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你之怨,我之幸 ...

  •   或许同为张姓女子,又或许第一次翻看的便是她的爱情,我总对她有种特殊的情感。她的人生可以拍成一部励志剧,完全不输当下各色的恢弘巨制,在当时那个时代的她能够一步步破茧成蝶,这本身就是一种励志。或许她的成功与她的家庭背景不无关系,但是设身处地,我无法做到她这般。为女我不如她体贴孝顺,为妻我做不到她这般温顺贤良,为母我无法那般耐心细致,为商我不如她这般有魄力。。。。。无法一一枚举,只因实在比不过,唯一胜在比她年幼,身处当下。

      当时的情景我只能通过史书,透过前辈们的叙述,有一些微小见解,只能以一己之见,对她的一切进行描述。

      民国那个纷繁混乱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夹缝求生,文人墨客不断叫嚣着创新变革,这时我们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站出来,成为民国“文明离婚第一人,“引起轩然大波,有多少人为他的行为叫好。但又有多少人关注到这场戏份的另一主角,她不过是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料竟遭人嫌弃。她的怨她的恨又有谁人知晓?我们总是站在居高者的位置俯瞰历史长河之中的喜怒哀乐,繁荣衰败。但未亲身经历又怎能感受到那时的无助?

      她生于宝山县一个小村庄,父亲是镇上备受尊崇的医生,家中被各色字画填充,然而喜好字画的张父也只有在面对字画时才能表现出他的温润和善。家中只有张幼仪和她八弟才能为画卷清灰,不过是因为幼仪最为恭顺细致,八弟最像自己。父亲不是不疼爱幼仪,但正因为这份疼爱让她背负了更多的的期望与压力,这让懵懂的她总是容易失去方向。那时女子教的再好对家庭而言只是替别人教出一个贤妻良母。幼时的她被灌输了太多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这许多的规矩教条也为她悲哀的命运埋下伏笔。

      当她懵懂降世时,遥远的硖石镇的他正在开智,这或许也注定了一些结局。三岁的她在为了所谓的美丽被家人逼着缠足时,他却能自由的走来走去。当她被母亲带去厨房分散注意力减轻痛苦时,他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那个时代对女子就是不公平的吧。她过早的被缠足也被束缚了自由的灵魂。但她又是幸福的有一个疼爱她接受先进思想的二哥张嘉森,在她缠足的第四天就被解救。但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避免,她的脚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新时代。而这三天的经历不仅给她带来恐怖的回忆,还造成了以后徐志摩嫌弃她的理由之一。可他什么时候考虑过她的无奈与悲哀,他们的相遇结合本就是一场错误,是上天给她最大的磨难,但也锻造了她不屈的意志,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色不平之事。

      居住一个人口庞大的大家族总会有各种摩擦,在一次过年失窃事件中张幼仪一家年尾匆匆离开张家老宅,但是正是这段时间的苦日子也造就了以后的张家人,那个备受推崇的张家。

      多亏幼仪的父亲思想并不迂腐,顺应出国留学的浪潮把张家二哥四哥送往日本庆应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财政,学成归来后,在中国政坛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但是对于女子则学习的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因为家中的兄弟都接受的是新式思想,所以导致张幼仪也对外界的繁荣开阔充满了好奇与憧憬,但是母亲却说家里是不会付钱让她去上新式学堂的,此时的幼仪就像是被折断羽翼的小鸟,望着天空却无法领略其中的风采。但命运却格外垂青她,一天在《申报》,刊登了一所苏州女校的广告,一所对学生格外宽带的学校只需五银元就可以解决路费食宿等等,这让她获得了接触新式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学院还是有区别,老师会对缠足的女子格外宽容,而严格要求为缠足的女子。因为他们认为缠过足的学生思想过于陈旧,不能接受新式思想,但他们总是自然而然地忽略家庭与时代背景。老师的戒尺也不会真的打到学子的手上,只会起到警示的作用。在这所学校里幼仪感受到了灵魂的自由与知识的沉淀。

      但上学就似乎用光了她所有运气。十岁的她就知道自己会在大姐之前成为张家第一个出嫁的女子,但从未想过会那么快。二年级的幼仪回到家中看到一幅相片,她知道这便是将要厮守一生的人,她暗自庆幸是个看似清秀很好相处的人,在父亲敷衍似得询问下回答“我没意见“。却不知遥远的那方却是嫌弃与不屑。但两个被时代操控的人还是迫于时代的压力在家人的安排下结亲。但两人的命运却是不同的,幼仪不得不放弃学业在家待嫁,而徐志摩则可以中学毕业后再完婚。不断寻求机会的幼仪终于因为一直在家待字闺中的大姐而获得继续求学的机会,但是定亲后的幼仪在学院里感受到的不再是自由而是一个时代对于女子的歧视,无论她如何努力,她仍被教师们宽容相待,被同学们同情好奇的目光包围。她再也不能自由的在校园游走,她仿佛回到缠足未被解除的时期,只能困在家中以免获得别人异样的目光。

      张家是书香门第,张家的男子无疑是优秀的,张幼仪的祖父是清朝大官,父亲是受人尊重的医生,哥哥们都在各行各业有着自己的声望。张家第一个女儿出嫁必须风风光光,张家六哥从国外运来大批的家居,当她的嫁妆被一艘负责内河货物运输的驳船运往硖石镇引起了轰动,张家人十分自豪因为自家的声望获得了巩固,但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幼仪简装去往硖石。

      成亲那晚的张灯结彩似乎是对幼仪婚后生活的最佳讽刺。闹洞房时徐志摩冷眼旁观他的新娘被调戏嘲笑,当幼仪脱去女孩的懵懂纯真后却未得到丈夫的爱恋与关切,得来的仍是冷眼与无声的嘲讽。在徐家这个新环境,幼仪没有依靠只有温顺恭谨得来公婆的满意与怜爱。当她成为人人夸耀的儿媳时,带给徐志摩的却是沉闷。他是个向往自由与浪漫的诗人,他的放荡不羁,他的温柔浪漫早已给了另一个女子。在家就待了几个星期的徐志摩迫不及待的外出求学,辗转到达北京大学的他让幼仪欣喜又失落,没有哪个女子能够忍受丈夫对自己长期的冷落,不在身旁守候,更何况是初为人妻。都说小别胜新欢,然而徐志摩每次寄回家中的书信却从未提到过幼仪,当她得知丈夫与哥哥成为好友,她感到十分欣慰,因为她以为丈夫能够从哥哥那里得知自己的事情,能够喜欢自己。但一切都只会变为落寞。

      虽然徐志摩不喜自己的妻子,但他无疑是极为孝顺的,他还是遵从父母的安排与幼仪行周公之礼,终于一个小生命降生了,这给幼仪带来了期望,给徐志摩带来了自由解放。但是世事却不是那般如愿。这位徐家小少爷在众人呵护下降生,幼仪却只能和他有片刻的亲热,其余时候都必须由奶妈照料。而徐志摩却按照家里的安排去了美国求学。但美国更像一个花花世界,让徐志摩获得了灵魂的解放,也让他遇到了一生魂牵梦萦的女子。

      当幼仪回家探亲遇到参加巴黎和会的二哥,二哥则认为她应该去美国陪徐志摩。她当时多么欣喜充满了幻想,但是传统的她无法主动说出去陪丈夫,当二哥向徐家提议时,却被徐家以照顾孩子与祖母驳回。天晓得当时的孩子一直被奶妈看管,更谈不上要照顾年迈的祖母。她只有祈祷徐志摩能够主动提出,但是期望却高失望越大。但是唯一宽慰的是徐志摩因为孩子和她有了一丝丝联系。终于老天给了幼仪一个机会,在徐志摩放弃美国进修决定前往欧洲,这让徐家大为震惊。因为徐志摩从没有擅自做过一件大事,这让徐家人有些担心,决定让幼仪前去陪伴徐志摩。

      当踏上轮船的幼仪无疑是欣喜的,因为她还是爱着徐志摩的不然无法在徐家忍受那么多,对徐志摩不断的背影冷眼那般留恋。在漫长的路途中她是期待的,但见面的时候却让她梦想幻灭,他的冷漠与码头其他人的期待格格不入,他像完成任务一般带着幼仪去商店买衣服,并且拍照寄回徐家。这让幼仪的内心深受伤害。在英国的生活是苦闷的,因为语言的不同让幼仪只能蜗居在家,当为了买菜而学习英语时,却又因为沉重的家务让她放弃,这时又有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让幼仪十分惶恐,但是徐志摩的态度却让她绝望,他要她打掉孩子,因为他已经在计划离婚,不愿与这个妻子有太多的纠缠。他甚至让幼仪自己想办法打胎。但是幼仪还是满怀期待,期望当她肚子隆起时,徐志摩能够回心转意。但是一天她所有的城堡轰然倒塌,她溃不成军,一位明小姐的出现让她败了,让她不能够在对未来的生活怀有期待。当她说”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调“时,徐志摩爆发了”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这让她不知如何是好,她只能够像一个困兽一般,在黑暗中舔舐伤口。

      当黄子美代替徐志摩来离婚时她爆发了,把人赶出去。但是她和肚子里三个月的孩子怎么办,她十分的迷茫,当她写信给二哥希望能够的到二哥的宽慰,却得来”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但是二哥还是给了她意见让她不要打胎前往巴黎。当她坐船去巴黎的路上却想了好多,她决定不再为了徐志摩而活。

      到了巴黎幼仪决定先不告知徐家张家他们要离婚的事情,而是告诉他们她又怀孕的事情,这让徐家人带来了惊喜。立刻给她寄去两百美元的支票,并且承诺每个月会给她寄钱。因为二哥整日忙于学术,所以联系了住在附近的刘文岛一家代为照料。但是别人口中的徐志摩是热情活泼的,与自己印象截然不同,这让她更加感受到他对自己的不喜。而刘氏夫妻的和谐。一起求学,让她明白有时的妥协隐忍并不能够带给她幸福。她要做一个真正的新式女性,她打算接受徐志摩离婚的要求,然后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但是带着三个月的孩子,她还是决定依靠徐家一段时间。

      当幼仪的七弟出现在巴黎,知道姐姐的处境不停流泪,反而被幼仪劝慰。有了细腻七弟的关怀后,她发现她应该去德国,在德国会有更为安全的生育环境,会得到更为细致的照顾。这一次的她没有怀疑与忐忑。她对新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与信心。生下孩子的她忽然迷茫与空虚,因为她发现她什么都没有准备,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医院同意代为照顾孩子几天。但是当她拖着疲乏的身躯回到伦敦的居所,看到带信前来的吴经熊,她忽然十分愤怒,她对自己还会因为徐志摩而心情波动,也怨恨徐志摩这般懦弱,不敢出现在自己面前谈离婚。当读了他那封虚伪的信时,她又感到不平,他怎么可以这般无愧,怎么可以将这些话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她要求与徐志摩见面。

      那么久才见面的徐志摩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原来他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所爱,他希望以一个单身男子的身份去追求回国的林徽因。张幼仪笑了,她彻底死心了,她再也不会奢望徐志摩回头,她忽然发现这样或许是对两个人最好的结局吧。她忽然感到悲哀,或许当初的一切早已注定,当母亲为了她能够出嫁而改变了她的属性,但是鼠猴或许注定婚姻不会幸福。一切的都是命中注定。

      柏林是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找份工作是一件极为简单容易的事情,而她极其幸运的遇到了朵拉,这个帮她申请学校,代为照顾孩子,让她有所依赖的朋友。在朵拉的照顾下她的二儿子彼得十分快乐的成长。但是命运就是那般喜欢逗弄她,彼得在一岁半的时候被发现小肠里有寄生虫,但是这却让医生束手无策,医生建议她去瑞士一家诊所看看,但是费用却十分的昂贵。当她向徐家求助的时候却被浇个透心凉,徐家拒绝拿出那笔钱。她十分怨恨自己,如果当时身体能够好一些,能够母乳喂养,或许一切都会不太一样。

      1925年3月19日,彼得终于摆脱了病魔的折磨,回到慈爱天父的怀抱。七天后不知从何处得知消息的徐志摩赶来,当他痛哭流涕时,她忽然觉得不恨了,但是却很讽刺,因为这个孩子明明不被他期待的生下来。现在徐志摩却为他写了一篇散文哀恸他的离去。徐志摩邀请张幼仪一同前往意大利,幼仪欣然接受。

      到了意大利徐志摩仍然我行我素,但是张幼仪早已经不是三年前的那个唯唯诺诺的女子了,她不会再蜗缩在家中,她也可以在外面自由交谈面对这个有着浓郁新思想的城市,她也得知徐志摩的境况,当年的白月光早已嫁为人妻,而他现在的红颜知己则是一位陆小曼。一位和他有着相同的思想能够产生精神共鸣的人妻。但是他们的恋情却不被接受,当王赓扬言要杀了他的时候他逃了,在意大利每天游玩,顺便怀念自己的爱人。

      没多久张幼仪告别了徐志摩前往汉堡,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国度,张幼仪真的开始了自己的孤身之路。但是这般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因为徐志摩再次打破,因为陆小曼终于离婚,但是陆母不愿自己的女儿做小,所以要张幼仪回来亲自证明他们早已经协议离婚,而徐家则希望幼仪能够回来否决掉这些,让陆小曼不能够嫁进徐家。幼仪在自家八弟的陪同下回到了国内。在证明之后,她就离开了,因为徐志摩真的和自己无关了。但是她还是把自己的儿子阿欢带走了,徐家也同意,因为他们也发现大城市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更为有效。

      但是没过多久她就接到徐家夫妇的电报,因为陆小曼的一切真的让这对老夫妻不太能够接受,而且他们也确实把张幼仪当做自己的女儿,所以张幼仪便把徐家夫妇接到身边代为照顾,在新年前他们又回去了,因为张幼仪的母亲病重。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先后送走自己的父母,她忽然不想走了。她也曾好奇过两夫妻之间是否有过爱情,但是后来的她也释怀了,因为爱情的最后也会化为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再多的轰轰烈烈最终也会归于平静。

      在东吴大学教德语的幼仪受到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邀请,因为她们看中幼仪的人际关系,身为中国银行总经理的亲妹妹,她一定能够挽回她们的损失,就这样幼仪不仅担任着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还是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

      有人说当你失去一样东西的时候,老天总会回报你另一样。或许张幼仪的前半生是悲哀的,但是她却获得了璀璨新生。或许情场失意商场得意。幼仪找到了自己缺失许久的热情。

      意外总是突如而至,当得知徐志摩坐的飞机失事时,她有一瞬间的愣神。他的婚后生活并不那般如意。现在想想他们或许只适合做亲人,能够照料对方生活的亲人。若当初的一切有所改变该有多好。他的葬礼是她照料的,甚至包括他父母的葬礼。以及后来对陆小曼支付生活费。因为她认为这是自己儿子的责任,而她作为母亲有义务替他分担。

      1949年张幼仪遇到了她的幸福苏医生,在获得自己儿子和二哥的支持后她与苏医生结婚,苏医生也是二婚,育有三女一男,但是她的到来却消除彼此的隔阂幸福生活,她成了贤内助,但是上天再次和她开玩笑,1972年初苏医生被查出肠癌,苏医生的离开带走了她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她前往美国,过着平淡闲适的生活。

      张幼仪的一生经历太多有太多的起伏,但再多的波折最终也归于平淡,或许这就是幸福。忽然发现要多谢徐志摩当初的不愿,让幼仪能够更好地完善自己,给了自己别样的人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你之怨,我之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