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四 ...

  •   明秀宫的梧桐树,已多年未曾修剪,箕张的枝丫,伸过南墙,在凤秀宫的庭院中投下一片暗影。
      邯翊抬头看了几眼。
      他忽然想起,曾住在那里的女子,如今孤独地生活在帝都郊外的梅园。是什么让一个女子有这样的决绝?他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嫡母,产生了些许好奇。
      但,她始终是遥远而缥缈的,就好像只是一段传闻。
      在更南面的坤秀宫,那个女子却仍是无比清晰的记忆。
      坤秀宫已经被封了六年。自从那个伤心的日子,白帝再也不肯涉足那里,但邯翊想,他大概从来也未曾忘记过。就像他,闭上眼睛,就能回想起那里的任何陈设。
      还有,在窗边绣着花的虞妃。
      很奇怪地,每次他回想起她,总是那么一副低垂着头,安安静静的模样。
      她是不大笑的。
      偶尔勾开嘴角,若有若无地,便已经消散掉了。
      不像如今凤秀宫的那一位。他想起方才请安时,她的笑容,空洞地悬在脸上,好像跟她的人是剥离的两个部分。
      邯翊心想,难怪瑶英不喜欢她。
      他转身走出凤秀宫,穿过长长的窄街,到西面的宫院去看弟弟妹妹。
      瑶英和玄翀姐弟,是在他们的母亲死后,搬到西面去的。因为容华、宇清两宫,离乾安殿最近。
      白帝没有精力亲自照料一双儿女,在姜妃入宫后,他曾想过让他们搬去与她同住,却被女儿瑶英一口挡了回来。
      “父王要娶什么人,做女儿的不能说什么,可是有两件事情,我是绝对不依的。”
      “哪两件?”
      “第一件,坤秀宫不能让她住。”
      白帝笑了,“真是!我几时说过会把坤秀宫给她?”
      “那可说不定。现在是这样说,谁知道过一阵,那个女人说了些什么,父王便答应了呢?”
      “你这孩子!什么这个女人、那个女人的,还有没有一点儿公主的体统?”白帝很想沉下脸来训斥,无奈眼角却掩饰不住疼爱,叫他的话一点分量也没有。
      瑶英抢白:“能怪我么?娘过世的时候,父王对我说什么来着?”
      他说过绝不会再娶。
      白帝狼狈地岔开了话:“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我不跟她住,小翀也不能去。”
      “可是小翀才八岁,得有人照料……”
      “那还有我。”瑶英尖尖的手指一点自己的鼻尖。
      白帝愕然地看着十岁的女儿,随即哑然失笑。
      不过,姐弟俩终究没有搬。父女间的对话,也被宫人们绘声绘影地传说开了。邯翊偶尔会想,也许姜妃也听到了这个说法?只是她脸上看不出甚么来。
      远远地,有琴声从宇清宫飘出来。
      是惊涛的声音。
      白帝将这张天下第一的名琴,给了他亲生的独子。不知是不是因为年幼失明的缘故,玄翀别无消遣,小小年纪,就弹得一手好琴。
      但他轻易不肯弹给人听。邯翊本想站在庭院里听一会儿,然而才进门,琴声便停了。过得片刻,宇清宫总管王进从里面迎了出来。
      邯翊问他:“小翀……怎样?”
      王进小声回答:“二公子今天挺高兴的。”
      玄翀性格乖僻,半年前,只因为两个宫女悄悄议论“二公子俊得像姑娘家一样”,便被他下令活活杖死。然而即使如此,白帝仍不肯责怪他,因为当初让玄翀中毒失明的那杯茶,本是要谋害白帝的,这份难以言明的内疚,让白帝格外优容他。
      惊涛已经收起来,玄翀坐在窗边,听见脚步声,他微微地转过身来。身上淡青的袍服,便随之抖出水样的波纹。
      他好像不喜欢自己的身体受到任何束缚,总是穿着轻软宽大的袍子,也很少梳头。散披的头发,衬得他那张原本就因为很少走出房门,而缺少血色的脸,显得苍白异常。
      收下邯翊送他的打更娃娃,玄翀简简单单地道一声:“多谢大哥。”便再无二话。
      邯翊坐得实在无趣,随便寒暄几句,辞了出来。
      到了容华宫,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瑶英有午睡的习惯,此时刚起身不久,坐在妆台前,用手懒洋洋地托着下巴。宫女玉儿站在她身后,拿柄牙梳,一下一下地给她拢头。
      竖起一根手指在唇边,意思要宫女们莫要惊动了她,自己悄悄地走到她身后。
      瑶英先没觉察,仿佛在想自己的心事。过一会儿,打了个哈欠,方张开嘴,从镜中一眼瞥见使劲忍着笑的邯翊。
      “哥哥!”
      她霍地站起来,笑着、跳着,拽住了邯翊的衣袖。
      “你几时回来的?昨天我还在问父王,他说你总还得两三天才能回来。鹿州好玩不好玩?肯定有好些稀罕东西,快说给我听!”
      她一个人说个不停,邯翊一句也插不上,惟有笑嘻嘻地看着她。直等到她说累了,停下来,邯翊才把给她买的玩意儿拿出来。
      瑶英拿着自己的小像,边看边笑:“真像!怎么能这么像呢?他又没见过我!”
      “那是我画得好。”邯翊手指着自己说。
      “嗯——”瑶英头一偏,看着他问:“你自己必定也做了一个,给我看看?”
      邯翊那个在六福手上收着,便取了出来。瑶英看一会邯翊,又看看手里的泥像,再看看邯翊,忽然手一蜷,藏到了自己身后。
      她顽皮地笑着,“这个好,我也要了。”
      邯翊故意逗她:“那你怎么谢我?”
      “我……”瑶英用手指点着下巴,眨着眼睛想了半天,忽然一掀眉说:“我给你绣个荷包吧!”
      邯翊刚从玉儿手上接过一杯茶,呷了半口的茶水,全呛在了嗓子眼。顿时涨红着脸,伏在桌上咳个不停,唬得几个宫女一拥而上,在他背上拍了好一会儿,才算喘过这口气来。
      “罢了罢了,我可不敢招惹你动针线——”
      帝都风俗,新嫁娘头上的喜帕必得自己绣,连天家女儿也不例外。所以两年前,白帝给瑶英找了女红教习,非要她学会针线不可。瑶英赖不过,便给白帝许诺,替他绣一条腰带做寿礼,条件是白帝得系上一回。白帝听她有此决心,满口答应。结果她倒是绣出来了,送到白帝手上,白帝皱着眉看了半天,往旁边一扔,从此再也不提要她学女红的事。
      邯翊取笑她:“你怎么上花轿呢?到时候你头上那块喜帕怎么办?”
      “我才不管呢!”瑶英扬起脸,说:“我什么也不绣,就蒙上一块红盖头,谁还能把我怎样?”
      真是匪夷所思的念头。
      邯翊看着瑶英,想像她蒙上一块素红盖头的模样,起先直想笑,然而想着想着,他笑不出来了。
      “这怎么行?”他极力掩饰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模样,“你夫家会笑话你的。”
      瑶英好一会儿不说话,像在想什么心事。
      突如其来地,她问:“要是你,会不会笑话我?”
      邯翊愣了。他像是被窥破了行径的小贼,慌乱地说:“你这是瞎说,我又不会娶你。”
      瑶英的眼皮垂了下来,半晌,她轻声地嘀咕了一句:“我打个比方么——”
      “别乱打比方。”邯翊烦躁地打断她,“不提这个了,我还有事要问你。”
      瑶英抬头看看他,忽然扮了个鬼脸,说:“不会是为了那只鹦鹉吧?”
      “还真是你?”
      瑶英一本正经地说:“怎么会是我呢?是虎儿将它咬死的。它一只畜生,管不住自己的嘴,我有什么办法?”
      虎儿是瑶英养的一只小猫,才半岁,什么都要招惹,淘气得无可理喻。可是从容华宫到凤秀宫,中间隔着整整一座乾安殿,一只小猫能那么巧地自己跑了去,咬死那只日夜有人看护的鹦鹉,任谁都不会信。
      邯翊叹口气,说:“何苦?”
      瑶英轻轻咬了一下嘴唇,“我不喜欢她。”
      邯翊很想劝她,然而想了半天,却什么也没有说。

      从宫中出来,邯翊径直到了胡山府上。
      白帝摄政之后,迁入天宫,胡山不便再以幕僚的身份跟在他身边。于是,白帝命他做了司谏,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直奏。
      以白帝旧邸私人的身份,夹在一群风骨棱棱、德高望重的耆宿之间,自然很不得意。
      但不久,就声动朝野。
      因为弹劾炙手可热的辅相匡郢,在精简天军的时候有徇私之举。于是直名远播,原先不假颜色的一班官员,也都笑脸相迎了。
      可惜好景不长,只过了一年多,某天在书房中端坐看书,突然一头栽倒。急忙请大夫,诊断下来是中风。遍延名医,总算保住了性命,然而却从此瘫痪在床。
      邯翊去的时候,胡山刚睡醒。
      一见邯翊进屋,他便说了句什么。他身子瘫痪,说话含糊不清,邯翊分辨一下,才知道他说的是:“扶我起来。”
      对这位白帝尊为师友的幕僚,邯翊别有一番敬惮之意。连忙抢上前,一揖道:“胡先生请躺着。”
      但胡山仍目视管家,坚持要坐起来。等管家搀着他坐起来,又说:“恕我身子不便,不能给大公子行礼了。”
      邯翊从记事起,就习惯了他这副刻板模样。
      他在床边设的椅子上坐下,态度恭谨地致以问候,“先生近来身子可好?”
      胡山牵动嘴角,大约是笑了笑:“我的这个病,也说不上好不好,不过是拖日子罢了。”
      他自己把话说得这样直白,邯翊反倒无言以对,只好岔开来说:“父王着实惦记先生,只是现下政事太忙。倘若过几日能腾出空来,必定亲自来看先生……”
      “王爷不该来,我受不起!”胡山拦住他的话说,“就是大公子来,也已经太过。”
      邯翊又一次觉得不知该如何作答。短暂的沉默之后,他勉强地找话:“胡先生,且安心养病,如果府上缺什么东西,不愿意惊动父王,告诉我也能给办到。”
      胡山微微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说:“我有一些话想跟大公子说。”
      邯翊知道他的话,都很有分量,便把椅子挪得更近一些。
      胡山却半天没做声,不断地眨着眼睛,仿佛仍在思量什么。他的面容,因为久病,变得极瘦,颧骨高得有些触目,连那一把邯翊从小即已熟悉、原本十分神气的山羊胡子,也变得稀疏零落。惟有一双眼睛,在这样的脸上,更显得锐利。
      望着这样一双眼睛,邯翊忍不住想起,兰王说的话。
      他大概明白,兰王何以会对他那样反感。有的时候,连他也有种感觉,好像在这个人的眼里,整个天下也不过是一盘供他摆弄的棋局。
      然而,他却并不觉得反感,他只好奇,在这个干瘦的身体里,到底藏了多少智慧?
      胡山缓缓开口:“请大公子设法劝谏王爷,秋陵制度,不可僭越。”
      这句话,因为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来,所以显得很清楚。
      邯翊迟疑了一会,“胡先生,这件事情,恐怕我不便开口。”
      胡山有些感慨,“是,大公子不便说。朝中诸相也不便说,王爷对虞王妃又是那样……”
      他没有说下去。
      邯翊当然清楚他想说的话。
      “所以,秋陵必定逾制。”胡山默然很久,才说。
      “但这么一来,对王爷百年清誉,必定损害甚巨。大公子,你为人子、为人臣,都应该劝。”
      恐怕迟了,邯翊想。秋陵工程已经过半,逾制之处,比比皆是。此刻再提,先不论白帝是不是肯纳谏,就算是肯,要把已经造好的拆掉,又谈何容易?
      “五十六年,陵工选在秋合山,我就已经劝过王爷,可惜王爷听不进去。这几年,我虽然是躺在床上的废人,秋陵的事情也听说了一些,大公子,你一定要想办法!”
      邯翊很想说“父王连你的话都不肯听,哪里会听我的?”但他不能这样说,憋了一会儿,勉强说了句:“这,恐怕难。”
      “当然不容易!”胡山仿佛有些激动,话音也变得更加含糊不清,邯翊要很仔细,才能听得明白:“这要是容易,随便哪一个朝臣就可以办得到,我也不用特意跟大公子说。亲莫过于父子,大公子是王爷最亲近的人,我看着大公子长大,大公子的聪明我也清楚,所以想来想去,这件事也只有大公子,才能够想办法办到!”
      胡山的激动没有传染给邯翊,很奇怪地,他反而越来越冷静。
      他在心里掂量着每一句话,最后,选择了一个最稳妥的回答:“我尽力就是。”
      激动的神情也从胡山的眼中消退,仿佛只是一瞬间,他又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他静静地凝视着邯翊,直看得他心生错觉,好像自己的一切心事都已暴露无遗。
      良久,胡山也说了一句极为客套的话:“有劳大公子费心。”

      回到自己府中,邯翊只觉得很累,只想换过了衣裳,便往榻上一躺,再不想别的事。
      然而想了想,还是先去后堂,看望秀菱。
      才走到廊下,便远远地望见窗边的身影,依旧低垂着头,想也知道,在案头必有一把筮草。这景象,似乎从来也没变过。
      邯翊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
      几乎就想掉头。丫鬟香兰看见了他,高兴地迎向她:“大公子来了!夫人算得真准,正说大公子该回来了呢。”
      秀菱款款地起身,邯翊只好微笑着走向她。
      “我听说你的身子不好——”
      “没有什么,我不过是胃口不大好,不敢劳公子挂念。”说着,深深地一福。
      邯翊暗叹一声。
      记得当初新婚不久,见她总是如对大宾的模样,曾经取笑她:“难道你不当你是我的妻么?”
      没有想到,只因这一句话,她竟整夜垂泪。
      后来,她仍是如此,他也不再提起。
      他便问起,不在这一个月里,家中可有事?身子不好,是不是这阵子住得不舒服?下人听不听使唤?秀菱一概摇头,又问起他在鹿州的起居,他也一一作答。
      转眼就没有话说。
      邯翊站起来,“我手里还有点父王交代的事情——”
      秀菱微笑道:“自然正事要紧。”然而眼中,毕竟流露了一丝失望。
      就因这点失望,又拖住了邯翊的脚步。他望着她,迟疑着,希望她能说点什么。
      她果然说了:“有件事情,想问一问你的意思。”
      邯翊舒了口气,又坐下来,“什么事?”
      秀菱说:“明年瑶英妹妹及笄,该预备什么礼,想跟你先商量。”
      邯翊怔了一会儿,“还有大半年呢,急什么?”
      “有些东西不那么好预备,像两件绣襦,只怕得半年才能做得。又怕万一哪里不妥当,好有……”秀菱没有说下去,因为邯翊忽然站了起来。
      “公子,你怎么啦?”
      “我……我头疼,想去歇息了。”邯翊避开了她的目光,掩饰地说:“这些事情,我原本也不在行,你看着办就是。”
      说完,转身就走。
      走了几步,却又回头,见秀菱也正呆呆地望着他,脸上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神情,也像失望、也像难过,更多的却像是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邯翊无力探究,匆匆回到书房。
      他一下坐在椅子上,仿佛全身的劲都泄去了。然而,只一刻,又站起来,不断地绕室徘徊。
      记得那一年,成婚分府,瑶英高高兴兴地来道贺,却又偷偷地将他拽到一旁,悄悄地咬着他的耳朵说:“有了嫂子,可不许忘了我。”
      自己怎么回答的?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惴惴地,仿佛哪里不得劲。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是哪里不对劲,现在知道了。
      可是,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只是换了一番苦恼而已。
      而且这番苦恼,无论他怎么用尽心力去压制,都像是春天的野草一样,不断地疯长。近来他开始觉得,自己几乎要掩饰不住。如果真的流露出来——
      白帝冷静的眼神浮现出来,瑶英的影子如流云般退去。
      一股彻骨的寒意,从邯翊的心头掠过,他陡然间冷静了。

      在邯翊转念的同时,凤秀宫中,也有人正在悄悄地议论着瑶英。
      姜夫人进宫探望女儿,屏退宫人,说着一些只有母女间才会说的心里话。
      “十四了吧?”
      无需指名道姓,姜妃知道母亲说的是谁,但她很不愿提,只是懒洋洋地答了声:“是吧。”
      姜夫人仿佛未曾觉察女儿的不快,想了一会,自言自语地说:“那也差不多是个大姑娘了。”
      姜妃悻悻然地“哼”了一声,没有搭腔。
      姜夫人自然明白女儿的心思,笑着劝她:“算了吧,为了一只扁毛畜生,跟个小孩子怄气,值不值呢。”
      “她哪里还是小孩子?也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她,我处处陪着小心,她还是处处跟我过不去。”姜妃恨恨地,“还不是仗着王爷疼她!”
      “你也别气,我倒有个主意。”
      “什么?”
      “你也给王爷生上一男半女,不就行了?”
      听到是这样一个主意,姜妃脸上显出了失望的神情。沉默半晌,她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想?可这也不是我想有,就能有的。”
      姜夫人故作神秘地笑笑:“真想有,那也有法子。就看你想不想喽?”
      姜妃不响,但一双眼睛望着母亲,已经把什么话都说了。
      “你放心,”虽没有外人在场,姜夫人依旧凑到女儿耳边,轻声地说:“听说有种药,灵得很,过几天,娘给你弄些来!”
      “娘啊——”
      两个月前刚满二十岁的姜妃,羞红了脸,一头扎在母亲怀里,撒起娇来。
      母女俩笑闹了一会,姜夫人又问:“王爷有没有跟你提起过,打算给大公主找个什么样的人家啊?”
      姜妃摇头:“没有。”
      “我看那孩子出落得也像个大姑娘了,十三、四岁办喜事的,也有的是。就算王爷要多留她几年,先定下亲事,那也可以。”
      姜妃却说:“我可不爱理她的事情!再说了,躲她还来不及,哪能上门去招惹她?娘你操这个心,何苦来?”
      “你傻了,她早点嫁出去于你有什么坏处?”姜夫人又压低了声音说,“再说,你大哥家的老五,年纪是不是跟她刚合适?”
      “她那个性子,嫁过去还不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整日没个安生?”
      姜夫人笑着摇头:“你怎么老往坏处想?你该想想,如果结成了这门婚事,对咱们家有多少好处!王爷疼她不假,正因为疼她,所以将来她的夫家,必得照应。”
      姜妃眼波一闪,不做声了。
      姜夫人又说:“反正她早晚也得嫁人,与其便宜了别人家,不如咱们把这好处占了。有你在王爷身边,说成这件事,我看也不算难。”
      “也不容易。”姜妃蹙着眉,接口说。
      “那就看你的本事了。”姜夫人知道女儿心高气傲,故意这样激她一下。
      果然,姜妃对着案头花瓶里插的一枝栀子花,呆了一会,点点头说:“我试试看吧。”
      隔一日,白帝到了凤秀宫。
      闲谈之际,姜妃总是笑而不答,仿佛想着别的事情。
      白帝便问:“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姜妃像是一下子惊醒过来,先告了个罪,然后说:“想起了我五侄儿小时候的事情。”
      “什么事?说给我听听。”
      “我六侄儿跟五侄儿只差一岁,所以兄弟里面,他们两个最要好。他们五、六岁的时候,有天两个人在院子里玩,忽然听见‘砰’的一声响,就像是什么东西掉了下来,接着就有孩子哭,大家都怕是让什么给砸到了,唬得一起出去看。结果,看见小六呆呆地站着,小五哇哇大哭,都以为是小五出了事。一问才知道,两个人举石头玩,是小六的手让石头给砸到了。”
      姜妃回想一阵,又微微笑了。
      白帝说:“那想必是你五侄儿失了手,害得你六侄儿砸伤了手,知道闯了祸,所以吓得大哭。”
      姜妃摇了摇头:“原本我们也以为是这样,哪知不是。就是小六自己手软了一下,其实还差点害得小五也给砸到。小五就是心疼他,所以才哭。还不只那样,小六养手伤,小五整天陪着他,问长问短,把好吃的全给了他,比家里谁都上心。”
      白帝露出嘉许的神色,“这孩子倒是心地纯良。”
      “正是。”姜妃接道,“我这些侄儿里面,就数小五看着像是个有出息的。不过,真正难得的还是,这孩子心善,懂得疼人。”
      说完,便看着白帝。
      白帝宠爱女儿,为她择婿,一定会挑个好脾气的郎君,才会对她千依百顺。
      想来这番话正中下怀。
      果然,白帝沉吟了片刻,问:“你五侄儿多大了?”
      “比大公主大三岁,今年十七。”
      “我记得你说过,你五侄儿现在跟你娘来帝都了吧?”
      “是。”
      “那好。改天叫他来,我见一见。十七岁,要出来做事也是年纪了。”
      姜妃先是一喜,听到后半句,才知道白帝全然误解了她的意思,有点啼笑皆非。然而又一转念,等见过了面,再慢慢挑明,或许更有把握。
      拿定了主意,欣然而笑:“我替小五多谢王爷!”
      七月中,等到了机会。正逢满月,晚间白帝在御花园设席听曲。
      点的是一套《踏雪寻梅》的曲子,一共九折,由白帝最宠爱的歌姬魏风荷来唱。
      白帝一面听,一面轻击案几,显得很高兴。
      等一折唱完,姜妃便走过来亲手执壶,轻声说:“我五侄儿世丰在外面等着,王爷要不要见一见?”
      白帝欣然点头,“好,叫他进来。”
      又等过一折,姜世丰来给白帝行礼。他长得很像姜妃,秀气得宛如女子。白帝随口问了他几句,便说:“难得进来了,也一块坐着听吧。”
      姜世丰谢过。早有内侍在一旁添好了桌凳,等他坐定,重又开唱。这时唱到第七折,方听第一句:“冰雪心性——”姜世丰就皱了皱眉。
      别人都没注意,只有瑶英看在眼里。等唱完这折,瑶英便看着姜世丰问:“看你方才的神情,好像觉得哪里不对?”
      姜妃一惊,忙对他使眼色。
      白帝却鼓励他:“没有关系,说好了。”
      姜世丰迟疑了一会,恭恭敬敬地回答:“方才听头一句‘心性’二字,用的都是开口音,似乎不妥,这两个字,宜乎一用闭口一用开口,或者更顺畅一些。”
      白帝沉吟着没有做声,瑶英先笑了:“你倒听得仔细。”
      白帝微微颔首,含笑不语。
      晚间回到凤秀宫,姜妃便将心愿向白帝婉转说明。
      “亲事?”白帝显得十分意外,“瑶英才十四,太早了吧?”
      姜妃徐徐劝说:“定下亲事,也不是说马上就得出阁。王爷若是舍不得这么早嫁,多留她三五年又何妨。不过,姑娘家总要嫁人的,先替她打算妥当,岂不是好?”
      白帝默不作声,想了足有一盏茶的工夫,最后说:“反正也不急在这一时,让我再好好想一想。”
      没有回绝就还有指望,姜妃嫣然一笑,也不再提。
      又过几日,这天白帝在凤秀宫进晚膳,正在闲谈之际,忽听宫人传报:“大公主来了!”
      不光姜妃,连白帝也愣了一愣,自从姜妃进宫,瑶英进凤秀宫的次数,屈指可数。
      “大概是找我……”白帝笑着说。
      话音未落,就见瑶英一步迈进屋里,脸涨得通红,也不行礼,径直冲到姜妃跟前,手指差点戳到她鼻子上:“我的事情,你少管!”
      措手不及,满屋的人全都愣住了。姜妃呆了半天,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大公主,你这是怎么啦?有话慢慢说。”
      瑶英一脸怒气,冷笑连连:“慢慢说?慢慢说完我让你给卖了,都还不知道!”
      白帝沉声喝道,“瑶英!你这是在怎么说话?”
      瑶英露出一丝怯色,但只是一瞬间,她重新又扬起脸来:“我为什么不能说?我差点就叫人推到火坑去了!”
      “谁要推你到火坑里去?谁敢?”
      “她!”瑶英手一指姜妃,“这女人把她侄儿弄来,打的是什么主意,父王你不知道么?”
      白帝倒觉得好笑了,“你这孩子!为了没影儿的事情,也值得这么大闹一场。”
      瑶英却不觉得好笑,冷哼一声道:“此时没影儿,将来可说不定。还不是因为我没了亲娘?‘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这话是再也没错的!”
      白帝勃然变色:“放肆!”
      瑶英不说话,脸向上一扬。
      白帝更加生气,厉声说:“你还有脸提你娘?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别说不像个金尊玉贵的公主,就是乡间野丫头,也比你强!你娘要是还在,得有多伤心……”
      陡然间,触动真情,一阵哽咽,竟说不下去。
      瑶英眼圈也红了,但她奋力将脸扬起来,扬起来,不肯让眼泪流出来。半晌,她咬了咬嘴唇:“我娘要是还在,绝不会看我这样受人摆布。”
      就是这一句话,白帝的心软了,语气也软了:“再怎么说,你这么胡闹也是不对。去,给姜姨娘赔个不是。”
      “我不去!”
      白帝的声音又严厉了:“你到底去不去?”
      瑶英一咬牙:“不去!”
      “来人!”白帝高声下令:“带公主回宫去!没有我的话,不许踏出房门半步!”
      瑶英脸色煞白,连嘴唇也哆嗦起来。
      凤秀宫的内侍首领赔着笑过来,说:“大公主,给赔个罪吧,都是一家人,和和气气啊。”
      “谁要跟她和和气气了?”瑶英反手一掌,狠狠打在他脸上,“这里有你插嘴的分么?!”
      白帝更怒,向着左右喝道:“你们没有听见?带她回去!”
      “不必,我认得路。”
      瑶英甩下这一句,头也不回地去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