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四十三章 ...
-
景帝可没有妹妹这么悠闲,嘟嘟囔囔给妹妹诉苦了半日。大长公主磕着瓜子,喝着蜜水,耐心听着。
“你倒是听进去没有啊!”景帝看妹妹这个样子,完全对自己说的不上心,着急了:“我说的都是大事!大事!”
“嗯,嗯!”大长公主急忙点头:“哥哥说的肯定都是大事。”
接着有把景帝最近做的几件事情夸了夸,帝王顺毛了,心情好转。
只有在面对大长公主的时候,景帝才能放松下来,刘公公招呼侍卫宫女后退,兄妹俩要说私密话了。
“敬惠,朕中意老四。”景帝收了表情,严肃地告知妹妹。
“皇兄的眼光必是极好的。”大长公主表示了支持:“只是济哥儿的事情还没有眉目吗?”
敬亲王如何受的伤,不能这样就不了了之,当姑姑的要问一问。
景帝之前也收到了大长公主送回来的情报,各条线索都指向西北,但具体是谁指使他们干的,到目前没有调查出来,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命可以给你,消息不能给,否则,信誉没了,江湖就没法立足了。
“这也是朕想立老四的原因,这件事情上,他是清白的。”
那就是睿王、端王、包括安亲王都有嫌疑的意思了。
说到这里,大长公主笑起来,打趣道:“皇兄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儿子,妹妹可不知道。”
提起安亲王,景帝就憋屈,这儿子确实不是自己的,可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当年七哥无意闯进了自己与任夫人幽会的地方,两人迷迷糊糊成了好事,不想还真的珠胎暗结,生下了孩子。
自己和任夫人幽会多次都没有结果,老七一发而中,景帝别提多闹心了。事后,任夫人垂泪,还得好生安慰,七皇兄以为睡了一个欢场女子,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有一个儿子。
见皇兄脸色不虞,大长公主及时打住了这个话题,任夫人当年确实是皇兄心中的白月光,对景帝一心一意,对先太子宁死不从,能为皇兄守住那么多年,也是不易。
“将来朕不在了,你要好生照顾他们母子。”
“皇兄尽胡说!”大长公主轻斥:“皇兄韶华正茂。”
“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有数。”景帝微叹:“能熬下这两年就算是祖宗保佑了。”
景帝外强中干,自上次病倒后,越发的虚弱,旁人不知,自己还是有数的。有些事情,是该早作准备,交代给妹妹了。
大长公主眼光淡下来,皇兄脸色灰暗,远处不明显,两人离的近,一览无余。兄妹俩自幼感情好,见皇兄如此,大长公主心中悲切。语气也放柔软下来:“皇兄要多保重身体,朝廷的事情让大臣们多操操心。”
景帝苦笑一下:“江山是咱们家的啊!”
大长公主轻轻拍了拍哥哥的手,坚定地回答:“江山是咱们李家的!”
“老四惦记嘉福,朕担心倘若嘉福继续拗着,将来两个孩子生出冤孽。”
这也是大长公主担心的事情,见皇兄敞开了说,便没了顾忌,接话道:“自古帝王皆寂寞,如果有嘉福陪着他也是幸事一件,只是郭丛武那边有些牵扯。”
见妹妹终于松口,景帝心里踏实一些,有了些笑容:“两个孩子自幼青梅竹马是有情分的,有嘉福帮衬,老四这位置能坐稳。”
“只是郭皇后那里,”大长公主说出了忧虑:“将来有些麻烦。”
景帝对姑嫂之间的恩怨心知肚明,这些年从来都是向着妹妹的,不过,郭皇后将来贵为太后,妹妹有可能吃亏;而且,就个人本事,郭皇后明显不如兰贵妃能镇得场子,倘若将来真有事,妹妹也不是吃素的;最关键的是,郭皇后对朝政一窍不通,却又喜欢指手画脚,老四问鼎了之后,太后干政的事情一定会发生,朝臣可不是摆设,到时候连带着老四都为难。
“朕准备让她随葬!”景帝说这话格外严肃:“郭家有野心,可用要防。”
大长公主点头记下。
景帝又嘱咐了妹妹一些事情,完全是交代后事的节奏,大长公主心情沉重。
“让林世平去太原接替赵瑜吧,你们夫妻得陪着嘉福回京。”
林世平这些年在国子监干的不错,跟谢国公相处的和睦,相互之间关照不少,林家大公子林峰是诚王的侍卫总管,将来标准的帝党。
“好。”林世平去太原,大长公主能接受,人比较温和,不会擅自破坏太原的平衡和赵瑜经营多年的产业。
第二日,景帝下旨,封薛无尘为尚书左仆射,赵瑜为尚书右仆射,开始了左右两位丞相的时代。
林世平晋升太原府尹;德妃兄长原太常寺少卿刘长华晋升为国子监副校长;谢国公卸任国子监,欧阳怀仁接替。
赵瑜快速地交接完毕,将人马分为两拨:一部分带着回帝都;另外一部分留在太原,负责晋阳楼的生意以及鹤卫山庄的各项事宜。
谢同烁等谢家子弟主动要求留下,赵瑜安排霍君等辅佐。
赵成鲲、赵成鹏等赵家子弟打算继续留守鹤卫山庄,赵瑜考虑将来在京都附近再建一个,两个山庄相互策应,一备不时之需,鉴于赵成鹏活动能力更强,被带到了帝京,赵成鲲留守,鹤卫山庄有二十名骨干跟随入京。
谢同穗回京,自此,谢家孙辈四名男儿,除了谢同烁,三人聚集京都。
因为不放心妻子,赵瑜快马加鞭赶往京城,金银细软及府中大部队人马缓缓而行。
赵泰在父亲怀里呼呼大睡,丝毫不受影响,到了京城,精神抖擞,大长公主见到幼子,心情顿时愉快,抱着儿子又亲又笑,半天舍不得松手。
小家伙越来越可爱,留着口水,亲得大长公主满脸粘糊糊,当娘的反而高兴,哈哈大笑。赵瑜在旁边看着,心中圆满,更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沉重,如何让娘俩一直开心下去,是他的责任。
因为赵瑜的分权,薛家对大长公主府的态度比较微妙。以前薛阁老地位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有赵瑜比肩,虽然有左右之分,不过权力大打折扣。
“关键时刻,薛家指望不上!”大长公主对当年老晋国公帮承恩公说情一事耿耿于怀,只是薛虎、薛无尘这两位舅舅一直亲厚,才又亲热地走动起来。如今丈夫和舅舅有利益之争,如何平衡两者关系,大长公主表示很头大。
两口子密商一阵,又召来杜长史等幕僚一同商议,既然知道景帝中意诚王,大长公主府下一步如何打算,就要做出具体安排了。
因为霍君不在,大长公主还有点不习惯,霍昌黎说话直接,一针见血,干脆利索,杜长史等人稳重,执行命令坚决,但是创造力明显不足。
过后,大长公主对赵瑜说,换李子建去太原,让霍君速回。赵瑜笑笑,说道:“将霍君培养起来给嘉福吧,郡主身边将来需要这样的人。”
李子建突然被委以重任,顿时热血澎湃,当初,看见霍君忙里忙外,就羡慕不已,如今有了发挥的空间,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成绩来。
霍君详细地与李子建交接,又对谢同烁等人叮嘱一番,才匆匆启程。
世子、郡主亲自在城门迎接,霍君顿感知遇之恩,当得知要辅佐未来皇后之后,霍昌黎觉得一展抱负的机会来了!
凭着晋阳楼的历练,霍君比以前稳重成熟了许多,接下来许多日子,赵瑜夫妇有重大事宜都与之商议,杜长史等人完全成了执行者。
“殿下,”霍君认真听完赵瑜的情况介绍后,对大长公主说:“如今首要的事情,是解决郭丛武的问题,嘉福郡主倘若一心牵挂那边,大长公主府的处境很尴尬;即便奉陛下旨意成婚,郡主不甘不愿的,将来必生事端。”
“当初本宫没想让嘉福入宫,所以放任了她。”大长公主心中有了主意,对赵瑜说:“让鹤卫山庄的人办办差,试试能力。”
赵瑜点头答应。
嘉福从母亲那里得知皇舅舅的想法后,沉默了许久。对于在皇城里长大的孩子,权力的意义理解深刻,如今不是你愿不愿意的时候了,是必须愿意!否则,整个大长公主府、谢国公府都讨不到好处!甚至所有亲人都要受到连累!
“母亲,可否饶郭二公子一命?”
大长公主点头:“那倒不至于。”
听女儿终于松口,虽然艰难,却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做母亲的还是心疼女儿,轻轻拍了拍嘉福的手,说道:“当初他家不闹那一出,如今你们可能已经成婚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得认命啊!”
想到郭夫人的态度,嘉福本来犹豫的心,渐渐冷了一下来。再深的感情也经不住亲人的挑拨,尤其那人是生养他的母亲!
方家如今在流放地过的凄惨,郭夫人每每垂泪,暗中不知道诅咒了多少恶毒的话语。还有郭大公子夫妇,尸骨无存,这事连老永安侯都耿耿于怀!
随着年龄增长,嘉福越来越明白,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的联姻!那个风光霁月的青年人只能留在梦中了。
有了女儿的首肯,大长公主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