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终于要展开前尘往事了。泪奔啊。因为人懒了,想不起章节名,所以决定以后展开往事的章节都用《古今如梦何曾觉?()》勒~嘿嘿。这样各位大人也好辨认些~呵呵。
话说写这章开头的时候,把月白同学那段写的肉麻了……汗……如果被雷到的大人们请将就的看一下吧。(擦汗)话说这一章有出现了新的人物,虽然是女主梦间所遇见的。但俺为了交代清楚这个人物,就写了一大堆。就怕大家会看得混乱。如果真会出现这种情况,请与小弃说一声吧。小弃会努力改进的。
这章引用了司马相如和文君的故事,说到了‘凤求凰’歌中的寓意‘轻浮’。但俺绝对没有真想要亵渎古代名篇的意味。只是单纯的为了剧情的需要。而且这首‘凤求凰’似乎也不是出之司马相如之笔,更像是后人添加附会进去的。不过说老实话,俺觉得这首曲子当真是相当的大胆啊……(擦汗)
话说写了9万多字了……俺的坑依然很冷。有点小失落。话说俺的缝了针的小手臂还没好呢。(真希望有哪位大人能给俺一个长评……)
——欲扮可怜求长评的弃名
**************************
注解。(质料搜索于百度。)
1 破落户 pòluòhù
(1) [a family that has gone down in the world]∶从原来的名门望族败落下来的人家及其子弟
2 盐铁专卖
亦称“盐铁官营”。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三国、两晋注重专买,南北朝时征税制复起。隋至唐前期,取消盐的专税,和其他商品一样收市税。唐安史之乱后,财政困难,盐专卖又开始实行。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则实行征税制,不再与盐同例看待。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3,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汉族,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西汉景帝时梁王所赠,是名噪一时的古琴,其名流传至今,甚至在文学作品中成了古琴的别称。
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
4 《凤求凰》
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第二段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5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
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