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小臣拜献南山寿 ...

  •   早在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之前,他就知道唐玄宗的生日是阴历八月初五。这是因为,在大唐开元十七年,也是西元729年,唐玄宗采纳了群臣的建议,把他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取“千秋万岁”之意,通令全国从他生日前一天开始,连续休假三天。

      唐玄宗庆生之余,有心表示自己是像曾祖父唐太宗一样的明君,就假装随意提起唐太宗自许纳谏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大臣们心领神会,连忙呈上铜镜给皇帝作为寿礼。此后养成了习惯,唐玄宗也在每年千秋节发赐铜镜给四品以上官员。这种铜镜都得到了“千秋镜”的雅号。

      在大唐天寳二年,也是西元743年的千秋节,唐玄宗照样在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前广场上举行寿宴。当他高坐在楼台上时,只遗憾不能让太真坐在他身边,一同接受皇亲国戚以及文武百官的祝贺!此时,太真的身份仍是女道士,因为寿王李瑁还在为曾于他幼年领养过他的大伯宁王守孝,还不能再婚,而唐玄宗打算等寿王另娶之后,再给太真正式的名份。

      不过,太真这一天换下了道袍,换上了领口缀有白色羽毛的七彩直条纹绸纱新装,带领着宫女们向唐玄宗献舞。其实,太真已经在唐玄宗面前领舞很多次了,但这是首度公开表演。她只庆幸李瑁还在守孝期间,以此为由而不来拜寿,让她少了一份尴尬。

      现场观众之中,认得出太真的人并不多。当高力士站在唐玄宗一侧,朗声宣布祝寿节目名称时,他一字不提演出者是谁。因此,大多数观众看到太真领衔主演,还以为她是皇帝新纳的某个后宫佳丽。

      这场宫廷舞蹈的配乐是唐玄宗亲自编写的《霓裳羽衣曲》。为了配合曲名的意境,不但太真身穿霓裳羽衣,宫女们舞衣的领边也都镶了羽毛。她们各穿彩虹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之中一种颜色,围绕着太真兼有彩虹七色的飞扬衣裙,翩翩起舞,如同众星拱月...

      唐玄宗看得入迷,到一曲终了,还意犹未尽,鼓着掌下令再来一次!直到太真再度使出浑身解数,领导宫女们跳出更多花样之后,唐玄宗才以恋恋不舍的语气吩咐她们下去领赏。

      如此意兴风发之际,唐玄宗自然而然又想到了最擅长以文字写真的李白。他笑着命令李翰林即席写一首诗。

      李白本来下笔神速,加上他早有心理准备要献诗向皇帝贺寿,就更快如闪电,洋洋洒洒写出了诗篇。须臾之间,他搁下了毛笔,站起来吟诵:“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雲軿。帝不去,留镐京。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这是一首乐府诗,所用的乐府曲牌是《春日行》。尽管唐玄宗的生日分明在节气立秋之后,李白却选了《春日行》的曲调,又在诗中写了一句“春风吹落君王耳”,主要是因为他把皇帝吹捧为仙人,而仙境四季如春。当然,这也暗示太真的歌舞令皇帝如沐春风。更巧妙的是,此诗把《霓裳羽衣曲》比喻作仙乐,描述仙宫派遣飞船来迎接圣驾,但皇帝不肯过去,要留在古称镐京的长安造福万民。这种写法,对皇帝的歌颂可谓登峰造极!

      唐玄宗满意得笑容几乎要流溢出来!他哈哈笑着赞许道:“好!太好了!李翰林的诗篇向来以飘逸清新而闻名,这首诗更是仙气十足啊!李翰林前几天才立了一个大功,看懂了没有别人看得懂的番书,还为朕写了一封吓蛮书,让番国使者服服贴贴!两件功劳加在一起,朕当然要重赏!除了赏赐金银珠宝之外,朕晓得李翰林擅饮,今日就特准李翰林留在皇宫中过夜,这样李翰林不用担心醉倒了出不了宫,即可尽情畅饮!”

      “臣多谢皇上隆恩!” 李白赶紧拜谢。

      “嗯!” 唐玄宗应了一声,就转向高力士交代:“将军呀,待会派人给李翰林安排一间客房!”

      “是!” 高力士立刻恭谨表示遵旨。没有人看出他心中很不乐意。

      原来,在李白写吓蛮书那一天,他事先喝醉了酒,浑身燥热,皇帝一赐坐,他满脑子只想要把靴子脱掉,没有思考,就随兴伸出了脚,叫凑巧站在旁边的高力士帮他脱靴。高力士从此记恨在心,李白却浑然不觉。

      李白非常高兴能够留宿皇宫!他暗想这么一来,半夜可以偷溜到位于宫禁之内的太真观去找玉珣!他记得玉珣说过,太真观根本是个幌子,太真仅仅白天在太真观做个样子,一到晚上,就有人以隐秘的方式来接她去皇帝的寝宫。玉珣还说:“皇上特别迷恋太真,就连碰到太真的经期,不能侍寝,皇上也要她睡在龙床上陪伴!”

      既然太真每夜都去皇上的寝宫过夜,在皇上过寿的夜晚必然不会例外,那么今夜若不把握良机去太真观找玉珣,岂不太可惜了?李白如此想着,不由得移动目光,扫过广场舞台周围断断续续排成马蹄形的一桌又一桌宴席,去搜索密密麻麻人群之中的玉珣。

      他发现玉珣跟太真还有另外两位杨家姐妹同桌。这是意料中事,但意外的是,玉珣也穿着七彩直条纹绸纱衣裙,跟太真身上那件很像,只是玉珣这件领口没有镶羽毛。

      奇怪!为什么太真会让玉珣跟她穿几乎同样的衣裳?李白不禁讶异。他再看另外两位杨家姐妹的服装完全不同,就更不懂为何玉珣得此殊荣?

      不过,李白天性大而化之,对于这种小事,他无心去多想。他很快转移注意力,与同桌的贺知章以及翰林院的同事举杯互敬、谈天说地。

      同时,李白控制着饮酒的份量,不让自己醉到不省人事。寿宴散席时,他为免任何人起疑心,伪装出歪歪倒倒的模样,让一名太监扶去了客房。他一路暗中记下行经的途径,以确认所住的客房在皇宫中的位置。进了客房,李白让太监扶上床。太监告辞之后,他还是继续装睡,但只是闭目养神,不让自己睡着。这很容易做到,因为他兴奋得睡不着!他不停动脑筋想点子,要如何与玉珣共度良宵...

      等到了子时的更锣敲过,李白才悄悄起身,溜出客房,拿出皇帝赐给他的一颗夜明珠来照明,潜往太真观。他以前参观过太真观,大致清楚其中的布局,晓得太真观最靠近后花园的房间是一个宽大的练功室,作为太真练气功或做体操的场所。因此,他翻墙进入了太真观的后花园,就想要从练功室进屋。不过,为防万一有侍女值夜而在练功室内打盹,李白决定先把窗纸戳一个小孔,往里面张望一下,确定无人,再跳窗进去!

      当李白以右手食指戳破了窗纸,他往室内一看,就大吃了一惊----- 那铺着一整片叠席,也就是后世所谓榻榻米的地上,有一大块特别厚而软的地铺,上面睡着三个人!

      李白差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以手指托起夜明珠,往室内照去,藉着集中的亮光再仔细看一次,结果,他认出了那三人中间的那个的是皇帝!而皇帝左拥右抱的,则是太真,还有玉珣!

      过度的震惊使李白踉踉跄跄,往后一倒,跌坐到石板地上。所幸他并未惊喊出声。

      为什么?为什么已经五十九岁的皇帝抢到了太真还不够,还要染指玉珣?李白痛心疾首想道。

      难道,这老不羞皇帝是他曾祖父太宗的真传?尽管隔了几代,还是一样不择手段,贪婪夺取他不该拥有的一切!李白想到此处,不禁又记起了高祖父李建成的悲惨下场,勾起了满腔旧恨!

      曾经,李白认为当朝皇帝和玉真公主一样,不能也不必为他们曾祖父李世民的所作所为负责。何况假如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顺利登基,就不会有流落西域的后代,也不会有混着胡人血统的李白,反正怎么样帝位都轮不到李白身上。李白原本想通了这些,并不恨皇帝堂叔,倒是对皇帝堂叔成就的开元之治相当景慕,进而期望有朝一日充任良相,予以辅佐。然而,当他发现皇帝堂叔一箭双雕,玩弄了玉珣与太真姐妹俩,他的忠心就崩溃了!

      自古以来,儒家留下了“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说法,使臣子们不自觉从皇帝对女人的表现来衡量皇帝对臣下的心态,难怪每当有皇帝要废后,都会有群臣反对。李白难免也会以这种想法来判断皇帝值不值得他效忠。他对于皇帝堂叔强夺儿媳,还可以念在同是性情中人份上,理解那是情不自禁,但皇帝居然当着太真的面侵占了玉珣!显然完全不顾虑太真的感受!那就不是情,只是欲而已!皇帝既然把他最宠爱的太真以及太真的三姐都视为玩物,谁还能指望他把大臣当人看?李白满心愤慨想着。

      当然,皇帝要了李白原以为只属于他的玉珣,也是李白难以承受的原因。不过,他明白自己无法苛责玉珣-----谁能反抗得了皇帝?他心想身为男子汉,真该跳进窗去,把那不要脸的老皇帝活活扼死!然而,他念及留在东鲁的儿女,唯恐犯下滔天大罪会招致满门抄斩,只得克制住了自己。

      既然他壮不起胆子去弑君,他自认没有资格去向玉珣兴师问罪,但他也不想再见到玉珣了,更不想再见到那无耻又可恨的老皇帝!他站起身来,爬墙离开太真观时,只想去找大量的烈酒来灌入愁肠,醉到忘记整个世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小臣拜献南山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