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节礼 ...
-
林婶最近很烦恼,老是有人像他打听刘逸的亲事,虽然刘逸叫她一声婶,但她到底不是刘逸的正经长辈,哪里能插手他的亲事呢,而且刘逸虽然分出来了,但他爹和嫡母都还在世,也许刘逸的亲事他家里人有自己的想法呢。
虽然和刘逸关系挺好的,但在林婶心里,刘逸和他们到底是不一样的,那一身的细皮嫩肉,一看就是富贵人家才能养出来的,村里的小姑娘和他站一块跟丫鬟和少爷一样,明明一点都不般配,那些人怎么看不清现实呢。
其实村里人也知道他们村的丫头配刘逸还差了点,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啊,在这个时代,如果到某个地方定居,能最快融入当地人中的办法就是找个当地的婆娘,许多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而且刘逸条件好啊,又识字,又有钱,家里每天都有肉香味,闺女嫁给她能享福啊,虽然刘逸有些钱,听说分家分到了两百两银子呢,但村里条件不错的人家加上田地的话也差不多有这个家底,从家世上来说倒也没什么配不上的,只是刘逸家里人少,显得生活条件好一些罢了。
这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刘逸有秀才功名呢,实在是刘逸的表现一点不像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没有穿长衫,说话也不会之乎者也的让人听不懂。
村里看上刘逸的人家也不少,但刘逸身边没个长辈,他们想说这门亲都找不到门路,也有人让家里的女儿到刘逸家旁边多转转,如果能让刘逸看上就更好了,可是刘逸这段时间不是在家里抄书就是赶着马车去镇上,愣是没发现最近许多上山扒柴(扒松针引火)的女孩都喜欢从他家门口路过。
也是没办法了,有人就找上了和刘逸关系最好的林家,想让林婶帮忙探探口风,如果是以往,林婶也就答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帮也说不过去,而且如果刘逸能早日找到一桩好亲事也是好事,但现在刘逸不是在教她儿子认字吗,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老师总是多一分尊敬的,在他们面前说话都要注意分寸,就怕孩子受委屈。
一方面是乡亲,一方面是很看好的后辈兼孩子的先生,林婶也不知道怎么办,这两年来,林婶有事都喜欢跟大儿子说,这次也是。
林风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有些酸酸的,那句刘逸不会介意怎么也说不出口,反而昧着良心让母亲别管这事。
刘逸是他认定的媳妇,当初他们都亲过嘴了,所以,刘逸自己肯定也是不愿意跟那些女孩有牵扯的,虽然他现在还配不上刘逸,但他有很努力的识字,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像刘逸一样厉害的,而且他有力气,那些女孩子有什么?难道让刘逸下地干活养她们吗?
刘逸可不知道林风的心理斗争,现在天气一天天冷下来,他已经很少出门了,每天就窝在火桶里,连默写书籍的效率都高了很多。
一般冬天都是比较清闲的,尤其是没有大棚和变异蔬菜种子的古代,上辈子刘逸老家那边哪怕是冬天也不缺蔬菜吃,哪怕不用大棚园子里的菜也是一年四季不断的,所以刘逸确实没过过完全没有新鲜蔬菜吃的冬天。
所以现在,刘逸已经与猪肉为伍了,这时候肉都可以放比较长的时间,他一次就买了半扇,在加上林婶送来的干菜咸菜,也勉强过得去。
咸菜以前刘逸的母亲也会做,但那东西要用菜籽油炒出来才好吃,所以这里的人吃干菜比较多,而且什么东西都会晒干,豇豆茄子辣椒萝卜………
看着各色菜干,刘逸想着也许可以送一些给刘家,这时候都讲究个孝道,像刘逸这种分出来单过的,逢年过节的给长辈的节礼也是必不可少的,刘逸住的离京城有点远,其它节日也就算了,要是过年还没个信,也太让人寒心了。
所以最近刘逸一直在愁该给些什么节礼,贵重的刘逸拿不出来,刘家也不缺那个,但便宜的连路费都抵不上,也太亏了,眼见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节礼要还不开始送,年前就到不了京城了。
到目前为止,刘逸也只是为祖母抄了几本经书,给父亲画了一幅画,现在在加上一些菜干莲子,勉强凑了一箱子,直接送到镖局了,就这么点东西,直接就要五两银子的运费,刘逸有预感,他送的这些东西只会给家里下人加些菜,或许连府里的下人都看不上,直接就扔了,所以他这是花了五两银子送了一堆破烂回去?。?
不过刘逸却是猜错了,远在京城的刘家众人收到他的礼物还是蛮高兴的,尤其是祖母,自从分家后,刘逸的几个兄弟相继搬出府,府里一下子空旷了很多,她老人家不习惯也是正常的。
关键是他的几个兄弟自从搬出刘府就在也没回去过,完全不来往了,虽然刘父是尚书大人,但刘逸的几个庶出兄弟又不做官,没必要扒着刘府,而且就算扒着也得不到好处,现在刘府还是郑氏当家呢,刘逸他们兄弟几个的共同点就是都不喜欢郑氏。
就是刘逸的节礼寄到京城,都差点被郑氏拦下来,还是老夫人身边的婆子听说了这件事,过年刘家吃团圆饭的时候,老夫人见原本一园子的人只剩下两桌,派人去请他的几个孙子居然没一个人过来,老夫人自然不高兴了,感叹她这个祖母做的不好,孙子都不愿意回来看她,她身边的婆子为了哄她,就将刘逸送节礼的事说了。
“老夫人,这人都是处出来的,几位少爷没有在您跟前待过,自然不知道您的好,几位孙少爷以前常来跟您说话,知道曾祖母的好,这回他们就想要过来呢,不过是少夫人说他们年纪小,不让他们过来罢了,毕竟是小户女,都是些眼皮子浅的,您可不要为了她们扫兴,还有八少爷,都到外地去了还不忘给您送节礼呢,也不枉您疼他一场。”
甄氏听到这话心情才好了一些,“逸儿送了节礼来?怎么没人告诉我?”说着就看向郑氏。
郑氏好不容易将那些碍眼的庶子弄出府去,巴不得再也不见呢,在她看来,刘逸送东西就是为了引起老夫人注意,好分得更多财产,要知道甄老夫人的私产可是非常丰富的,这些都是他儿子的东西,可不能让那庶子的计谋得逞。
这种情况下郑氏的口气自然不好,“都是些不入流的东西,没得碍了母亲的眼。”
甄氏听到这话就不高兴了,他孙子给她的东西,郑氏竟然不让她知道,对这个媳妇,她真是看不上眼,自己没本事笼住男人,成天只会拈酸吃醋,没本事让那些妾生不出孩子,只会百般琢磨庶子,忒小家子气了。
还是小郑氏在中间打圆场,“祖母,母亲这不是怕你担心吗,小叔跑那么远,也不知道过得好不好,我们心里也担心呢,但都不敢在祖母面前提小叔,就怕祖母听到了难过,您可要体谅我们的一片孝心啊。”
甄氏听她这一说也适时红了眼,“你这孩子有心了,逸儿也是的,好好的京城待不得,非要跑去乡下地方吃苦,他也不想想老婆子都这么大年纪了,也是个不肖的,总算是记得送节礼,还没忘了老婆子,对了,你们八少爷送的东西呢?快拿过来给我看看。”
郑氏这才不情不愿的让人去拿东西,东西拿来就发现贴了条子的箱子已经被打开过了,里面的东西少了一些,刘逸写的书信经书画的画作被扔在一边,甄氏首先拿起书信,看完以后就捧着刘逸“亲手”抄写的经书,边哭边喊“奶奶的乖孙哦”,真是闻着伤心,见着落泪。
一桌子女眷跟着抹了两回泪,唱足了祖慈孙孝的戏码,甄氏才开口,“逸儿在外面真是受苦了,一把干菜都是好东西呢,还说吃着不错,送来给我尝尝,也算这孩子有孝心了,把这些送到厨房做出来,我也尝尝逸儿说的好吃的”,立马就有下人搬着箱子送到厨房。
刘府的厨子自然手艺不凡,哪怕只是些干货也做的美味异常,再加上府里众人吃惯了山珍海味,过年期间更是大鱼大肉,所以一盘清粥小菜那就是一股清流啊,刘逸送去的那点东西非常受欢迎,甄氏更是高兴的不得了,孙子有好吃的都不忘了她呢。
被这么一提醒,甄氏也想起来了,她还有一个孙子在外面吃苦呢,“成儿媳妇(小郑氏),你派人给逸儿送点东西过去,堂堂尚书府公子,哪能和那些乡下人一起吃糠咽菜呢”。
小郑氏看着婆婆(姑姑)的脸色很不好,也是非常为难,小郑氏非常了解她婆婆,她婆婆都多大年纪了,也只有甄氏才会以为她是在拈酸吃醋,也许曾经婆婆也是伤过醋过,但现在公爹都老头子一个了,还醋个鬼啊,所以现在婆婆就念着刘家的家产呢,这些都是她儿子的,给刘逸送东西就是剜她的肉啊,她儿子就是小郑氏的丈夫,所以她对婆婆的护食行为一直非常赞同,给刘逸送这种有去无回的礼她也不乐意,再说了,家里的人情往来都是婆婆在管,现在祖母让她插一手,这下她姑姑说不定以为她想分权呢,但这事是祖母说的,她又不能拒绝。
本来以为这就完了,刘府的晚宴也都结束了,谁知道甄氏临走前还看着郑氏说了一句,“以后逸儿来信,就直接拿给我”,她在心里已经认定她孙子那么孝顺,不可能这么久不给她写信,一定是郑氏这个毒妇把信毁了,不过她这还真是冤枉郑氏了,刘逸在莲花村过得乐不思蜀,真没时间讨好老太太了,就是送节礼也是出于礼节,免得落人口实,刘逸又不像他几个兄弟一样没读过书。
不过虽然刘逸之前没写过信,但以后就有了,府里的下人都是人精,在给刘逸送东西的时候就特意说了一句老太太甚是想念他,每天都盼着他的信件呢,刘逸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然,那个瞒着郑氏递话的下人也得到了十两银子的赏赐,真是心疼死刘逸了。
当然这都是年后的事了,刘逸送出节礼后就没想那么多,本来就是个意思。
这时候的刘逸还在家里窝冬呢,有时候还得加上林家人,除了林婶和林雨不太方便老是去他家,林家其他几人完全赖在他家了,林风是为了追媳妇,林云是为了工作,至于妞妞完全是为了取暖,林家的房子建了有些年数了,又不是砖瓦房,一到冬天就到处漏风,也只有灶台那块有点热乎气,哪里比得上刘逸的新房子啊,而且刘逸还一直抱着妞妞坐火桶里,她更不舍得离开了。
刘逸也很高兴他们能来,大冬天的一个人在家多无聊啊,这下子家务活有人做了,说话有人陪了,闲了教大伙认认字,逗逗小姑娘,日子都过得快了,就是感觉把林雨一个人扔家里不太合适,这个时候林风他们都歇息了,她却没个休息的时候,才十来岁的小姑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