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初见 ...
-
松饼是韩国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的时候吃的糕饼。韩国有一些民间说法,认为如果松饼做的漂亮就可以遇到漂亮的新娘、好看的新郎,或者可以生下漂亮的女儿,所以人们在制作松饼的时候,总是倾注很多心思。金氏宗家在传统制作松饼的方法上,加入秘制的馅料,使金氏的松饼不同于其他普通的松饼,有独特的味道。松饼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大米粉和面后,里面掺加其他的材料就成了各种各样的松饼皮。比如说加上南瓜,那就成了金黄色的;加上艾草或者是菠菜,那就成了绿色的。馅儿的种类多种多样,有芝麻和砂糖馅儿的,也有栗子馅儿的,也有大豆馅儿的。总之,松饼的馅儿和饺子馅儿不一样,它属于一种点心,因此主要是以甜味儿为主的,不能加肉和菜之类的。金氏的松饼放入秘制的水果馅,使口感更佳,更有营养。
在江陵的第一晚,宝儿和姐姐宝乐在厨房里和金奶奶,大伯母,姑姑,欧妈何秀英学做松饼。因为明天祭祀就要用到,所以大伯母已经提前把材料准备好,现在大伯母就开始了教学过程,不仅教授松饼的传统做法,还详细介绍了秘制馅料的做法。宝儿觉得虽然金氏松饼程序在传统做法上加了几道程序,但是出来的效果却是极佳的。看着这样全家妇女集中在一起做松饼,和面,包馅的场景让宝儿想到上一世过中秋节时几户人家集中一起做月饼的场面,那时做月饼,全靠人工,在院子里放一个大大的火盆,上面放上与尺寸相符的平底锅,做好的月饼就放在平底锅里,然后上面再放上一个火盆,火盆边沿有便于起锅的链条,链条拉直勾在一个木架上。女人们和面,擀面,揪面,放豆沙馅搓圆,然后放入圆形带棱角的模具中贴实,倒出月饼之后,用红色的圆形章盖在月饼上,撒上一层白芝麻,一个月饼就做好了。男人们这时就会将做好的月饼放入平底锅中,按时揭锅翻腾。当月饼两面金黄时,空气中就弥漫着一股月饼特有的饼香,咬一口,表皮酥脆,内馅松软,甜度适宜,可谓色香味俱全。
“想什么呢?宝儿”宝乐见自己捏着手中的面团发呆问道。
“哦,没什么,就是觉得大家一起做松饼感觉很开心。”
“哎一股,我们宝儿将来一定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娴淑女子。”大伯母打趣着。
“宝乐,宝儿将来要是有大嫂一半的手艺,我就做梦都笑醒了。”欧妈何秀英看看宝儿,宝乐的成品对大伯母说道。
“宝乐,宝儿做的松饼很好,只要再稍加练习,形状方面会更完美。宝乐,宝儿你就不用担心,现在需要担心的是我们家宝娜,等她留学回来,一定要好好教教她。”
“我们宝娜也很好的,毕竟从小是宗妇教养长大的,不会差到那里,放心吧。”金奶奶安慰着大伯母。
“也不知道宝胜,宝娜明天中秋怎么过。”大伯母看看屋外的月亮满脸忧心。
“大嫂,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在国外宝胜,宝娜也没有那个条件准备中秋的东西。不过这两个孝顺的孩子一定会给家里打电话的。”姑姑金恩淑见大伯母担心,连忙安慰大伯母。
“大伯母,您不要太担心了。我听说每逢这种节日,会有同乡聚会的,相信堂哥堂姐他们不会太孤单的。大伯母,您帮我看看我做的松饼怎么样?”宝乐不想大伯母太过忧心,急忙转移话题。
“做的挺好。你看这里在捏一下,是不是更饱满。”
经过一夜的准备,祭祀要用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大家收拾好厨房里的东西,各自回房安歇。宝儿和姐姐宝乐被大伯母安排在里屋的一个房间里,推开伸拉的木门,没有见到床,窗边放着一个古典雕花的木质梳妆台,墙角立着一个到顶的五门衣柜。姐姐宝乐熟练的拉开衣柜的门,拿出铺床的垫子,两床被子,两个枕头放好。宝儿第一次睡这样的地铺,忍不住倒下平摊在地板上,虽然有些硬邦邦的,但是不会感觉凉,还隐约能闻到实木的香味。
“呀,金宝儿,你这样像什么样子,快起来”
“我就要这样,我还要滚来滚去。”宝儿说着便在地板上打滚。
“金宝儿,你几岁了,还这么幼稚,快起来,去洗漱,准备睡觉了。”宝乐拿着睡衣出了房间。
宝儿见姐姐出去了,只得乖乖起来,拿好睡衣出去洗漱。
也许是白天太累了,姐姐宝乐躺下之后很快就睡着了,但宝儿一丝睡意都没有,也许是换了新环境的原因。宝儿起身轻拉木窗,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宝儿怕吵到姐姐,更是放慢了速度。窗外一轮圆月挂在天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生此世宝儿是无法做到两全了。宝儿双手合十,对着月亮默默祈祷,希望上一世的母亲,弟弟,一切都好。
第二天中秋节的祭祀开始了,全家都穿上了定制的素雅韩服。大伯母告诉宝乐,宝儿,祭祀的食物叫做祭需。祭需根据每个地方和家庭是不同的。祭需要摆放在祭桌上,而且有不同的摆放方式。在祭祀的时候有要为神位特别准备的东西,也有不用准备的。为神位特别准备的东西有:饭(膳),汤(羹),锅巴(熟水)等按神位数准备。饭盛在碗里盖上盖子。汤是用加了牛肉的萝卜汤然后盖上盖子。锅巴汤是在冷的水或者是热水中加一点饭粒。与神位数量无关的东西有:酒(祭酒),食醋(醋碟),酱油(生抽),糕(糕饼),汤(羹),煎饼(煎),烤(炙),脯(鱼脯,肉铺等),甜米露(醯),蔬菜(素菜),泡菜(沈菜),点心和水果(果实)等。酒要准备清酒。食醋和酱油要装在小碗里准备。糕一般都用蒸糕。汤(羹)是鱼汤、肉汤、鸡汤等各种各样按基数敬奉,要用三种材料准一次性做。煎饼是要准备肉煎饼,海鲜煎饼等。烤的东西用的是黄花鱼,牛肉,鸡等。脯准备鱼脯,肉脯等,鱼脯是背部朝上放着。甜米露是要有料在里面。蔬菜是不一样颜色的三种蔬菜放一个盘子里。泡菜是用萝卜片水泡菜。水果是准备双数。所有祭祀的食品都不用香辛料(大蒜,胡椒,辣椒粉,葱),只能用酱油和盐调味。祭桌摆放也有一定的讲究。祭桌神位放在北边,祭酒在南边,普通的是摆五列,从神位在的那边开始第一列摆放的是主食,汤等,第二列摆放的是祭桌的主要料理烤制品,煎饼等,第三列摆放的是副料理羹等,第四列摆放的是蔬菜,泡菜,脯等小菜,第五列摆放的是水果点心等餐后吃食。
宝乐,宝儿帮大伯母将祭祀准备的食材一样一样的摆放在祭桌上,然后大伯,阿爸,宝贤他们就进入祠堂领着家里的女人们开始祭拜。第一次是迎接仪式。打开房门进行祭祀,意为敞开门庭,迎接先祖的到来。然后是大伯父,阿爸金振中进行跪拜,接着是大伯母带领家里的女人,子女跪拜(奶奶不用参加跪拜),每次跪拜行跪拜礼两次。迎接仪式以后是正式祭拜。一个家庭成员跪拜以后换另外一个家庭成员跪拜的时候要用祭祀桌上的筷子敲两下餐盘,然后放在另外一道菜上,意为请吃这道菜。家庭成员轮流祭拜之后全家人集体祭拜,此跪拜为送客礼,恭送先人归去,然后祭祀结束。
祭祀完成后,宝儿不得不感叹韩国人对传统礼节的矜持与恪守。对先人祭祀是一种传统美德,这种礼节在华国国内好像慢慢的已经淡却了,每逢节日,人们只关心放几天假而已。宝儿只能一声叹息。
中秋节的餐食十分丰盛,让宝儿大开眼界,原来韩国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泡菜文化,还有其精致,华美,内涵的地方。
吃饭的时候,宝儿听到姑姑第二天早上就要赶回汉城,吃完饭时急忙拉着姑姑去自己的房间。当姑姑看到自己的小说时,有些惊讶,然后认真的阅读着,还拿出笔勾画着。小说很快看完了,姑姑面带微笑摸摸宝儿的头说:“哎一股,我们家宝儿真厉害,这么小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听到姑姑的夸奖,宝儿有些害羞,作为一个有大龄灵魂的人来说有些觉得惭愧。
“不过宝儿,不要骄傲噢,虽然小说格局,故事情节很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物性格不鲜明。还需要多努力啊。多多修改,同时也要培养一下写作的思维,多读书,丰富知识,多体验生活,丰富阅历,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作家的,加油啊!”
“nei ,姑姑,我会的。”
“宝儿,你想过出版它吗?”
“姑姑,真的可以吗?”
“当然,这么好的作品,为什么不让世人看到。到时你全部写完,姑姑帮你联系出版社。”
“姑姑,真的吗?太好了,只要想到有一天我的小说能变成铅字,我就要快乐得飞起来。”
“敢想敢做,出名趁早,当为金家女子。”
姑姑的肯定是宝儿写作道路上源源不竭的动力,想成为姑姑那样受人尊敬的剧作家,是宝儿江陵之行立下的誓言。拥有上一世丰富的看剧经验,对于韩国未来10多年的火热剧如数家珍,这些是宝儿韩剧创作道路上丰厚的基石。宝儿想会有那么一天的,成为优秀的小说家,剧作家,并且这一天不会遥远。
中秋节的第二天一大早,姑姑就离开了祖宅,走时还叮嘱宝儿要继续努力,遇到写作困难时要及时联系她。
姑姑走后,阿爸金振中带着三姐弟去参观了乌竹轩博物馆,据阿爸说乌竹轩是书法,绘画艺术家申师任堂生活过的地方以及他的儿子栗谷李珥(朝鲜时代的学者和政治家)出生的地方。该轩建于朝鲜(1392~1910)第11代王中宗(1506~1544在位)时期,属于韩国住宅中历史最悠久的木质房屋。这两位的名字对于韩国人来说不会陌生,韩币五千元上戴帽子的老人和韩币五万元盘着发髻的夫人就是他们二位,可见他们母子二人在韩国民族历史的地位上是有多么的重要。
乌竹轩采用了二翼工样式,很别致。轩里绿化非常好,到处都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竹林。申师任堂和栗谷李珥的雕塑栩栩如生,可以见证一代又一代韩国人及外国游客的到来。
参观完乌竹轩后,阿爸带着全家人与奶奶,金奶奶,大伯,大伯母告别,在车子开出好远之后,宝儿还隐约能看见奶奶他们站立在门前遥望着车子远行的方向,宝儿想以后暑假要多回来陪陪奶奶,金奶奶,大伯,大伯母他们。这里是宝儿重生韩国后第二个温暖的家,是可以心之归宿的地方,宝儿期待下一次的江陵之行。
回到汉城,全家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这一天,欧妈在看电视时突然惊道:好帅气的小伙子。宝儿扭头去看,发现居然是大帅哥赵寅承先生的服装广告,此时的他刚刚出道,还只是一个青葱少年,剪着男学生会剪的短发,脸部没有棱角,十分稚嫩,没有上一世鼎盛时期那种随时散发着荷尔蒙的魅力,现在的赵寅承只是上一世的1.0版本。此时的宝儿只觉得是一次寻常遇见,姑且说是遇见吧,毕竟是第一次看见赵寅承,虽然只是在电视上。但宝儿永远想不到在以后命运会将两人紧紧相连,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