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会便已许平生 ...
-
十四年前,大央朝开始流传这么一段民谣:
大央凤瑞龙泽祥,龙凤和鸣震九江。
因为在那一年,受尽齐央皇宠爱的鸢皇后诞下了她的第一对孩子。
传言他们出生时,久旱的大央霎时风起云涌,甘霖随即而来。几日几夜后,被雨水充盈了的九条大江同时江水翻滚,见此奇景大央百姓齐声高呼:“祥瑞降临,大央之福!”
自己的出身虽说被传的神乎其神,但有没有那般的景象,华兮瑾的确不知。她只知晓身为大央朝的嫡长公主,守护大央便是她的责任。
于是五岁时,她随国师前往万慈寺,在寺中待了五年为大央祈福。
五岁去,十岁归。回宫后的大多数日子也是在自个儿的寝宫里学着身为公主必须掌握的宫中礼仪、琴棋书画等等。
极少数的时间才得空儿去寻胞弟华熙泽一起骑马射箭。后来华兮瑾变得悠闲起来,胞弟华兮泽却随着年纪愈涨,也越发忙碌起来,抽不出了一点时间。
为此,华兮瑾还独自郁闷了许久。后来听身边嬷嬷说,她的胞弟位居东宫,未来是要当储君的。君王者,凡事皆要明其理,懂一二。所以他才要一门心思扎在学习文韬武略,治国之术中。
这时的华兮瑾已经懂得了不少,知道胞弟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又有多少人盯着他的太子之位。于是华兮瑾也歇了去打扰他的心思,只得另寻玩伴。
那年华兮瑾十二岁,正值金钗之年。已是名满大央朝的才女,要学的无需学的都已经是懂其七八分,满朝的官员只要是家里有适龄男儿的,都是等着这位长公主及笄。
莫说是朝堂之上,便是市井之中,也有许多人听闻长公主的名号而倾心的。
只是这真心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就是这个众人皆以为皇上皇后最宠爱的公主,实则早就发现母后的心思大多不在她身上,父皇平日里也总是在胞弟那儿,外界传的纷纷扬扬的宠爱都是那些源源不断的赏赐导致的。
她身边除了宫女太监,已经别无他人了。所以她平日里的日子可谓是无聊至极。
逗宫女,就是她为数不多的消遣时间的办法。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你在哪儿呢?”
如此嘈杂的呼喊声让御花园里孤身一人的季君珏微不可见的皱了皱眉,他并不想被打扰,也不想与那些人浪费口舌,所以便要动身远离。
“你是何人?本宫怎么从未见过你?”刚挪开一步季君珏就听见头顶传来清脆的声音,这下他是真真蹙了眉,抬首看向树上的那个女子。平日里不起波澜的眸中闪过一丝光亮。
“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想来便是形容她的了,而能让那么多宫女太监心急如焚的寻觅,看来也只有朝阳殿里的那位主子了,没想到今日被爹爹带着进宫就遇到这等事,还是离得远些好。
这样一连串的想法其实不过一刹那,过后季君珏很快敛了眼眸,后退了一步拱手而立,恭恭敬敬的说道:“右相之子季君珏拜见长公主殿下,公主久安。”
他立在那儿许久,华兮瑾未曾说话,他也没有动作。
心里倒是一直想着怎么离开,毕竟这位公主他从未接触过,不知她的脾性如何。
外界皆传长公主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如今看这架势,倒也不尽然嘛。
爬树。季君珏轻笑。
华兮瑾看着树下正行礼的翩翩少年,露出狡黠一笑。
朝中有二相,右相季如山有二子,庶长子季君风长她两岁,已是帝都三公子之一,唤清风公子,文采样貌都是极好的。
嫡子季君珏年少多疾病,常年在山中别院里休养,听说是四岁那年掉入湖中落下了病根儿,至于这真假与否谁又知道呢,毕竟是府内私事。
可今日一见,华兮瑾似是知道了何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季君珏的样貌胜过季君风两三分,少了儒雅,多了自身的正气。虽气色不佳,但周遭的气魄无不彰显着他嫡子的风范。
这倒是一个好人选。
华兮瑾眼中多了几分玩味,一点没有平时里公主的模样,爽朗一笑停下晃动的双脚改为站立在树上。看到这等姿势的华兮瑾,季君珏双眸微眯,隐隐有作逃的迹象。
华兮瑾可不会让他如愿,见他这副模样,玩心更涨了几分。
下一秒就见她嘴角弯起一个弧度,黑影瞬间落下,来不及多想的季君珏电光火石间双手就摊开状。
若自己不知道这祖宗在这儿倒无妨,现下自己已经知晓了,也就不能置身事外了。
哪知并没有想象中的重量,季君珏睁眼便见站在那儿对着他笑的一脸促狭的华兮瑾。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