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四十五章 ...

  •   随着诚王殿下的南方之行,朝中大臣即使再笨的,也开始领悟景帝的意图。渐渐地,看诚王的眼神不一样了。
      “哼,本宫就知道,”彤贵妃毫不在意:“本宫得挑挑,给源哥儿找块好地界儿,到时候本宫跟着过去养老。”
      宫人们对彤贵妃的识时务很开心,真跟帝王拧着没好处,既然那个位置没有希望,趁着景帝有些内疚的时候,多要些好处也是不错的选择。
      “娘娘不管六殿下了?”
      “那个是有傻福的,”提前小儿子,彤贵妃笑得舒心:“老四上台,少不了他的好处。”
      宫里人都知道,五殿下、六殿下从小就是诚王的跟班,而且当四哥的对这两个弟弟格外看顾。倘若真是诚王登基,这两个弟弟,亲王的爵位是跑不掉的,而且,根本不会就番,跟着未来帝王在京城食香喝辣的掌实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六殿下如今在吏部跟着诚王殿下做事,听说干的很不错呢。”大宫女在一旁夸奖。
      “他会干什么!”彤贵妃不屑,却也开心:“老四去哪里,他都跟着,看样子将来的造化,比他哥还大。”
      端王付出多,当娘的看在眼里,虽然没有争那个位置,不过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力求完美,其中辛苦,只有自己人知道。
      反观幼子,跟在老四屁股后面,吃喝玩耍,样样没少,功课一般般,武艺稀松平常,却得到老四全方面的照顾。只要有事,不是找亲娘、也不找亲哥,自己往诚王府一躲,自有老四帮他摆平。
      “命啊!”彤贵妃叹口气。同时带信出宫给安定侯府宋灿,让他开解劝慰儿子,千万别做无谓的努力。
      相比而言,兰贵妃就不甘心了多了!几次带话出宫给哥哥,希望能有所动作。
      本来高尚书是想争取一下的,不过听闻对手是四皇子诚王殿下,尤其未来的太子妃是嘉福郡主,顿时偃旗息鼓了。诚王还可以竞争一下,如今景帝给他选了一个强大的帮手,大长公主府。高尚书表示,自己这方的势力远远比不上根深蒂固的皇家宗亲。派了夫人进宫劝导妹妹,认清形势,为睿王的将来早做打算。
      泰和公主得了消息,冷笑一下:“好处都是他们兄妹俩的,说不定当初就打了主意让老四继位。”
      泰和公主如今都没有被封长公主,作为景帝的亲妹妹,多少有些不甘心。
      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本方实力,觉得胜算不多,派了人往睿王府给女儿:稍安勿躁,谨慎行事。
      承恩公得了信,还是很开心地,由四皇子登基,比其他皇子都强!那可是有郭家血脉的人!至于亲疏,那都是走动出来的,只要利益一致,关系会很快改善的。
      郭皇后在宫里也得了信,这个不出众的小儿子居然要登大宝!虽然大儿子出事很伤心、愤怒!不过皇位将来落到小儿子头上对自己来说还是一样的。尤其这个小儿子平日里在自己宫里呆的时间更多,感情更深厚,因为对小儿子没有期盼,反而没那么严格,母子间更加融合。郭皇后吃了定心丸,心情好转,对敬亲王的事也没那么上心了。
      “嘉福是个好孩子,”郭皇后对贴身嬷嬷说道:“她娘太麻烦了。”
      “郡主对娘娘自幼尊敬,将来成了一家人会好好孝敬您的。”宫中眼多,要是敢说大长公主的不是,那真是活腻了的节奏。
      “涌哥儿也算得偿所愿,本宫就依了他。”
      诚王的婚事,只有景帝能做主,郭皇后知趣的不闻不问。不过,暗中却开始准备聘礼,对方是大长公主府,礼少了、轻了,那都会被拍回来的!
      承恩公往大长公主府送了几次礼,虽然都没得到好脸,不过态度摆出来就可以了,如今把关系融洽了,日后好合作。
      中秋节,景帝邀请四品以上文武百官携妻带子共同赏月,皇宫中沸沸扬扬,好不热闹。
      “小妹,谢谢!”景帝对大长公主诚心说道:“哥哥知道你不愿嘉福嫁进皇宫。”
      大长公主双眼有些潮湿,见皇兄如此坦诚,真心回答:“把蔓姐儿交给涌哥儿,我还是放心的,皇兄不必太担心。”
      皎月当空,一轮歌舞完毕,景帝对刘公公道:“宣旨吧。”
      没有悬念,诚王被封为太子,嘉福郡主封太子妃,另有两名默默无闻的五品小官女儿封了孺人。
      朝臣们转过头恭贺新鲜出炉的太子殿下,却发现太子给帝后磕头谢恩之后,一转眼人没了。有了解太子的,寻着嘉福郡主的方向看去,果然两人在那边说私房话呢!
      “妹妹,咱俩一辈子在一起了。”太子的嘴已经咧得找不到边了:“下辈子,还有下下辈子,都要在一起!”
      嘉福冲他一笑:“尽说傻话!”
      见有人过来,郡主闪到一边,和谢家、薛家姐妹一道。
      一些平日里熟悉的闺秀走过来,与嘉福郡主贺喜。郡主落落大方,笑着接受众人的善意。论身份,郡主在京城也是头一份了,如今她坐上太子妃的位置,也没人敢质疑,不如趁早交好,将来还有一分情面;况且,诚王殿下对嘉福郡主的情义,这些年的京城世家没有不知道的,郡主在未来帝王面前也是很有话语权的。
      既然大家都存了友善之心,相处起来当然容易的多。
      中秋节非常祥和、顺利的宣告了新任太子、太子妃的诞生,并且得到了朝廷绝大部分大臣的鼎力支持。
      “朕当初立老大的时候,也没见大伙这么支持。”见众人都支持老四,景帝有些吃味,给妹妹发牢骚。
      “可不一样,”大长公主笑笑:“当初是立长,品行能力各方面都没有考究,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朝臣们心中自然希望未来的君主能秉承皇兄的治国理念。”
      不着痕迹的被拍了马屁,景帝高兴了,不再纠结,拉着谢三爷喝酒、将故事去了。
      既然嘉福定亲了,谢府的其他孩子就可以考虑嫁娶了。
      谢同辉与世子同年,还大几个月,谢国公得意思是先考虑长孙;谢二爷觉得长女谢茵年龄也不小了,可以同时相看。谢三夫人专门去了趟大长公主府。
      “阿娥可有中意的人选?”大长公主与谢三夫人关系一向亲厚,笑迷迷地问:“辉哥儿自己有什么想法?”
      “我们哪有什么想法,这不来找公主给长长眼,看哪家合适。”谢三夫人凑过来:“我们家那口子说了,公主看着合适的就成。”
      “你们啊!”大长公主倒很受用,嘴上怪罪着,手里却拿出几个折子递过去:“回去悄悄,看看如何?”
      谢三夫人高兴地接过来,知道这几个是通过审核的合适人家,也不矫情,开开心心拿着就回府了。
      谢二爷羡慕弟弟有个好老婆,跟大长公主亲近,连儿媳妇的事情大长公主都给参详、把关。自家媳妇非但没有生出嫡子,而且人木讷、严肃,做事方方正正,不懂得变通,想想就心塞。如今有两个儿子,一个在襁褓里面,另外一个长子谢同穗似乎也没能入大长公主眼。究其原因,还是自己这些年在边塞,夫人在家与大长公主走动不多。如今嘉福郡主入主东宫,谢家就是皇后外家,未来的承恩公府,世子继承父亲的国公位,承恩公的爵位不是自己就是老三,如今看这趋势,老三虽然官位不如自己,可人家全家跟郡主亲厚,太子本人与辉哥儿、烁哥儿也相熟,怎么算自己和儿子都不占优势,心忧得不行。
      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谢三爷夫妇拿着大长公主给圈定的儿媳妇范围,左右比较,最后选定了两个:一个是国子监刘长华的嫡幼女,宫中德妃娘娘的侄女;一个是秦少监的嫡长女。
      两口子拿不定主意,又去了趟大长公主府。
      要是别人一趟一趟的,大长公主早烦了。当时谢三爷夫妇,那还真不是外人,谢三夫人直接撂摊子,冲着公主嚷道:“头都大了,您给选一个吧,家底就那么多门第高了娶不起啊。”
      说这话还有三分耍赖的成分,大长公主也不恼她,反而那着折子敲她几下:“敢情这是我儿子?”转头又问谢三爷中意哪个?
      “刘家门第高,怕委屈人家闺女。”谢三爷官职不显,刘家是正经的四品大员。
      那就是中意刘可可的意思。大长公主对这个丫头印象不错,尤其跟蔓姐儿也合得来,在太原的时候,两人还时常通信,相互捎一些稀奇物件什么的。
      “未来的国舅爷,如何委屈?”大长公主脸色一沉,严肃地提醒:“还得看看她能不能当起宗妇之责。”
      谢三爷夫妇急忙谢恩,这就是看中了辉哥儿的意思,将来自己这一房好日子还在后头,不枉跟着大长公主这么多年。
      大长公主转头吩咐李管事:“传个话,就说嘉福想那丫头了,本宫得好好瞧瞧。”
      刘可可来的很快,嘉福郡主事先得了母亲的吩咐,知道这是在给自己挑堂嫂,接待的格外用心,同时不经意间带着去了母亲的正房拜见,顺便让三叔夫妇相看一下。
      都不是笨的,刘小姐见着谢三爷夫妇,顿时满脸通红,匆匆行了礼就退了出来。
      嘉福打趣好友:“跟我当嫂子,难道不好?”
      未来皇后的娘家嫂子,好是好啊!压力大啊!
      刘小姐急忙回家,和父母商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