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重阳 ...

  •   九月九日重九节,秦州城内自是一片节日的欢欣。重九节日风俗,登高插茱萸,赏菊会友,在秦州还有一特殊习俗,便是食一种带果酱的甜糯米糕。

      梁氏旧宅中的厨娘一般在重九节前一日便会泡米、研磨米粉、摘玫瑰花瓣与红果一同搅碎,到傍晚时将米粉盛入方型模具,再将馅料均匀撒上,再以米粉覆之,压平盖实。带到翌日清晨,上锅蒸上一刻,新鲜的糕饼便出炉了。

      今年因着有梁辰兄妹的到来,宅内的家人们特意多做了许多糕饼。清晨时厨娘万氏亲自端到了梁珑的房间。

      “五姑娘,来尝尝我特地为你做的糕饼!你小时候最爱吃的!”

      梁珑早就起床,此刻刚刚系上自己的面纱,懒得再卸下,便笑道:“万姐姐,我来了秦州梁个月,你每日做一桌的佳肴,道道都说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菜,我都要被你喂胖了!”

      “哎呀,哎呀!姑娘可莫说笑了!找遍秦州城,奴婢再没有见过比你更纤秾合度的美人了!”万厨娘放下了手中的托盘,自己先忍不住拿起一块糕饼吃了起来。

      老宅中常年没有主人,自然也没有主仆之分,仆人们都很和气,对梁辰和梁珑也不会过分小心。这样的态度反而让梁珑十分舒适,不然也不会在这里一住两个月了。不过她却从没有忘记她回到秦州只有一个目的,寻找母亲。

      两个月前,他们来到秦州,老宅的人被问道到当年家主的那位妾室,俱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她已经回到了秦州,也从未在秦州听过这人的消息。两个月来,梁辰和她已经一寸一寸几乎将秦州城和周边镇子走遍,却也毫无音信。不过她仍旧没有放弃希望,反而对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奔波的兄长多了许多愧意和感激。

      “好啦。我带走一块路上吃。”梁珑笑眯眯地用手帕包起了一块糕饼,边道,“今日我们要去盘云镇,听说要走好久,不和你说啦,走了!”

      盘云镇在秦州城西北方向,沿着官道骑马走了一个时辰,才行了过半路程。已是仲秋,官道上马蹄踏去尽是金黄落叶,阵阵秋风将官道上离人之心刮得萧索。

      一路上,梁珑喋喋不休地和梁辰说着自己今后的打算,梁辰却不发片言,忽然勒住了缰绳。

      “为何停下来?不是要快些走才能在日落前回去么?”梁珑问道。

      梁辰神情复杂,对她道:“珑儿,今日我们先不去盘云镇了,好么?”

      “为何?”

      “今日……是重阳节,我们去登秀鸾山吧。”

      梁珑转头看他,将一缕被西风吹得飞起的头发别到了耳后,其实她也明白,今日在盘云镇能寻到她母亲的可能很小很小。连日的奔波辛劳,梁辰一直陪着她,没有一句怨言,今日忽然劝她不去,她也没有十分不情愿,便点头答应。

      秀鸾山是秦州名胜,景色秀美而不险峻,今日又是重九佳节,自是游人如织。

      “今日清晨时我收到了父亲的信,询问我何时回京呢。”二人拾级而上时,梁辰似是无意说道。

      若是以往,梁珑听到关于梁家人的消息,都会瞬间翻脸,但此时却丝毫没有动怒,只是淡淡道:“你也离家两个月,是很久了。”

      “是啊,听父亲说年后可能今上会将我调往太府寺,到时候恐怕不能长留京都要到各地行走。”梁辰道,“父亲如今虽为内正司司正,不过身体已经渐渐吃不消,母亲一味关心父亲身体,倒是不似从前那般争抢好胜了。”

      梁珑却一笑:“不可能。你母亲既然不再对梁大人的仕途过分操心,那自然会将精力转到你这个嫡子身上了?”

      梁辰不好意思地笑了两声,不置可否。

      “那样你会很累的。”她道。

      “现在京都中三位长姐都已出嫁,家中只剩我和四妹,也是冷清了许多。你……便和我回去吧?”梁辰犹豫着,再一次提出了这件事。

      梁珑停下了脚步,觉得事情有些不对。梁辰知道她对那个家有多少的憎恶与不耻,也是他亲口答应带她来秦州寻母,他怎会又突然劝她回京?

      她皱眉望向自己的长兄,他也看着自己,目光中竟有一丝悲悯。看到她用问询的目光看着自己,梁辰不忍,转过头来,目光看向十丈高处的秀峦山次峰峰顶。那里有一座小小坟茔。

      “你我在秦州苦寻了这么久都没有进展,我便瞒着你……给父亲的去信上问了他这件事。今晨他的来信上说,姨娘当年离开京都确实回了秦州。只是没过多久……姨娘便生了重病……”

      梁珑已经明白过来,脑海中竟出现了阵阵雷鸣,一瞬间她甚至觉得无法站稳,可她又忽然健步如飞起来,一步踏上三级台阶,爬上了次峰。

      “姨娘是被旧宅里一位服侍她的老人按她的意愿葬在了这里。那位老婆婆在前几年也不在了,所以宅中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梁辰快速跟上了她的脚步,“已经很多年了,你莫要太伤心了!”

      她立于那荒草丛生的小土丘边,一块小小的无字的石板就是墓碑,若是不留意,几乎不会有人发现,这里埋葬着一个人,这个人是她的生母。

      她的母亲,一个貌美却短命的女人,她在这世上唯一的依靠,没有了。来了秦州这么久都没有母亲的音信,她早就该有准备,早该预料到这个结果。可现在亲眼看到这一幕,她还是不能接受。

      “珑儿,这样,我再陪你在秦州住一个月,为姨娘修整坟茔,为她重新刻碑,然后我们再回京都好不好?”梁辰见她并无表情,亦无动作,只是呆呆的望着那墓碑,便道。

      好不好?好不好?她现在说不出一个好字,她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她觉得自己应该痛哭,可奇怪的是她却没有眼泪。她只是静静的走到了墓碑旁,坐了下来,开始絮絮和她娘说起了她离家的这些年的故事。

      同时的京都,歆寿宫内。

      “贺二公子,上哀家近前来回话。”太皇太后声音不大,却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

      他从容走到了太皇太后的身边,殿内的宫人们看到太皇太后的眼色便纷纷离殿等候。

      “太皇太后殿下自年初所患之疾已算大愈。您可安心。”他以得体而适宜的语气道。

      “哀家这场病是大愈了,不过那积年旧疾又如何呢?你不是宫里那些御医,不必尽说些好听的来搪塞哀家。”太皇太后忽然睁开双目,“如实说。”

      他倒没有任何心里负担,既然问了,他坦然道:“若太皇太后好好将养,到了明年春天便可保无虞。”

      太皇太后闻言无悲无喜,沉默了片刻,道:“你扶哀家起来。”

      他微微迟疑片刻,伸出手来扶住了这个曾经呼风唤雨,如今风烛残年的开国皇后。她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寿数残存不多,但是依然保持着冷静沉着。

      太皇太后坐起身来,双目审视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面容如此眼熟,却绝不是像他的父亲。

      “你父亲可还好么?哀家记得当年他也是个厉害人物,我朝方立,他便要效仿伯夷叔齐搞绝食,还是哀家亲自去劝;后来他又在朝堂上屡屡顶撞太祖皇帝,这才被遣去了蜀地做太守。”

      顾和徵微微抬眼看了看这个对贺太守二十年前的事还如数家珍的老妇人,点头道:“家父身体很好,倒是时常感念太祖皇帝和您的知遇之恩,悔愧自己年轻时不懂得收敛性情,冲撞二圣。”

      “哼。你当我老糊涂了?你父亲那样的人,是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太皇太后虽然不信,但是还是心情好些,继续问道,“你的婚事准备的如何了?”

      “前四礼已过,只是尚未请期。不过时间还早,不急于一时。”

      “昨日早朝过后,萧元清和吏部的孙延还有阿显来见哀家。说是……想将阿显和孙家姑娘的婚期提前在年底前,让哀家为他们择一吉日。”太皇太后笑了笑,道:“哀家知道他们打得什么算盘,左不过是怕哀家那个哥哥到了京都后会悔婚。他们想的也太多了!萧公是独断了些,但是没有理由,何故会破坏小辈的婚事呢?”

      “……太皇太后所言极是。”

      “不过哀家还是准了,如今多事之秋,听闻陛下又有意将萧显外放一年,婚事宜早。”太皇太后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他的眼睛,问道:“你又是什么意思呢?”

      顾和徵却道:“在下听闻萧贵女对这门亲事不甚满意,那么再等等也好。”

      太皇太后闻言,冷笑一声,对他愈加审视,过了好久才道:“贺二公子凭空出现在京都,萧宛便病重不治,以至于后来萧显立誓救妹,这几个月来哀家每每看到你,时常会有疑惑,你究竟是何人?”

      太皇太后直接发问,令他有一瞬的慌乱,但他转瞬明白了太皇太后的意思,这个老妇人自始至终站在王朝的顶端,见惯了权利的争锋,也见多了谎言,任他们如何极力掩盖,在太皇太后的眼中,不过如同几个小儿游戏。想要得到她的支持,就必须对她说真话。

      “在下是……萧贵女的心上人。”

      太皇太后闻言,又凝视他良久,终于“嗯”了一声,道:“待到明年,萧显离京,阿棠恐怕也不在,哀家恐怕也要去地下陪伴太祖皇帝,你难道让萧宛一人在太傅府待嫁?哀家会让钦天监也为你们择一吉日。腊月不可娶亲,那便在霜月,你们要好好准备。”

      “是。”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重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