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明朝官制 ...

  •   摘抄——

      吏部尚书,正二品,雅称大冢宰,掌管全国吏治,是京察和廷推的主持者。在丞相被废而内阁制度还未成熟时,作为百官表率,位列朝班第一等。弘治以后,内阁首辅才开始取代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礼部尚书,正二品,雅称大宗伯,掌管教育、外交和典礼。户部尚书,正二品,雅称大司农,掌管财政、户籍和农业。刑部尚书,正二品,雅称大司寇,掌管司法。工部尚书,正二品,雅称大司空,掌管水利和工程。兵部尚书,正二品,雅称大司马,掌管军令和国防后勤,战时担任京畿防务的总指挥官。尚书的副手为左右侍郎,侍郎亦是六部堂官,品级为正三品。

      核判决,通政司则负责传递公文。刑部、都察院(御史台)和大理寺并称三法司,经常共同审理钦案。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长官,正二品,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都是正三品。也许有人会问,都御史前为什么要加一个左字。没错,有左就有右,一般来说,左字辈的御史驻本院,实领其事,而右字辈的御史为地方督抚的加衔,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都察院的雇员。

      除了六部尚书,九卿中还包括左都御史、通政使和大理寺卿。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大理寺负责复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三品)、左佥都御史(四品)组成了都察院的管理层,而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共有110人)则是都察院的主要业务人员。虽然有品级差异,但御史之间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每一位御史都可以直接对皇帝上书言事,独立办案,不受其他个人或组织的干预。十三道监察御史虽然只有七品,影响力却很大。风闻奏事说的就是他们可以在仅仅出于怀疑而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向皇帝报告,错了也不受追究。

      除了在京坐堂,监察御史还会出巡地方。或巡查专务,如巡盐御史、巡漕御史、巡农御史等等;或巡查各省,这时则称为巡按御史,可以考核比自己品级高的封疆大吏,还可以接受诉讼和□□,平反冤案。有趣的是,都察院还以全国最高监察机构之尊,派出五名巡城御史分巡北京东南西北中五城(由各道监察御史轮流当值),在五城兵马司的协助下,管理北京城的治安。和监察御史类似,能够以小制大的官员还有六科给事中。别看给事中只有区区七品,权力却大到可以封驳诏令。他们和御史相互补充,监察诸司,检举不法,被人们合称为科道言官。

      -----------------------

      六部中,吏部为六部之首,掌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

      兵部,掌管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等。

      户部,长官全国的土地、户籍、赋税和财政收支。

      刑部,掌司法、刑狱。

      礼部,掌朝廷礼仪,祭祀和科举。

      工部,掌全国的工程、水利、屯田和交通。

      在唐代,六部尚书为正三品,至宋代则升为从二品。

      明代废宰相,六部统于天子,品级也升为正二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因此,明代的六部权力是历代最大的。

      明代的行政机构

      除了六部,明代中央还有五寺。

      大理寺:掌刑狱;太常寺:掌祭祀、礼乐;光禄寺:掌宴享;太仆寺:掌马政;鸿胪寺:掌接待宾客。

      “寺”者,侍也。各寺就是侍奉皇帝,为朝廷办事的机构。

      我们知道,秦汉时期的中央机构为三公九卿,其实明代也有九卿的说法。

      在明代,九卿就是指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和通政使。

      九卿中,除六部尚书外,都察院都御史是由唐宋时期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

      明都察院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其长官称大理寺卿。

      大理寺

      通政使,此名依明太祖朱元璋之意,政犹水也﹐为了使其常通﹐故以通政为名。

      通政使掌受四方章奏,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且有机密不时入奏之权。

      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为正二品,大理寺卿和通政使为正三品。

      督察御史海瑞

      另外,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称“三司会审”。

      那这三法司有什么区别?

      大明官吏

      在明代,刑部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大理寺则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和平反。

      都察院负责监察,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

      如果以刑部比公安部,那大理寺是法院,都察院就是检 察院。

      翰林院 -
      明朝翰林院有三大体系。正官为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统管翰林院并是皇帝的顾问;属官有五经博士、侍读等,是正官的分支,即皇帝的文学、政治等顾问;史官有修撰、编修与检讨,乃为专职史官。明英宗以后由于内阁从翰林院中分化出来成为皇帝的专职辅政、内侍机构,翰林院便更多的倾向于治史,史官的地位就得以提高。据《明史》载:“史官,掌修国史。......修撰掌撰述,编修掌纂辑,检讨掌检阅。”由此可知,检讨作为翰林院史官,负责检校官修国史,是对修撰与编修二史官治史成果的最终审核。三史官还参与到了各级科举考试中,在乡试中充当主考官,会试中充当副考官,殿试中充当收卷官。同时在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即经莛中充当展卷官。史官秉持“为君者,当以先王之礼教其臣,为臣者当据先王之礼事其君”的精神,通过直谏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即使触犯龙怒也在所不惜,如成化年间的“翰林四谏”,皇帝在元宵节时一时兴起,想让翰林院写几首诗词助兴,史官编修章懋、检讨庄昶等翰林四官便因拒绝皇帝的要求受到杖刑且被贬官。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