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3、竹骨红灯/小狐狸 ...
-
镇上桥西头,有家灯坊。
灯坊家主姓竹名竹长青,夫人姓司叫司如兰,二人琴瑟和鸣,有一小女,名叫竹司月。
竹家灯坊,开了许多年传了好几代,在镇外山上有着一片竹林,在镇内街上有着三间临街铺面五间街后库房。
生意做得不大不小,年终盘帐的时候略有富裕,人丁却一直不兴旺,到了竹司月这一辈儿,竹家就只有她这么一个小姑娘了。
春天里竹笋拔节,灯坊休息却不停工。
伙计学徒们把劈竹骨剩下来的边角料拢在一起,挑出能扎风筝的料子做成风筝,挑出能绑扫帚的料子绑成扫帚。
成品的风筝扫帚一半存在库房里,跟着清明、谷雨这种节气出售,一半做供货,直接卖到镇上各处杂货铺里。
到了夏秋两季,灯坊里的男丁每日要去山里砍毛竹,劈成竹节杀青晾干。
等到冬天来了,竹长青带着伙计学徒一起扎竹骨糊灯面,赶在腊月二十五之前把过年用的红灯笼送到各位顾客家里。
灯坊没有时间过年,年夜饭也只是匆匆吃过,刚交了红灯笼的货,就要去赶上元节的订单,给各式彩灯扎竹骨糊灯面上彩图。
上元节前七日,灯坊预售的各种彩灯都要准备妥当,送到订灯的顾客家里。
节前剩下这几日,灯坊里的一众人还需赶制小孩玩的花灯。
花灯不止要在灯坊里卖,早集晚集灯坊都要出摊卖灯。
一直忙到上元节结束,灯坊才能停工,歇了功夫喘口气。
这样整年无休的忙碌工作,不止需要有足够的伙计学徒,也得有足够的管事人。
膝下只有一女,竹长青甚是忧愁,若这女儿能管事也就罢了,竹家不重男轻女,下一任灯坊家主是男是女并无区别,只要竹司月愿意学扎竹骨习制灯,竹长青一定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她竹家技艺。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竹司月她压根就不想学,也根本就学不会。
别说是劈竹节烤制杀青这种需要技术的活了,竹司月她连灯纸都糊不上,最简单的纸灯笼能让她糊成一团乱糟糟的竹架子。
竹长青拿着灯纸教了几次,心力憔悴,作罢了。
他摇摇头,对夫人说,“等月儿长大了给她招个女婿吧。”
司如兰看着在庭院中玩耍嬉戏,不知世事的小女儿,姣好的面庞也有了愁色,细弯的眉蹙成一团,深深叹了口气。
竹司月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看管库房的老猫生了一窝小猫崽,她端着小竹筐去抱了只橘色的小猫崽来养,养了不到半年,这猫胖的连竹司月都快抱不起来了。
这胖猫平时干啥啥不会,吃啥啥不剩,别说是捉老鼠了,连房梁柱子都爬不上,但是你不喂它,它就翻箱倒柜找吃的、找乱子。
都说畜生似主人,竹长青看着整日逗猫的女儿,对夫人说,也就咱家月儿能养出这样性子的猫了。
春天的时候竹子拔节,一夜能长一尺来高,趁着时间不注意,噌噌地往上窜,褐色的竹衣哗啦啦落一地。
竹衣是能拿来包粽子的,竹司月抱着胖猫,跟爹爹,和伙计学徒们一起在竹林里捡竹衣。
胖猫贪玩,小孩也贪玩,一人一猫玩着玩着,就进了竹林深处,闯进了野狐窝。
说到狐狸。
狐狸这种精怪,忒不上台面,不是在为长第九根尾巴跑去报恩,就是在跟凡人谈要死要活的恋爱。
说报恩,你看看人家狼,一提起狼,人们就想起“狼行千里,不是报恩就是报仇”的俗语来,可见狼爱憎分明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
说谈恋爱,你看看人家龙,旷世绝恋,一爱几万年。
你再看看人家凤凰,涅槃重生,能爱三生三世,世世不相忘。
同样是妖怪,同样是谈恋爱,狐妖的恋爱…就经常是为爱碎狐丹,为爱废修为,散尽一身功力,变回凄苦小狐狸。
不比不知道,这一比,差距就出来了,噫,忒惨了。
竹司月闯进野狐窝的时候,不留神踩到了躲在落竹叶里的胡不离的尾巴。
胡不离是只灰毛的狐妖,累死累活修炼了好多年,才长出了两根尾巴,平时爱惜得不得了,走路都是翘着尾巴走的,生怕尾巴拖在地上弄脏了。
竹司月这一脚,不止弄脏了胡不离的尾巴毛,还弄断了他一根尾巴骨。
断尾巴的疼啊,精巧的骨头碎成了渣渣,疼得钻心,疼得要命。
胡不离疼得嗷呜一嗓子,哭嚎着从落竹叶里窜了出来,哆哆嗦嗦地叼着仅剩的那根尾巴打转,转了两圈,还没来得及向族人求救,就昏过去了。
看到落叶堆里窜出一只灰老鼠似的瘦猫(竹司月没见过狐狸,把胡不离当成了瘦猫),竹司月也吓了一跳,她“咦——”了一声,揪着它的尾巴回去了。
小孩下手没轻没重,这一路走回来,胡不离仅剩的这根尾巴,也被弄折了。
“爹爹你看!”
竹司月拎着就剩了一口气的胡不离,喜滋滋地朝爹爹说,“我捡了一只瘦猫!”
竹长青看着被闺女折腾得就剩一口气的小瘦狐狸,心想,算了算了,看样子也活不久,就不跟闺女讲这是只狐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