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高祖母贞洁牌坊 ...

  •   前段时间安吴寡妇周莹大火一把,也让我想到了一位老家的祖辈,她没有周莹的本事,却如她一般命苦。
      我的老家在鲁南某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见过,但是就父亲那一辈的人说。门口有一个非常壮观的贞洁牌坊。全是实木打造上面刷着经期,据说是由光绪皇帝赐下儿牌匾上具体的文字已经不可考。所以用家乡话来说,我们这一直系又被称为"X家大门"。
      据说那是清朝朝廷赐给我的高祖母罗氏的。虽说是高祖母,但其实关系是宗法性而非血缘性的。因为罗氏的丈夫即我的嗣高祖父早亡,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农村社会是不能被允许的。所以很快罗氏就在宗族的招集下选定了我的玄祖父为嗣子。同样也是据老人们说。高祖母选中这个儿子是因为他白白胖胖的说话又讨人喜欢。因为在那个时候照片是不存在于中国农村的,所以我并没有见过玄祖父的尊容。
      但想必他也是一个面善的人吧。但是好像有点过了头,善到后来的族人们都说高祖母瞎了眼,选了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玄祖父成年后特别喜欢玩了,而对于农业生产不甚上心,偏偏又好面子,后来娶儿嫁女把田地卖得差不多了。那可都是高祖付代价的家产和高祖母留给她的嫁妆啊。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到玄祖父老年,仅有的田地分给了三个儿子。但已经进入了新社会,不管农村还是城市都按照田产划分的阶级。可想而知。经过他老人家多年的努力,我们整个一支绝对是贫下中农的贫下中农。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并没有受到什么冲击。
      但是说没有收到什么冲击也不尽然。比如说那个曾经令许家族人骄傲了几十年的贞节牌坊还是在极左的环境中被拆除了,动手的那人也是我的一位族叔族,他把精美的牌楼一斧头一斧头劈开装回家去当了柴火烧。
      或许从好的方面说,这叫破除旧社会。现在来看一个女人青春守寡,那是何等的残忍和一种封建糟粕,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又好像是对我的高祖母一生的一种否定。毕竟她这一生还有什么算得上是追求呢。
      我曾经问过父亲和祖父。在那个时代孀居不改嫁的女人很多,为什么偏偏高祖母能挣来这份清政府的"荣耀",他们回答我说因为高父母家里是当官的,道学先生最看重名声,家族中出了这样一个贞洁烈女的女儿也是一种风光,理所当然出了大力,当然女人嫁出去了,就是夫家的人,对于我家来说也是一种无限的认可。所以我家也愿意奔走。
      那我又问高祖母的娘家姓甚名甚。又出过什么样的大人物。这他们就说不出来了,毕竟时间过了那么久,经历了晚清民国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我们这样的小人物又哪里去追本溯源呢?
      一个女人,为了所谓的社会认同,为了她的娘家夫家。用一辈子的时间,换了一份牌坊。但到了最后这一份牌坊也不能保存。她的生平无可考证,只能由族人口口相传。她的娘家或许已经忘记了她,而待了一辈子的夫家对他的印象已经只停留在家谱上一个简短的名字。
      还有一个传说。高祖母晚年之后变得肥胖,行动不便起情绪也更加暴躁。他的养子也动辄得咎。连上学回家晚了一会儿也会惹得她老人家勃然大怒,命令他把厨房的擀面杖拿过来挨打。好在我的玄祖父虽然爱玩,是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总是一边按乖乖按照母亲的吩咐,一边又最甜的劝道"娘啊,别打了,打的您手疼。"
      高祖母就这样神奇的消了气。念念叨叨的这一茬也就过去了。
      祖父和我说这些主要是为了夸赞他的祖父我的选择负是一个多么乖巧而讨人喜欢的人。
      而我却从中体会到对于一个孤苦的女人,或许这是漫长的人生中唯一的快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高祖母贞洁牌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