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1 ...
-
后午下半晌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瓢泼大雨,雷鸣电闪,狂风大作,暴雨来的快,走的急,赶做晚饭前儿天空已经大晴了。
西边的霞光铺了半边天,红彤彤的,跟碧玺的天空交相呼应,美丽极了。
村子西头的一户人家,除了正房和两处厢房,只留人走的夹道和正方前的一处空地,其余的地处一眼望去绿了满目,硕果累累。
丘老汉披了个薄褂子坐在小板凳上抽旱烟,眼睛笑眯眯的,时不时的往大门口方向瞧上一眼,只不过园子里的黄瓜架子挡了视线,只得靠耳朵听了。
一阵颠簸箕的声响结束,丘婆子从西厢房出来,一手端着个大花碗,一手拿着旧旧的汗巾子扑打着身上的衣衫,抬眼瞧着自己汉子还在那不紧不慢的样子,胸口登时一口闷气上来,说出来的话夹着炮仗味,
“抽抽抽,你就抽吧,你要是给你小儿子抽出个媳妇来,我就任你抽,再不多一句!”
话音未落,人已经到了跟前,一把夺过自家男人手中的烟枪,面目凶光的瞪人一眼,脚一拐,往屋里去了。
“嘿嘿嘿嘿”丘老汉也不恼,抬手抹了一把脸,仍旧笑呵呵道,“急啥,咱二小子定打不得光棍,那庙里的菩萨可不是给了话了么。”
哪知丘婆子就立在门口,腰上的围裙还没系上,她刚要反上两句,临到嘴边了头脑一激灵,管不了松松的围裙带子,双手立刻合实朝着寺庙的方向拜了拜,诚心实意的念了几声佛。
心里静下来,丘婆子自己也没了火气,收拾收拾就开始准备晚上饭。
她嫁进丘家二十多年了,生了三个孩子,头一个是大姑娘,接下来两个都是小子,普普通通的人家,没啥大富大贵的,但她知足,心里头安稳;
当家男人脾气好,为了自己啥都舍得,儿女们孝顺听话,灵巧调皮,该到日子了,嫁的嫁娶得娶,活了半辈子的人了,顺风顺水,可唯独到了二小子这了,开始打磕绊了,也不知这混球到底等个啥!
锅里贴了两参的饼子,熬得绿豆汤,院子里的茄子蒸了几条,饭就算得了,农家里的饭食自家算是不错的。
隔着帘子望望屋外,当家的不知做啥去了,早不在院子里了,大小子两口子回亲家那头了,昨儿去的,今儿个回,刚那雨大的很,也不知俩娃子和大孙子挨淋没有,心还没放下来,院门口传来驾车的声响,丘婆子脸上的忧色换上喜色,掀开帘子迎了出去。
太阳落下山,离天黑还早的很,丘家二小跟几个半大的小子扛着农具欢笑着往家走,越往村里走队伍变的越小,到了自己家门口,丘二小一挥手转身进了家门,
“娘,俺回来了,大哥家来了没有?”
“恁大的雨你还去地里了?”丘家老大从正房右边的夹道出来,嘴里吃着黄瓜,嘎嘣嘎嘣的,眼睛上下打量着二弟的衣服,只见裤脚湿了一点点,才没多说设么。
丘二小的农具顺手放到了厢房门口,光一听大哥的声音人就蹦了出来,连跑带颠的往人跟前凑,开心的不得了。
“一点没浇着!”
俩兄弟互相锤了一膀子,肩挨肩的往院里水缸的方向的走。
丘婆子跟大儿媳妇盛饭摆碗筷,小孙子估计道上累着了,这会儿还睡着呢。
“灵子,饼子产出来吧,再炒个白菜,切上块腊肉,多放点。”丘婆子吩咐着大儿媳妇。
张灵子爽利的应一声,放下手中的活计,转身去掀锅盖,等着热气散去,发现锅帘子上还蒸的玉米时,抿嘴一乐,婆婆知道自己喜爱吃玉米,隔上几天就蒸上几穗,要知道玉米可都是拉去卖的,谁家舍得这样常吃呢。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桌上的饭菜摆好了,一家人以丘老汉为首开始坐下来吃饭。
等到爹先动了筷子,小辈们才开始动筷。
农家人不读书认字,哪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反而认为热热闹闹的这才是日子。
丘婆子吃着饼子,满眼都是大儿子小儿子的笑声,再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不过想起后日是外孙女的五岁生辰,才插口说道,
“你姐姐前儿来了说起秀秀的生辰,亲家那边要摆上一桌,你们当亲弟弟亲舅舅的可不能忘了。”
丘老汉只抿着小酒不言语,丘大小朗声笑说,“娘,瞧你说的,俺们就着一个亲姐姐,还咋能忘了呢?”
丘二小紧接着道,“可不是么?上回大外甥女家来时我这当小舅的还给了十文钱叫她买糖呢。”
乐呵呵的丘婆子一听,忙咽下嘴里的饼子,唬他,“她恁小,给她钱做什么,她知道怎么花么?有点钱不说攒着。”嘴里说着硬话,神色却不见着急。
丘二小一丝畏惧不见,反而嘻嘻哈哈道,“攒钱做什么,俺还有呢!”
丘婆子瞅他这没心肝的样就来气,只觉得喷香的饼子都失了味道,大喘气道:“做什么做什么,娶媳妇呗,多大了!”
一说娶亲,丘二小就发怂,低头喝汤不吱声了。
丘大小惯性的开始打圆场,还给自己媳妇使眼色,这才给小弟多吃几个饼子的机会,不然这顿饭又得是半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