看出,玄宗皇帝与杨美女之间的性生活是丰富多彩且又质量上乘的。
      “解语花”的由来。《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李三郎真的是个情痴,若非如此,安能懂得女人如花的道理。而杨美女更是不凡,“女为悦己者容”,她当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传说。据说杨美女很喜欢石榴,为此,玄宗皇帝在华清宫附近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
      玄宗皇帝爱看杨美女酒后的娇态,常把她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而石榴据说有醒酒之效,故在观赏之后,玄宗皇帝常剥石榴喂到杨贵妃口中。
      朝中大臣见皇帝贪恋美色“耽误朝政”,于是对杨美女怨言日生。杨美女虽从不干预政事,但众口铄金,却也颇感烦恼。
      一天,玄宗皇帝邀群臣宴会,请杨美女弹曲助兴。杨美女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一指将琴弦拨断(由此可考九阴真经曾流落至杨美女手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玄宗皇帝忙问其故,杨美女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之不平,故令弦断。
      玄宗皇帝当然不信,但面上却做深以为然状,虔诚而严肃的下旨道: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论(自己的女人,哪怕错了,你也得挺直了腰帮忙,何其高风哉?!!)。
      从此,大臣们见到杨美女都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据说杨美女平日喜欢穿绣有石榴的裙子,那些大臣私下便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这话来高山仰止。这个只是传说,应是后人胡乱杜撰附会出来的。
      泪妆。有次见到王菲(当然是在电视上)脸上贴着似眼泪的饰物,恍然觉得似曾相识,却原来早在唐朝,杨美女就已经玩过现在让我们觉得新奇的泪妆了。
      起因乃是由于杨美女上火齿痛,当时她还没有那从不离口的玉鱼儿镇痛,于是流下的眼泪把脂粉冲得两条印迹,却不料美女就是美女,如此一来反更增添了一番楚楚动人的风姿,于是宫内女人群起效仿,甚至流行到了民间,是为泪妆。
      红香汗。杨美女体态丰满,怕热,夏天常身着轻绡,让使女扇扇鼓风,还是难解其热。据说她的汗色红,且腻而多香(汗血美女?),拭之于巾帕之上,颜色如桃红色。后世武侠小说中但写美女出汗,定用“香汗淋漓”一词,笔者窃以为盖出于此也。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次时他已经被儿子李亨篡位,成了太上皇)自蜀地重返长安,曾秘密派人改葬杨美女,但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这里记载的香囊,曾有考古出土实物,是一种金银制作的香囊,分为两个半球,壁镂空,合则一圆球。内有一游动实半球,用以装香料,无论香囊倒向何方,皆不会遗漏,技巧之精,让人难以相信是在千年前制作而成。
      而这段令人神往的爱情悲歌,也因为这件香囊而变得触手可及、历历在目了。
      六、
      说到杨美女和玄宗皇帝的爱情,不得不罗嗦两句他们身处的政治环境(人要时刻讲政治)。
      李林甫其人,出身皇族,被玄宗皇帝宠信做宰相十九年,史料皆称其为祸国之源,原因在于此人排除异己不说,还杜绝一切有才之人升迁和进谏。最大的问题,乃是此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说动玄宗皇帝任用少数民族将领镇守边关,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
      于是盛世就此结束,中国由此逐步进入了一千多年的孱弱期,开元盛世便成为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春梦。
      此处单说李林甫作为一名政治人员,其政治手腕的确有两把刷子,不仅成功的排除了现存的异己,而且杜绝了其他有才之人成长为他的异己,在敌我斗争中,他可谓呼风唤雨,把个盛世唐朝牢牢的攥在掌心,就连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安禄山,也对他敬惧有加;杨美女的族兄杨国忠,携万千宠爱于一身之杨美女的国戚身份,也只敢在李林甫死了之后,才联合安禄山诬了他一个谋反之罪。
      李林甫生前还做了一件后来直接影响到杨美女和玄宗皇帝爱情结局的事情,那便是欲废太子李亨,即后来的肃宗。假如历史上李亨被废,只要没有死,那么遇上安史之乱的机会时,可能也会趁乱造反的。而李林甫这次废太子的行动,给李亨留下了终生不忘的“童年阴影”,或者叫做心理疾病。
      李林甫一死,杨国忠接过相位,若杨国忠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贤相,虽说不一定能阻止安禄山造反,但是绝对可以做到让大唐的盛世向下延续几十年。可惜此人有心计,却无城府,为了一时之快,处处找借口要整安禄山,令其终日提心吊胆。而安禄山为了造反做了多年准备,手握重兵,一直犹豫不决,此时杨国忠正如一只狂妄的恶狼,非要去撕咬半饱的猎豹,结果可想而知,安禄山终于在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起兵造反了。
      而安禄山一反,恰好给了太子李亨一个绝佳的机会。什么机会?想那玄宗皇帝开创了盛世开元,在皇位近五十年,太子李亨都快奔六的人了,却连皇位的影子都没有看过,更何况经过了李林甫等人废来废去的折腾,忍受了几十年的生死存亡的煎熬,何时是个头啊。
      但是禄山一反,他的机会猛然出现。
      安禄山当然不会明说是造反,古人早已经懂得政治攻势了,他打的旗号是讨伐杨国忠。他这个口号,也给了太子李亨设计除去杨国忠,强行登临皇帝宝座一个巧妙的局。历史上只说危急时刻太子李亨挺身而出,主持大局,没有人愿意将马嵬坡兵变与李亨登基直接联系起来,但事实上,这次兵变却与李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在这个局中,最重要的一环正是在于杀掉杨美女。
      太子李亨当时五十多岁的人了,对玄宗皇帝的性情自然比谁都更清楚,玄宗皇帝视杨美女为生命之柱,只要杨美女一亡,玄宗皇帝必然会彻底的垮掉,那么太子李亨登上皇位最大的障碍---他的父亲唐明皇李隆基将垂垂老朽,天下便是多年来连“农奴”也不如的太子天下了。
      当然,笔者倾向于杨美女并未如史料记载的被吊死在马嵬坡的梨树之下,不过却也逼迫得杨美女出走天涯,而不得不失去了心中挚爱的李隆基,终于垂垂老矣。
      七、
      要说在此之前,开创了中国最盛盛世的卓越政治家李三郎,不会不知道整个天下的形势,特别是当安禄山起兵的消息才一传来的时候,他便敏感的洞察到了危机。于是才有了他欲传太子李亨监国,自己御驾亲征的想法。
      但是这样一来,却让历来和太子不和的杨国忠大感不安,于是联合號国夫人、秦国夫人等杨美女的亲戚,软硬兼施的要求杨美女出面打消李三郎老先生的这个念头。杨美女于是“衔土请命,事乃寝”。
      不过杨美女之所以口含沙土规劝李老先生,却不仅仅是因为杨国忠等人的请求,还在于她自身从来不问政治也不喜欢政治,只是觉得自己无法忍心由着自己深爱的男人去犯险。更何况她处在贵妃的高位日久,认为天下理所当然是自己丈夫的天下,旁人哪里拿得走?
      于是她才“衔土请命”,她不是为了杨国忠等人,也不是为了她自己,她仅仅只是为了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李隆基。
      此时的李老先生毕竟已经太老了,他虽然敏感的洞察到杨美女的处境危险,不过在她软玉温香的怀抱面前,那勉强提起来的豪气顿时消失无踪。
      俗话说“人老还小”,事实果真如此,李隆基此时抱着一丝侥幸,带领杨美女及杨国忠一众人等,开始了逃亡旅程,同时也是他痛失所爱的开始。
      说到这里,有必要罗嗦两句讲讲杨国忠这人,因为无论对于安禄山造反,或是潼关失陷,以及太子设计诛杀杨氏家族,都离不开他的推波助澜。
      杨国忠本名杨钊(国忠是玄宗赐的名),是杨美女的族兄,从小行为放荡,喜欢喝酒赌博,用四川话说,完全一个“街娃儿”(小混混)。但他又穷,经常向别人借钱,人们都看不起他。三十岁时,在四川参军,开始发愤努力,而且表现优异,但节度使张宥对人不对事,瞧他不顺眼,只任他为新都(现在成都的新都区)尉。任期满后,更为贫困(唐朝一般的小吏是真正的公仆,穷得很)。
      当时四川有个大富翁鲜于仲通据说会相人之术,看出老杨同志以后有王公之相,于是在经济上经常资助他,并将他推荐给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章仇兼琼一见他便喜欢得不得了(没有理由,需要理由吗?),任他为采访支使。
      章仇兼琼当时正害怕李林甫专权,自己禄位难保,于是命杨国忠到长安去,什么也不做,就是送礼。此时杨美女已封为贵妃,三位同胞姐姐正受宠,可以说,章仇兼琼是一名审时度势的高手。
      除了带上向朝廷贡俸蜀锦外,章仇兼琼的又给了他价值万缗的四川名贵土特产,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明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经常在玄宗面前替杨国忠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钊引荐给玄宗,被任为金吾兵曹参军。官虽不大,但可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贴近龙颜啊,好家伙。
      从他踏入宫门开始,只用了一年时间便身兼包括度支员外郎(财政部长),监察御史(总检察长)在内的十五个职位,可见其人也是相当有政治素质的。此一时期,他和李林甫老先生可谓携手并肩(一齐打压太子李亨,特别是杨冲锋在最前列),互相利用,相处还不错,后来因为政见不同(杨想害朝中另一实力派王氏,但李怕杨坐大,于是帮助王氏以期三国鼎立),终于闹翻了脸。
      不过杨国忠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可谓政治素质过硬,竟然让就连安禄山也害怕的李林甫老先生连连吃亏,终于一命呜呼了。此时再也没有人能与他在庙堂之上争风吃醋,于是,杨钊开始表现他的“哥们义气”了。
      他患难时的“兄弟”鲜于仲通见大事已定,于是前来享受这当年的“原始股”。鲜于说,最近感觉南诏看起来不爽,杨说,简单,不爽就灭了他。于是任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军区司令),率兵攻打南诏,惨败。但杨国忠讲义气,不仅不治鲜鱼老弟的罪,隔了三年,再次让他攻打南诏,又惨败。
      两次共损失大唐兵力二十万。哎,他也不想想,“鲜鱼”同志名字就是被人屠宰的份,让他带兵不是给自己找死么?
      这只是杨国忠在剪除了李林甫之后,自认为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了,于是开始失去了政治意识(看到讲政治的重要性了?),不仅胡乱开仗,而且为了笼络人心,随意调派官员;为了讨玄宗皇帝开心,隐瞒天灾人祸,对民间疾苦不予理睬;更重要的是,他一再企图陷害安禄山,最终导致安禄山就算只是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反。
      而且最让人不解的是,本来安禄山造反,兵临潼关城下,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奉皇命带领大军阻叛军于此,若能按照哥舒翰坚守不出的对策(前面还有高仙芝,封常青等名将也同此观点被杀),那么安史之乱不仅不会伤及杨美女和李三郎的爱情,更加不会对大唐盛世造成致命的打击。
      但杨国忠胆子太小,一听有人说哥舒翰有可能带领大军先来杀他(其实哥舒翰没有打算这么做),让安禄山出师无名,便不管唇亡齿寒的道理,设下一番手脚,直接敲响了盛世的丧钟。
      八、
      什么手脚呢?时值安禄山以“讨杨”的旗号大军压境,杨国忠于朝野上下尽失人心的情况下,自己如何能不草木皆兵?
      更何况恰好此时哥书翰利用朝廷倚重自己抵御叛军的关头,设计欲除掉和他素有冤仇的安思顺。而安思顺本是安禄山的族兄,也是一方节度使,而且还曾一早上书力呈安禄山有反叛之心,后来安禄山起兵,他被免除节度使一职,回到长安做了户部尚书。
      哥舒翰要杀安思顺虽然是出于个人仇怨,但对方毕竟是朝廷重臣,若真要杀掉安思顺,便意味着哥舒翰的势力已达到令玄宗皇帝也不得不屈从的地步。
      对于杨国忠而言,保住安思顺的性命,不仅是在天下人一片“讨杨”声中给自己拉拢一个支持者,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阻截哥舒翰往权力的巅峰靠近。
      因此他费尽心机想要保住安思顺,但玄宗皇帝毫不犹豫便按照哥舒翰的意思,杀掉了安思顺。这让杨国忠心下大惊,不得不将全副精力用来料想哥舒翰坐大后的种种后果。
      而哥舒翰内部也确实不断有人献计要杀掉杨国忠,虽然哥舒翰没有答应,不过风声多少会传进杨国忠的耳朵。
      我们想想,作为杨国忠这么有政治素质的一代权臣,怎么可能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非要搞得哥舒翰兵败如山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这样来说吧,若安禄山是大火,不过才烧到门口,而哥舒翰虽然是小火,却已经点到了杨国忠的尾巴上,因此不论门口大火会不会烧死人,都先得灭了尾巴上那个痛处。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老杨同志开始谋划自保之计,首先是奏请唐玄宗选监牧小儿三千人在禁苑中训练,命剑南军将李福德、刘光庭等统帅;又招募万人驻扎在灞上,由心腹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防御安禄山叛军,实际上是对付哥舒翰倒戈向西讨伐他。
      然而他害怕,哥舒翰同样也怕。
      杨国忠把这万人新军往灞上这么一放,犹如在哥舒翰背后悬上了一把利剑,指不定哪天悄无声息便会刺过来。于是哥舒翰为求自保,设计杀了杜乾运,强行接管了这万人新军。
      这样一来,杨、哥舒二人的梁子是结死了,如果此时没有意外发生,或许在双方都惶恐无计的情况下,反而能够保得内部微妙的平衡。
      老杨同志自个儿担他的心,哥舒翰同志依照他的计策坚守不出。那么时日一久,安禄山同志的叛军便会因为给养难续、军心浮动等因素逐渐失去战力。
      如此一来,大唐的盛世便能继续延续下去,杨美女也能和李三郎先生幸福到死也未可知。
      不过,老天已经注定了这场跨越式爱情的结局,偏要让倾城倾国的杨美女成为男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因为,只有潼关被破,才能逼得玄宗皇帝逃跑,这样太子才有机会设计除掉杨美女来打击老先生李三郎。
      就在此时,消息传来,大唐另外两名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部在河北告捷,叛军军心动摇。加之潼关久攻不下,安禄山同志开始害怕了,打算放弃洛阳,退兵回范阳老巢。整个战略形势对唐军十分有利。
      唐玄宗却在此时下令哥舒朝率军出关作战,尽快攻下陕郡,收复东都洛阳。哥舒翰据理争辩,坚持守关。郭子仪、李光弼也竭力陈述利害,上书道:“若潼关出师,有战必败。关城不守,京室有变,天下之乱,何可平之?”
      本来三位重将众口一词,让玄宗皇帝也有些犹豫不决,但杨国忠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只顾得扑灭自己尾巴上的火星,哪里还管得了门口的火龙?于是在玄宗皇帝面前屡次进言,说叛军毫无戒备,哥舒翰老是逗留在潼关,会坐失战机等等。
      李三郎年事已高,难免被人在耳旁说多了会头晕,人一旦头晕,多半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于是接二连三地派宦官催促哥舒翰率军出关。哥舒翰无奈之下,不禁抚膺恸哭,率兵出关,打这必败之仗。
      果然,不出三位大将所料,此仗唐军大败,哥舒翰也被部下捉住他献给了安禄山,就此一命呜呼。当年六月九日,安禄山部下崔乾佑乘胜攻下潼关。
      潼关失守,战略形势急转直下,对峙局面消失。
      正在彷徨中的安禄山同志转眼间便轻易的获得向关中发展的机会,而河北“渔阳路绝”的局面也迅速发生变化。关中、京师面临着被攻破的危险、唐军大势已去。
      在这一段惊心动魄的时期里面,杨美女和李三郎老先生从未料想过长安天城有失陷的一日。玄宗皇帝照常日日与贵妃醉酒交欢,杨美女趁着酒兴为玄宗皇帝献上的舞蹈依然是天下无人能及的巅峰艺术作品。
      杨美女在艺术事业上的确是个千年少有的才女,可惜上天是公平的,给了她所有的好,却偏偏不给她一腔政治意识。
      这个政治意识不是说她看不到极度的危险已经快到眼前,而是她坚信,与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男人肯定会保护好她,保护好她们的爱情。
      然而事实往往比理想残酷。
      潼关一破,长安顿时失去了屏障,各地勤王之师陆续还在路上,长安城中已是无兵可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开元盛世后期实行雇佣兵制度有关。当时中国还没有大汉族思想,因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汉人和蛮夷之分。当时国家富有,长期实行的征兵制出现逃兵役的现象严重,加之边疆之地的少数民族兵士们战斗力强劲,于是雇佣兵制度成了开元后期至天宝时期的主要士兵来源。这种雇佣兵制度的士兵征兵权在各地节度使手上,也就是各军区司令自行决定自己军区内的兵士编制。
      天宝年间全国共有士兵四十九万多人,全部分布在边防重锤,中央政府全无武备,因此安禄山同志才能一个月时间便轻易打到了潼关。
      所以,潼关一破,要想活命的人,只有逃跑一途。
      玄宗皇帝没有通知广大人民群众,而是带着杨美女、杨国忠以及太子李亨和一众外国使节、亲信大臣们,仓皇往四川狂奔。
      九、
      这一逃,便成了杨美女退出历史舞台的谢幕绝唱。
      由于事出紧急,玄宗皇帝一大帮人的给养成了大问题,沿途地方官早已闻风而逃,君臣一路上缺吃少穿,跑到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时,已是人心惶惶。
      太子李亨终于等到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时候了。
      李亨本是个苦命的人儿,当李林甫在世的时候,联合杨国忠设计陷害了他的原配妻子韦妃,差点连太子都做不成。好在李亨有他的长处,就是隐忍的功夫还算过得去,通过离婚避嫌的手段,终于战战兢兢的活到了今天。
      不过他毕竟不是超人,长期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下,已经让他的心理很难正常了。
      一方面,他肯定想要摆脱被人操着生杀大权的命运,另一方面,他已被吓破了胆,却又不敢轻举妄动。不过他对杨国忠是恨之入骨,因为杨国忠曾经和李林甫联合要废除他的太子身份,而且在李林甫死后,杨国忠也一直没有放弃欲废太子的行动。
      但他最恨的人不是杨国忠,而是杨玉环。
      想他太子李亨,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快奔六的人了,但皇帝父亲李三郎老先生七十好几的人却还生命力异常旺盛。但他却没有玄宗皇帝那么绵长强盛的生命力,本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安禄山的造反,却让他找到了最佳时机,兵不刃血的彻底打垮李三郎老先生。
      他只要除掉天下第一美女杨玉环,玄宗皇帝的生命支柱定然大厦必倾。是的,爱情的力量真的是大到无法想象,玄宗皇帝犹如七十几岁高龄的老蜜蜂,靠着采吸杨美女这朵正处于女人花开最盛年纪的解语花,让他可永远沐浴在他的青春泉里。
      杨美女在玄宗皇帝身旁一日,便会令玄宗皇帝生命力更加旺盛一分,如果玄宗皇帝再当个几年皇帝,怕他太子李亨都要老死在玄宗皇帝之前了。
      但他怎么能甘心就这样了结一生?
      自从懂事开始,他和他的其他兄弟们就一直生活在浮华表面的血雨腥风之中。特别是玄宗废掉原来的太子改立他为太子之后,他更是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下。太子生平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在登上皇位之前,随时有被人莫名其妙拉出去砍头的危险,他太渴望一种不用担心死亡的生活了。
      从一出长安城开始,他便和心腹李辅国等开始密谋除掉杨美女的计划。
      此时众人跑到马嵬坡给养不继、人心浮躁,他知道时机来临了。于是令自己的亲兵混在士兵丛中,煽动讨伐杨国忠,军队顿时哗变。
      在顺利杀掉杨国忠之后,他又令人散布杨美女与杨国忠的亲戚关系,不除誓难令众人安心。于是群情激愤的士兵们把玄宗皇帝的居处围了个水泄不通,纷纷要玄宗皇帝下旨赐死杨美女。
      太子李亨的计划到这个时候施行得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他原本以为一定可以杀死那个让他切齿痛很的天下第一美女杨玉环,然而,他还是失算了。
      太子李亨忘记了计划是需要人来执行的,而只要是人,都会有他的七情六欲。
      无论太子李亨或者哗变的士兵如何的要令杨美女被诛杀,都绝对不可能象杀掉杨国忠那样乱刀乱箭的乱搞,毕竟杨美女是当今皇帝的合法妻子,即便要死,还牵扯着皇家的体面和尊严。
      按那个时代人的思想认识水平,杨美女的死只能是由玄宗皇帝下旨赐死,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由皇帝和军方两方面的代表监督执行。
      恰恰这两个代表,都是杨美女再熟悉不过的人了。
      皇帝这方派的是高力士,虽然他早已没有男人的欲望,可人非草木,他和杨美女认识多年,多少有些感情,怎能忍心看着一朵解语花盛年凋谢?而且他深知玄宗皇帝有多么迷恋杨美女,凭他和玄宗皇帝君臣、朋友的关系,能放水时,一定会放水吧?
      军队派出的代表,自然非陈玄礼莫属。陈玄礼担任的职务等同于今天首长的警卫营司令一职,他负责玄宗皇帝及其妻子的安全保卫工作。在那种人心大乱的情况下,他自然也无法控制整个局面,更何况还有太子李亨在后面无风起浪。但他内心却是忠于玄宗皇帝和杨美女的,所以,当他作为军队一方的代表监督赐死杨美女的时候,才有可能配合高力士的放水大计。
      新旧唐书都影射了陈玄礼是事前得到了太子李亨的授意,才会这样做。但笔者认为,诛杀杨国忠一事,不排除陈玄礼基于现实状况不得已而为之的可能性,但即便如此,太子李亨也绝无可能告诉陈玄礼他的最终目的是要除掉杨美女。
      太子的计划很精明,只要杨国忠一死,群情汹涌的情况下,陈玄礼审时度势,绝不可能再去关心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一个女人的死活。
      可惜太子李亨忘记了一点,陈玄礼不仅忠于玄宗皇帝,他更是一个正常的男人。而只要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很难有谁能对杨美女这样的绝世美女下得了毒手。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玄宗皇帝才会下了赐死杨美女的圣旨,因为他知道,陈玄礼和高力士二人必然会想办法保住美女的性命。
      因此史料中记载的佛堂外、梨树下溢死杨美女的情节,可能并非杨玉环最后的结局。
      至于杨玉环的去向,历来有多种说法,有说东渡日本的,有说被侍女代死逃往别处等等不一而足,种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可能性,特别是东渡日本一说,更是有日本的民间传闻和两座贵妃墓为证,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永远也无法考证了。
      不过,对于杨美女没有死在马嵬坡,却是惊人的一致。
      回思这段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爱情悲歌,不能不生出几许慨叹。
      想那玄宗皇帝,曾经为博杨美女一笑,不惜牺牲天下之力。然而,到了马嵬兵变的时候,他的爱情却打了个大大的折扣,李商隐诗云“君王若道能倾国,王辇何由过马嵬”,深切的道出了这段千古爱情悲歌的遗憾。是啊,若当时李三郎老先生可以不顾一切的保护杨美女,担当起他作为杨美女丈夫的责任,我想,无论最终结局是喜是悲,那都必将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关生死不渝的爱情神话最绚丽的篇章。
      但是恰恰只有遗憾,才能创造永恒。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