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国号为宋 ...


  •   “赵点检,此战你可是辛苦了。”回到汴京之后,易君东很是低调的先回了府中,可没多久,便有几个大臣结伴来拜访了。

      “身为禁军统帅,这本是我的职责。”易君东说道,“倒是几位大人,无事不登三宝殿,来我赵某的府中是有何贵干?”

      “赵点检,我们也就明人不说暗话了。”一个大臣说道,“现在小皇帝还太小,这后周的天下全都靠赵点检一人来硬抗着,等小皇帝大一些,他也不会对赵点检感恩,反而会视赵点检为眼中钉,倒不如赵点检就一不做二不休……”

      说着,那个大臣的眼中还闪过一丝狠辣。

      “一不做二不休什么?”易君东讥笑着看向这个大臣。

      据他所知,当时造谣赵匡胤要篡位夺权的,跳的最欢的几个大臣中就包括这一个。

      “不如赵点检就坐上这个皇位好了!”那个大臣没看出易君东的讥讽,还以为易君东是要他表忠心,当下便很狗腿的补充了一句。

      “是啊赵点检。”另一个大臣说道,“赵点检你为了后周如此效力,这小皇帝却什么都不懂。让我们跟着小皇帝也实在是无处用力,还是赵点检你来做皇帝更合适。”

      “周世宗也刚驾崩没多久,你们说出这种话,可对得起周世宗的栽培?”易君东说着,又道,“我没有记错的话,在周世宗刚刚驾崩的时候,就是你们质疑我要篡位夺权吧?”

      “这……”闻言,一众大臣都有些尴尬起来。

      当初质疑赵匡胤的是他们,如今要推赵匡胤上位的还是他们,一切,皆是因为赵匡胤手中的兵权。

      若是没有赵匡胤,那后周可是能轻易就被其他诸国给灭了的……而若是后周被灭了,那么他们这些文臣纵使有天大的权力,到头来也只能做了亡国奴,如今看来,也只有投靠赵匡胤才是最明确的方针了。

      “要想拥我为帝,那也不是不可。”易君东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出去辟谣,并且由你们这些人把我推上皇位,你们可有意见?”

      他要是主动逼宫,那不仗义的就是他,可若是由大臣们来把他推上皇位,那这事情可就与他无关了。

      到时候,他就可以向外宣告,他之所以登上皇位,也是迫于无奈,并不是他狼子野心,而是身不由己。

      “没有意见!”闻言,一众大臣立刻言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们定当竭力将赵点检推上皇位,以兴我后周!”

      他们对君主可没有什么忠心可言,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地位,那就是把小皇帝给卖了,那也不是做不到的。

      ……

      大臣们的效率很高。

      第二天早朝时,一众大臣便在朝堂上弹劾了小皇帝,要将其赶下皇位,而小皇帝初登帝位,年龄又太小,只能愣愣的呆在龙椅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既然陛下也无话可说,那么我们一众臣子也就当陛下是默认了。”最后,由宰相范质的一句话定了,“赵点检为我后周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我们一众臣子已经商定,要请赵点检即位。”

      “……”小皇帝还是一脸木木的,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不过,大臣们也不在意他了。

      从今以后,这个小皇帝便也不再是皇帝,哪怕是弄死他,也都不会有人为他抱屈了。

      ……

      就这样,易君东顺利的就登上了帝位,改国号为宋。哪怕仍有质疑的声音,但也被一众大臣们给打压了。

      易君东对此也乐意至极。

      他没有将小皇帝和太后赶出宫去,更没有将他们发配边疆,而是依着周世宗对他恩义深重的由头,将他们养在了偏殿。

      只是,他也不能对前朝的皇帝和太后全无防范之心,因此,除了太傅对小皇帝的教学,那个偏殿也近似于冷宫了。

      “儿啊,自从唐朝灭亡以来,这才不过几十年的光载,都已经换了五个朝代了,更是分为了十个国家。年年都有打仗,无时无刻不在打仗,老百姓都死了一茬又一茬。在当今乱世,你这皇帝能做的安稳吗?”登上皇位之后,赵匡胤的母亲理所当然的也成了正统的太后,只是,她也为赵匡胤身为皇帝的未来而感到担忧。

      “母后你无需担忧。”赵匡胤的母亲不是慈禧,她对赵匡胤也是真的关心,易君东倒是也很尊敬她,“我前朝身为禁军统帅,在这十国里面,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只要有我在,他们也不敢放肆。”

      终有一天,他会一统天下的。

      “尽管如此,你也一定要谨慎行事啊!”赵匡胤的母亲却依然不敢放轻松,“你这当了皇帝,可就再也做不回平民了,一定要做个明君,时时刻刻都要顾全大局!”

      ……

      “老爸,柴宗训也太无聊了。”夜晚,久已来到了易君东的寝宫。

      柴宗训便是前朝的小皇帝了。

      “你想怎么样?”易君东问道。

      “我想带他装逼带他飞,可他完全没有反应,跟赵眘比起来真是差远了。”久已说道。

      “……”易君东能说,赵眘可是他的后代吗?不,是赵匡胤的后代!

      不过,久已再提到赵眘,倒是也给他提了个醒。

      历史上,传言赵匡胤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芳,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匡义。

      但也有说,是赵匡胤的弟弟谋害了他这个做哥哥的,这才把皇位夺到手,直到北宋王朝灭亡,宋高宗赵构建立了南宋王朝,可宋高宗赵构在南迁过程中却被金人给吓得没了生育能力,宋高宗赵构又是个怂蛋,后来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眘,到了这个时候,皇权才终于又回到了赵匡胤的这一系。

      那么,这一次他也要时时刻刻盯防着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了。

      哪怕在此时此刻,赵匡胤和赵匡义还是兄弟情深,赵匡义也显得十分敬重赵匡胤,但是人是狗,从表面又怎么能看的出来呢?

      再者,历史上赵匡胤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这本就疑点重重,他便也不能因为赵匡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便对其毫不设防了。

      “除了玩儿,你觉得柴宗训这家伙怎么样?”周世宗死后,作为太子的柴宗训才不过七岁,以前也从来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养,便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就推上了皇位,难以让部分人信服也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柴宗训到底是前朝皇帝,哪怕年龄小,他也不知道是否该继续留着,若是留着,又会不会产生什么后患。

      “比较平庸吧。”久已说道,“不过柴宗训的命盘很弱,他大概也活不过二十岁。”

      “……”易君东无语凝噎。

      若果真如此的话,那赵匡胤夺了帝位,改国号为宋也是必然的了。

      他沉吟了片刻,说道:“他要是也成不了什么大事的话,那我还是封他一个王位,让他自立府邸吧。”

      要不然,不到二十岁就死在宫里,作为前朝的皇帝,不管他怎么安置都有些为难了。

      “老爸是皇帝,那就老爸做主好了。”久已还是依着易君东的决定。

      “唐朝灭亡以后,中土大地分裂成了五代十国,而现在我建立了宋朝,五代也就结束了,可十国不和谐到底是个大问题,我还是要想办法征服了这十国、一统天下的,你没什么事儿的话,就帮我去探探其余的九国吧。”易君东说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他要想统一天下,也要把这些国家的底细全都给摸透了。

      “没问题。”久已说着,又道,“不过后周本来也不太平,老爸你建立起了宋朝,现在又当上了皇帝,那些后周本来的节度使怕是会对你很不服气,也有可能会发生内乱,这些事情老爸你还是要掂量清楚的。”

      “那是当然。”易君东点了点头,自他成为了赵匡胤的那一刻起,这些事情他便也已经在思考了。

      ……

      两日后,易君东下了道圣旨,封前朝皇帝柴宗训为郑王,并赐府邸一座,即日起,前朝太后随其一起迁入郑王府。

      不多时,易君东还没打算开始计划征伐其他九国的事情,却没想到大宋王朝——准确的是后周王朝的两名节度使便先起兵造反了。

      这个时候,除了赵匡胤本人,也没有其他人能应对的了这场动乱,无法,易君东只得重新穿上战袍,带着禁军将这两个节度使给灭了,也算是给其他节度使一个警告,让他们都不敢再放肆。

      当然,在他去灭了这两个节度使的时候,这两个节度使还很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你当今都是皇上了,为什么还要再亲自下战场?”

      易君东也没跟他们废话,直接便道:“朕也是武将出身,你们跟朕造反,只怕是嫌活的时间太久了。”

      说到底,也是他如今还无人可用。

      也是可笑,他堂堂一个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手底下居然连个能打仗的人都没有,遇到事情了,也只能由他自己来下战场。

      不过,也是幸好。

      幸亏赵匡胤的名声早已大噪,只要他往那里一站,大部分站在他对立面的将士士气都得弱了三分,倒是还可以暂时顶住。

      但是,这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作为一个皇帝,本也是九五至尊,怎么能每次一有战乱,他都亲自下场呢?

      长远来说,这当真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看来,他也是时候要培养新的、能扛事儿的武将了。

      只是,也可能是赵匡胤原本的思想太过于坚固,每次他想下决心培养新的武将的时候,都会有个声音告诉他,可别忘了他就是武将出身,他现在的皇位之所以能轻松的拿到,也正是因为他是武将出身,若想要让属于他的朝代更深远的发展,唯有把一切兵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因此,这决心易君东也下了好多次了,却始终没能真的落入行动。

      可这样以来,一个矛盾点就出现了。

      他要打仗,还要征伐十国统一天下,要是没有人能下战场,那这仗要怎么打?全靠文臣们一张嘴巴去喷吗?

      那要是只靠文臣们的一张嘴巴去喷,这个世界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战场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死了,因此,这就是一个伪命题。

      身为一名皇帝,他不能总亲自下战场,那总该是要让能上战场的人去上战场的。

      然而,一旦把兵权都交出去,那他还有什么?

      当然,这都不是易君东的本意,极大可能的,就是赵匡胤的潜意识在作怪。

      这不由得让易君东想到了一个关于赵匡胤的故事。

      赵匡胤为了稳固自己手中的兵权,每当看到手下的大将强大起来,便举行一次宴会,宴会上敬了大将酒之后,便开始杯酒释兵权。

      看来,赵匡胤本身是怎么拿到皇位的,便对这个源头也忌讳颇深啊!

      哪怕如今掌管这个身体的不是赵匡胤本人了,可潜意识还是极强烈的。

      易君东感到可笑的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培养大将了。

      至于杯酒释兵权,那就等他完成使命离开之后,让赵匡胤自己再去做吧。

      至于他,他可腆不下这个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