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
-
面对京城各个豪门世家纷纷私下给闺女定亲这件事,淑妃娘娘表示心塞的不行!
景帝重视太子,平日里听政多有指导,只要不傻,没人会现在去站队,惹景帝的猜忌和不喜。
太子之位虽然稳当,承恩公却忧心忡忡。自己和几个弟弟、堂弟都是有本事的人,但是儿子、侄子中间却没有出类拔萃的。虽然现在着手培养几个孙子,不知道将来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能不能顶的起来。尤其是自己的太学堂如今名不副实之后,就更加的忧心了。
当初为了培育太子,成立了太学堂,连带着皇子、公主、皇家宗亲的孩子以及二品以上大员家的子孙都可以进来听课。随着太子及两个弟弟走上朝堂,四皇子带着弟弟妹妹去了大长公主府,宗亲的孩子也陆陆续续退出后,大臣们更不好意思再送孩子们来,于是,太学堂几近虚设。要知道,一起长大的情分、同窗的情分将来都是资源。少傅大人没有学生了,表示很忧伤。
大长公主府的孩子却越来越多。
首先几个正宗公主的孩子,经常过来和几个小孩一起玩耍。这几位公主以前跟景帝没有交情,所以到目前也没有封上长公主,没有帝宠的皇家公主是非常尴尬的。所以为了自己,为了夫家,为了孩子们的将来,也得跟敬惠大长公主搞好关系。
景帝闲暇溜达过来,看着满院子的娃娃叽叽喳喳,朝堂上的烦心事少了一半。自己家的几个身体健康,脸色红润,比在宫里娇养好的多,心里又高兴了几分。
“哥哥,不能忽视了人才从小的培养。”
“妹妹有什么建议吗?”
敬惠显然早有考虑,对景帝道:“哥哥这次科举选了不少人才,不过还有一些优秀的学子本次因为各种原因落榜,朝廷当给他们一个机会。”
见景帝认真听,敬惠继续说:“哥哥可以恢复国子监,让有才学的少年人得到培养;针对朝廷急需的,开设课程;至于八股文,能免责免了吧。”
之所以愿意跟妹妹商量大事,是因为景帝总觉得妹妹遗传了齐王妃的高智慧,如现在这般,确实说到了景帝的心中。
薛无尘、吴道建、高国忠、李焕被匆匆招到大长公主府。
景帝把与敬惠大长公主商议之事一说,得到了四人的热烈响应。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公主此议甚好。”薛无尘相当的支持:“朝廷可以支助那些家贫有潜质的年轻人。”
“严格考试,凭本事入学,朝廷定期考试择优录用到各个部门当差。”吴大人建议。
高大人思索了一下,问:“校址选在哪里?第一批大约录用多少人?师资如何配备?”
襄阳郡王李焕身兼户部尚书,在心中盘点了一下家当才开口:“朝廷今年没有这方面的预算,不过今年风调雨顺,先调剂一下也是可以的。”
“王兄不必担心,第一批需要的银两我来出。”大长公主对襄阳郡王说:“王兄只需测算需要多少银子,来我府上支取就可以。”
景帝心中顿时对妹妹又敬佩了几分,每次自己有事,朝廷有事的时候,都是妹妹出钱出力。
“不能让妹妹你出这钱,本就是朝廷的事。”景帝拒绝。
“哥哥就不要推让了,我也只是出第一批的银两,等来年朝廷宽松了,我可是不会再管的。”
襄阳郡王默算了一下,对众人说:“以前的国子监校址是现成的,修葺一下就可以使用了,估计快则三月,慢则半年。入校的学生第一批控制在300人以内,食宿是有能力解决的。学费是要收个成本价的,困难的学生提出申请可以减免,算起来10万两白银应该是够的。”
“这十万两我出了。”敬惠冲着景帝笑笑:“老师的束金,妹妹可不管。”
“朝廷各部官员可以兼职。”高大人回禀:“当下工部最缺人才,今科状元王延东可做人选之一。”
“可由各部推荐优秀官员任老师。”吴尚书出了一个主意:“老师也要定期轮换,择优留用,凡是兼职的官员,年终考评时加分,作为晋升的重要条件。”
众人越讨论越兴奋,对于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考虑到了,纷纷定出各种预案。不知不觉天都黑下来了。
“去仙客来定一桌饭菜。”大长公主吩咐下去:“给孩子们也订一桌,让他们自己点几个自己爱吃的。”
“臣等有口福了。”高大人受过大长公主指点,又被推荐到吏部任尚书,关系一直不错,因而打趣几句。
“妹妹觉得校长何人妥当?”景帝问出了大家心中一直关心的问题。以后会有大批的人才从国子监走出来,校长的人选就显得格外重要。
“国子监天子门生,当然是哥哥任校长。”敬惠说的理所当然:“另外选两人任副校长,一文一武。”
襄阳郡王心道:幸好妹妹不是男儿身,否则自己这个郡王是怎么也混不上的。以后一定要唯妹妹马首是瞻,这个大局观,自己是万万没有的。
景帝也觉得非常的妥帖,又询问副校长的人选。
“谢老将军可为武校长。”敬惠一提,无人反对。谢家虽然站错队,但是谢老将军的水平摆在那里。
“嗯,”景帝点头,这几年的气顺了,也可以复用谢家了。
“至于文校长,”敬惠顿了一下:“恐怕得请吴老大人出山了。”
吴老大人是吴尚书的亲爹,年近70,不过精神矍铄,做过先帝的老师,内阁重臣,官至正一品太傅,光荣退休。要说满朝健在的资历超过他的文官,真是没有谁了。
高大人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小火苗顿时熄灭了。
吴太傅为人正直,治国理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他坐镇国子监,景帝都得乖乖的。
“公主倒是好主意,只是谁去请老大人出山呢?”薛无尘问道。
“当然是哥哥亲自去请。”敬惠说完哈哈大笑:“老大人可是很有性格的。”
吴尚书有几分尴尬,却也知道这是大长公主看重吴家,于是表态:“臣回去先给父亲透个信。”
景帝的眼睛一转:“妹妹与朕同去。”
这就是很正式的邀请加旨意了,一般景帝与长公主闲聊很少用“朕”自称,如今这般显然是不去也得去的意思。为什么呀?因为吴太傅给先帝当老师的时候,打过先帝手板子!所以先帝的儿子们从小就怕吴老大人,皇帝亲爹都被收拾了,何况你们几个小崽子!再者,吴老大人刚正不阿,皇子们明争暗斗他不管,但是要危害到朝廷稳定,老大人是会毫不留情的给拍回去的,以前的太子、楚王都没在他那里讨到便宜,可以说是朝堂上真正的中流砥柱,深的先帝及文武百官敬重!
不过,吴老大人可不止先帝一个学生呢!他还有一个关门弟子,齐王!长公主的亲爹!
当年先帝上课的时候,把亲弟弟也拉来陪练。齐王不是听课的料,坐都坐不住,没少挨板子,不过齐王殿下特别尊师重道,虽然亲哥登基以后也干了不少浑事,但是人家对老师非常好。但凡下面孝敬点什么稀奇东西,亲哥赏赐点珍贵物件都急急火火的给老师送一份过去。时间长了,吴老大人反而跟这个不成器的弟子关系好的不行,简直当儿子看。齐王殿下干了出格的事情,帮忙遮掩不说,先帝那里也帮着求求情。要说吴老大人徇私,也只对齐王了。所以齐王夫妇去世之后,吴老大人伤心过度,干脆辞官不干了,对齐王府的敬惠郡主却是关爱如故。当初谢氏对郡主不敬,要不是吴大人死命拉着,吴老大人是要去跟谢老将军拼命的!当然,吴老大人肯定打不过谢老将军的,不过画面一定很具观赏性。
景帝是知道这层关系的,所以必须拉上妹妹,否则自己死的很难堪!当然如果吴老大人肯出山,对自己的帝位,对朝廷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个道理景帝明白,所以也支持妹妹得提议,不过万一老大人固执的不见自己,那也是非常尴尬的是不是?
“朝廷的事情,妹妹可不懂。”大长公主冲哥哥笑:“哥哥去哪里,要妹妹陪着也是无妨的,不过老大人发脾气的时候,哥哥可得挡在妹妹前头。”
“哈哈哈!”景帝对自己的行为也觉得可笑,拉着妹妹为自己挡刀。
正事谈的差不多了,几个人从书房出来的时候,仙客来饭庄的伙计动作很快,饭菜已经摆放妥当。一阵阵香气扑面而来,景帝食欲大动,孩子们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四皇子见父皇终于出来了,嚷道:“可以吃了,可以吃了!”
谢将军陪着几位客人与景帝一桌,长公主把几位大人的夫人也请过来坐了一桌,孩子们一桌。
“去把三爷夫妇叫来一道陪客。”长公主可不耐烦陪这几位夫人,谢三夫人却是长袖善舞,尺度把握的也恰当,自从住进公主府以后,这些迎来送往的小事情,长公主基本上由她出面了。
相对于谢三爷的战战兢兢,谢三夫人就要从容自如的多。与几位夫人不一会儿就相谈甚欢,长公主乐得清闲,只顾自己品尝美食,偶尔举杯与众人意思一下,保持了自己高贵又亲民的形象。
景帝这边因为心情不错,吃啥啥香,薛无尘带头喝酒,喝起来场面就热闹了,谢三爷颇知道一些市井趣味故事,边喝边讲,景帝听的津津有味,一顿饭下来,谢三爷谢光德算是在帝王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二日,谢光德被扔到了大理寺,从基层做起。谢三爷夫妇对长公主谢了又谢,感激她的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